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严  陈东风 《胃肠病学》2013,(11):701-702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不易根治。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CD罕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总结,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病例:患者男,43岁,已婚。上腹不适伴腹泻一年,大便次数5-6次/d,无脓血。于外院行结肠镜检查,可见升结肠溃疡、乙状结肠息肉,病理活检示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回盲瓣和升结肠黏膜慢性炎症,拟诊克罗恩病(CD)。  相似文献   

3.
病例:患者,男性,43岁,因"腹痛、腹泻2月余"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隐痛,为阵发性,伴腹泻,最多达7~8次/d,为夹杂黏液的稀便,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入院2 d后发现尿液内含有食物残渣和粪渣样物。否认结核病、疟疾史。查体:体温37℃,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未及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生物制剂英夫利昔(IFX)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d单克隆抗体,可促进CD患者黏膜的愈合。目的:观察IFX治疗CD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09年6月上海中山医院的16例CD住院患者。根据CDAI评分评估CD严重程度并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IFX组.分别予美沙拉秦+泼尼松以及IFX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CDAI评分、WBC、ESR、CRP和ALB水平。结果:11例轻度活动期CD患者接受常规治疗.5例中度活动期患者接受IFX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临床缓解.其中2例伴肛门瘘管的轻度活动期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后改用IFX治疗亦达到临床缓解。两组CDAI评分、ESR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IFX组CDAI评分的降低幅度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陛0.019)。结论:IFX对CD的临床缓解优于常规治疗.并可促进常规治疗无效的肛门瘘管患者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林紫薇  郑萍 《胃肠病学》2011,16(2):112-114
瘘管是克罗恩病(CD)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许多临床试验证实英夫利昔对瘘管型CD安全有效.对传统治疗方案无效者,早期规律给予英夫利昔可很好地控制疾病进展和复发.对单药治疗效果不佳者,联合英夫利昔和内外科治疗可提高疗效.本文就近年英夫利昔治疗瘘管型C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病例:患者,女,30岁,因便血12h,伴头晕、胸闷5h入院。患者入院前12h无诱因解2次血水样便,鲜红色夹杂大量暗红色血块,量约500ml,无腹痛、呕血,5h前因头晕、胸闷入院就诊。患者10天前因发热、干咳等曾口服安乃近、感冒通等药物2天。既往无反复腹痛、腹泻、解血便和发热病史,否认有结核病史。末次月经2001-12-24,孕8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7℃,呼吸32次/min,心率140次/min,血压112/82 mm Hg(1mm Hg=0.133 kPa),神清,烦躁,面色苍白,中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口腔无溃疡,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子宫符合孕月大小,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6次/min。肛检指套染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因腹胀腹痛乏力1 mo入院.B超示腹部大量游离液体.肠镜见末端回肠大小不等的5个阿弗他溃疡,渍疡之间黏膜正常.病理见黏膜及黏膜下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诊断为"克罗恩病".予以奥沙拉嗪口服,后患者腹痛、腹胀减轻,腹水消退.1 mo后复查B超示腹水消失,肠镜仅见末端回肠一小溃疡,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8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 8例患者发病前均无明确的CD的临床表现,出血量大,有5例出现失血性休克。其中病变在小肠的有5例(62.5%),在回结肠的有2例(25.0%),在结肠的有1例(12.5%)。3例行内科保守治疗,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行内科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者治疗后好转。结论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CD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内镜检查是发现出血部位和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大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以控制出血,但如何预防反复出血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Castleman病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疾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其病理特征为明显的淋巴滤泡、血管及浆细胞旱不同程度的增生,临床上以深部或浅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为特点,部分病例可伴全身症状和/或多系统损害,多数病例手术切除肿大的淋巴结后,效果良好。本研究报道1例Castleman病,并对该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0.
