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吸虫是医学蠕虫吸虫纲的一种,根据其寄生部位和临床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寄生部位为肺并以肺部症状为主,引起肺型并殖吸虫病,另一类为斯氏狸殖吸虫和四川并殖吸虫,表现为其童虫在人体内移行不定(幼虫移行症),而引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现报道1例误诊为菌痢的肺型并殖吸虫病。  相似文献   

2.
广西黑斑蛙的染色体组织及Ag—NOR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黑斑蛙的染色体组型及Ag-NORs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片及用核仁形成区的一步染色法进行银染。结果本实验蛙的二倍体染色体2n=26。结论广西黑斑蛙与国内其它他区同种蛙的染色体结构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黑斑蛙不同器官超微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肺、胃及肝的超微结构特点,为两栖类的进化地位提供部分超微水平上的依据。方法将蛙麻醉后,于0.9%Nacl中取蛙肺、胃及肝组织。组织块大小约1mm×1mm×5mm,即刻投入1%锇酸内,4℃固定。而后依照DMSO冷冻割断法进行洗涤、割断、软化、导电、脱水、干燥等处理,金属镀膜,SEM观察。结果蛙肺、胃及肝的超微结构类似于陆生脊椎动物,结构特点增强了机体陆地生活能力。结论两栖类超微结构特点是与其进化地位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大鼠30天,从体腔、肝、肌肉等部位检出发育不同程度的童虫,60 天时,在肝、肺等处有虫囊形成,至90天多数虫体发育成熟。结果表明。斯氏狸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多部位寄生且 发育成熟,并对寄生部位产生不同程度损害。  相似文献   

5.
广西黑斑蛙的染色体组型及Ag-NORs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广西黑斑蛙的染色体组型及Ag-NORs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片及用核仁形成区的一步染色法进行银染。结果:本实验蛙的二倍体染色体2n=26。可配成1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大型5对,小型8对。在第8号染色体长臂中央具有明显次缢痕。Ag-NORs亦是在No.8,数目为2个。结论:广西黑斑蛙与国内其它地区同种蛙的染色体结构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鸟类吸虫寄生于鸟类各器官中,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家禽的吸虫寄生可导致禽类生长发育减慢,产卵力降低,甚至死亡,影响家禽饲养业。有些鸟类的吸虫也能寄生于人体,引起人的吸虫病,如寄生于多种鸟类的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可以寄生人体,鸟类血吸虫的尾蚴可以引起人的皮肤炎,是我国南方和东北稻田皮炎的重要病原。因此,鸟类吸虫的研究对家禽饲养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对人体健康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犬 4 0 d,从体腔、肝、肺、肌肉等部位检出发育不同程度的童虫 ;6 0 d时 ,在肝 ,肺等处有虫囊形成 ;90 d后 ,所有虫囊中检出虫体均发育成熟。结果表明 ,斯氏狸殖吸虫在犬体内多部位寄生并产生不同程度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嫩江流域河蚌体内寄生的盾盘吸虫的感染情况以及对此吸虫的种类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测量河蚌的大小,将其编号并做好记录。解剖河蚌,剥离出内脏团,拨开围心腔,将吸虫吸入装有少许清水的培养皿中,记录检获的吸虫数量,并计算河蚌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虫体用5%福尔马林固定,按常规染色制片后进行观察和鉴定。结果 在161只河蚌中,有114只河蚌感染盾盘吸虫,共发现吸虫798条。每只河蚌感染盾盘吸虫的感染强度为4.96,阳性河蚌数占总数的70.81%。结论 嫩江流域的河蚌有半数以上体内有盾盘吸虫的感染,河蚌是该吸虫的适宜宿主。经初步鉴定,嫩江流域河蚌体内寄生的吸虫为隶属于盾盘亚纲(Subclass Aspidogastrea)、腹盾科(Aspidogastridae Poche,1907)的腹盾属(Aspidogaster Baer,1827)吸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orientalis)、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钩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pumilio)、扇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taichui)和台湾棘带吸虫(Centrocestusformosanus)的形态观察,为鉴别这些人体寄生虫病病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5种吸虫的成虫、虫卵、囊蚴,并进行形态、大小测量和寄生部位观察。结果东方次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部位完全相同,都是在胆管和胆囊内。其他3种则在小肠内。囊蚴寄生部位:除台湾棘带吸虫在鱼鳃外,其余4种均在鱼肉内。虫卵特征:5种吸虫除卵盖和外壳光洁度有些差别外,其余差别甚微。囊蚴特征:东方次睾吸虫囊壁很厚,而其他4种则很薄。其它特征:台湾棘带吸虫的排泄囊呈“工”字形,扇棘单睾吸虫生殖吸盘上的小棘呈杆状排列成葵扇状;而钩棘单睾吸虫则呈点状并围成一圈。成虫特征:华支睾吸虫最大,呈葵花仔状;东方次睾吸虫其次,呈叶片状;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居中,两者均呈鞋状;台湾棘带吸虫最小,呈酒瓶状。结论发现上述5种吸虫的成虫、虫卵及囊蚴时,必须根据各自形态、大小等特征,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10.
一、标本收集肺并殖器吸虫(注一),为人及其他吃甲壳动物兽类的肺内寄生虫。因本虫寄生于肺脏,检验标本须采取痰液与粪便(注二)。作检验之痰液,须为肺内所排出者。严格讲起,痰液应不包涵口延或鼻、咽分泌物,因其不能表示肺中之病变,则不适于检查之用。当检验完毕之痰与剩余之痰液,须作  相似文献   

