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n=31)。观察两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SS-QOL、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 63%,高于对照组(68. 75%,P 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流速均升高,研究组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流速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SS-QOL评分升高,而中医症状积分降低,研究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颅内血流流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针刺益脑十六穴对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益脑十六穴治疗脑血管病的机理。方法选择30例经DWL型超声诊断仪检测出颅内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针刺益脑十六穴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颅内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针刺益脑十六穴治疗脑血管病的机理,与针刺益脑十六穴可使颅内各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脑组织供血改善,引起一系列脑组织能量代谢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师旭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257-2258
目的通过对血压正常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颅内动脉血流分析,了解高血压者颅内动脉血流异常变化。方法使用TCD-159超声多普勒分析仪,用2 MHz型PW多普勒探头检测我院2012年高血压Ⅰ期60例、Ⅱ期60例和无心脑血管疾病的正常人30例脑动脉血流频谱。结果高血压Ⅰ期、Ⅱ期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Ⅰ期与Ⅱ期高血压脑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脑动脉血管血流速度有增快现象,引起脑动脉血管紧张度改变,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对某些脑血管功能性改变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颅多普勒对抑郁症病人脑血流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抑郁症病人脑动脉血流情况,用经颅多普勒(TCD)对31例抑郁症病人的脑及颈动脉血流速度进行了测定,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病人有多支脑动脉血流速度加快、颈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提示了抑郁症病人脑部供血可能减少,但各个部位脑血流减少的程度并不对称,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各因子分与多支脑及颈动脉血流速度有显著相关,为抑郁症有否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症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表现,探讨神经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方法:对261例神经症患者与264例正常体检者行TCD检测,记录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病例组TCD异常率为71.26%,对照组TCD异常率为32.20%,两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且两组在椎基底动脉流速异常、一支或多支颈内动脉流速减慢的病例数有差异.结论:神经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脑血流改变,为神经症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于神经症患者的治疗应注意改善脑血流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半个月后的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针刺治疗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对治疗半个月后的椎动脉(VA)形态与结构变化、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半个月是行之有效的.针刺风池、天柱、百会、夹脊穴治疗颈椎病既可使椎-基底动脉异常减慢(低流速型)的血流速度升高,又可使异常加快(高流速型)的血流速度减慢,即可针对椎-基底动脉的不同病理状态调节其血流速度,使之趋于正常,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的紊乱,治疗颈椎病.  相似文献   

7.
对68例Ⅰ~Ⅲ期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三维经颅多普勒(TCD)探测。结果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主要表现有血流速度加快;血流缓慢;部分合并脑梗塞的Ⅲ期患者血流信号消失血管闭塞。23例脑动脉流速异常加快者作TCD—硝苯啶治疗试验,结果表明Ⅰ、Ⅱ期组用药后大脑中动脉流速显著下降(P<0.05),Ⅲ期合并脑梗塞组治疗后脑血流速度下降不显著。提示本试验可作为区别脑血管痉挛与病理性狭窄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和血黏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5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同时选取47名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清晨7∶00-8∶00空腹抽取肘部静脉全血,检查全血黏度;患者及对照者于当日下午15∶00-18∶00行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查各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并分析血黏度和血流速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全血黏度升高(P〈0.05)、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减慢、脉动指数降低(P〈0.05)。血流速度减慢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无关,血流速度的改变没有明显的偏侧化现象。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与血液黏度无相关性。结论抑郁症患者全血黏度升高,脑血流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和间歇期血流改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经颅多普勒测定48例偏头痛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后动脉、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和舒张峰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并与36名健康者作比较。结果:偏头痛发作期颅内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大多减慢(P〈0.05,P〈0.01),尤以VA及BA明显,间歇期颅内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以MCA为甚;发作期和间歇期的PI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偏头痛发作期脑血流量减少可能为其发病机制之一,间歇期颅内血管处于广泛的血管紧张度的增加及轻度功能性收缩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偏头痛大鼠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针刺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从血流动力学方面初步探讨针刺对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4组,每组各6只.对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进行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必理通组予必理通灌胃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大鼠颈总动脉的直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心率(HR),计算颈总动脉血流量、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Vs/Vd),对各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必理通组、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轻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必理通组比较,针刺组右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PI数值升高(P<0.01).与必理通组比较,针刺组右侧PI升高(P<0.01).各组颈总动脉直径、Vs、Vd、Vm、RI、Vs/Vd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对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大鼠的颈总动脉血流量有明显改善作用,颈总动脉血流量、PI与偏头痛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偏头痛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经颅多普勒监测45 例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前后和体外循环期间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结果表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与脑血流量变化成比例。提示经颅多普勒是围术期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简便、可靠的仪器。  相似文献   

12.