85例克罗恩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英  陈隆典 《胃肠病学》2006,11(4):222-225
背景:克罗恩病(CD)是一种全胃肠道节段性、全壁层炎症性病变,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目的:探讨C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和内科治疗进展,以期提高对C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0年1月。2005年8月住院病例中85例出院诊断为C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CD好发于男性,以青壮年为主,呈慢性病程。病变主要位于回结肠(52.9%),临床表现以腹痛(72。9%)、腹泻(56.5%)为主,结肠镜检查显示病变呈节段性,溃疡多见。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评分与血沉(ESR)的相关系数为0.400(P〈0.01),与白细胞计数的相关系数为0.239(P〈0.05),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系数为0.454(P〈0.01),与血小板平均容积的相关系数为0.287(P〈0.01)。内科治疗对大多数病例有效,予5例复发性CD患者白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4例缓解,1例术后6个月复发。结论:CD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增高,诊断以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检查为主.ESR、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容积可作为评估疾病活动度的参考指标。CD以内科治疗为主.顽固复发型CD患者可考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We experienced a case of acute myocarditis as the initial presentation of Crohn''s disease. A 19-year-old woman was admitted with impaired consciousness, shock,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She had suffered from frequent diarrhea and abdominal pain for several years. Cardiac troponin I and creatine kinase-MB fraction levels were elevated to 5.32 and 16.66 ng/mL, respectively. A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showed sinus tachycardia, and a chest radiograph revealed interstitial pulmonary edema. An echocardiogram showed dilated ventricles with akinesia of the basal to apical inferoseptal, anteroseptal, anterior, and inferior left ventricular walls and severely impaired systolic function. Intensive care with inotropic support was effective, and her clinical condition gradually improved. Two weeks later, a colonoscopy revealed ulceration with stenosis in the terminal ileum and multiple aphthous ulcers in the rectum. A biopsy of the rectum revealed non-caseating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She was diagnosed with Crohn''s disease presenting with acute myocarditis.  相似文献   

12.
袁媛  范一宏  高旭宁  吕宾 《胃肠病学》2011,16(11):689-691
克罗恩病(CD)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疾病。传统X线小肠钡灌检查可清晰显示CD腔内病变和黏膜细节。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快速三维后处理能力,可清晰反映肠壁和肠腔外病变。随着3.0T高场强MRI投入临床应用.其对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成为了临床争论的热点。本文就3.0TMRI在C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陈慧敏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9,14(6):367-370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可侵及全消化道各部位,约70%的病变累及小肠,诊断需联合其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生化查等。新型检查技术如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评估小肠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在小肠CD中的诊断率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明确两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肠淋巴瘤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珍  徐肇敏  吕瑛 《胃肠病学》2007,12(5):267-269
背景:原发性肠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胃肠道疾病,特别是与克罗恩病(CD)的鉴别诊断较困难。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肠淋巴瘤和CD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原发性肠淋巴瘤与CD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肠淋巴瘤和CD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原发性肠淋巴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岁,CD为35岁。5例(12.2%)CD发生肛周病变,4例(9.8%)内瘘,3例(7.3%)有肠外表现,但仅1例(5.9%)原发性肠淋巴瘤曾有肛瘘。内镜下原发性肠淋巴瘤以回盲部受累多见(41.7%),CD以小肠和结肠均受累多见(48,8%);原发性肠淋巴瘤以肿块型较多见(41.7%),CD则主要表现为溃疡和铺路石样改变,其中18例伴肠腔狭窄,4例瘘管形成。B细胞性原发性肠淋巴瘤13例,T细胞性4例。12例CD表现为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结论:临床上原发性肠淋巴瘤与CD的鉴别诊断较困难,需综合各种检查手段,特别是内镜检查和内镜下对病变部位多点取活检,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以及胶囊内镜在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瑾  孟立娜  吕宾 《胃肠病学》2009,14(3):167-170
背景:近年我国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其早期诊断率较低。目的:总结CD的临床特征,评价胶囊内镜在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2008年9月确诊为CD的6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钡剂造影、结肠镜和胶囊内镜下特点。结果:69例CD患者中男35例,女34例,发病年龄17~73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便血等,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消瘦、发热,肠外表现以口腔溃疡、关节痛多见,部分出现肛门病变、肠梗阻等并发症。病变范围小肠型占47.8%,结肠型占14.5%,小肠结肠型占37.7%。X线钡剂造影诊断率为44.0%(22/50),结肠镜检查诊断率为75.8%(50/66)。胶囊内镜检查诊断率为62.5%(10/16),检出小肠病变10例,结肠病变2例,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病变、息肉样或鹅卵石样增生等。结论:CD病变以小肠累及率较高,其临床表现多样,常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胶囊内镜检查能发现CD的早期小肠黏膜病变,对C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彭涛  杨冬红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0,15(11):703-704
<正> 病例:患者男,52岁,主因"腹胀、腹泻伴消瘦5年"于2010年4月29日收治入院。患者7年前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并布朗式吻合术。术后2年开始出现腹胀、腹泻,大便带有未消化食物,7~8次/d,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消瘦明显。入院查体:体温35.8℃,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重指数(BMI)15 kg/m~2,体形消瘦,贫血貌;舟状腹,腹软,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