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围绝经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事业、家庭、工作等压力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研究表明,>50%的更年期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更年期躯体症状〔1〕。为探讨导致更年期妇女身心症状的影响因素,于2008年12月-2009年9月对全国17省1 101名45~57岁妇女进行调查,为预防和治疗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为了解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和自评抑郁量表,对上海市城区和郊县各1000例40~60岁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结果:有抑郁症状606例,发生率为30.30%,其中轻度占79.70%,抑郁症倾向者11.06%,抑郁症9.24%;工人下岗人员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P<0.05);对丈夫、家庭、经济收入和生活不满意者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生活满意者(P<0.05)。更年期妇女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不单纯是因为雌激素缺乏等生物因素引起,而同时有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因此,医务工作者对有抑郁发生危险因素的人群应特别注意保健,同时妇产科工作者在对其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咨询及治疗,并建议开设女性心理门诊,由心理科和妇产科医生共同协作,针对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老年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市第二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范围内32~70岁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 794人,平均年龄(53.54±7.13)岁,有症状者2 165人(77.49%)。所有症状中,发生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肌肉或关节酸痛"(41.3%)、"感到疲倦或精力不足"(35.5%)、"失眠"(34.6%)。学历、躯体疾病、更年期药物、体质量指数、月经情况等因素对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及绝经者更容易出现更年期症状,应着重注意更年期女性躯体及心理健康,必要时进行药物、心理、社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各地区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抑郁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河北省7个地区,按照城乡分层,共抽取700名45~55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Kupperm an评分。有效问卷627份。结果627名调查对象中,围绝经期综合征总发生率为95.22%,轻度症状占22.65%,中度症状占61.08%,重度症状占11.48%;抑郁总发生率为31.26%,可疑抑郁者占9.89%,肯定抑郁者占21.37%;城市、无工作、伴侣患病离异丧偶、婚姻质量差、居住环境欠佳、与子女及邻里同事关系差、月经紊乱、无社会或家庭支持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频率或程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程度越重,抑郁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河北省城乡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社区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广州某城区和市郊两社区为流调现场,抽取40~55岁721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市区368人,郊区各353人,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一般社会人口学调查表(SDQ)进行调查和评价,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其抑郁水平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症状发生率为8.04%,46~50岁组发生率(12.35%)显著高于40~45岁组(6.22%)和51~55岁组(5.49%,χ2=9.2552,P〈0.01);城市社区抑郁症状发生率(10.33%)显著高于郊区社区(5.67%,χ2=5.2902,P〈0.05);负性事件刺激量和自责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支持利用度则是其保护因素;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均与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存在正性或负性显著性相关,各因子间也存在一些显著性相关。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探讨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资料,研究对象为45~55岁围绝经期女性,共纳入2 807例有效样本,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10评定抑郁症状。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99±2.9)岁,抑郁症状检出率35.5%,抑郁平均得分为(8.43±6.6)。其中绝经前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33.1%,绝经后抑郁率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状与受教育水平OR = 1.765(1.267~2.45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OR = 0.776(0.662~0.957)、睡眠时长OR = 1.289(1.075~1.546)、自评生活满意度OR = 52.392(20.879~131.468)有关。结论 中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唐山市社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河北省唐山市社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唐山市10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年龄45~55岁的妇女40人,共400人。应用改良更年期评分表(Kupperman评分表)进行评分。结果回收有效调查表359份。有更年期症状者297人,发生率为82.73%;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3.95%,49.30%,9.47%;更年期症状的有无及轻重与年龄、目前工作情况、月经情况、伴侣状况、婚姻质量及慢性疾病等有关(P<0.05或P<0.01);社区妇女可疑及肯定抑郁者60人,占16.72%,且有无抑郁与更年期症状有无及轻重相关(P<0.01)。结论唐山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影响因素复杂,应综合考虑各因素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8.
孙立华 《家庭医学》2005,(23):11-11
一防更年期精神病。妇女到了绝经期前后,由于女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常会发生一些神经精神症状,其中以抑郁症和妄想最为突出,既往统称为更年期精神病。主要表现:月经周期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头晕、眩晕、耳鸣、疲劳、心悸等,性欲改变。此外,更年期抑郁症早期可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失眠、焦虑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月坛社区妇女主要更年期症状。方法 2013年9~12月,选取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参加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其一般状况,应用Greene评分表调查更年期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被调查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为71.7%,发生率最高的前5位症状分别是感到疲倦或精力不足(37.3%),肌肉或关节酸痛(37.2%),失眠(34.4%),潮热(29.6%),对性缺乏兴趣(29.5%)。存在中重度症状者占1.1%~11.4%。不同年龄组间躯体症状和泌尿生殖道症状存在差异,56~岁组及51~岁组较高;不同年龄组间中重度泌尿生殖道症状存在差异,56~岁组及60~64岁组较高。结论城市社区40~64岁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较高,中重度症状的比例不高。更年期综合征在人群中存在普遍性和趋于轻症的特点,适合在社区开展干预。  相似文献   

