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荣君  滕利刘佳 《中国保健》2008,16(14):552-554
目的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以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其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在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很大的进展.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癌(SCC)化疗效果与组织标本中的Bcl-2、eIF-4E及VEGF的关系.方法以肿瘤直径大于4cm的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48例(Ⅰb期12例,Ⅱ期36例)为对象,采用奈得铂、异环磷酰胺、硫酸培洛霉素(SIP疗法)治疗1~2个疗程,磁共振成像判断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测量组织标本中的Bcl-2、Eif-4及VEGF的阳性率.结果48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有效28例,无效20例,有效率58.8%,有效病例1疗程结束时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Bcl-2及VEGF明显降低.结论1疗程结束后组织标本中的Bcl-2及VEGF的变化可以预测宫颈鳞状上皮癌术前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2岁,绝经20年。近半年来,渐次出现白带,状浊如米泔,间断阴道出血,形兼五色,腥秽不能近人。妇科检查:阴道通畅,皱壁消失,粘膜充血,宫颈萎缩,接触出血,宫体小于正常,活动受限,附件(-)。刮片检验报告:宫颈鳞状上皮癌。随后又赴省城某专科医院检查,结论同前。患者拒绝接受治疗而返家,邀笔者往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ZIC1在宫颈鳞状上皮癌(CS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CSCC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经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RT-q PCR检测新鲜冷冻活检组织中ZIC1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SP)检测80例CSCC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ZI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了ZIC1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和Log秩检验的Kaplan-Meier曲线分析其预后价值。结果 CSCC中ZIC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或CINⅠ~CIN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01)。CSCC与癌旁正常组织ZIC1半定量评价系统评分(IRS)呈负相关(r=-0. 279 3,P=0. 012),CSCC中ZIC1的平均评分(IRS=5. 36±3. 48)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IRS=11. 31±5. 68,P0. 001)或CINⅢ组织(IRS=10. 42±1. 54,P0.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ZIC1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P=0. 027)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 001)。Cox回归分析中,ZIC1表达(HR=0. 61,95%CI:0. 40~0. 92,P=0. 018)、FIGO分期(HR=3. 55,95%CI:2. 35~5. 37,P0. 001)、淋巴结转移(HR=2. 50,95%CI:1. 62~3. 86,P0. 001)是影响总体生存的3个独立预后因素。此外,ZIC1表达也与无病生存相关(P=0. 003)。结论 CSCC中ZIC1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或CIN组织,ZIC1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此外,ZIC1是一种有前途的CSCC预后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鳞状上皮癌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现阶段宫颈鳞癌的临床特点、延误诊断的原因。方法 :对 60例宫颈鳞癌的发病年龄变化、不同职业发病情况、不同的首发临床症状、确诊时临床分期进行了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确诊时 5 7例属中、晚期 ;宫颈鳞癌发病年龄逐渐减小 ;农民患者占比例最大 ( 73 .3 3 % ) ;首发临床症状中以异常子宫出血为主 ( 73 .3 3 % )。结论 :对宫颈癌发病年龄年轻化认识不足 ;未重视异常子宫出血 ;防癌宣教和普查力度不够。因此 ,应加强防癌宣教和普查力度 ,尤其对农民妇女群体要重点防治。建议将普查对象调整为所有已婚女性 ,不论年龄大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 (AQP5)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5的表达.结果: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51.92%和12.50%,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CIN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AQP5在CIN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AQP5在宫颈上皮低度病变(LSIL)、高度病变(HSIL)中的阳性表达表分别为55.00%、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14%,在低分化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5在宫颈浸润性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AQP5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表达呈进行性升高趋势,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郭晓琴 《智慧健康》2021,(14):22-24
