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锡地区无偿献血者中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分析献血者血液ALT检测的的可行性及筛查策略。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1日~3月31日期间818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5年来献血情况的追溯调查,并将他们2008年献血的ALT检测结果与合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一次献血ALT不合格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不合格率(17.99%)与总体ALT不合格率(4.85%)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前一次献血ALT合格再次献血的献血者与首次献血的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相近,且都与总体ALT不合格率(4.85%)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管献血者以前是否献过血,都应在献血前做ALT项目的筛查,同时要做好献血前的献血者征询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献血淘汰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率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ALT异常者进行追溯性调查及分析。结果在64 638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1 726例ALT异常者(淘汰率2.67%),对异常人群的统计分析发现,ALT异常与性别及年龄有关。结论献血前对献血者ALT筛检时,应重点对23~33周岁男性献血者筛查,对女性献血者可选择性进行血液ALT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不合格率及人群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速率法对2009-2012年无偿献血者的248 164份血液标本进行ALT含量检测。结果 2009-2012年保定市无偿献血者ALT的总不合格率为0.97%,ALT不合格数占总不合格数的比例逐年增加(χ2=59 968.04,P〈0.01)。不同献血人群ALT不合格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χ2=653.71,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ALT不合格率增高(χ2=196.88,P〈0.01);学生是ALT不合格率最低的献血人群,其次为农民,最高的是职员。结论加强献血前宣传和献血队伍管理,以及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ALT检测合格标准是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项目的分布,确定献血招募的目标群体,保证血液安全.方法 对滁州地区2010~2012年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依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学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无偿献血不合格主要以ALT不合格为主,占总献血人数的5.48%.学生、军人、医务人员的不合格率分别为2.85%、3.39%、5.49%,明显低于总体不合格率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0岁年龄段的献血人群为主要献血人群,占总体的41.15%,该年龄段的献血不合格率5.47%,明显低于总体不合格率.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9.48%,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不合格率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T不合格是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项目.学生、军人、医务人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女性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上述人群所献的血液较为安全,应为血站主要献血招募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年来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复检ALT不合格的基本情况,以降低采血报废率。方法收集韶关市2011-2015年共160 310个无偿献血者合格标本复检ALT结果数据,分别按年份、年龄、性别和是否初次献血统计分析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5年韶关市无偿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率为1.94%(3 108/160 310),其中2013年最高为3.56%(1 212/3 4001);按年龄段划分,25-35岁献血者最高,不合格率为3.09%(1 164/37 726);56-60岁献血者最低,不合格率为0.61%(9/1 476);按性别划分,男、女性不合格率分别为2.43%(2 789/114 796)和0.70%(319/45 514)(P0.01);按是否初次献血划分,初次献血不合格率为2.85%,重复献血不合格率为1.66%(P0.05)。结论加强对年青无偿献血者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和健康咨询工作,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可有效降低ALT复检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桂林市无偿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血液不合格原因,探讨血液安全现状,为加强献血者招募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次数及4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结果(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资料。分析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献血次数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血液检测结果首次献血不合格数与2次以上献血不合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2013年10年间桂林市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率年均为1.63%。结论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应作为无偿献血的主要招募对象,同时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提高检出率,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疆伊犁地区无偿献血者状况,指导献血者招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心血站2007~2011年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的不合格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献血总人数83199例,检测不合格总数2667例,平均不合格率3.2%,低于其他地区。结论在政府支持与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不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不合格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原因及降低ALT不合格率的策略.方法 对2009年河源市中心血站自愿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异常的160例进行ALT异常与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献血次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献血者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体质量大于70 kg的与体质量在45~70 kg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异常升高与性别、体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降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提高自愿无偿献血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项目的分布,以及不同献血模式、不同年龄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方法对蚌埠地区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中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献血模式的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军人、学生、教师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1%、2.5%、4.5%,远低于平均不合格率5.7%;公务员、农民的不合格率分别为6.6%和8.9%(远高于5.6%)。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献血不合格率为4.8%,专科以下的不合格率为6.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率为5.6%,与团体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不合格率(6.