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疝修补术术前用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小儿疝修补手术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6 mg/kg口服)与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氯胺酮6 mg/kg口服+右美托咪定2μtg/kg滴鼻)各35例.记录滴鼻前(T0)及用药后10 min(T10)、20 min(T20)、30min(T30)时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根据镇静评分表(sedation scale,SS)评估用药后10、20、30 min时的镇静状态,记录评分和患儿入睡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用药30 min后根据情绪状态评分表(emotional state scores,ESS)评估患儿与父母分离进入手术室的情绪状态以及对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的反应.结果 KD组患儿入睡时间比K组患儿短,T30时镇静状态明显优于K组(P<0.05);且KD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情绪状态及静脉穿刺评分明显低于K组(P<0.05);KD组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及精神异常情况也明显少于K组(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使患儿安静的与父母分离,是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对患儿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择期全身麻醉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2例。麻醉方式均选择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滴鼻预处理,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患儿(P0.05);手术开始时,对照组患儿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P0.05);对照组患儿肌阵挛症状出现率为26.19%显著高于观察组患儿的0.00%(P0.05);观察组患儿恶心发生率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1.90%(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采用依托咪酯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患儿,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能够更好的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会造成患儿的苏醒时间稍有延迟,临床上需要辩证的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用于腹股沟疝手术小儿的镇静及预防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腹股沟疝手术患儿40例,年龄1~5岁,ASA分级Ⅰ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前30 min分别经鼻腔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Dex组)和等容量生理盐水(NS组),给药30 min后评估患儿的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面罩吸入诱导抵抗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30 min、1 h、2 h的躁动评分。结果 Dex组的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面罩吸入诱导抵抗评分均优于NS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躁动评分均低于N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可安全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可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同时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郑晓玲  胡宏东  张欢欢  许学兵 《广东医学》2012,33(11):1667-1669
目的 研究术前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氯胺酮麻醉诱导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诊断异位妊娠、处于失血性休克代偿期(心率>100次/min,休克指数≈1,出血Ⅱ级),并拟在全麻下行急诊手术探查患者32例,按术前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6)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16),术前30 min C组常规肌肉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D组肌肉注射右美托咪定2 μg/kg.所有患者采用2 mg/kg氯胺酮、0.9 mg/kg罗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观察患者诱导插管前镇静程度及术前用药前(T0)、氯胺酮诱导前(T1)、氯胺酮诱导后3 min内(T2)测得的最高平均动脉压(MAP)和最快心率(HR)以及气管插管后5 min内(T3)测得的最高MAP和最快HR.记录两组患者心动过缓、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0时点两组患者均表现为HR快、MAP正常或略低于正常;C组和D组患者T1时点MAP和HR与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胺酮诱导后两组患者均表现为MAP升高、HR加快,两组患者T2时点最高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组患者HR增加幅度小于C组,C、D组HR最快分别为(119.6±25.4)次/min和(101.7±22.3)次/min(P<0.05),气管插管应激引起MAP升高、HR加快;两组患者T3时点最高MAP均有所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3时点最快HR C、D组分别为(121.5±28.1) 次/min和(106.7±23.7) 次/min(P<0.05),两组均无出现心动过缓和镇静过度患者.结论 术前肌肉注射2 μg/kg右美托咪定镇静程度适当,并有利于维持失血性休克患者氯胺酮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与氯胺酮肌注在小儿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手术中术前镇静与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1~6岁,体重10~22 kg,ASA分级I级,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手术儿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D组(右美托咪定滴鼻组),L组(氯胺酮肌注组),于术前分别经鼻予以右美托咪定2μg/kg滴鼻和氯胺酮5 mg/kg肌肉注射。记录患儿与父母分离后的镇静评分,以及术后苏醒期间患儿行为评分和恢复室内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与父母分离后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苏醒期间,D组患儿行为评分低于L组;恢复室的停留时间也较L组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给药方式对术前患儿依从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与肌肉注射氯胺酮相比,右美托咪定滴鼻作为麻醉前用药可以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氯胺酮致梦幻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拟行上肢手术而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臂丛神经阻滞成功后,研究组15 min内匀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注射等容生理盐水,随后两组均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增强镇痛效果?