目的 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病例,展开回顾性研究,对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结果 在1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通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有82例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2.00%,诊断不相符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宫颈SCC患者进行NACT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进行手术治疗前接受NACT,并且术中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宫颈SCC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宫颈SCC患者的NACT疗效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χ2检验,分别对NACT前、后血清SCC-Ag值及其阳性率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NACT前血清SCC-Ag值及NACT前、后血清SCC-Ag值变化,对宫颈SCC的NACT疗效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宫颈SCC的NACT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宫颈SCC患者NACT前、后血清SCC-Ag阳性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对复发与未复发宫颈SCC患者接受NACT前血清SCC-Ag值进行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宫颈SCC患者的NACT有效率为75.0%(51/68)。②本组68例宫颈SCC患者接受NACT后,血清SCC-Ag值及其阳性率分别为(2.9±1.6)ng/mL和45.6%(31/68),均分别显著低于接受NACT前的(5.1±1.7)ng/mL和91.2%(62/6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91,P<0.001;χ2=32.682,P<0.001)。③NACT前血清SCC-Ag值及NACT前、后血清SCC-Ag值变化值对于预测宫颈SCC患者NACT疗效的ROC-AUC分别为0.839(95%CI:0.717~0.965,P<0.001)与1.000(95%CI:1.000~1.000,P<0.00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0、0.6 ng/mL。④对宫颈SCC患者NACT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NACT前血清SCC-Ag值及NACT前、后血清SCC-Ag值变化值均为预测宫颈SCC患者NACT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5,95%CI:0.224~0.608,P<0.001;OR=0.984,95%CI:0.899~0.998,P<0.001)。⑤本研究68例宫颈SCC患者中,合并脉管转移者,其接受NACT前的血清SCC-Ag阳性率高于未合并脉管转移者,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脉管转移者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为ⅡA2期患者接受NACT后的血清SCC-Ag阳性率,均分别高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脉管转移者及ⅠB2期患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1,P=0.035,P<0.001)。⑥本组68例宫颈SCC患者中,13例发生复发,复发率为19.1%(13/68)。复发者接受NACT前的血清SCC-Ag值为(7.1±1.1)ng/mL,高于未复发者的(4.7±1.5)ng/m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P<0.001)。 结论血清SCC-Ag值及其变化是否可作为预测宫颈SCC患者NACT敏感性的指标,以及预测宫颈SCC复发的指标,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尚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C-my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CSCC蜡块10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C-myc表达检测,并与随机选取的正常宫颈组织存档蜡块20例作对照。结果 C-myc在CSCC、CIN和宫颈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75%、4.88%和0(P0.05);C-myc在CSCC中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分布无关(P0.05)。结论 C-myc参与CSCC的发生发展,能够指导临床早期诊断以及评估CSCC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0.
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基因表达模式。 方法 应用基因表达系统性分析方法 (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建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基因表达的 SAGE文库。 结果 经 SAGE分析获得 2 0 880个特异标签 ,从中得到 2 935个特异基因信息 ,93.6 %基因呈低表达 ,其余 6 .4 %基为呈中、高表达。 结论 宫颈的鳞状上皮细胞中有众多的基因表达 ,其中绝大多数基因呈低表达 ,只有为数很少的基因呈高表达 ,对今后宫颈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黏蛋白(MU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CIN)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1月该院病理科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64例、HGCIN石蜡标本40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宫颈手术获取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40例为对照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HGCIN及对照组中MUC1、MUC4、MUC2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UC1、MUC4、MUC20的表达与临床参数之间关系。结果 MUC1、MUC4、MUC20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 94%(55/64)、90. 63%(58/64)、82. 81%(53/64),在HGCIN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 00%(24/40)、65. 00%(26/40)、62. 50%(25/40),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 50%(15/40)、20. 00%(8/40)、40. 00%(16/40),宫颈鳞状细胞癌组HGCIN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UC1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MUC4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MUC20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不同类型的MU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与HGCIN中的表达存在差异,MUC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U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检测MUC水平利于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早期鉴别、诊断以及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2.
