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跟踪监测心肺功能多项指标,评估健康成人短期高海拔休息与运动状态下的心肺功能及随时间和海拔高度变化特点。方法:以2003-09/10深圳至西藏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20名雅江行队员为观察对象,男14人,女6人,高原旅行1个月,海拔高度从500~5400m。监测观察对象的血压(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心率乘积和收缩压心率乘积,分别于休息时、运动时记录各项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入高原时间(出发前,入高原第1,2,3,4周)心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对象20人:①性别差异情况: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测试指标男女性别上无明显差别(P>0.05)。②不同海拔高度对健康成人静息和运动状态下心肺功能的影响: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收缩压心率乘积、呼吸心率乘积随海拔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0.05),血氧饱和度随海拔升高而呈下降趋势(P<0.01)。③进入高原不同时间段健康成人的心肺功能变化:入高原后第1周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呼吸乘积、心率呼吸乘积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0.01),血氧饱和度入高原后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0.01)。进入高原第4周时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值与出发前无差别(P>0.05)。结论:①在平原和短期进入高原状态对健康成人心肺功能变化无性别差异。②高原缺氧对健康成人短期高原旅行的影响较明显,尤其在进入高原第1周内。急性高原疾病亦发生在进入高原的第1周内,随着高原居住时间的增加,机体逐渐适应高原缺氧。③机体对高原缺氧的反应与在高原停留的时间长短和适应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围麻醉期病人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268例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RPP,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气道压力,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与麻醉后手术前比较,二氧化碳气膜后10min和30min病人心率显著增快,平均动脉压,RPP,气道压力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P<0.05),但10min和3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间无差异(P>0.05)。术中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人工气腹影响病人呼吸循环功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加强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序贯透析,5例行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血氧分压变化及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结果:除1例因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系统脏器衰竭自动出院外,其余12例患者血透后呼吸困难有不同程度改善,肺部湿罗音有所减少,化验检查发现血尿素氮、肌酐下降(P<0.01),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有所改善(P<0.01),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有确切而肯定的疗效,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血透方式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方法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2组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面罩吸氧(吸人氧流量为6~8L/min),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BiPA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7h后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浆BNP水平。结果2组治疗7h后血浆BNP水平、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可迅速纠正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缺氧状态,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经口、肛检查不同体位对患者不良反应及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次行电子小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后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侧卧下肢压力及操作人员满意度、操作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呼吸及侧卧下肢压力分别为(16±4)7欠/分,(0.90±0.19)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8±3)次/分,(1.67±0.2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90,-12.164;P〈0.05),而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操作人员对操作便捷、操作省力的满意度及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体位在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中,可使患者呼吸平稳、体位稳定、侧卧下肢压力降低、操作便捷省力、省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等,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与治疗后1,3h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pH、P(O2)、P(CO2)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P〈0.01);2组治疗后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pH、p(O2),p(CO2)、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1,3h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效果与护理。方法:选取100例人工流产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滴注,选取100例人工流产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单纯丙泊酚静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观察麻醉期间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及呼吸循环状态,实施相应护理方法,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诱导期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诱导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诱导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结束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丙泊酚静脉复合芬太尼行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可靠,加强镇痛作用的同时未见加深丙泊酚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显著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海水淹嗣肺水肿不同治疗的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两组。联合组99例海水淹溺肺水肿使用东莨菪碱加纳洛酮,传统组70例应用西地兰、尼可刹米治疗,并比较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护理指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2种方案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且联合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抢救成功率93.93%;传统组80.00%,联合组好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水淹溺肺水肿病情凶险,变化迅速,临床表现多样,护理观察指标多,需专职护士负责指标的实时监控,结合早期联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电子肠镜检查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电子肠镜检查者1050例为观察组,选取常规无麻醉下行电子肠镜检查者80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不同时间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观察腹痛、腹胀情况,实施相应护理方法,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查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查中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查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检查中、检查后腹胀、腹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电子肠镜检查,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良反应,并减少患者因不能耐受痛苦而导致的诊疗中断,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量间歇雾化吸入疗法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48例重症肺炎婴幼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施行微量间歇雾化吸入疗法,根据患儿年龄、憋喘程度选择适合的雾化吸入时间和间歇时间。对照组按传统持续雾化吸入法进行操作。观察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指标、憋喘程度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两组雾化吸入前呼吸、心率、末梢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指标及憋喘程度均无差异(P〉0.05),而雾化吸入后呼吸、心率、末梢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憋喘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量间歇雾化吸入疗法是促进组织有效供氧,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及患儿血气结果,缓解不同程度的憋喘,缩短病程,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