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个体化治疗决策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62例ACST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介入/内镜治疗组,25例(40.3%),即行PTCD或EST/ENBD术;B组为手术组,37例(59.7%).结果 A组中19例(76%)在PTCD或EST/ENBD术后1周~3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3例(12%)术后并发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其中死亡1例.B组中有32例(86.5%)行了确定性手术;5例(13.5%)行了过渡性手术,术后3个月后行确定性手术.全组治愈率98.4%,死亡率1.6%.结论 个体化治疗可有效提高ACST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DC)理念及损伤控制手术(DCS)在老年胆道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2月采取DC理念治疗的99例老年胆道系统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4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 1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结石嵌顿)24例、肝内胆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15例、肝脓肿4例.结果 99例患者均行DCS,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EPT)、经内镜鼻胆/胰管引流术(ENBD/ENPD)、经内镜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术(PTGBD).所有患者均度过急性期,后续治疗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行开腹胆囊切开取石、胆道探查取石、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以及胆道镜下取石、等离子碎石、狭窄部位球囊扩张/电切治疗.治愈92例(92.9%),好转7例(7.1%),无死亡病例.结论 以DC理念为指导,对高危老年胆道系统疾病患者实施DCS治疗,能分解手术风险,达到缓解甚至治愈疾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内镜治疗5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时机.方法 整理经内镜治疗的51例及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46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性ERCP在AB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时机.结果 治疗性ERCP在重症ABP中疗效明显,有利于缩短病程,加快病情恢复及降低费用,在轻症ABP中,在增加住院费用的同时症状缓解时间缩短;同时急症(24 h内)行ERCP治疗的患者在住院天数、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72 h内治疗的患者.结论 治疗性ERCP治疗ABP(特别是重症ABP)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急诊应用(24 h内)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疗效和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内镜治疗的31例ACST病人治疗前后胆总管直径、血清总胆红素、GPT、ALP、γ-GT、血白细胞数以及腹痛等指标变化. 结果: 31例病人均耐受内镜治疗,93.5%(29/31)症状缓解,87.1%(27/31)治愈,2例内镜治疗失败转手术,无1例死亡.有4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其中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2例出血,均治愈,无1例肠穿孔. 结论: 内镜治疗ACST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残石率低、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提倡尽早行内镜治疗ACST.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11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合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对112例SA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病死率为10.7%,而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9%,病死率为28.6%,其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结论: SAP早期宜行非手术治疗,一旦有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住院一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轻型ABP行LC治疗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0例有轻型ABP病史的非发作胆石症行LC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完成LC术.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总时间[研究组为(13±4)d,对照组为(25±6)d和总医疗费用[研究组为(8 260±2 534)元,对照组为(17 078±5 246)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轻型ABP患者一期行L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肝破裂的个体化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1例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不同损伤程度、术中探查情况行保守治疗、手术或介入治疗,即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本组病死率为9.8%,手术治疗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率最高,介入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 肝破裂患者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体现"创伤控制"和"微创"的理念,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估. 方法: 对14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内镜治疗.其中10例≤8 mm结石采用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114例9~15mm结石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16例>15 m结石采用内镜下机械碎石法(EML). 结果: 本组取石成功率为97.2%,其中118例一次取净结石,18例2~3次取净结石,4例取石未成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5%,其中急性胆管炎3例,急性胰腺炎6例. 结论: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236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6~76岁,男108例,女128例.结果 急性间质水肿型胰腺炎211例(89.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5例(10.5%),胆囊源性胰腺炎142例(60.1%),胆管源性胰腺炙94例(39.8%).全组开始均先用药物治疗,210例(88.9%)治愈后施行择期手术,11例(4.6%)治疗无效施行早期手术;10例(4.2%)施行急诊手术,其中1例死亡.5例内镜下治疗(2.1%).结论 胆源性胰腺炎大多数可先行药物保守治疗后,根据病变类型施行择期手术.若治疗无效,发生化脓性胆管炎或胰腺坏死感染,则须早期或急诊手术治疗,现今在内镜下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260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4年经术中术后胆道镜及胆道造影确诊的260例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 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198例(76.2%),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取石(EPBD)11例,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EST)33例,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术4例,胆肠Roux-Y吻合7例,肝左外侧叶切除术3例,保守治疗4例.其中1次结石取净112例,2次结石取净79例,3次以上结石取净51例,结石未取净18例(6.9%). 结论 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主要手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预防残余结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早期内镜治疗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及远期并发症.方法 将131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44例行保守治疗(保守组),87例在72h内行内镜治疗(内镜组).比较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肝功能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等.结果 内镜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淀粉酶、肝功能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122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42个月),9例失访,随访率93.1%.内镜组的胰腺炎复发率0%(0/83)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39)(P=0.001)).结论 早期内镜治疗对于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有明显黄疸、感染、结石嵌顿的病例,并能减少胰腺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引流和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在我院消化科和普外科住院治疗的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资料齐全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穿刺引流和外科手术两组.随访3 个月~2 年.结果 40 例患者,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6~65 岁(平均43.1 岁).治疗总有效率100.0%,首次治愈率87.5%.经皮穿刺引流组8 例,首次治愈5 例(治愈率62.5%),余3 例手术治愈;外科手术组32 例,首次治愈30 例(治愈率93.8%),术后复发2 例,1 例再次手术治愈,1 例引流治愈.穿刺引流组和外科手术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刺引流与手术均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可靠疗法,穿刺引流为微创,如不成功再行手术无特殊影响.外科手术疗效好,疗程短,相对穿刺引流创伤较大.  相似文献   

13.
