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卡介苗接种后发生1例淋巴结炎处置与体会。方法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规范对该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结果发现1例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左侧腋下淋巴结脓肿,经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调查诊断为卡介苗淋巴结炎。患儿淋巴结脓肿施行切开排脓,异烟肼纱布条引流、换药,45 d后痊愈。结论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炎是卡介苗接种中较为多见的接种异常反应,对此采用淋巴结脓肿切开排脓,异烟肼纱布条引流的方法简单、易行、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起儿童家属怀疑为接种卡介苗后儿童出现淋巴结炎病例的调查分析,探讨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与调查处理。[方法]对预防接种点和接种疫苗儿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此次事件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尽快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与处理办法,消除异常反应的负面影响,确保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卡介苗接种致腋下淋巴结强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致腋下淋巴结强反应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卡介苗接种致腋下淋巴结强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4978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有12例患儿出现淋巴结肿大的强反应,发生率为0.24%。可能与剂量过大或注射过深、或菌苗稀释不均而引起的超剂量反应。结论为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要增强免疫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责任感,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接种卡介苗儿童家长健康教育信息需求,为探索适合接种卡介苗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大兴区5个街道办事处和14个镇,采用无记名选择型问卷对1000名预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1~2岁)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及信息需求调查,由负责查验的专业人员当场做好记录,采用SPSS 18.0软件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结果家长知晓对卡介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90.3%(903/1000)]和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需求率[85.7%(857/1000)]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知识需求(90.3%)明显高于高中以下者(6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城市的家长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知识需求(93.48%)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家长(7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家长希望获得的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途径(62.6%)明显高于实际获得途径(4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常见处理办法、卡介苗接种的禁忌证及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等是接种卡介苗儿童家长健康教育信息重点需求内容;文化程度较低及流动儿童家长应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析了一起儿童接种卡介苗偶合横纹肌肉瘤死亡事件,为处置此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案例提供参考,对1例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偶合死亡的病例开展个案调查诊断,通过收集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疾病诊疗和死亡过程、疫苗流通、门诊及人员资质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患儿2018年9月底出生,次日接种卡介苗,留观30 min无异常;10月上旬患儿左腋窝出现肿块,早期诊断为卡介苗有害效应可能,治疗效果不佳;11月下旬手术切除肿块,病理报告为横纹肌肉瘤;12月中旬患儿病情复发。2019年3月初死亡。收集患儿发病、临床诊治、死亡经过以及疫苗接种等相关资料后,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召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诊断会,专家调查相关资料后认为该儿童实验室检查未检测到分枝杆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无效,死因明确为横纹肌肉瘤,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应加强横纹肌肉瘤与卡介苗接种引起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306例预防接种反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预防接种反应是计划免疫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尽管其发生率极低,但处理不当会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解我市预防接种反应的有关情况,对1986年开展计划免疫保偿至1998年全市儿童预防接种反应报告病例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来源 收集全市13年的预防接种反应个案调查表。查阅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总人次、发生反应人数、计算接种反应发生率。1-2 统计方法 按照个案调查表记录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市预防接种反应诊断小组依据卫生部计划免疫专题委员会撰著的《传染病的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7.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但在临床工作中偶尔会遇到一些接种后出现不同反应的病例 ,本文就 42例预防接种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 临床资料1988~ 1989年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预防接种 5 748人次 ,接种对象为 0~ 6岁儿童 ,接种内容以四苗(卡介苗、百白破、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为主及乙肝、流脑、乙脑疫苗等。2 接种后常见的反应及原因分析2 .1 全身反应接种后有 2 5例 (占 0 .43% )儿童在 2 4小时左右出现体温升高 (多在 37~ 38.5℃之间 ,持续 1~ 2天 )同时伴有轻微头痛、乏力、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例免疫缺陷患儿接种卡介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为处置此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案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患儿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开展个案调查,收集疫苗接种、疫苗流通、门诊及人员资质、疾病诊疗过程等资料。结果 患儿于出生当日接种卡介苗,留观无异常,疫苗在有效期内,除本例外未有类似不良反应报告;该医疗机构具有新生儿预防接种资质,接种人员持有卡介苗接种上岗证。患儿后因反复肺部感染伴腹泻等先后在多地医院就诊,并发现左上臂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左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基因检测显示高IgE反复感染综合征相关基因STAT3存在一处杂合突变,初步诊断为卡介苗有害效应、淋巴结肿大。经抗结核治疗后,接种部位瘤状物仍不断扩大,遂行干细胞移植手术,对症治疗后接种部位结痂愈合,身体恢复良好。结论 该儿童所患“卡介苗有害反应、淋巴结肿大”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此异常反应与免疫缺陷病相关;所患“免疫缺陷病、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肝功能损害、口腔念珠菌感染”与自身免疫缺陷有关,与预防接种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田东县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的特征,评价卡介苗(BCG)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广西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5年接种后BCG AEFI个案和BCG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5年田东县共报告接种卡介苗后AEFI 15例,报告发生率为306.15/100万剂,其中不良反应15例,均属异常反应.报告最多的异常反应为BCG淋巴结炎,共14例(占93.33%),报告发生率为285.74/100万剂;部分批号BCG异常反应存在聚集性,以BCG淋巴结炎为主.结论 BCG安全性尚可,田东县BCG淋巴结炎反应报告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继续加强培训和督导,提高接种人员接种技术及BCG AEFI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卡介苗接种是1次轻微结核杆菌感染过程,只允许皮内注射,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接种卡介苗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反应,但误种可发生局部化脓、全身感染等严重反应。预防接种人员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务必加强责任意识,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燕 《中国卫生产业》2014,(14):123-124
