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邵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邵阳市2002-2006年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111.27/万,围产儿死亡率21.61‰,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528.85‰,占围产儿死亡的27.23%,出生缺陷儿死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五位出生缺陷儿依次为总唇裂、脑积水、尿道下裂、脊柱裂、马蹄内翻足和多指(趾);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为83.19/万,农村为199.56/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χ2=24.15,P<0.01)。产妇<20岁年龄组和≥35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宁波市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了解出生缺陷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 d的围产儿。收集2007年10月-2010年9月各县(市)、区妇保院(所)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 【结果】 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16.86‰)明显高于本市户籍(6.82‰),非本市户籍出生缺陷死亡率(4.52‰)高于本市户籍(3.12‰);本地户籍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达45.74%,明显高于非本地户口的26.83%;本市户籍死亡围产儿的主要出生缺陷前四位顺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泌尿系统畸形、唇腭裂,非本市户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唇腭裂、神经管畸形;死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本市为82.05%,非本市为79.28%。 【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早期产前诊断是避免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承德市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2003~2005年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7.35‰,围产儿死亡率9.20‰,缺陷围产儿死亡率420.53‰,占围产儿死亡的33.60%;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关(χ2=1.98,P>0.05),城镇发生率为5.76‰,乡村8.34‰,乡村明显高于城镇(χ2=8.52,P<0.01),产妇≥35岁年龄组高于35岁以下组(χ2=4.31,P<0.05)。结论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吴美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56-3257
目的:了解象山县2001~2005年出生性别构成,出生缺陷及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由各级医疗保健单位上报围产儿死亡监测报表、围产儿数季报表、出生缺陷病例登记表,由县妇幼保健院专人负责收集、汇总。结果:象山县出生男女的性别比在110.5∶100左右,且海岛的性别失衡最严重;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城镇的发生率最高20.48‰;围产儿死亡率持续在7.20‰~8.62‰之间,以城镇的死胎、死产率最高,农村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结论:象山县男婴出生处于较高状态,必须采取有关措施以达到性别平衡;出生缺陷逐年上升,要切实做好三级预防,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缺陷,要重视孕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2004~2006年沈阳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晶  吴凤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34-4136
目的:分析沈阳市围产儿死亡原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沈阳市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将2004~2006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沈阳市2004~2006年围产儿总数为136865例,围产儿死亡1292例,3年平均死亡率9.44‰,城市8.41‰,农村10.15‰,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孕母年龄20~29岁围产儿死亡率最高,单胎高于双胎。出生缺陷为3年死亡顺位的第1位;围产儿死亡与孕周关系近3年无明显变化。结论:沈阳市围产儿3年平均死亡率为9.44‰,分别低于全国(10.27%)、辽宁省(10.78%)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但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提高农村妇幼网络建设,农村孕产妇享受基本的妇幼医疗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丽水市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减少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丽水市3个监测县(市、区)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d内的围产儿和28周的出生缺陷儿报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围产儿92 543人。报告出生缺陷2 907例,其中围产儿出生缺陷2 234例,28周出生缺陷儿67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4.1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25.57‰)高于女婴(22.52‰),城镇(27.04‰)高于乡村(22.62‰)(均P0.05);不同年龄组母亲分娩出生缺陷围产儿的概率不同(P0.05),20岁(37.21‰)和≥35岁(30.21‰)女性娩出出生缺陷围产儿的风险较高。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并指/趾和小耳。围产儿和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9.09‰和15.49%,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出生缺陷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41.14%。结论丽水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围产儿性别及其母亲的年龄和居住地区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壮族人群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提高壮族出生人口素质,努力减少壮族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同时也为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借鉴。方法:监测居住在武鸣县的壮族产妇(包括本地户口以及非本地户口在监测地区居住一年以上的产妇)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所分娩妊娠满28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 000 g及以上)至生后42天的胎婴儿。结果: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应监测父母双方均为壮族胎婴儿12 087例,实监测11 738例,实监测人数占应监测人数的97.11%。出生缺陷13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1.84‰,其中在监测期间死亡53例,出生缺陷死亡率为38.13%。结论:壮族人群出生缺陷主要为多指(趾)、胎儿水肿综合征及尿道下裂。建议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业务培训,政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推广免费意愿婚前医学检查、产前检查及产前筛查服务等措施,努力降低壮族人群出生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网络监测及干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晓云  陈慧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05-2606
