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兴雷 《山东医药》1994,34(1):38-39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为日本Inoue于1984年首先应用于临床,以后在世界各地相继开展。至今我国已有1500余例的经验,本方法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1.病例选择:主要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理想适应症:①年龄<50岁;②单纯二尖瓣口狭窄,瓣膜口面积≤1.5cm~2;③窦性心律;④心功能Ⅱ~Ⅲ级;⑤无左房血栓;⑥无风湿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 本组男性2例,女性10例。年龄18~46(平均34)岁。单纯二尖瓣狭窄(MS)4例,MS 合并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I)3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窦性心律9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3例。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7例,Ⅳ级3例。均除外了风湿活动,碘过敏试验阴性、出凝血时间正常。3例房颤患者服维持量地高辛,并予口服阿斯匹林320mg/d 和潘生丁75mg/d,或华法令(凝血酶原活动度控制在50%左右)一个月。设备器械为500mA 岛津 X 线机、RM—  相似文献   

3.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40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右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后患者的右室射血分数比术前明显升高,收缩和舒张末期容积缩小;右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与二尖瓣口面积的改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Inoue球囊法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共300例,术后左房平均压由3.26±1.14kPa(1kPa=7.5mmHg)降至1.33±0.89kPa,跨瓣压差由2.41±0.93kPa降至0.44±0.39kPa,二尖瓣口面积由1.03±0.23cm2增至2.09±0.38cm2;无一例死亡,53例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心包填塞5例(1.7%),二尖瓣反流(≥2级)9例(3%),肢体动脉栓塞1例(0.3%),房间隔水平分流14例(4.7%),并发症中仅6例因病情严重而需外科手术处理。本文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170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时血浆内皮素浓度快速增高[英]KinoshitaO…BrHeartJ.1993,69.322~326本研究目的旨在进一步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后血浆中内皮素浓度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关系。25例患者(男7例、女...  相似文献   

6.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对二尖瓣狭窄患者血凝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MS)血栓前状态(PTS)的影响,检测23例行PBMV病人术前和术后一周止血系统指标。根据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增加程度(ΔMVA)分为两个亚组:有效组(ΔMVA≤0.5cm2)8例、显效组(ΔMVA>0.5cm2)15例。发现术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浆血栓素B2、全血粘度显著降低;抗凝血酶Ⅲ抗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显著升高;而血浆VonWilebrand因子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无显著改变。在显效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提示PBMV可改善MS病人的PTS,且与PBMV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疗效评价杜修海1张明旭1张卫泽1胡静泠1王艳春1马茂儒2李志玫2(1兰州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兰州7300502乌鲁木齐总医院心肾科)关键词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心病)...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38例二尖瓣狭窄(MS)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二尖瓣面积(MVA)、左房内径(LAD)及血液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浆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术后显著降低(与术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血浆ET-1水平与平均肺动脉压、平均左房压和LAD呈显著正相关(r=0.783,0.512和0.352,P<0.001,0.002和0.05),与其它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表明,ET-1在MS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其变化,有可能作为判定病清程度及PBMV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中晚期妊娠的妇女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结果,5例孕妇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二尖瓣口面积增大由术前0.86±0.21cm2增至术后1.84±0.20cm2,(P<0.001),4例术后顺利分娩,1例术后剖腹终止妊娠,无1例发生心衰加重情况,4例顺产婴儿发育均正常。5例孕妇中除1例术后合并轻度二尖瓣返流外,无其它并发症。表明PBMV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狭窄合并妊娠的妇女不但疗效可靠、且安全,对胎儿无明显影响,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38例二尖瓣狭窄(MS)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二尖瓣面积(MVA),左房内径(LAD)及血液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浆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术后显著降低(与术前比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2)。血浆ET-1水平与平均肺动脉压、平均左房压和LAD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1990年10月以来,在较简陋的条件下成功地为3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施行了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PBMC).32例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39±7(17~56)岁,病程1~32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1例,Ⅲ级20例,Ⅳ级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狭窄4例,均为轻度.有5例二尖瓣轻度钙化.右房内径平均47±6mm.心房纤颤11例,  相似文献   

