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应用丹参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45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8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周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检查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其伤口引流量均由少至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可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不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盆腔术后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行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发生DVT1例(2.33%),对照组发生6例(13.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FIB、TT、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盆腔术后DVT形成预防作用较明显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256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对照组)和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观察组)各128例,观察两组LEDVT发生率、血液流变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 LEDVT发生率分别为8.59%和0.7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PT及APTT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LEDVT的形成,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盐、压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低分子肝素钙和梯度压力弹力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对比两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及术后平均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3、5 d血清FIB、PLT、D-D水平低于对照组,P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7 d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高于对照组,术后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0.00%(0/50)]低于对照组[12.0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压力袜、低分子肝素钙多种措施联合应用于妇科术后患者,可提高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下肢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及凝血状态,减少下肢DVT发生,具有预防妇科术后下肢DVT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林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73-497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妇科肿瘤手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肝素组及与照组各33例,术后2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肝素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达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3 d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干预前后下肢血液流速变化,并对2组干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对照组FIB、D-D、PT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肝素组FIB、D-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仅对照组下肢血液流速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肝素组下肢血液流速、干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对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全血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40/42)和76.19%(32/4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7/42)和11.90%(5/4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D-D、FIB水平及全血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3、7 d时血浆D-D、FIB水平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7 d时血浆D-D、FIB水平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3 d时(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7 d时血浆D-D、FIB水平及全血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血浆D-D、FIB水平及全血黏度,提高DVT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分段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不给于抗凝药物,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浸透敷料出血、切口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时,低分子肝素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建新  薛滨勇  苏艳 《海南医学》2011,22(15):11-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中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000~2005年未应用低分子肝素的骨折患者(单纯运动组)及2005年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的患者(LMWH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单纯运动组DVT发生率为15.8%(38/240),LMWH组为1.4%(4/27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5)。手术后,单纯运动组APTT、Fig均较前显著增加(P〈0.05),LMWH组APTT、Fig稳定(P〉0.05),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干预预防中老年患者骨折术后DVT形成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骨折术后DVT形成发生率,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彦君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05-10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对照组、观察组再通率分别为57.14%、82.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应用中药活血消栓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104例老年住院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软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抬高患肢、预防感染和康复锻炼等常规处理,对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的105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组(65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都行物理疗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和凝血相关指标的状态。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有4例(6.15%)。常规治疗组形成血栓的患者有13例(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0d的血红蛋白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2.
The efficacy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as a prophylactic agent was assessed in 150 consecutive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40 undergo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Fifty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1250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units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every 12 hours: three developed isotopic deep vein thrombosis, which was confirmed by phlebography in two cases. The other 100 patients received a single injection of 1850 APTT units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Three of them developed isotopic deep vein thrombosis; phlebography failed to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thrombi in each case. None of the 150 patients studied died from fatal or contributory pulmonary emboli.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increase in pre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bleeding. The effect of equal amounts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The effect of equal amounts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and unfractionated heparin on the coagulation mechanism during surgery was investigated in another 30 patients. The clotting assays and results of in-vivo platelet function tests indicated that both preparations produced similar effect. Intragroup comparisons, however,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nti-factor Xa activity, lipoprotein lipase release, and plasma prekallikrein concentrations. A single injection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daily is a convenient way of preven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high-risk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  相似文献   

13.
彭凤  杨敏  杨红胜  席小燕 《西部医学》2017,29(8):1085-1087+1091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红花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58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 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8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和红花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410%(P <005);观察组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D 二聚体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 <005),而PT及APTT较对照组升高(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红花注射液能够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 4100 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5.
潘璇璇  梁平平  洪静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7):1236-1238,1242
目的 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可致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常规功能锻炼方式需在患者骨折处稳定后开展,恢复慢,需选择一种科学规范的锻炼方式.本研究用软底舞蹈鞋和绷带两条制成自助式功能锻炼鞋,分析自助式下肢功能锻炼鞋在下肢骨折术后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折围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实施利伐沙班治疗,比较2组DVT、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血小板(PLT)、 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结果 对照组中DVT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中DVT发生率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与治疗后均未出现伤口血肿和明显的出血;手术前后2组PLT、AL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低分子肝素钙相比,利伐沙班降低骨科围术期患者DVT发生率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任蓉  刘明翠  石峻  张婧 《海南医学》2011,(20):46-48
目的观察抗血栓压力袜及低分子肝素钠对妇科盆腔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79例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术前30min开始使用抗血栓压力袜,术后24h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至术后5d。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术后3~10d两组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为0.97%,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0min开始应用抗血栓压力袜联合术后24h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可有效预防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7%(2例),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3,P=0.024〈0.05)。2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7±2.2)h比(2.8±1.0)h,(18.1±2.9)h比(2.1±0.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依从性及出院患者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