目的:掌握贫困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探讨引起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减少出生缺陷的策略和干预措施及评价其效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承德市2001~2003年的出生缺陷进行监测。结果:监测围产儿101 539例,出生缺陷955例,发生率94.05/万,围产儿死亡率14.79‰,出生缺陷儿围产期死亡率356.19‰,占围产儿死亡的30.52%;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为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总唇裂、多指。结论: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母龄≥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加大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力度,实施妇幼保健保偿办法,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分析喀左县5年出生缺陷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和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从妊娠满12周开始至生后<1周岁的出生缺陷进行监测,按照《辽宁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执行.结果 同期围产儿数16648例,出生缺陷27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3.38/万,呈逐年增长趋势.出生缺陷儿中围产儿死亡62例,死亡率3.74‰,占围产儿死亡24.8%;婴儿死亡26例,死亡率1.58‰,占婴儿死亡18.98%.出生缺陷前五位为:首位先天性心脏病76例,发生率45.65/万;第二位神经管畸形50例,发生率30.03/万;第三位总唇裂35例,发生率21.02/万;第四位多或并指(趾)19例,发生率11.41/万;第五位脑积水18例,发生率10.81/万.乡村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男性高于女性.母龄<20岁和≥35岁年龄段为出生缺陷高发年龄.结论 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积极采取宫内治疗手段,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台州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台州市2012—2016年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出生缺陷报表及非户籍孕产妇健康状况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份、户籍和地区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和高龄产妇比例等指标,分析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6年台州市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80‰,呈下降趋势(P0.01);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9.28‰)高于本地人口(5.64‰)(P0.01)。高龄产妇比例为10.30%,呈上升趋势(P0.01),高龄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为10.60‰,高于围产儿平均死亡率(P0.01)。围产儿首位死因是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率为35.86‰,呈上升趋势(P0.01),但出生缺陷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1)。台州市各县(市、区)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男女性别比和高龄产妇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动人口围产儿母亲的年龄相对较小、文化程度低、孕产次多和建卡孕周晚(均P0.01)。结论台州市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高龄产妇、出生缺陷和流动人口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5年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或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对宝安区2006~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宝安区围产儿中共有926例先天性心脏病,其5年平均发生率为3.48‰,呈上升趋势(χ2=59.68,P<0.001);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130例,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4.04%;单一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前3位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缺陷构成比中居首位,诊断水平的提高和监测网络覆盖面的扩大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力度并进一步提高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能力,有利于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2004~2007年武汉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了解掌握武汉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和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武汉地区2004~2007年部分开展助产的医疗机构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武汉市2004~200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1‰,4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多指、唇腭裂、外耳畸形、唇裂及先天性心脏病;孕母年龄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婴;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产前诊断率为27.1%;出生缺陷发生与孕早期异常情况、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加强出生缺陷的综合预防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白银市2003~2010年婴儿死亡的调查统计资料,对婴儿死亡率的变化及其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为确定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与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利用全市5个县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2003~2010年儿童死亡监测资料中婴儿死亡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0年来全市婴儿死亡率下降明显,但农村婴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2003~2008年婴儿前3位死因顺位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中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死亡率下降明显,出生窒息死亡率下降不明显,2009~2010年婴儿前3位死因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等出生缺陷死因顺位上升。婴儿死亡构成中,新生儿占84.60%,其中早期新生儿占69.57%。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婴儿乃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应加大对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的妇幼卫生投入,加强农村三级妇幼卫生网络和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城乡间协调发展;重视先天异常的预防、提高其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竹县和峨眉山市出生缺陷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9月期间,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收集数据,调查监测区域内所有孕满28周的新生儿并随访至生后42d。分析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婴儿死亡、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情况以及出生缺陷患儿的监测期转归。[结果]绵竹县、峨眉山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0.43/万和104.85/万。