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研究参数在鉴别肾性及非肾性血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血尿患者449例,其中肾性血尿患者259例,非肾性血尿患者190例。尿液标本用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后记录各项参数测试结果,将红细胞研究性参数与患者临床诊断的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小球性血尿组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组的RBC数值、RBC-P70Fsc、RBC-Fsc-DW、电导率及pH值等研究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组数据的RBC-Info (红细胞形态信息)临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且非肾小球性血尿组的临床符合率随红细胞数量增多而升高,但肾小球性血尿组未有明显变化。结论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研究参数对肾性及非肾性血尿的鉴别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尿红细胞形态、MCV及血红细胞MCV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用AVE-763尿沉渣分析仪观察尿毒症组、肾小球肾炎血尿组和非肾小球血尿组患者的尿红细胞形态并计算畸形率,再用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及外周血红细胞MCV。结果:尿毒症组尿红细胞畸形率、MCV及血MCV/尿MCV与肾小球肾炎血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肾小球血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尿红细胞形态、MCV与非肾小球性血尿接近,临床医生诊断和观察病情变化时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相差显微镜下血尿中红细胞形态改变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肾小球性疾病血尿21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233例;正常对照组210例,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与临床肾活检诊断血尿进行比较,评价相差显微镜下尿红细胞形态判定血尿来源的可靠性。结果215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非均一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96.3%,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3.7%,23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均一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96.1%,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阳性率为3.9%。相差显微镜法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96.1%。结论在相差显微镜下检测红细胞形态操作简便,结果与临床符合率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对鉴别血尿来源和定位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2例群体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合并血尿患者进行血尿来源及疗效分析。方法:运用相差显微镜多次观察新鲜中段尿红细胞(RBC)形态。测定尿棘红细胞(G1),自动血球计数仪观察尿RBC分布曲线,磺基水杨酸钠法测定24h尿蛋白定量。结果;尿RBC形态为非均一型,尿RBC平均容积〈50fL,尿棘红细胞5%~9%,24h尿蛋白定量〉0.5g。所有病人经VitC、血尿胶囊、补液对症治疗1周~1个月不等后,尿蛋白、血尿转阴。结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可导致肾小球及间质损伤,出现肾小球源性血尿,且愈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肾小球性血尿患者69例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38例,分别测定尿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及容积分布曲线(DC),并同时采集自身静脉血进行对照。结果: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尿红细胞MCV小于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MCV,并小于自身静脉血MCV(P<0.01),DC呈不对称分布,而非肾小球性血尿DC呈对称性。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3%和95.4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对鉴别血尿来源能起到很好的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6.
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在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对血尿原因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尿红细胞>8 000个/ml,其中畸形红细胞>70%;Gl红细胞≥5%,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评估其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238例血尿患者,其中12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肾小球疾病,118例为非肾小球性疾病.通过评估患者肾脏活检与连续三次不同时间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达到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标准与肾小球疾病的符合率,计算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此诊断标准的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90.16%.结论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对肾小球性血尿定位诊断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LabUMat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在鉴别诊断儿童肾性及非肾性血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LabU-Mat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结合人工鉴别对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位相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诊断符合率。以尿红细胞大于8000个/mL,其中畸形红细胞大于80%,G1红细胞大于或等于5%,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结果 LabU-Mat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对肾性血尿及非肾性血尿患者尿红细胞位相分析的临床符合率分别为87.7%和90.1%。结论利用LabUMat尿沉渣全自动分析工作站检测尿红细胞位相,可准确、快速、有效地鉴别儿童血尿来源,对临床上鉴别诊断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尿沉渣分析系统鉴别血尿的来源。方法将患者新鲜中段尿液10ml离心,弃去上清液,取沉渣部分应用尿沉渣分析系统对380例标本检测,将红细胞形态分为(1)均一红细胞尿;(2)变形红细胞尿;(3)混合性血尿。并与肾活检、相差显微镜、CT等检查结果对照,分析其诊断符合率。结果肾小球性血尿291例,诊断符合率94.7%,非肾小球性血尿73例,诊断符合率94.5%,混合性血尿24例。结论尿沉渣分析系统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过筛试验,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检对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经临床确诊的102例肾小球和非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新鲜中段尿作仪测尿红细胞形态相关信息、尿沉渣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部分理化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51例肾小球疾病中仪测法和显微镜法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2%和94.1%;51例非肾小球疾病中仪测法和显微镜法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2%和92.2%。如以非均一性红细胞为鉴别肾性血尿的标准,显微镜法和仪器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1%、92.2%和90.2%、88.2%;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1%、94.1%。结论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联检对鉴别血尿来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尿患者多项尿检指标联合诊断提高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普通光镜对血尿样本中红细胞形态观察及G1细胞计数并进行尿干化学分析,研究各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在肾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和非肾性血尿中的相关性。结果 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尿G1细胞、尿蛋白、尿pH、尿隐血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尿G1细胞联合尿蛋白、尿PH、尿隐血等尿检指标综合判断血尿来源有望提高血尿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检查在判定血尿来源定位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血尿的标本作为考察对象,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并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分析肾小球性血尿组(glomerular hematuria,GH)和非肾小球血尿组(non glomerular hematuria,NGH)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差异。