患者恢复定向力后询问并记录术中是否出现梦境,并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对梦境的记忆?情绪及情感体验进行评分?结果:从200例患者中剔除16例因臂丛神经阻滞失败或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梦境的发生率分别为41.76%和19.35%,研究组记忆较为模糊,较少出现消极?抑郁和恐惧等负面情绪,情感体验相对较弱,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氯胺酮的梦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 )复合氯胺酮在女性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0例择期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0mg,芬太尼0.1mg和氯胺酮2.0mg/kg,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5.0 mg?kg -1?h-1;B组注射负荷剂量Dex 0.5μg/kg(注射时间10 min),持续泵注维持量0.2μg?kg -1?h-1,静脉注射氯胺酮2.0 mg/kg。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术后1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Ramsay评分;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围术期HR、MAP降低(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h VAS评分及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呼吸抑制及舌后坠发生率低(P<0.05)。结论 Dex复合氯胺酮用于女性乳房肿块切除术,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脑瘫患儿术前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DEX)和咪达唑仑(MI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择期行四肢矫形手术的脑瘫患儿78例,按随机数字分为DEX组(38例)和MID组(40例),分别在10 min内静脉泵注DEX 1.0μg/kg和MID 0.1 mg/kg,用药5 min后实施麻醉诱导。记录用术前1 d(T_0)、用药前(T_1)、用药后5 min(T_2)、用药后10 min(T_3)、喉罩置入时(T_4)、切皮时(T_5)、截骨或肌腱松解时(T_6)、手术结束时(T_7)、拔出喉罩后5 min时(T_8)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脑功能状态指标(焦虑指数、内凝指数、舒适指数、紧张指数、镇痛指数)、Ramsay镇静评分以及肌张力,观察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清醒时间和拔喉罩时间,记录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由于术中发生脑状态监护电极干扰等异常情况,DEX组剔除17例,最终进入统计学处理的病例共61例。DEX组21例,MID组40例。DEX组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较MID明显减少[(251±56)μg比(292±55)μg,(176±40)mg比(206±39)mg](P<0.05或P<0.01),而术后清醒时间和拔喉罩时间较MID组明显缩短[(9.8±1.3)min比(13.5±1.7)min,(11.9±1.3)min比(16.6±1.7)min](P<0.01)。随着麻醉时间延长,镇静程度逐渐加深,肌张力逐渐减低;焦虑指数、内凝指数、舒适指数、紧张指数和镇痛指数降低,术毕升高;DEX组术中心率和MAP平稳,两组这些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X组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MID组[9.5%(2/21)比2.5%(1/40),23.8%(5/21)比2.5%(1/40)](P<0.05),DEX组苏醒期躁动、寒战发生率低于MID组[4.8%(1/21)比20.0%(8/40),4.8%(1/21)比25.0%(10/40)](P<0.05)。结论与MID相比,静脉应用DEX作为脑瘫手术患儿的术前药物,镇静和抗焦虑效果更好,能明显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降低肌张力,而且术后恢复更快、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是一种在儿童短小手术麻醉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其镇痛效果满意,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其主要缺点是苏醒期躁动、情绪激动等症状。本文旨在探索和总结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在困难气道插管时麻醉诱导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困难气道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插管前诱导;B组:20例,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插管前诱导.若RASS>-1分,A组重复右美托咪定,B组重复咪达唑仑,直至RASS≤-1分.2组患者均保留自主呼吸,诱导成功后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比较2组插管所用时间和诱导前(T0)、诱导后(T1)及气管插管后5 min (T2)的HR和MAP的变化,同时观察并记录诱导和插管过程中出现的呼吸抑制,恶心,呛咳和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一般资料和插管时间以及在T0时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B组均小于A组(P<0.01);插管期间,A组的呼吸抑制、恶心、呛咳和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对困难气道清醒插管患者,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作为插管前诱导对患者心血管干扰小,无明显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少、平稳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小儿肌肉注射氯胺酮,口服氯胺酮及口服咪达唑仑和氯胺酮混合液3种不同术前用药方法镇静效果,起效时间及患儿接受率.方法 儿外科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肌肉注射氯胺酮5mg/kg,n =30);B组(术前口服氯胺酮6 mg/kg,加服50%葡萄糖至0.5 mL/kg,n=30);C组(术前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氯胺酮3 mg/kg,加服50%葡萄糖至0.5 mL/kg,n =30).观察并记录患儿与家长分离时精神状态分级情况,术后第1天和第7天随访患儿家长,对患儿的行为学改变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儿接受率只有10%,而B,C组患儿接受率均在90%以上;B,C两组相比较而言,C组起效时间更快,镇静程度更好;在术后第1天和第7天随访发现,术前肌注氯胺酮的患儿行为学改变均较其余两组高.结论 口服咪达唑仑和氯胺酮混合液作为术前药,起效快,效果确切,并能避免对儿童造成心理伤害,适宜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斜视矫正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3组:七氟醚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滴鼻1μg/kg右美托咪定(A组),2μg/kg右美托咪定(B组)和等容积生理盐水(C组)。观察记录3组患者诱导时间及30 min后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情绪评分和面罩接受程度;记录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评估躁动程度。结果:B组患儿诱导时间较A组和C组明显缩短(P<0.05);用药30 min后患儿镇静评分和与父母分离时情绪评分为B组>A组>C组(P<0.05);吸入面罩接受评分为B组优于A组和C组(P<0.05);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NO评分、儿童麻醉苏醒谵妄(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比较均为B组<A组<C组(P<0.05)。结论:2μg/kg右美托咪定术前30 min滴鼻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3.