11.
1984年3月在锦西县渤海湾内捕得一条江豚,在它的体内发现两种吸虫,为我国的新发现。 1.椭园形弯曲吸虫(Campula oblonga)寄生于胆管内。获得成虫7条,长约6—10毫米,是一种较罕见的有肛门的吸虫。卵形如橄榄核,大小为83~88×40~48微米,它的横切面呈三角形。 2.西哈氏吸虫(Hadwenius seymouri)寄生于肠道内。细长白色的吸虫,测量成虫5条,长约11~22毫米,其阴茎末端具有逗点状小刺。虫卵与上述一种吸虫的虫卵很相似,但在无盖的一端较平。卵的大小为71~80×41~50微米。  相似文献   

12.
华支睾吸虫病为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肝胆管内所致的疾病,由于其临床症状复杂及以往的诊断方法滞后,故临床上常有误诊。2004-2006年,我院以犬为实验模型,在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后,分别就不同感染程度、不同病程的实验犬进行了血清酶学及肝脏病理学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温州市区陆续发现裂头蚴病病例报告,对瑞安、乐清、永嘉、瓯海等县收集曼氏迷宫涤虫余二中间宿主不同蛙种(泽蛙、虎信蛙、黑斑蛙、沼蛙、金钱蛙、刺腹蛙)共842只,结果检出裂头蚴阳性数为312只占37%,以虎信蛙阳性数为最高占54.7%(94/172)。蛙体内的裂头蚴分布以后腿为最多占87.6%(92/105)。人的感染方式及发病情况从眼裂头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灌胃法构建台湾棘带吸虫感染 SD 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台湾棘带吸虫寄生部位及对宿主肠道造成的病理变化。方法:按不同密度活囊蚴分别灌胃 SD大鼠,于大鼠粪便查到虫卵后,解剖所有大鼠,查找不同部位寄生成虫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解剖大鼠十二指肠组织制作切片,作病理检查。实验设置未感染对照组。结果:囊蚴灌胃 SD大鼠感染6 d 后粪检可查出虫卵,各密度囊蚴感染 SD大鼠的成虫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内成虫检获条数分别为110,3条,差别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SD大鼠出现精神萎靡、腹泻症状、解剖可见炎性反应等。结论:用灌胃法能够成功构建台湾棘带吸虫感染 SD大鼠动物模型;台湾棘带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 SD大鼠的十二指肠部;台湾棘带吸虫短时间在大鼠消化道可引起急性期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收集教学实验后死亡家犬肝脏24只,以手工分叶挤压法作犬华支睾吸虫寄生部位的解剖观察,结果23只查有犬华支睾吸虫寄生,其虫体在犬肝各叶的检出情况为:肝左叶19例(79.19%)为最高,肝中央叶17例(78.83%),肝右叶16例(66.67%)胆束13例(54.17%)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告湖北省洪湖禽类寄生吸虫的调查结果。共检查21种101只禽类,获得26种吸虫,隶属于9科20属,其中有3个新种,即洪湖中双穴吸虫,小泡陆蠕吸虫,鸥居中睾吸虫。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州省花溪地区野生蛙科动物自然感染裂头蚴的情况。方法从贵州省花溪地区4个乡镇捕捉和收集野生蛙科动物,进行裂头蚴感染的剖解检查,并感染幼犬进行裂头蚴的虫种鉴定。结果花溪地区野生蛙主要是黑斑蛙,其裂头蚴自然感染率为16.01%(131/818),感染强度为1~113条,平均3.44条/蛙;经口服感染幼犬后,对虫卵和成虫的显微镜观察确定为曼氏迭宫绦虫。结论花溪地区野生蛙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的感染率较高,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人体片形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维平 《医学综述》2005,11(11):1007-1009
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apatica Linnaeus,1758)和巨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 Cobbold,1855)等片形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类畜主人次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总称。片形吸虫是反刍动物,尤其是牛、羊等胆道内常见的寄生虫,亦可寄生人体引起片形吸虫病。片形属的吸虫已报道9种及亚种或变种,有些被认为是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同物异名。由于肝形吸虫与巨片形吸虫的成虫及虫卵形态相似,病理检查难以区别,所以报道的病例不可排除有二者相混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PHA液一次性注入黑斑蛙腹腔的方法,研究不同剂量PHA对黑斑蛙的细胞学效应。当PHA剂量为0.3mg/g体重时,骨髓和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为77.47%和79.17%;分裂指数为9.40%和10.80%;染色体形态良好比率为4.93%和3.17%。PHA处理24小时与48、72小时的骨髓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形态良好比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南充市部分脊椎动物寄生吸虫及线虫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防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文自1986年以来,首次调查了南充市14种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吸虫和线虫。查出吸虫28种,分隶于16科20属;线虫3种,分隶于2科3属。其中有二个新种。调查结果表明,南充市区常见动物体内寄生的吸虫和线虫种类较多,这可能是此类人体寄生虫病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