<正>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是一组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宫颈病变,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1]。主要是通过行宫颈癌筛查或妇科检查发现病变,经过宫颈癌筛查的三阶梯程序,最后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SIL,而根据组织病理学又分为LSIL和HSIL,LSIL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级,HSIL包括CIN2级和CIN3级[2]。宫颈SIL的自然转归有消退、持续和进展三个方向,根据宫颈SIL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细胞学结果、转化区类型、年龄和有无生育要求等进行综合评估,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3-4],常见的治疗方法分为两大类:消融治疗和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细胞检查结果为意义未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者的宫颈病变情况,探讨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对1 116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病例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可疑部位做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外观未见异常者行宫颈管搔刮,对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116例ASCUS中,HPV高危型540例,HPV低危型2例,HPV感染率为48.57%(542/1 116),阴道镜活检或宫颈管搔刮检出慢性宫颈炎827例,扁平湿疣116例,尖锐湿疣2例,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84例,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79例,宫颈鳞癌8例。ASCUS妇女中,宫颈病变(除慢性宫颈炎外)检出率为25.90%(289/1 116),其中高度病变检出率为7.08%,宫颈鳞癌检出率为0.72%。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HPV分型检测分流出ASCUS中宫颈病变的高危人群,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医疗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SC)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ASC的处理方案。[方法]对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结果为ASC的患者行阴道镜指导下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因ASC行阴道镜指导下活检的128例中ASC-US 108例,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为炎症56例,HPV感染26例,CIN 1级17例,CIN 2级2例,CIN 3级6例,宫颈癌1例;ASC-H 20例,病理结果为炎症的8例,HPV感染2例,CIN 1级2例,CIN 2级2例,CIN 3级4例,宫颈癌2例。[结论]ASC提示一定比例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因而对于ASC尤其是ASC-H,应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避免CIN及宫颈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性质未定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临床意义及进一步处理的临床路径。[方法]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中被诊断为ASCUS的310例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宫颈ASCUS患者中,CINⅠ级65例(20.9%)、CINⅡ级13例(5.9%)、CINⅢ级3例(1.0%),宫颈癌2例(0.6%),宫颈尖疣46例(14.8%)。高危型HPV阳性者CINⅠ检出率为61.3%(65/106);高危型HPV阴性者CINI检出率11.3%(23/204),高危型HPV阳性者CIN检出率较高(2=85.94,P〈0.01)。[结论]对诊断为ASCUS的患者应予足够重视,HPV-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是进一步处理的有效手段;HR-HPV检测对ASCUS患者的分流具有重要意义,高危HPV阳性或无条件随访的患者可直接行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ASC)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的标本23 118例(朝鲜族6 749例,汉族16 369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ASC 365例,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126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239例。分析朝、汉两个民族、不同年龄组ASC检出情况及其与病理活检结果。结果 23 118例中检出ASC 723例,检出率为3.1%。其中朝鲜族ASC检出率为3.6%(240/6 749),汉族检出率为3.0%(483/16 369),两个民族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1,P0.05)。ASC主要分布在40~49岁之间,其次在50~59岁之间。不同年龄段妇女宫颈ASC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6例ASC-US患者中,慢性炎症99例(78.6%)、宫颈上皮内病变(CIN)Ⅰ级6例(4.8%)、CINⅡ级8例(6.3%)、CINⅢ级10例(7.9%)、鳞癌3例(2.4%);239例ASC-H患者中慢性宫颈炎151例(63.2%),CINⅠ级14例(5.9%),CINⅡ级18例(7.5%),CINⅢ级33例(13.8%),鳞癌23例(9.6%)。不同年龄组之间CIN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妇女ASC检出率高,ASC主要分布在40~49岁年龄段,对高危年龄组应加强管理,防止宫颈病变的进一步进展;ASC-H更具有高度病变和潜在危险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韩庆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27-1528
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最常用的方法,随着各种诊断方法及细胞学分类的完善,Bethesda分类法(TBS)为细胞学界推广应用,如何观察TBS分类中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人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院对300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VS)病人的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英 《现代保健》2013,(20):139-140
目的:分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前后宫颈病变患者应激状态变化,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4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应激状态的变化,应激状态以治疗前、治疗后10min、治疗后30min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成功率为98.9%(93/94),平均手术时间为4.2min,出血量6.5ml,无感染和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宫颈电环切除术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心血管应激反应,治疗后10min的SBP、MAP、HR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0min的以上指标均有所缓解,与治疗后10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状态变化,但很快能够缓解,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CL-2和Bax基因表达在宫颈癌新动脉化疗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动脉化疗组32例,静脉化疗组2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和化疗后15天宫颈癌组织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并根据病理损伤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动脉化疗组的病理缓解率为81%,与静脉化疗组的5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通过对动脉化疗前、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检测,发现Bax高表达者其病理缓解疗效明显优于Bax低表达者,且动脉化疗后Bax基因表达增加,而静脉化疗前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却无差异。结论:动脉化疗的疗效优于静脉化疗,Bax基因表达的检测可作为预测患者动脉化疗敏感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阴道镜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阴道镜对AS-CU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AS-CUS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定位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并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慢性宫颈炎67例,占53.17%,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20例,占15.87%,CINⅠ10例,占7.94%,CINⅠ合并HPV感染8例,占6.35%,CINⅡ~Ⅲ16例,占12.70%,宫颈原位癌5例,占3.97%。结论:AS-CUS患者中潜存着宫颈高级别病变及原位癌,阴道镜检查及定位活检准确性高,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