10.
更年期是女性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雌激素下降引起一系症状.咸宁市妇幼保健院于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城乡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就其症状采用三种不同性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MPS)女性更年期症状评分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期间在金华市磐安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78例MPS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72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使用女性版围绝经期Greene量表评估更年期症状。对更年期症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学历、与子女关系、性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838、6.086、5.788,均P<0.05),观察组Green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9.962,P<0.05)。78例MPS患者中,轻度围绝经期症状27例(34.62%),中度围绝经期症状48例(61.54%),重度围绝经期症状3例(3.85%)。观察组症候群1~3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68、4.913、2.963,均P<0.05),观察组症候群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082,P<0.05)。低文化程度症候群1~3评分显著高于高文化程度(t值分别为2.019、1.990、2.287,均P<0.05);性格内向的女性症候群1~3评分显著高于性格外向组(t值分别为3.000、1.022、1.077,均P<0.05),子女关系较差的组别症候群2~3评分显著高于与子女关系好组(t值分别为3.190、3.265,均P<0.05)。结论 :MPS女性更年期症状和与子女关系、学历、性格密切相关。文化程度、与子女关系、性格、症候群1、症候群2、症候群3为MPS更年期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潍坊市44~56岁围绝经期妇女250名进行现场问卷及网络调查,以Kupper-man评分量表对围绝经期发生情况进行评估,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者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达56.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状况以及认知情况对其影响,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唐山市45~5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kupperman评分表、CES流量用表以及基本资料. [结果]妇女更年期症状和抑郁发生率较高,认知水平与其症状和抑郁的发生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宣传.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心理保健需求。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卫生保健态度及需求调查表,于2010年12月~2011年2月在上海某社区内对935名参加普查的45~59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①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呈现率24.8%。上海本地户籍者抑郁症状呈现率22.7%,外地户籍者抑郁症状呈现率50.7%。②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户籍、痛经程度、1年内子女长期离家、重病、感觉异常、关节肌肉痛、更年期综合征、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等。③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和知识:39.8%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关心心理卫生保健,分别有69.5%和61.9%围绝经期妇女选择视听媒体和报刊杂志作为保健知识的主要获得途径。结论:上海市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呈现率较高,与多种社会、心理、生物学影响因素有关,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心理保健应该纳入妇女保健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5.
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健康保健的依据。方法:在某市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WHOQOL-BREF及相关影响因素测评量表对1388名更年期(40~55岁)妇女进行测定。结果:研究表明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水平适中的75.1%,生命质量较好和生命质量较差的分别为12.6%和12.3%。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P<0.05)表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婚姻状况、月经情况、慢性病、体育锻炼、肉类食用情况、更年期症状轻重与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相关。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P<0.05),筛选出对更年期妇女生命质量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为经济收入、更年期症状、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育锻炼、慢性病、年龄、肉类食用情况、医疗消费(P<0.05)。  相似文献   

16.
袁理 《保健医苑》2006,(9):48-49
妇女通常于45岁左右进入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是许多女性的烦恼,它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侯群。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更年期妇女由于雌激素减退,神经系统和精神活动都十分脆弱和极其不稳定.对外界不良刺激敏感性高、耐受能力减弱。有的精神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不起致病作用,但在更年期则有可能起很大的负面激化作用。有报道指出:89%的更年期综合征患与各种心理因素有关,从而出现出汗、体力不支、头晕恶心、食欲下降、失眠心悸、血压不稳、烦躁易怒、阴道干涩、潮热盗汗、记忆力减退等诸多身体不适,因此更年期被称做妇女的多事之秋。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与农村妇女更年期症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对41~60岁的404例农村妇女和402例城市干部进行了更年期妇女身心状况调查;随机对其中103例农妇和106例干部进行了血E_2、FSH、LH水平和骨矿含量等的测定.发现城市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和程度均明显高于农村组(P<0.001).其原因:1.城市组的文化水平比农村组高;2.城市组使症状发生率增高因素的发生率高于农村组;而对症状有保护作用的因素的发生率又低于农村组.  相似文献   

18.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凯  陈雯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56-385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雌激素、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2例有抑郁症状的更年期妇女,治疗组33例给予雌激素(利维爱)、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雌激素(利维爱)治疗,结合抑郁自评量表(Zung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诊断和6周后的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Zung量表、HAMD评分治疗后均减分明显,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手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新疆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女性在编员工600例为研究主体。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探究,参照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SAS),及自行编制的《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焦虑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结果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9.67%,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07%、10.37%。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精神病家族史、性欲、运动情况、患病情况、月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为抑郁/焦虑评分的影响因素。家庭收入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夫妻关系、子女关系、性欲、运动情况、月经史、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年龄为抑郁/焦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医院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生理、性格、经济、社会、家庭均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今后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医务人员的保健及健康宣传工作,防止其焦虑症、抑郁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丁小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742-4743
目的:了解南京市下关区更年期妇女的抑郁状况,并探讨更年期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下关区333名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33名更年期妇女中抑郁发生率为59.46%;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职业、偏食呈正相关(P<0.05)。结论:女性更年期抑郁不仅是生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功能障碍,而是躯体、社会、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