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军人、学生、教师是相对较安全的献血者;个体与团体无偿献血招募模式对血液质量安全无显著影响;ALT异常是血液检测不合格最主要的因素;文化程度较高人群的血液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性别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差异,为针对性开展ALT初筛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至2008年72249份无偿献血者人群不同职业、性别血液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ALT总不合格率为3.2%;其中干部、工人、学生、军人、农民、商人、其它7种职业人群的脚不合格率分别为:6.3%、6.0%、0.9%、0.8%、3.3%、4.3%、3.1%、3.2%:男性、女性献血者不合格率分别为3.9%、1.6%,女性显著低于男性(P〈0.01);学生、军人不合格率分别为:0.9%、0.8%,二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显著低于其它职业人群(P〈0.01);学生中ALT不合格率1.42%与市民不合格率7.18%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选择对学生和军人以外的所有献血者人群进行筛查,可降低ALT不合格90.6%,将不合格率降至0.3%;选择对军人和学生之外的男性献血者进行初筛,可降低ALT不合格78.1%,将不合格率降至0.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的报废.方法 统计2007~ 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检测数据,分别按性别、年龄、职业、采血地点和献血次数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125 709人份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4.04%,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不合格率排序为25岁~>35岁~>45~55岁>18岁~;不同职业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军人>工人>其他职业>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学生;不同采血地点不合格率排序为罗江县>什邡市>绵竹市>旌阳区>广汉市>中江>德阳市区;对献血次数的不合格分析,除ALT外,初次献血者的不合格率较再次献血者高.结论 献血前做ALT、和抗-TP初筛,可减少血液报废、降低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风险;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区域献血者进行重点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献血者中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2010年7月1日至9月30日5 37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ALT筛查,将其筛查结果与同时期3年内实验室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无偿献血者中,再次献血不合格率(8.56%)较初次献血者(10.47%)偏低,复检不合格率(5.42%)较初筛(9.80%)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献血前ALT筛查,2010年ALT不合格率较2008年和2009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不合格主要与献血前饮酒(26.00%)、疲劳(29.60%)等相关.结论 在献血前开展ALT项目的 筛查,既保护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也有效避免血液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了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5~2010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 6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2.36%,其中ALT不合格率1.06%,TP不合格率0.72%,ALT和TP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张家口地区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项的分布,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情况.方法 对张家口地区2006~2011年无偿献血者139 904(人)份的检测结果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HCV>抗-TP>HBsAg>抗-HIV;血液检测不合格率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逐渐下降;男性献血者多于女性献血者;男性ALT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女性;46~55岁年龄组的不合格率低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ALT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项目;文化程度较高人群,46~55岁年龄组人群血液相对安全;男性为献血主体.  相似文献   

15.
杨南  何军  钱献  徐晶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6):615-616,621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人群血液传染病检测情况,以确定无偿献血的招募对象。方法2011年至2012年在我站献血的45325名无偿献血者.采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法检测试剂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任一项目呈反应性,则判定该血液为不合格,并对检测结果根据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段中18~30岁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最低:职业中学生、医务人员、军人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结论选择献血者过程应该严格质量控制。军人、学生、医务人员和多次献血者是低危安全人群,可以作为无偿献血的主要招募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汾地区参加无偿献血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为选择合理的献血模式以及招募安全血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汾市中心血站2006-2010年9万多份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390万份标本中,HBsAg阳性共316例(0.35%),抗-HCV阳性共275例(0.31%),抗-HIV阳性79例(0.08%);TP阳性494例(0.55%),ALT不合格者3413例(3.78%)。结论首次无偿献血者与2次以上献血者的不合格率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男性献血者是无偿献血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王学秀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12-1313
目的有效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降低采供血成本,节约血液资源。方法采用干式化学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采血前ALT初筛,并对开展初筛工作1年多检测结果以及开展初筛前4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无偿献血者ALT初筛后的效果。结果 ALT不合格率:初筛前4.87%,初筛后0.3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献血者进行ALT初筛后不合格率显著降低。结论在无偿献血者中开展ALT初筛,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抗-HCV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有效。方法对2010年-2014年本市8390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抗-HCV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年-2014年阳性总不合格率为0.249%;献血年龄和性别分布中,35~44岁和18~24岁年龄段高于其他年龄段,女性(0.149%)高于男性(0.100%);学历分布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献血者不合格率最高;职业分布上,不明职业者献血群体不合格率占0.137%,居最高。结论加强献血者征询和教育,选择低危献血者,同时开展血液标本核酸检测,可有效减少因抗-HCV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9.
HBsAg、ALT快速检测在献血现场初筛中的应用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采血前进行HBsAg、ALT快速检测的意义。方法:对比分析1997-2004年无偿献血前进行HBsAg、ALT快速检测与否对不合格率和多次献血比例的影响。结果:通过采血前进行HBsAg、ALT快速检测,HBsAg、ALT不合格率及总不合格率明显下降。献血者多次献血比例逐年上升。结论:在无偿献血现场进行HBsAg、ALT快速筛查,能够降低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提高献血者的积极性、扩大低危自愿定期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增强无偿献血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因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而延缓献血的献血者与合格献血者献血筛查结果的比较分析,初步探讨现阶段继续开展ALT筛查对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意义.方法 将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上海地区565 360名献血者中,参加过两次献血且两次献血间隔期在365天以内,ALT延缓献血者和合格献血者分成两组,比较分析两组第二次献血筛查的不合格率.结果 ALT延缓献血者人群在第二次献血筛查时,ALT、HBsAg、抗-HCV、梅毒筛查不合格率及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33.90%、0.38%、0.26%,0.32%和35.05%,显著高于合格献血者人群(P<0.01);抗-HIV筛查不合格率为0.06%,与合格献血者人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核酸检测等新的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以前,ALT血液筛查能部分检出酶免疫检测的窗口期漏检,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