结果肾小球性血尿(GH)组尿MCV值(63.71±6.03)fl明显低于非肾小球性血尿(NGH)组MCV值(92.37±12.11)fl(P0.05)且尿MCV不高于72.0fl,变形红细胞80%呈多形型。结论尿中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特征分析可作为血尿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有助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沉渣检测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检测在鉴定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US-2020尿沉渣检测分析仪和血细胞分析仪对81例不同来源血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42例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畸形率为(81.70±9.29)%,39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畸形率为(19.0±12.0)%,利用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来源敏感性71.4%,特异性94.8%,诊断符合率82.7%,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肾源性和非肾性血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分别为(64.00±7.98)fL,(24.90±3.98)%和(89.00±11.89)fL,(14.90±2.4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尿沉渣检测分析仪对尿中有形成分的测定和红细胞形态观察,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相关参数等对血尿的诊断均有指导意义,二者联合应用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可更加客观准确的鉴别血尿来源,为基层医院提供了很好的鉴别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扁桃体摘除对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7例IgAN病人(A组)及37例非肾炎慢性扁桃体炎病人(B组),10例正常人(C组)。对A、B两组实施扁桃体摘除术,观察手术前及摘除后1、3个月外周血CD4^+CD23^+细胞比例。收集IgAN病人的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尿红细胞。【结果】A组CD4^+CD25^+细胞数显著低于B、C两组(P均〈0.05),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个月为1.32%±0.313%,3月为3.01%±0.310%,术后1个月与B组及C组有明显差剐(P均〈0.05),术后3个月与B组及C组无显著差别(P均〉0.05)。A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血尿及蛋白尿均较术前明显减少;随着血尿、蛋白尿逐渐减少而外周血CD4^+CD25^+细胞数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可改善IgAN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对213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非重复性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标本的患者科室来源、临床初步诊断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临床确诊的108例肾小球疾病组和63例泌尿系感染组尿白细胞镜检、尿蛋白检查和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213例标本来源主要为肾内科门诊(33.80%,72/213)、泌尿科门诊(21.60%,46/213)、肾内科病房(16.43%,35/213);197例明确诊断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泌尿系感染最为常见,分别占40.38%(86/213)和29.58%(63/213)。肾小球疾病组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强度(RBC-MFsc)、尿70%红细胞前散射光强度(RBC-P70 Fsc)和红细胞前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55.5±16.3)、(55.2±16.5)、(35.9±13.5) ch,泌尿系感染组分别为(57.2±17.2)、(57.4±16.8)、(35.2±13.1) c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疾病组尿干化学蛋白检查阳性率和24 h尿蛋白定量阳性(≥0.15 g/24 h)分别为95.37%(103/108)和80.56%(87/108),均显著高于泌尿系感染组(34.92%,22/63和4.76%,3/63),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球疾病组尿白细胞镜检(≥5/HP)阳性率显著低于泌尿系感染组(24.07%,26/108 vs.87.30%,55/63),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形小红细胞不均一性血尿疾病来源广泛,结合尿白细胞镜检、尿蛋白检查等指标对其来源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涂片显微镜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JUNNUR—Ⅱ尿干化学分析仪、手工涂片尿沉渣显微镜镜检对560份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沉渣进行检测。[结果]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及显微镜镜检法检测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5.18%、58.57%、56.25%,检测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63.21%、60.18%、5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干化学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及显微镜镜检法检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度,为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王青  胡晓波  宋颖  沈薇  李泳  李栋成  许蕾 《检验医学》2011,26(6):405-409
目的制备一种重复性好、稳定期长的尿有形成分质控品,有助于日常检验工作中对尿中有形成分进行质量控制。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GP16-A3文件要求收集不同肾病患者的尿液,固定后分装保存。使用具备流式细胞术、显微摄影法和染色技术原理的设备,观察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管型和细菌存在与否和形态保持情况;按CLSIEP25文件要求观察各类有形成分的稳定性;同时配制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质控品进行精密度检测。结果有形成分质控品中所含RBC、WBC、上皮细胞、管型和细菌等有形成分的形态保持良好,易于辨认。重复性较好,RBC变异系数(CV)为4.4%-7.8%,WBC为4.3%~14.3%,上皮细胞为4.8%~14.4%,管型为16.9%~23.3%;稳定期可达130d。结论制备的尿有形成分质控品含有RBC、WBC、上皮细胞、管型和细菌等有形成分,且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适用于临床尿有形成分质控之用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性能进行评价,评估其是否能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方法对仪器的精密度、分析测量范围、携带污染、阳性检出符合率、干扰试验及315份临床尿液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参数与人工镜检法结果比对,对五大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仪器的批内精密度高、中、低值分别为6.93%、8.95%、12.33%;批间精密度高、中、低值分别为7.64%、9.72%、12.48%;红细胞在(0~18 812)个/微升线性范围相关系数(r)为0.987,白细胞在(0~2 020)个/微升线性范围r为0.972;红细胞、白细胞阳性检出符合率分别为100%、90%;红细胞、白细胞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6%、0.01%;干扰试验:草酸钙结晶不干扰仪器红细胞的检测结果;315份临床尿液标本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仪器与人工镜检法结果比较,红细胞:U=8.95,P<0.05;白细胞:U=41.49,P<0.05,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但在本研究的315例尿液标本中,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环形红细胞容易漏检,经厂家技术人员多次调整参数后,又对54例镜下血尿标本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红细胞:U=5.09,P<0.0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结论 AVE-764B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可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但必须把仪器的参数调节在最佳状态,使用前用含环形红细胞的血尿标本进行验证,确保仪器能拍摄到环形红细胞,以免漏检环形红细胞,并定期验证,以避免计数池变脏而漏检。  相似文献   

18.
Upon the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ematuria in renal and urinary tract affections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whatever the red blood cell count in the urine, hematuria is primarily glomerular in contrast to nonglomerular in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and nonglomerular diseases of the kidneys and urinary tracts, respectively. Morphologic studies of urinary red blood cells using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proved a valuable tool for identification of hematuria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