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在骨髓基质细胞(MSC)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大鼠MSC,取第五代MSC行免疫荧光鉴定;免疫组化、RT-PCR检测纯化MSC表达CCR2情况;Boyden小室法检测趋化因子MCP-1(5~500ng/mL)对MSC的趋化迁移作用及其特异性。42只成年大鼠用于体内研究(脊髓全横断组24只,假手术组9只,正常大鼠9只),分别于术后1,3,7.14d取材,行免疫组化检测MCP-1表达,或行MCP-1的Real-timePCR定量分析,或颈内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MSC,观察MSC向脊髓迁移情况。【结果】第5代MSC都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Vimentin、Laminin及Fibronectin;细胞免疫荧光、RT-PCR证实MSC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2;MCP-1(5~500ng/mL)体外可趋化MSC迁移(P〈0.05),抗MCP-1抗体可对抗其趋化迁移作用(P〈0.05)。脊髓全横断组、对照组脊髓均表达MCP-1,但细胞分布、染色存在差异。影响MCP-1定量。脊髓损伤后趋化因子MCP-1RNA在1d、3d及7d较对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时MCP-1 RNA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其变化,脊髓损伤区迁移MSC较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体内、外可趋化MSC迁移.MCP-1/CCR2通路参与MSC向脊髓全横断损伤区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MCP-1/CCR2通路参与骨髓基质细胞向脊髓全横断损伤区迁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在骨髓基质细胞(MSC)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大鼠MSC,取第五代MSC行免疫荧光鉴定;免疫组化、RT-PCR检测纯化MSC表达CCR2情况;Boyden 小室法检测趋化因子MCP-1(5~500 ng/mL)对MSC的趋化迁移作用及其特异性。42只成年大鼠用于体内研究(脊髓全横断组24只,假手术组9只,正常大鼠9只),分别于术后1,3,7,14d取材,行免疫组化检测MCP-1表达,或行MCP-1的Real-time PCR定量分析,或颈内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MSC,观察MSC向脊髓迁移情况。【结果】第五代MSC都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Vimentin、Laminin及Fibronectin;细胞免疫荧光、RT-PCR证实MSC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2;MCP-1(5~50 ng/mL)体外可趋化MSC迁移(P﹤0.05),抗MCP-1抗体可对抗其趋化迁移作用(P﹤0.05)。脊髓全横断组、对照组脊髓均表达MCP-1,但细胞分布、染色存在差异,影响MCP-1定量。脊髓损伤后趋化因子MCP-1RNA在1d、3d及7d较对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4d时MCP-1RNA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伴随其变化,脊髓损伤区迁移MSC较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1体内、外可趋化MSC迁移,MCP-1/CCR2通路参与MSC向脊髓全横断损伤区的迁移。 相似文献
3.
4.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的CXCR4表达,分析其表达规律.为改善和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为临床骨髓基质细胞更广泛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增殖及生长特性,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对MSCs的CXCR4受体及CXCR4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应用神经胶质细胞进行对比,探讨其表达异常的因素.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CXCR4m RNA表达水平稳定,CXCR4在各代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小于5%,且随传代数增加而减少.结论 CXCR4在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量很少,如果促进其CXCR4表达将会极大增强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SDF-1/CXCR4促进骨髓基质细胞迁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的CXCR4表达,SDF-1对BMSCs迁移、趋化作用,分析促进迁移规律和机理。为改善和提高骨髓基质细胞迁移能力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为临床骨髓基质细胞更广泛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骨髓基质细胞的CXCR4受体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运用微孔隔离室穿越实验方法,研究SDF-1对骨髓基质细胞迁移、趋化作用,并用SDF-1阻断剂加以证实。结果CXCR4在各代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小于5%,SDF-1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迁移。结论虽然CXCR4在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量很少,但是对促进骨髓基质细胞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10):904-905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now stromal cells,BMSCs)是全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非造血系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近来研究表明,体外可以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或神经元样细胞,在常用的诱导剂中,多选择二甲基亚砜等抗氧化剂和多种细胞因子作为诱导剂。本实验把中药丹参作为一种诱导剂,目的在于寻求一种稳定的、经济的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及生物学特性并加以鉴定.方法:取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BMSC),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传代后观察其生长特性,用免疫组化方法加以鉴定.结果:原代培养20d后可分离得到BMSC,在5代以前生长形态相对稳定,典型的BMSC可分为两个类型.结论:BMSC具有贴壁生长特性,较易对其进行分离扩增,增殖速度快,可用于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为儿童骨组织工程研究选择种子细胞。方法 将儿童髂骨内骨髓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培养,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后传代,选取正常生长骨髓基质细胞第3代绘制生长曲线并测定细胞内骨钙素(OCN)及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培养期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原代儿童骨髓基质细胞呈长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存在有集落样生长特性,传代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且生长、增殖稳定,细胞内OCN及培养液中ALP含量在1周左右达到高峰。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法获得儿童骨髓基质细胞,经培养、传代后,可以得到大量稳定增殖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用全骨髓法和离心法培养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 (BMSC)的差异 ,同时观察BMSC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及体外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抽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 ,分别用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原代培养 ,比较第 12d收获细胞的数量。