邓辉铃  刘炯峰 《右江医学》2014,42(5):582-584
目的 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使用静脉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麻醉前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5 mg·kg-1的氯胺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1 μg· kg-1的右美托咪啶,且在手术过程中以0.5 μg·kg-1的速率注射右美托咪啶.采用ELISA法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及手术结束后1天测定患者血清IL-6,观察患者麻醉结束至清醒睁眼(T1)、清醒至拔管(T2)、拔管至出室(T3)三个时段的时间,应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评价标准观察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手术后及手术后1天血清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3天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1、T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啶能显著降低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且其机制与炎症反应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19Ⅱ级,年龄1965岁,体质量43.565岁,体质量43.578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生理盐水组(S组,生理盐水0.15 ml/kg)、右美托咪啶组(D组,右美托咪啶0.6μg/kg),均为15 min完成恒速输注。随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 mg/kg,2 min后,通过手背静脉以0.5ml/s的速度注射丙泊酚。由一位不知具体分组情况的麻醉医生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为76.67%,D组无丙泊酚注射痛发生,D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联合咪达唑仑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儿童颅脑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颅脑手术的患儿120例,年龄3~14岁,根据DEX使用剂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分别以0.4、0.6、0.8 μg·kg-1·h-1DEX或生理盐水维持1 h至手术结束。观察主要结局指标为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苏醒时间、拔管期呛咳发生率等。结果 中、高剂量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17%,11% vs 64%, P<0.01);且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拔管时呛咳发生率(P<0.01)。高剂量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0.6 μg·kg-1·h-1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减少儿童颅脑术后苏醒期躁动和呛咳发生率,且镇静程度更适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麻醉术前身心应激的抑制程度。方法选择100例20~60岁、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于麻醉前45min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对照组(B组)麻醉前45min鼻内滴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患者SBP、DBP、HR、SpO2、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SBP、DBP、HR、SpO2在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用药前后各时间点的SBP、SpO2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用药后T4、T5时DB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用药后各时点HR开始下降,与用药前及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在用药45min后AVAT、E、NE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用药后AVAT明显下降,E、NE的水平明显上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用药后AVAT、E、NE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预处理可以减轻麻醉手术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负荷剂量预先给药对全麻前导尿病人不适感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行全麻颅脑手术患者(动脉瘤患者除外),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利多卡因凝胶组(L组)、咪达唑仑组(M组)4组.进入手术室连接心电监护后,D组患者用微量泵泵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量0.4 μg·kg-,10 min后开始给患者上导尿管,S组患者泵注生理盐水,L组上导尿管之前,导尿管上均匀涂抹利多卡因凝胶,M组上尿管前10 min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1,记录给药前(T1)、给药10 min后上尿管前(T2)、上尿管后(T3)、上尿管后10 min(T4)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VAS疼痛评分.结果:D、L、M组与S组相比,T1、T2时间点患者HR、MAP及T4时间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S组相比,T4时间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与S组相比,T3时间点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M组相比,T3时间点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S组相比,T4时间点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与M组相比,T3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S、L和M组.结论:麻醉前导尿结合负荷剂量右旋美托咪啶预给药是缓解导尿时患者不适感的有效方法,对循环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