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0~3岁婴幼儿的跟骨超声骨密度一般现状,为骨骼营养评价和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定量超声法测定南京地区20 479名0~3岁婴幼儿跟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0~3岁婴幼儿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18月龄后下降明显。各月龄女童BMD低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月龄的增加,女童的Z-score值下降明显,尤其是在24月龄左右出现最低值。结论婴幼儿BMD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应重视18月龄婴幼儿,尤其是女童的维生素D3和钙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年龄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年龄对跟骨超声骨密度的影响,为预防壮族女性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人体能量监测仪Auramed Biopulsar和Achilles Express超声跟骨骨密度仪分别对230名广西壮族女大学生的左手掌生物电能量流动趋势和右脚跟骨骨密度进行检测。结果:亚健康组广西壮族女大学生骨量减少检出率高于健康组,健康组的T值、跟骨超声振幅衰减系数(BUA)和强度指数均明显低于亚健康组,健康组和亚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岁与20岁年龄组、21岁和22岁年龄组BU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UA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在21岁时BUA出现一个回落期。亚健康状态有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病前期的一个征兆,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学校有关部门和家庭应及时对亚健康状态的学生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壮族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0~3岁健康儿童跟骨骨密度检测结果,探讨婴幼儿跟骨骨密度变化规律,建立本地区婴幼儿超声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通过定量超声法测定南京地区1 568例0~3岁婴幼儿跟骨骨密度(BMD),同时测量受检者的身长与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不同性别0~36月龄婴幼儿跟骨BMD值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年龄段BMD值男童稍高于女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龄儿童BMD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6个月龄儿童后随着年龄增长BMD值呈上升趋势。同时,BMD值与身长、体重相关,而与BMI值无相关性。结论:婴幼儿跟骨骨密度值受年龄、体重及身长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 13~ 15岁少年超声骨密度状况 ;建立该年龄段少年超声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 :选择13~ 15岁深圳居住的正常少年 15 8例为检测对象 ,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 (QU S)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 (BMD)值 ,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结果 :13~ 15岁少年 BMD值 (g/ cm2 )分别为 13岁 :男性 0 .5 2 8± 0 .0 86、女性 0 .5 4 2± 0 .117,14岁 :男性 0 .4 87± 0 .0 79、女性 0 .5 0 8± 0 .10 8,15岁 :男性 0 .5 0 1± 0 .2 2 5、女性 0 .6 0 9± 0 .2 34。身高增长速度的快与慢和BMD变化有密切关系 ,体重与 BMD呈正相关 (r=0 .82 0 ,P<0 .0 1)。 13~ 15岁女孩 BMD值高于男孩 BMD值 ;女性有月经初潮者 BMD值高于无月经初潮者。二者之间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r=0 .978,P<0 .0 0 1;r=0 .989,P<0 .0 0 1)。结论 :13~ 15岁少年足跟部 BMD与性别有关、与身高增长快慢亦有关系 ,体重、雌激素对 BMD有明显的影响 ,在此时期应加强改善营养 ,增加补钙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3~10岁儿童身高、体重指数(BMI)、年龄对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45名3~10岁儿童,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6岁组及7~10岁组;每一组按身高10cm为1组,分为3组;按照BMI不同,分为偏瘦组、正常组和超重组,BMI﹤15为偏瘦,15~18为正常,﹥18为超重。测量全身及头部、上肢、下肢、躯干、肋骨、骨盆以及脊柱的骨密度,比较其与身高、BMI及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1)2个年龄组儿童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比较,随着年龄的增高,骨密度增加迅速,与年龄呈正相关(P=0),差异有显著性。(2)2个年龄组儿童的BMD均随身高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个年龄组儿童的BMD均随着BMI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时期的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迅速,而同一年龄组儿童骨密度相似,与身高及体重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正常成年人群跟骨骨密度(BMD)的分布规律和骨量丢失情况,初步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韩国SONOST3000超声BMD度测量仪,测量年龄20~65岁的正常成年人跟骨BMD。结果:两性的骨量指标SOS、BQI、T-Score在20~30岁之间达到高峰,之后均开始下降,与年龄均呈负相关;女性骨量丢失速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江苏地区正常人群跟骨超声BMD测量值与年龄、地域有显著的相关性。使用定量超声技术获得江苏地区男、女正常人群跟骨超声BMD参考值范围,对骨质疏松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身高降低与跟骨骨密度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为参加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第二次重复调查者,此次调查时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骨密度。本研究纳入分析24 231人。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至重复调查的身高变化与重复调查时骨密度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 基线至重复调查平均间隔时间为(8.0±0.8)年,身高降低≥1.0 cm者占33.0%,≥3.0 cm者占3.7%。