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嚷氯匹定、低分子肝索和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索、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氯匹定,观察2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监测出、凝血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小剂量噻氯匹定、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噻氯匹定与较大剂量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方法 :将 1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7例 ,对照组 6 2例。治疗组给予噻氯匹定 2 5 0mg ,每日二次 ,4周后停用 ;阿司匹林 0 .3g ,每日一次 ,4周后改为 0 .1g ,长期服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 0 .1g ,长期服用。两组病人均同时应用低分子量肝素 ,并根据病情选用硝酸酯类药物、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观察 4周末两组心脏事件 (包括顽固性心肌缺血再入院、心肌梗死、死亡 )发生率。结果 :4周末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应用噻氯匹定与较大剂量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孙习明 《中原医刊》2006,33(14):73-73
目的探讨小剂量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与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氯匹啶。观察两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率(P<0.01),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与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并优于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1.33%,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减短,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临床上可对该种治疗方案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用盐酸噻氯匹定(辰欣)和联用低分子量肝素(法安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噻氯匹定)及治疗组(盐酸噻氯匹啶+法安明),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7%,对照组为67 44%(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3例(9.38%);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与对照组(79.31%)相比明显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开展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2.1±1.4)次/d,发作时间为(10.3±3.2)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本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6%,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加噻氯匹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所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加噻氯匹啶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恢复明显,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时间缩短,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加噻氯匹啶较单用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更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志坚 《吉林医学》2013,34(15):296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噻氯匹定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 15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 5~ 10mg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 5 0 0ml中静脉滴注 ,10~ 14天为 1疗程 ;治疗组采用噻氯匹定 2 5 0mg ,2次 /日 ,口服 ,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 0 5ml,腹壁皮下注射 ,12h 1次 ,7~ 10天为 1疗程。两组均依据病情给予硝酸酯类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肠溶阿斯匹林常规治疗。 结果 治疗组的主要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程度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疗效 (P <0 0 1)。结论 噻氯匹定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缩短病程 ,并为进一步争取介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温涌  刘改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384-1385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3年间收治的86例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及原发病治疗,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疗程2周。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阿司匹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塘厦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内接收的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48例。分别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仅阿司匹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心电图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且心电图各项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更优,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后,心绞痛次数、频率等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疗程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效果。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式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反应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监测指标、体内凝血标志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并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升,且心绞痛平均发作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进卿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644-2645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马方 《吉林医学》2015,(6):1087-108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肠溶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佳,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得以明显缩短,安全性得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杜林红 《当代医学》2011,17(17):144-14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1月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调脂药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每隔12小时注射1次,连续应用7d;同时口服氯吡格雷,首次剂量为300mg,而后75mg,每天1次,连续应用14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4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0例)给予阿司匹林,实验组(200例)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的效果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心绞痛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