传代后观察 1~ 6代细胞的生长特征 ,绘制生长曲线 ,测定分裂指数和贴壁率 ;同时将部分第 3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 ,第 16d计算碱性磷酸酶 (ALP)阳性细胞率。结果 :全骨髓法较离心法收获细胞数量少 (P <0 .0 5 ) ,1~ 6代细胞的生长特征相似 ,增殖能力强。第 3代细胞被成功地诱导为成骨细胞 ,第 16dALP阳性细胞率为 80 %。结论 :离心法较全骨髓法培养BMSC可得到较多的细胞 ,两种方法得到的细胞前 6代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并可以诱导为成骨细胞 ,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组成及功能与人体造血微环境相似,可作为研究人体造血微环境的良好模型。选择体外培养第4周的人周髓基质细胞层,经固定、脱水、原位包埋、超薄切片染色后电镜观察。结果:可见基质层由3类基质细胞及ECM组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培养的生长特点,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择奠定基础。方法:取三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经转子窝抽取骨髓,制成细胞悬液进行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TEM)、HE染色等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计算细胞的生长曲线、贴壁率和分裂指数。结果:BMSCs在体外生长良好,传代后性状稳定,增值期为2~4d,12h贴壁率为90%,第4天时分裂指数最高为92‰。结论:兔BMSCs体外培养时生长性状稳定,增殖速度快,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建立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体外的成骨特性。方法 利用静置贴壁原理进行BMSC的体外培养,汇合后传代,部分细胞改用条件培养液继续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检测,并观察条件培养液对BMSC的功能影响。结果 条件培养液组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阳性,细胞重叠生长形成多层结构,伴有散在的矿化结节形成。条件培养液组细胞ALP染色率及活性较完全培养液组高,但增殖率相对降低。结论 培养的BMSC经诱导具有体外成骨能力。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可促使BMSC转化为成骨细胞,但抑制BMSC的增殖速度。 相似文献
14.
15.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体外诱导研究骨髓基质细胞 (MSC)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和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方法 抽取雄性SD大鼠骨髓 ,进行体外培养和连续传代 ,获得较纯的MSC。采用第 8代的MSC ,以去甲基化药物 5 氮杂胞苷进行体外诱导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 ,通过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细胞形态比例 ,以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心肌特征性蛋白Desmin和肌钙蛋白T(cTnT)表达 ,并通过RT PCR鉴定心肌特异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 诱导前MSC多呈扁平多突起形态 ,诱导后形态发生变化 ,10d细胞呈长梭形 ,2 0d后细胞之间形成连接 ,排列方向渐趋一致 ,1月时出现肌管样结构。FACS检测发现诱导后MSC形态构成发生变化 ,以形态较小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检测Desmin阳性比例近 35 % ,有cTnT免疫荧光阳性细胞出现 ,约占 10 %。RT PCR显示诱导后MSC后有GATA 4、ANP和a MHC基因表达。结论 成体中的MSC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表现心肌样特征 ,是临床心肌细胞成形术理想的移植细胞 相似文献
16.
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转基因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骨髓基质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结合体外转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标记方法,可提供大量纯度高、便于观察的种子细胞。方法取成年SD大鼠四肢骨及胸骨获取骨髓细胞冲洗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后培养,HE染色观察细胞核浆比,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纯度;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EGFP标记基因,G418筛选后传代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EGFP的表达率。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形态多样,增殖迅速,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变慢,形态趋于同一,以梭形细胞为主,核浆比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CD90 /CD45-/CD11b-细胞达到75%,细胞在体外能够稳定地表达EGFP,表达率达到55.16%。结论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MSCs纯度高,增殖能力强;体外转入EGFP基因是一种方便、特异性高的标记MSCs的方法,为脑损伤修复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Mechanism of in Vitro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to Neuron-like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rowstromalcells (MSCs)arethenon hematopoieticprecursorsinthebonemarrowstromaofadultmammal.Underspecificexperimentalcondi tions,itcandifferentiateintoneuron[1] .Thephe nomenonhasgivenresearchersagreatsurprise .Andnow ,thehotspotistofinditstrueevidence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体外成骨能力,为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兔BMSc自小量骨髓中分离培养,并观察第2代BMSc在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诱导条件下的生长及成骨分化情况。结果 BMSc呈成纤维细胞样表现,增殖能力强,在诱导条件下碱性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矿化结节。结论 BMSc体外增殖能力强,成骨能力肯定。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可促进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方法,探讨BM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采集SD大鼠(雄性,体质量150~160g,10只)的长骨骨髓,获得骨髓细胞。实验组细胞以高质量浓度rhGM-CSF(400μg/L)为诱导剂,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对照组培养基为常规1640培养液。培养至第8天,收集细胞后分别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分化后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内皮细胞的鉴定。结果实验组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结构特征及特征性的W-P小体结构,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膜表面有大量的细长丝状伪足及短小的微绒毛,符合内皮细胞的特点。结论BMSC在高浓度的rhGM-CSF诱导作用下分化的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