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身高降低与骨密度水平的关联存在线性趋势(均P<0.001)。身高降低1.0 cm,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分别变化-0.79(-0.95~-0.63)、-2.74(-3.35~-2.13)和-1.29(-1.54~-1.04)。与身高稳定者相比,身高降低≥3.0 cm者的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强度指数的β值(95% CI)依次为-3.29(-4.08~-2.50)、-10.70(-13.66~-7.73)和-5.16(-6.36~-3.96)。亚组分析显示,上述关联在女性、年龄≥55岁和低体力活动者中更为显著。结论 身高降低幅度越大,骨密度指标越低。身高作为容易测量的体格指标,应该定期关注其变化情况,以早期发现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等骨骼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瑶族学生超声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初步评估瑶族学生的骨量和营养状况,为儿童青少年骨代谢疾病的骨密度辅助诊断和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凌云县和巴马县的1 349名6~17岁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727名,女622名,按年龄进行分组,以1岁为1个年龄段。采用定量超声技术(QUS)测定跟骨QUS参数超声振幅衰减系数(BUA),同时测量受检者身高和体重。结果:6~17岁瑶族男、女学生BUA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女8~10岁、14~17岁同年组B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学生BUA值均在12岁~明显增高。年龄、身高和体重是超声骨密度参数的主要决定因素。结论:6~17岁瑶族学生的跟骨超声骨密度因年龄不同而呈现不同规律;年龄、身高和体重是影响儿童青少年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建立瑶族学生定量超声BUA正常参考值,可为瑶族儿童少年低骨量的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30岁正常年轻女性超声骨密度状况,确定该年龄段女性超声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为骨质疏松症的超声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30岁深圳居住的正常女性280例为检测对象,以每周岁分组共分为11组,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BMD)值,同时测量受检者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结果:20~30岁健康女性BMD值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骨峰值年龄出现在25岁组和26岁组,但除了与29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外,与其它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身高、体重、BMI和BMD变化无相关性(分别r=0.098,P>0.05;r=0.004,P>0.05;r=-0.062,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20~30岁正常女性体重、身高、BMI和足跟部BMD值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获得的BMD值将为确定我国正常女性超声骨密度的参考值和骨质疏松症的超声诊断标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可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1],在女性人群中尤其常见.该病导致的OS性骨折,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与生活[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壮族女性定量超声骨量峰值,为广西壮族人群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法对25~70岁祖辈三代双亲均为壮族的746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测定,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结果]峰值骨量出现在35岁~组,BUA峰值为(64.83±3.78)db/MHz。在25~34岁年龄范围内BUA值随年龄增大而增大,40岁~略有下降,但仍处较高水平,45岁~后随年龄增长跟骨BUA值逐渐下降。50岁~组至65~70岁组骨量正常百分比由58.87%降低至7.08%。[结论]建立了壮族女性定量超声骨量峰值,提供了该地区定量超声的BUA参考值和骨质疏松症诊断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跟骨超声骨密度变化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发生情况。方法 本研究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共纳入RA患者260例。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抗CCP抗体)及跟骨骨密度(阿洛卡跟骨超声骨密度仪)与骨密度系列参数[如声速(speed of sound,SOS)、骨折风险系数(osteosono-assessment index,OSI)、骨强度(transmission index,TI)],其中SOS以中国同年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的参考值为基准计算T值。分析RA患者的骨密度情况以及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有60例RA患者纳入治疗组,给予碳酸钙600 mg/d和骨化三醇0.25μg/d治疗12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12月后骨密度系列参数的差异。结果 (1)260例RA患者平均年龄为(53.28±12.65)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广东成年女性骨密度、骨量、体重、年龄、身高、脂肪含量间的相互关系及价值评价。方法对537例18岁以上女性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对骨密度、骨量、体重、年龄、身高、脂肪含量结果进行研究。结果各年龄组骨量与身高、体重成正相关关系,体重与身高、脂肪含量呈正相关;35岁以下年龄组骨密度与脂肪含量、体重与年龄成正相关,35岁以上年龄组骨量与年龄成负相关;65岁以上年龄组女性骨密度与年龄成负相关,而与身高、体重、骨量成正相关,骨量与脂肪含量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身高、体重、骨量与脂肪含量是相互关联的,35、65岁阶段是两个重要阶段。所研究的这些指标关系对防治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曲靖市幼儿园儿童骨密度,为评价幼儿骨发育、钙营养状况、指导合理补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8月选择26岁儿童897名,采用定量超声技术,对其跟骨进行骨密度测定。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童骨密度指数正常的占49.79%,低骨密度的占50.21%;女童骨密度指数正常的占50.59%,低骨密度的占49.40%。