经颅多普勒在围术期脑血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颅多普勒监测45例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前后和体外循环期间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结果表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与脑血流量变化成比例。提示经颅多普勒是围术期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简便、可靠的仪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常规体检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异常发现。方法采用德国产DWL-box数字化TCD仪,对4986例常规体检者进行脑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4986例TCD检测有异常改变和阳性发现者共422例,占8.46%。其中:①血管狭窄61例;②高阻型脑动脉硬化性改变23例;③心源性脑血流异常改变8例;④血流速度偏离正常范围112例:流速增快62例,流速减慢50例;⑤脑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206例;⑥锁骨下动脉盗血(SSS)4例;⑦脉动指数(PI)降低8例。结论 TCD检测在常规查体中可筛查出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硬化等异常改变。健全健康保护体系,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颅多普勒在高血压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对69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年龄、病程、病期不同患者之TCD改变。结果表明,相对年轻1期病人、病程短者以血流加快或正常为主;相对年长,2、3期病人,病程和者以流速减慢为主,脑梗塞者则相庆知管血流信号消失。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价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联合组采用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针刺后即刻、针刺2个疗程后,分别测定两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①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针刺后即刻,联合组各动脉Vm较针刺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artery,A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Vm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两组各动脉PI值与针刺前比较,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刺2个疗程后,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各动脉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PCA、VA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脑血流量增加,脑血液循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脑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使用133Xe吸入法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别测定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无脑组织结构异常改变的86例中枢性眩晕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各主要脑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分为发作期组、间歇期组和健康人对照组。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60.5%出现脑血流量减少,伴相应动脉脑血流速度减低。发作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歇期(P<0.01),疾病组大脑半球血流量、各局部脑叶血流量及相应脑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 P<0.05)。结论中枢性眩晕患者在无脑内结构改变的情况下进行RCBF及TCD检测,有助于观察病变部位脑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及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价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联合组采用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针刺后即刻、针刺2个疗程后,分别测定两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 ①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针刺后即刻,联合组各动脉Vm较针刺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Vm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两组各动脉PI值与针刺前比较,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刺2个疗程后,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各动脉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PCA、VA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脑血流量增加,脑血液循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脑缺血时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缺血时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征。方法:使用GE Logiq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选择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检查确诊的单侧脑缺血病例50例,采用自体对侧对照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观测脑缺血时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眼动脉血流符合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频谱波形呈低阻力型。当颈内动脉狭窄引起脑缺血时,眼动脉与脑动脉发生相似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眼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较前均明显降低,而最小血流速度(Vmin)不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根据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可以间接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作为判断脑缺血疾病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缺血时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征。方法:使用GE Logiq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选择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检查确诊的单侧脑缺血病例50例,采用自体对侧对照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观测脑缺血时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眼动脉血流符合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频谱波形呈低阻力型。当颈内动脉狭窄引起脑缺血时,眼动脉与脑动脉发生相似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眼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较前均明显降低,而最小血流速度(Vmin)不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根据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可以间接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作为判断脑缺血疾病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头晕29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信(TCD)对297例头晕患者进行了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头晕患者的脑动脉血流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流速增快、减慢、不稳定及/或不对称,部分患者的脑动脉血流可无明显变化,提示脑动脉血流异常而致的脑供血不足、脑血管机能紊乱和颈椎病是引起头晕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