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制备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锐孔-凝固法,以低酯果胶为载体材料,聚乙烯亚胺(PEI)为外层交联剂制备小球。以小球的包封率筛选投料比,以溶蚀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PEI浓度、交联时间及方式等因素对小球的影响。结果:确定了蝎毒结肠靶向小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所制得小球的平均粒径为(1.37±0.12)mm,包封率为68.1%;结肠部位释放率达70.97%。结论: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体外评价表明制得的蝎毒凝胶小球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体重190~220 g,随机分为3组(n=6):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组、假手术组、氯胺酮组。采用结扎L4,5左侧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模型制备后1周、2周和3周观察大鼠痛行为学及足部形态;于模型制备前、后1周、2周和3周时测定痛阈;于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3 d记录海马CA1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以高频刺激(HFS)诱发LTP,氯胺酮组HFS前20 min经腹腔注射25 mg/kg。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氯胺酮组各时点痛阈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氯胺酮组LTP程度减弱(P<0.01)。结论:氯胺酮可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对大鼠海马CA1区突触LTP的易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了MK 801对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海马离体脑片灌流技术。结果强直刺激(100Hz,1s)在大鼠海马CA1区可以诱发LTP的作用;在给10μmol·L-1MK 801过程中,给予强直刺激仍能诱导LTP的形成;强直刺激诱导LTP后给予MK 801不能抑制LTP的形成;在孵育槽中加入10μmol·L-1MK 801孵育2h后给予强直刺激不能诱导LTP的形成。结论预先给予MK 801可以阻断强直刺激诱导LTP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皮质酮对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长时程增强效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胞外记录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诱发电位观察了皮质酮对麻醉大鼠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皮质酮(1, 4 和10 mg·kg-1, ip)有使单刺激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基础群峰电位(PS)幅度升高的趋势,但同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给予大鼠穿行通路以串刺激(60 Hz, 30次)可使海马颗粒细胞层PS幅度持续增高,增幅达70%-80%,说明在海马诱生长时程增强效应(LTP). 预先1 h给予大鼠皮质酮(1, 4和10 mg·kg-1, ip)可剂量依赖地降低串刺激诱导的PS幅度的升高,说明皮质酮可抑制海马颗粒细胞层LTP的诱生. 结果提示,皮质酮可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胞外记录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诱发电位观察了皮质酮对麻醉大鼠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皮质酮(1, 4 和10 m g·kg- 1, ip)有使单刺激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基础群峰电位(PS)幅度升高的趋势,但同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给予大鼠穿行通路以串刺激(60 Hz, 30 次)可使海马颗粒细胞层PS幅度持续增高,增幅达70% - 80% ,说明在海马诱生长时程增强效应(LTP). 预先1 h给予大鼠皮质酮(1, 4 和10 m g·kg- 1, ip)可剂量依赖地降低串刺激诱导的PS幅度的升高,说明皮质酮可抑制海马颗粒细胞层LTP的诱生. 结果提示,皮质酮可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慢性铅中毒对大鼠海马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2 (ERK2 )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 (LTP)的关系。方法 大鼠怀孕后分别饮用蒸馏水或 0 .2 %醋酸铅溶液 ,断乳后鼠仔则直接饮用 ,于 30d后测定LTP ,并取海马作为慢性铅中毒标本测定ERK2含量。正常 30d大鼠海马片稳定培养 2h后 ,分别用含或不含 2 0 μmol·L-1 醋酸铅的人工脑脊液孵育 ,不同时间点收集 ,作为急性铅中毒标本测定ERK2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标本活化的ERK2含量。结果 高频刺激后对照组和慢性铅中毒组峰电位分别为刺激前的1 85 %和 88% ;慢性铅中毒组活化的ERK2则比对照组降低了 46 %。海马片培养中 ,对照组活化的ERK2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铅中毒组在 30和 60min时分别下降了 68%和 33% ,1 2 0min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活化的ERK2含量降低可能是铅中毒致使CA1区LTP不能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皮酚结肠靶向片剂在大鼠体内定位释药性能。方法:特制适合大鼠口服给药的3mm结肠定位包衣小片,通过相似性因子2评价包衣小片和包衣大片释放曲线的相似性,以小片代替大片进行体内释放评价,考察结肠靶向包衣片剂在大鼠胃、肠道中的释放性能。结果:特制包衣小片的隔离层、时滞层、肠溶层分别增重1.6%、7.3%、9.7%时,释放曲线与包衣大片大致相同,2为53,丹皮酚结肠靶向片75%的药物释放在小肠后端、盲肠以及结肠段,胃及小肠前、中段仅有少量释放。结论:丹皮酚结肠靶向片剂基本达到了结肠定位释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尤其对肠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口服结肠靶向蛤药系统的机制、类型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任君刚  于曼 《黑龙江医药》2013,26(4):636-638
口服结肠给药对于治疗结肠自身的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时辰慢性疾病,结肠癌和感染等)有很大价值。为了成功地向结肠部位传输,药物需要一定的保护以免被吸收或/和被上部胃肠道环境破坏,然后在结肠近端将药物迅速释放。本文将对近二十年国外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的药学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赵源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5):1665-1668,1670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纳米载体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列出了常用的新型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给药载体如纳米粒、纳米乳、胶束、脂质体纳米凝胶和纳米混悬液等。结肠靶向纳米载体可使药物选择性到达结肠部位,减少给药剂量、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从而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发挥治疗结肠相关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ZD7288对急性内脏痛大鼠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结肠内注射1%醋酸1mL,建立急性内脏痛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N2在模型大鼠腰骶段背根神经节及胸腰段与腰骶段脊髓背角的表达;通过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测量,观察模型大鼠鞘内分别给予50与100nmol/LZD7288后内脏痛觉敏化是否发生改变。结果:HCN2在模型大鼠腰骶段背根神经节及胸腰段与腰骶段脊髓背角的表达均较对照大鼠增强(P〈0.05)。鞘内注射50~100nmol/LZD7288可以剂量依赖性降低急性内脏痛模型大鼠的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幅值(P〈0.05)。结论:ZD7288可抑制急性内脏痛大鼠的痛觉敏化,而背根神经节和脊髓的HCN2通道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