不同年龄男童、女童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0.626,均P>0.05)。目前身高发育达均值的儿童,有近一半骨密度指数较低,存在缺钙现象。这与儿童的年龄、性别没有关系。结论骨密度测定对幼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评价,协助钙营养缺乏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12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我国骨质疏松患者约为8826万。尽管骨质疏松症常发生在老年期,但是骨密度增加最快的阶段,通常是在儿童期和青春期早期,在青春发育期结束时,可能已达到峰值骨量。儿童青少年期峰值骨量增加10%,可使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发病率降低50%。因此,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研究的焦点,已转移到如何使生长发育期的峰值骨量达到最大值,从而预防和延缓成年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影响青少年峰值骨量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初步探讨昆明地区部分青少年骨密度的高低与膳食中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唐焜  韩娟  徐阳欢  杨森焙  汤佳  毕烨  谢姝  闫梅  胡月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75-3979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区及周边农村中小学学生共4 153名,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分析一般身体形态生长各项指标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通过两样本t检验分析各年龄组身体形态生长各项指标的性别和城乡差异。结果:武汉地区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城乡和性别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女生相对于男生,城市学生相对于农村学生,青春期有提前和缩短的趋势。结论:基于不同年龄组学生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男女及城乡差异,教育工作者应把重点放在青春期和农村。  相似文献   

17.
体重,身高,年龄对有骨痛症状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体重、身高对有骨癌症状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探索简便、易行的以排除体重、身高对有骨痛症状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有骨痛症状20~90岁1835例女性腰椎(L2-4)和/或股骨上端BMD,进行年龄、体重、身高与BMD的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体重、身高与BMD呈正相关,与绝经后女性褶部BMD呈正相关,绝经后女性年龄与BMD呈负相关,绝经后女性L2-4BMD与年龄、体重、身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526-7.10×10-3X年龄+6.32×10-3X体重+2.76×10-3X身高,P<0.05。结论:选择体重作指标排除体重、身高对有骨癌症状女性L2-4BMD的影响,简便、易行。方法:为绝经后女性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kg,则L2-4BMD测定值减去0.063g/cm2。  相似文献   

18.
许海容 《现代医院》2013,13(3):143-14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流行现状。方法应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Achilles Insight对女性右跟骨骨密度进行测定,以测定中的骨密度T值>-1为骨质正常,T值-1~-2为骨量减少,T值>-2为骨质疏松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河源地区中老年妇女人群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平均骨量减少率为22.96%,骨质疏松症平均患病率为25.63%。结论骨密度测量能较客观地反映骨量,是评价骨量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40~49岁年龄段的女性开始出现骨量丢失,60~69岁年龄段的女性处于骨量快速丢失期,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探讨青少年跟骨骨密度与骨矿、脂肪、肌肉含量的相关性,为增加青少年骨量与骨密度、促进骨骼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68名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跟骨骨密度、骨矿含量、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青少年骨密度及体成分测试结果 ,并分析跟骨骨密度与骨矿、脂肪及肌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男生的宽频超声衰减值(BUA)、肌肉量、骨矿量均高于女生,脂肪量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51,10.65,4.52,-7.55,P值均<0.05).青少年跟骨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BMI)、骨矿量、肌肉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0.42,0.69,P值均<0.05).不同年龄段男生的BUA,BMI,肌肉量及骨矿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95,8.63,6.96,5.01,P值均<0.05).不同年龄段女生的BUA、脂肪量、肌肉量、骨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5,10.33,7.96,4.87,P值均<0.05).12,13岁青少年的跟骨BUA值与BMI、肌肉量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14,15,16岁青少年的跟骨BUA值与BMI、肌肉量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跟骨骨密度与骨矿、肌肉含量密切相关,与脂肪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湛江市某社区中老年居民跟骨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简称骨密度)及随年龄、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和体质指数(BMI)等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量449例湛江市某社区中老年居民的跟骨骨密度,同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结果]中老年居民随年龄的增长跟骨骨密度下降;男、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37.0%和47.6%,女性高于男性;BMD与年龄、身高、体重呈负相关,与BSA呈正相关。[结论]湛江地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患病情况为女性较男性严重,年龄、身高、体重和BSA是影响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