目的为了将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发生率降低,对疫苗安全性进行评价,从而使疫苗接种向更科学化方向发展。方法将我县监测系统内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案例收集起来,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12年我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共进行预防接种25772剂次,其中有160例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0.62%,其中百日破疫苗发生最多,共有70例,所占比例为43.75%,其次是含麻组份疫苗(麻风、麻腮风),其例数为26例,所占比例为16.25%,第三是甲肝疫苗,共有15例,所占比例为9.38%。在这160例中有145例为常见一般反应,所占比例为90.63%,有15例为异常反应,所占比例为9.38%。在接种过程中,没有发生疫苗质量事故及接种事故。在这160例接种不良反应中,主要是发热、局部红肿、热痛以及硬结的有145例,占90.63%;其次是皮疹,有12例,占7.50%;发生癔症异常反应的1例,卡介苗淋巴结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各一例占1.88%。结论加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力度,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能够有效降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卡介苗(BCG)是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规定接种疫苗之一,BCG的有效接种对预防儿童结核病具有一定效果,是结核病防控措施之一,结核菌素试验可以用于评价卡介苗接种的免疫学效果。西昌市地处少数民族地区,预防接种工作条件较差,为了解全市卡介苗接种质量和效果的现状,促进工作的提高,于2009年1~6月对1048名1岁内接种卡介苗的儿童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健康的关键。当前我国主要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脊髓捉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进行接种。由于小儿的个体差异,部分小儿预防接种后出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而有些家长缺乏对预防接种正常反应与处理的有关知识,以为是小儿患病,(如个别小儿接种麻疹疫苗后5~7天出现发热,伴流涕、咳嗽、皮疹等)来医院诊治。为此,我们医护人员很有必要把儿童预防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的反应与处理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宣教。1.预防接种前注意事项(1)掌握孩子的健康状况,必要时测体温和体格检查,如小儿发热或急性传染病、传染病接触史而未过检疫期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心脏病、肝肾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疾病等,应暂缓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常州市报告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分布特征,为制定AEFI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系统上的统计数据及查阅计划免疫报表进行分析。结果该市2008年报告AEFI共126例,发生率达0.37/10万,发生AEFI的主要疫苗有流脑、百白破等,一般反应为主,占84.92%,异常反应占12.70%,偶合症占2.38%。≤1岁的儿童占69.05%,预防接种后≤1日发生率占90.48%,临床分型以发热为主,其次为过敏性皮疹、卡介苗淋巴结炎。因疫苗生产企业无法录入致个案完整率99.21%。结论预防AEFI需加强对工作的督导,强化预防接种告知制度和接种前的健康检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需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百色市右江区儿童家长对接种卡介苗健康教育知识与信息的需求状况,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在右江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预防接种点抽取陪同儿童前来进行卡介苗接种的家长进行卡介苗接种相关知识需求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卡介苗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需求、希望获得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途径等。结果共调查484名儿童家长,对卡介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25.6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卡介苗接种知识知晓率为34.39%,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住在城市家长的知晓率为30.77%,高于农村的18.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长对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知识信息需求率为74.5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知识需求率为84.10%,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者的6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于城市的家长知识需求率为93.96%,高于农村的8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希望获得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途径中,以接种时面对面教育、接种知情同意书两种途径为主,比例分别为88.20%和64.67%。结论农村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家长应该作为卡介苗接种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应将卡介苗接种前后相关注意事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反应常见处理方法等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可通过面对面教育和接种知情同意书等途径进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3 0年代初 ,我国开始研制和应用卡介苗。解放后 ,中央人民政府专门成立“全国卡介苗推行委员会” ,举办培训班 ,逐步在全国推行卡介苗预防接种[1] 。 1982年后 ,卡介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管理 ,12月龄儿童卡介苗接种率不断提高 ,对预防儿童结核病 ,特别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卡介苗预防接种注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仅影响了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也对接种对象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全国曾发生过多起不当注射卡介苗事件[2~ 4] 。本文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生的几起接种…  相似文献   

17.
一名新生儿预防接种卡介苗后引起左腋窝淋巴肿大。根据现场调查,综合分析患儿的接种、发病、治疗转归情况,符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遵循的一致性、特殊性、时间联系的因果关系,诊断结论为接种卡介苗引起的异常反应(淋巴结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做好卡介苗淋巴结炎的监测、诊断、治疗、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对菏泽市一例卡介苗淋巴结炎诊断、治疗作一分析研究。方法 :根据该病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资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资料、预防接种相关资料、临床诊断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依据国家、省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要求,本病例的最终诊断为卡介苗淋巴结炎。结论 :接种时未充分摇匀,皮内注射过深和受种者免疫状况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严格执行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接种时应充分摇匀,严防皮内注射过深,以减少卡介苗淋巴结炎的发生。对于严重的卡介苗淋巴结炎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传统的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家长意愿和医院治疗水平综合分析来决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苏省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AEFI)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卡介苗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共上报卡介苗AEFI个案493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18.34/10万剂,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发生在接种后>15d占61.05%(301例);第1、2季度占61.00%;全省13个设区市报告最多为苏州市(29.62%)。其中一般反应244例,主要是红肿、发热等临床诊断症状;异常反应249例,主要是卡介苗淋巴结炎和局部化脓性感染,治愈或好转占95.74%。结论江苏省卡介苗预防接种安全性良好,系统监测敏感度较高;仍需加强对基层接种医生接种技能培训,降低异常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我区首例卡介苗(BCG)接种后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各种因素,有效减少预防接种过程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专报平台报告、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专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医院实验室检查、CT检查、彩超检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调查诊断。结果患儿确诊为"左腋下淋巴结结核"。结论该例为我区首例接种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