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0~6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结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检查的137例0~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按照《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防治方案》的标准,用SPSS 12.0对血红蛋白进行统计分析其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对检查出缺血性贫血的患儿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治疗。结果 137例儿童中有5例检测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3.6%。其中0岁组和1岁组缺铁性贫血的比例最高,与其他各种有显著性差异,P>0.05。5例患儿经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该组儿童的整体营养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应该加强科学指导,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2.
1774例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我国儿童中患病率较高。在儿保工作实践中发现学龄前儿童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亦比较多见,遂于2000年高邮市城区1774名3~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调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对本市城区3~7岁学龄前儿童,在入园入托体检过程中进行调查。儿童总数1774人,男865人,女909人。1.2 方法 取左手无名指端血样,应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  相似文献   

3.
<正> 1988年5月27日本院为哈尔滨市朝阳公社平安大队0~7岁散居儿童200人进行了体检,并耳垂采血,用沙利氏法作血红蛋白值测定,按卫生部颁发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方案》中关于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分类方法,进行了评价。下面结合此调查资料,分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其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笔者在儿童IDA临床中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探讨,旨在对儿童IDA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将选取的64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分为两组,并分别采用食疗治疗和铁剂治疗,观测两组患儿各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和食欲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在各项指标的改善上效果明显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食欲评估结果为(2.1±2.2)分,对照组食欲评估结果为(6.5±2.1)分;尽管两组患儿食欲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治疗中,我们根据相关标准和生化指标检测手段对其进行及时确诊之后,可通过运用铁剂的方式对患儿贫血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是常见的全球性营养缺乏病,常见于7岁以下儿童。我国7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0%~70%,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及生长发育。用铁剂治疗缺铁怀贫血患者的疗效,已为大量临床实践民证实。但在药物种类、剂量及疗程方面,尚水有特定标准。我们采用氯化血红素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199例,用硫酸亚铁治疗198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自勇 《职业与健康》2001,17(8):124-125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常见营养缺乏病,它对机体的免疫功能、生长发育、社会行为和智力等都有严重影响。为探讨贫血病因,了解我县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我站于1999年在临沭镇区域内3个月~7周岁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经统计学分析,证实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与喂养、营养膳食和饮食习惯等存在着明显因果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贫血为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为了解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特点,以便为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提出合理建议,我们对2006年在昌黎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314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8.
绵阳市社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营养性贫血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为了解绵阳市社区5岁以下儿童营养动态,2006年6月绵阳市妇幼保健院在绵阳社区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5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入户调查。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绵阳城区随机抽取红星街、富乐、南山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调查5岁以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阿克塞哈萨克族婴幼儿贫血发病情况.方法 门诊接诊的3岁以下哈萨克族婴幼儿进行采指血后采用ABX自动血常规分析仪进行检验.结果 阿克塞哈萨克族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其发病率接近甘肃省贫困县营养性贫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徐凤珠  王莉恩 《社区卫生保健》2007,6(3):206-206,208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系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纽胞压积低于正常值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值,称为小儿营养性贫血。小儿营养性贫血多为缺铁引起,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不但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并且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诱因。营养性贫血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很常见。笔者对我院儿保门诊2004至2005年出生的511名婴儿营养性贫血监测资料和成因进行分析,为在儿保门诊开展营养性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门诊确诊的3~6岁的IDA患儿160例,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加营养干预,干预10个月后评价营养干预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观察组患儿家属IDA病因(73.8%)、临床表现(66.3%)等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轻度贫血(77.5%)、中度贫血(2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常吃铁强化制品(63.8%)、经常吃肉蛋鱼类等动物制品(76.3%)等饮食行为应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IDA病因(96.3%)、临床表现(97.5%)、危害(96.3%)、治疗(97.5%)、预防(93.8%)、定期复查的重要性(97.5%)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轻度贫血(7.5%)、中度贫血(1.3%)的患病率均低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经常吃铁强化制品(91.3%)、经常吃肉蛋鱼类等动物制品(93.8%)、经常吃新鲜蔬菜(92.5%)、经常吃新鲜水果(96.3%)、经常吃豆类及豆制品(91.3%)和经常吃奶类及奶制品(97.5%)饮食行为应答率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营养干预能改善儿童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研究发现维生素A缺乏与铁缺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维生素A治疗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维生素A缺乏与铁缺乏的相关性和作用机制,以及维生素A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维生素A用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同时为降低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的发病率提供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6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各区县随机选取学龄前儿童共1 246例,采其末梢血液检测贫血有无,并采集相关信息,对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46例儿童中有124例儿童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贫血率为9.95%;城市儿童的贫血率为6.79%,农村为13.55%,农村儿童贫血率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城市各年龄段的贫血率在男童和女童间均随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男童贫血率为4.75%,远低于女童的8.90%,女童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童;农村各年龄段的贫血率在男童和女童间均随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男童贫血率为8.57%,远低于女童的1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的表现为易患感冒发生率最高,牙龈红肿最低。