多镜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胆管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急性胆管炎的微创治疗方法. 方法 从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胆管结石诱发急性胆管炎患者34例,先经十二指肠镜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待病情缓解后,根据患者条件和结石情况分别行十二指肠镜下网篮取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取石等二镜、三镜联合治疗. 结果 ENBD全部成功,本组无死亡,首次急诊内镜取石取净6例,二次内镜取石5例(其中二镜联合9例),三镜联合21例,中转开腹2例. 结论 急性胆管炎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应用十二指肠镜能缓解胆管炎的症状,减少死亡率,采用多镜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胆管炎的胆道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避免了急诊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瞻性观察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endoscopic retmgrade bilioduodenal drainage,ERBD)后对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内镜下取石困难和急性胆管炎病例行ERBD,并随访比较置管前后结石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半年支架通畅率达91%(31/34),1年通畅率达75%(21/28),2年通畅率达50%(8/16);25例有影像学对比资料者中,结石基本消失2例,结石明显减小者6例,结石有所减小7例,总体结石减小率为60%.结论 ERBD可解除胆道梗阻并可使部分病例结石减小,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内镜和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情况. 方法: 对42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处理胆总管结石,之后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 结果: 42例十二指肠镜胆总管结石在腹腔镜术前结石取净率为92.8%,腹腔镜胆囊切除成功率为95.2%,中转手术2例,全组无死亡. 结论: 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双镜序贯式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方法. 方法: 对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资料分别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和早期非手术治疗的两种方法进行回顾分析,并对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进行总结. 结果: 1992年1月~1994年12月的29例患者经早期手术治疗,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2%和93.1%,1995年1月~2000年12月的51例经早期非手术治疗,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5%和5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术中处理技术.方法 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236例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患者术中采用胆道镜、气囊导管、碎石仪等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清除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213例(90.3%).5例(2.1%)术中胆道出血置T管引流,18例(7.6%)并发胆总管下段医源性损伤置T管引流.术后胆道镜联合EST清除残余结石22例,1例术后2周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病例经2~21年随访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术中采用胆道镜、气囊导管、碎石仪等相结合能清除多数结石,少数难以取出的下段嵌顿结石术后内镜处理为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SAP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30例)。结果 治疗第14天,EN组CD3+、CD4+、CD4+/CD8+,IgG、IgA、IgM值以及白蛋白均高于TPN组(P<0.05);EN组IL-8、TNF、腹内压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EN组感染率、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均低于TPN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调节SAP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况,而且减少了感染率。MODS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不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20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组(LCBDE组,45例)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组(EST组,157例);评价两组操作成功率、一期手术治愈率、残余结石和(或)病变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LCBDE组和EST组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7.8%(44/45)和98.7%(155/157)(P> 0.05).一期手术治愈率分别为84.4%(38/45)和45.2%(71/157) (P<0.01).LCBDE组术后残余病变主要为残石,残石率为15.6%(7/45); EST组主要为术后遗留未处理的胆囊病变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率为54.8%(86/157)(P<0.01).LCBDE组并发术后胆漏4例、残余感染1例,并发癌率为11.1%;EST组并发术后胆漏3例、出血4例、高淀粉酶血症32例(其中急性胰腺炎14例)、急性胆管炎15例,并发症率34.4% (P< 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0.0±2.8)和(9.4±4.1)d (P>0.05);住院费用为(17504±4128)和(16453±3541)元(P>0.05).结论 LCBDE和EST均有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LCBDE并发症率、残余病变率均低于EST; LCBDE主要适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尤其是Oddi括约肌功能完好者;EST主要适于单纯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Oddi括约肌无功能或既往有胆道手术史且不愿再次手术者.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软质内镜保胆取石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行内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78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胆漏发生率,随访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结果 78例患者中有3例(3.85%)术后发生胆漏,相比对照组(0.85%)无显著性差异(t=1.125,P>0.05);随访4年,胆囊结石复发5例(6.41%).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内镜保胆取石术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保留胆囊功能,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