13.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中远期临床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后患者 12年的随访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以确定再狭窄率、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90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随访资料完整的 3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其中男性 86例、女性 2 5 8例 ,年龄 15~ 70岁 ,平均 (40 2± 9 6 )岁。随访时间 1年~ 12年 ,平均 (3 6± 2 5 )年。对影响远期疗效的因素 ,用cox风险模型作分析。结果 术后 1~ 12年随访表明 ,344例 1年无事件生存率 10 0 % ,再狭窄 9例 (2 5 % ) ;2 86例 3年无事件生存率 97% ,再狭窄39例 (13 6 % ) ;2 2 1例 5年无事件生存率 91% ,再狭窄 6 0例 (2 7 1% ) ;81例 8年无事件生存率 80 % ,再狭窄 32例 (39 5 % ) ;4 2例 10年无事件生存率 6 9% ,再狭窄 2 0例 (47 6 % ) ;16例 12年无事件生存率6 3% ,再狭窄 9例 (5 6 3% )。改良记分≤ 10分组的无事件生存率优于记分 >10分组。结论 多数PBMV患者中远期疗效良好。改良记分≤ 10分、窦性心律、术前心功能较好、术后瓣口面积较大以及双侧交界裂开的患者PBMV中远期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若干操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的有效治疗方法,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TMC)经常被用到,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现将一些相关操作技术的技巧和改进的体会总结如下,希望有助于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皮球囊二关瓣扩张术(PBMV)对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的治疗,各家意见尚不统一。我们通过11例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PBMV的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改变及临床疗效观察,对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进行初步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病历选择:11例患者均符合以下特点:()二尖瓣口面积wtl.scm’;()按NHY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为I~叮级;()无风湿活动证据;(4)超声心动图末发现左房血栓;(5)瓣下结构无明显病变,二尖瓣无明显钙化。2一般资料:男3例,女8例。年龄36~61(平均47士8.2)岁。距二尖瓣分离…  相似文献   

16.
现已证明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可使许多二尖瓣狭窄病人在短期内获得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的改善,但其临床应用价值尚有待于长期疗效的观察随访和证实。  相似文献   

17.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房压力快速变化对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床边快速BNP试验法检测30例成功施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术后20min及术后24h血浆BN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8例)比较,并将患者血浆BNP浓度与平均左房压(mL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术前,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3.55±69.49)ng/L∶(16·39±7·64)ng/L,P<0·01)];且与mLAP呈显著正相关(r=0·441,P<0·05);BNP浓度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与窦性心律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颤患者血浆BNP浓度无明显改变[术前(111.62±53.41)ng/L,术后20min(122.04±68.70)ng/L,术后24h(106.11±56.19)ng/L,两两比较P>0·05];而窦律患者有显著下降[术前(128.66±75.96)ng/L,术后20min(88.59±61.99)ng/L,术后24h(43.39±26.70)ng/L,两两比较P<0·05)]。窦律患者中,术后20min的BNP变化(ΔBNP)与mLAP变化(ΔmLAP)呈显著正相关(r=0·696,P<0·01);术后24h的BNP变化(ΔBNP')与二尖瓣口面积(MVA)的扩大值(ΔMVA)及左房内径(LAD)的变化(ΔLAD)无相关性(分别r=0·048,P>0·05;r=-0·070,P>0·05)。结论: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升高和左房压升高显著相关。BNP是反映窦律患者球囊扩张术后左房压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院自1987年10月至1995年9月,350例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需要外科治疗的8例患者,其中心脏穿破致急性心包填塞3例、脑栓塞1例、创伤性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创伤性房间隔缺损5例。外科采用紧急开胸止血、左心房血栓清除、修补创伤性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置换、左径二尖瓣扩张术等治疗方法。作者认为: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应及时采用适当的外科治疗措施,切勿延误治疗时机;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需有一定的适应证,不能完全替代二尖瓣置换术或直视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9.
在外科二尖瓣分离术(SMC)后5~10年,有10~60%病人会发生二尖瓣再狭窄,而再次SMC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此,作者报告了对SMC后严重再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经验,并与未做SMC患者PBMV的疗效比较。 方法 对1986年7月至1992年2月期间329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PBMV,其中68例为SMC后(A组),261例未做过SMC(B组)。与B组相比,A组年龄较大,房颤和透视下钙  相似文献   

20.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394例随访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对68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者行PBMV术治疗,其中394例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14)个月。结果 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由(18.2±6.8)mmHg降至(7.2±3.8)mmHg,瓣口面积由(1.04±0.21)cm2增至(1.98±0.55)cm2,左房内径由(44±8)mm降至(38±6)mm;8例出现明显再狭窄,其中5例再次PBMV术,3例行瓣膜置换术。结论 随访结果证实,PBMV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效果良好,瓣膜条件特别是瓣下病变的程度是影响中、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