绵竹县出生缺陷患儿中死胎死产比例和监测期内死亡比例为15.38%和4.40%;峨眉山市的这两个比例为3.49%和13.95%。绵竹县出生人口中的死胎死产率、围产儿死亡率、监测期婴儿死亡率、低出生体重率分别为4.37‰、5.82‰,1.99‰和20.78‰;峨眉山市分别为1.95‰,5.85%,16.00‰和30.60‰。[结论]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在绵竹县和峨眉山市的分布不同,提示针对性的妇幼保健干预应注意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结果也表明现有人群监测系统在评估出生人口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出生缺陷监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获取基于人群的出生缺陷相关数据信息。方法:以社区人群为基础,采用政府领导管理为主导;以区(县)为监测点,统一的监测方案,建立监测队伍三个技术要点为支撑的"一加三"出生缺陷监测模式,并在重庆市试点区/县进行示范研究。结果:建立了基于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的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体系,2005年~2006年在试点区(县)进行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法的应用研究,获得了区域性的出生缺陷有关信息。结论:充分利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的优势,将出生缺陷监测与日常生殖健康服务紧密结合,建立基于社区人群的、长期的、动态的出生缺陷监测体系,获取全面、详实的出生缺陷发生信息,为政府制定科学、可行、经济、有效的出生缺陷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冬松  钱铸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03-4405
目的:掌握并了解沈阳市大东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努力降低沈阳市大东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2005~2009年沈阳市大东区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与2005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没有大的波动,基本保持平稳态势;5年间先天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逐年增加,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结论:做好围产保健,加强产前筛查,降低出生缺陷,防早产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5-2016年某市淋病流行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为实施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淋病的防控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疾病数据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采用动态数列和年估计百分化变化(estimating average percent change,EAPC)研究其时间变化规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研究其空间变化规律。结果 2005-2016年某市报告淋病发病数为10 842例,平均发病率为13.80/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2:1;20~39岁为高发人群(63.17%),主要职业为农民(31.51%)、家政(13.00%)和商业服务业(12.04%)。2005-2016年淋病平均发展速度为97.86%,平均增长速度为-2.14%,年EAPC为-5.16%,变化稳定。所辖区发病率较高的是岳麓区(22.65/10万)、雨花区(20.31/10万)和芙蓉区(18.24/10万),构成比较高的是宁乡市(24.33%)、浏阳市(15.57%)、雨花区(14.57%)和岳麓区(12.99%),宁乡县和浏阳市一直表现出淋病的高发聚集性。结论 2005-2016年某市淋病发病率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呈稳定的负向增长,应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防控,共同营造预防性病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116例出生缺陷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监测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状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116例出生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地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9.94/万,高于全国水平(137.41/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39.41/万)略高于女性(135.53/万),红花岗区出生缺陷发生率(179.82/万)高于清镇市(97.33/万)。神经管缺陷和总唇裂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监测地区出生缺陷诊断机构以区县级医院为主占71.55%,产前诊断依据以超声为主。结论:加强干预措施的落实;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出生缺陷监测、诊断、产前诊断水平,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及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在张家港市28家医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09年累计检测围产儿47740名,监测时间延长至产后3个月的出生缺陷儿73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4.79/万,孕28周至产后7天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50/万(P〈0.01)。739例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501例,总唇腭裂64例,多指多趾24例,小耳23例,神经管畸形16例,其他11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万),2005~2009年分别为104.93、147.21、173.04、179.39、157.17(P〈0.01);农村为163.85,城区为128.13(P〈0.01);男婴为164.79,女婴为142.38(P〈0.05);母亲年龄〈20岁、20~34岁、〉34岁的分别为551.72、149.79、217.32(P〈0.01);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分别为135.57、177.29、163.65、122.55(P〈0.01)。[结论]张家港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先天性心脏病是最为常见的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20.
广西1996~2001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2):724-726,733
按照卫生部关于“三网合一”监测方案的要求 ,自 1996年以来 ,系统地对全自治区围产儿进行了出生缺陷监测 ,6年中共监测围产儿 10 15 94例 ,发现出生缺陷儿 15 5 0例 ,各年度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9.60‰、12 .0 2‰、14.90‰、15 .0 8‰、17.46‰、17.97‰ ,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男、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15 .3 2‰、14.5 7‰ ,有明显差异 ( χ2 =2 8.5 6,P<0 .0 0 5 ) ;城乡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14.5 4‰、 16.2 9‰ ,有明显差异 ( χ2 =5 .0 2 ,P<0 .0 5 ) ;产母年龄≥ 3 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 ;出生缺陷儿死亡居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 ;前 5位出生缺陷为巴氏胎儿水肿综合征 ,多指 (趾 )、唇裂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干预措施为 :1合理布局监测网点 ;2开展医院监测和社区监测 ;3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发生的三级预防措施 ;4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对出生缺陷的监测作用 ;5建立和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6培育和健全法律体系 ,使出生缺陷的干预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