结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低龄儿中的发生率更高,男童发病率低于女童,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易患感冒,可针对此表现对贫血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合肥市农村地区6月~7岁儿童的贫血及铁缺乏情况, 为有效防治婴幼儿贫血及铁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 095名6月~7岁以下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测定。结果 研究对象2 095人中, 检出贫血患儿331例, 检出率为15.80%;铁缺乏的有392人, 检出率为18.71%, 贫血患儿中铁缺乏人数为114, 检出率为34.44%;贫血及铁缺乏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下降, 小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结论 合肥市农村地区贫血及铁缺乏仍有一定程度的发生, 且年龄越小, 贫血及铁缺乏发生率越高, 建议进一步加强营养知识宣教, 指导家长及时添加婴幼儿辅食, 引导家长形成科学合理的喂养知识和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铁缺乏对患儿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缺铁性贫血(IDA)导致儿童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方法 2018年3月4日-2018年4月28日选取IDA患儿和健康体检患儿各20例,作为IDA组和正常对照组,MTT比色法检测两组儿童T、B淋巴细胞在10、20、50 μmol/L铁浓度培养液下淋巴细胞体外刺激指数(SI),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在不同铁浓度培养液下 单个核细胞(PBMC) INF-γ、IL-2、IL-6、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 1)对照组20 μmol/L铁浓度培养液下B、T淋巴细胞SI值高于其他浓度组,且高于同浓度组IDA患儿,IDA组在给予生理浓度铁补充下SI值有所升高;2)IDA组各铁浓度下INF-γ、IL-2分泌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组中20 μmol/L浓度组显著高于10 μmol/L浓度组;3)IDA组10、20 μmol/L浓度组IL-6、IL-10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IDA患儿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障碍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患儿免疫功能失衡,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早产儿发育至0~2岁时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的状况,分析引起IDA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乌鲁木齐市2015年6月-2016年12月出生并且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定期进行系统保健及管理的20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0~岁组早产儿、1~2岁组早产儿分别在6、18个月时进行全血五分类及微量元素的检测。按照性别和族别比较各年龄组早产儿发生IDA的状况。结果 0~岁组早产儿IDA发生率高于1~2岁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早产儿IDA的发生率、铁缺乏检出率与女婴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生率,女婴早产儿高于男婴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民族早产儿IDA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缺乏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哈萨克族发生率最高,为44.44%。结论 0~岁组早产儿更易发生IDA。预防和减少早产儿IDA的发生应因地制宜制定统一的元素铁营养补充计划,加强对少数民族家长进行儿童健康、科学喂养与营养宣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哈萨克族妇女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新生儿血清铁水平的影响及干预措施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产科的196例哈萨克族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孕早中晚期测定相关指标,全程测定研究对象怀孕期间的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分析三组患者孕早中晚期不同时间段缺铁性贫血与新生儿血清铁水平,并研究分析相关干预措施.结果 缺铁性贫血(IDA)、隐性铁缺乏症(LID)和正常组的患病率在不同孕周组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8.82、8.18、36.58,均P<0.05),其患病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SI与SF随着孕周的增加指数逐渐降低,sTfR,Ret及RMI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上升,Hb、SI、SF、sTfR、Ret和RMI在不同孕周中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5.17、9.49、7.49、4.81、5.19、6.28,均P<0.05),SI、SF在不同孕周中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7.16、3.48,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LDA组、LID组与正常组SI和SF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值3.48~7.16,均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Hb在孕中期达到最低(112.49±2.95g/L),孕晚期有所回升(115.72±0.09g/L),而SI与SF随着孕周的增加逐渐降低,孕晚期分别为(75.82±0.85g/L和15.45±0.08g/L),各孕期相比较,F值分别为9.49和7.49.结论 妊娠期妇女随着孕期的不断增加,缺铁现象不断加重,但是孕早期的缺铁现象对新生儿血清铁的影响最大,应该受到极大重视.妇女在备孕或妊娠期应遵医嘱,按时产检,并进行血清铁化验,医生要对早中晚期孕妇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铁和复合微量营养素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铁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用小鼠建立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设铁、多种微量营养素 3个补充剂量组和对照组。结果 :铁和复合微量营养素显著提高小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清铁水平 ,并显著降低高剂量组小鼠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水平。结论 :在补铁的同时加用铜、锌等多种微量营养素能明显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赵凤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833-5835
目的探讨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联合检测在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组(A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诊治的74例非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非缺铁性贫血组(B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7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C组),3组儿童均接受SI、SF、TRF检测,对比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A组患儿的血清SI、SF水平均低于B组、C组,B组患儿的血清SI、SF水平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血清TRF高于B组、C组,B组患儿的血清TRF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准确度均高于血清SI及SF、TRF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F、TRF联合检测在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筛查中应用价值高,能有效反映机体储存、利用铁情况,利于鉴别、诊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提高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膳食营养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儿童膳食营养与IDA_的关系;采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中营养素与IDA的关系。[结果]贫血儿童与非贫血儿童(动物类 蔬菜 水果类食物)/(谷类 豆类食物)的比值、(蔬菜 水果类)/(谷类 豆类食物)的比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Z=2.17,P=0.03和Z=2.04,P=0.04)。贫血组儿童两种比值的中位数为1.4l和0.84,P2.5~P97.5为0.43~7.99和0.07~6.03;非贫血组儿童两种比值的中位数为1.57和1.00,P25~P97.5为0.42~10.71B和0.18~6.32,贫血组比值较非贫血组低;贫血组儿童两种比值的Qu-QL为1.34和0.96,而非贫血组儿重为1.21和0.95;贫血组儿童两种比值的QU-QL较非贫血组儿童高,离散度较大。膳食中VitA、VitB2、VitC的摄人越多,患贫血的危险性越低。[结论]学龄前儿重多食动物类食物及蔬菜、水果类食物,且它们与谷类和豆制品类食物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膳食中VitA、VitB2、VitC的摄人越多,患贫血的危险性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