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桂方  张志广 《临床荟萃》2009,24(6):498-50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乳腺癌扩增1(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1,AIB1)基因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法和改良吉姆萨(Giemsa)染色法检测Hp,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AIB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3%、71.4%和43.3%,AIB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75±0.24、1.92±0.26和1.10±0.19。胃癌组及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及AIB1mRNA的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或〈0.01)。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阳性AIB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P〈0.01)。结论Hp感染可能与胃黏膜组织中AIB1mRNA的过表达有关,可能是其新的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液中CA19-9(糖链抗原19—9)、CA72—4(糖链抗原72—4)、CEA(癌胚抗原)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IRMA(免疫放射分析)及RIA(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胃溃疡各15例患者胃液中CA19—9、CA72-4、CEA的含量,以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胃癌组及异型增生组CA19-9测定值平均水平升高,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胃癌组CA72-4测定值平均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异型增生组CA72—4测定值平均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异型增生组及肠上皮化生组之胃液CEA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CA19—9、CA72-4、CEA三项联合检测胃癌灵敏度86.67%,准确性73.33%。结论:合理地检测胃液中CA19—9、CA72—4、CEA,不仅有助于胃癌的治疗监视及复发预测,还有助于高危人群的筛选监测,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变过程中胃黏膜上皮细胞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细胞增生及抑癌基因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快速尿素酶法、美蓝法及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312例胃镜活检标本Hp感染率,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0例、胃癌(GC)100例。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标本中Ki67和P27蛋白的表达,观察Hp感染对Ki-67和P27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运用三种方法联合检测,所有病例、CSG、CAG和GC中Hp感染率分别为49.0%(158/312)、25.9%(29/112)、53.0%(53/100)、71.0%(71/100)。CAG组明显高于CSG组(P〈0.05);GC组明显高于CAG组和CSG组P〈0.05,P〈0.01)。所有病例中均能检测到Ki=67和P27蛋白的表达,Ki67在CSG、CAG、G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7%(40/112),58.0%(58/100),64.0%(64/100)。且GC组明显高于CSG组(P〈0.05);P27在CSG、CAG、GC中的表达率为36.6%(41/112),32.0%(32/100),29.0%(29/100)。随着病变进展,P27的表达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在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胃癌可能是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可诱导胃黏膜Ki-67和P27的表达异常,使抑制上皮生长与调节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转化因子受体数目减少,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同时也与抑癌基因P27的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部疾病病变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通过TRAP-银染法和幽门螺杆菌培养法检测21例胃癌(GC),35例萎缩性胃炎(AG)和38例良性胃溃疡(BGU)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和Hp感染状况。结果胃癌、萎缩性胃炎、良性胃溃疡中端粒酶活性的分别为76.2%,48.6%,15.8%。端粒酶活性在胃癌、萎缩性胃炎标本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胃溃疡(P〈0.01或P〈0.05)。胃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最高。Hp阳性组的端粒酶活性与Hp阴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p的感染引起端粒酶的活性增高,加速病变组织损伤,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P16的表达水平,探讨抑癌基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nvisoon二部法对93例胃镜下胃黏膜组织石蜡切片滴加P16单克隆抗体并染色。每批染色均设阴性对照,用PBS替代一抗。用已知阳性切片为阳性对照。免疫组化显色判断采用许氏阳性细胞半定量法^[2]0判定P16的阳性率。结果P16阳性率: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为50%(15/30),萎缩性胃炎组为68.8%(21/32),不典型增生组58%(7/12),胃癌组29%(9/31),所得数据X^2检验,胃癌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者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和不典型增生组间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和萎缩性胃炎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明显的作用,对预后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人类刺猬因子(SHH)在肠型胃癌各阶段病变的表达情况及与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的相关性,探讨SHH在肠型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肠型胃癌组织SHH和CD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HH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黏膜组织表达率低于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表达率(χ2=3.914,P〈0.05),在肠型胃癌组织的表达率高于在浅表性胃炎的表达率(χ2=10.286,P〈0.05)。CDX2蛋白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不表达,在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黏膜的表达率高于在不典型增生和肠型胃癌组织的表达率(χ2=9.619、4.904,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病人胃黏膜组织SHH和CDX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4,P〈0.05)。结论 SHH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关,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过程中SHH与CDX2可能互相调节。  相似文献   

7.
酪氨酸激酶Syk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脾酪氨酸激酶(Syk)在胃癌、癌前病变、慢性胃炎及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yk表达与胃癌生成与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正常胃黏膜及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标本中Syk蛋白进行检测。结果:Syk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弱,其阳性率为35.00%,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100%,95%,86.36%,76.19%;P〈0.05);Syk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Syk蛋自在胃癌中表达缺失.Syk表达缺失与胃癌的生长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柯楠  李继昌 《临床荟萃》2006,21(4):234-237
目的 探讨瘦素、瘦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瘦素和VEGF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40例胃癌前病变和60例胃癌组织中瘦素、瘦素受体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 瘦素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其阳性率(77.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组织(20.0%、35.0%、45.0%、46.7%,均P〈0.05);瘦素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瘦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在胃癌发展过程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75.6%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组(15.0%、35.0%、45.0%、46.7%,均P〈0.05)IVEGF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瘦素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5=0.673,P〈0.01)。结论 瘦素、瘦素受体和VEGF均参与胃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检测疣状胃炎外周血中CD3+、 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63例疣状胃炎和4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变化;同时观察疣状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情况及病理改变。结果: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5),且炎症活动重度的疣状胃炎患者其合并Hp感染几率显著高于轻度炎症活动程度(P<0.01);疣状胃炎组患者炎症活动程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及肠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患者较慢性浅表性胃炎CD8+T细胞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D3+、CD4+、CD8+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疣状胃炎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Hp、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免疫紊乱的病因,且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有恶变倾向,应重视诊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病变黏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判定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和治疗前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慢性胃炎胃黏膜胃镜活检标本71例,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浅表性胃炎38例,萎缩性胃炎33例。经吉姆萨染色结合临床^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Hp,把所有病例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黏膜组织中HSP70,计算两组黏膜组织HSP70表达阳性率,经统计学方法比较其差异显著性。结果不论浅表性胃炎还是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黏膜组织中HSP7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和76.0%)显著高于Hp阴性组黏膜组织HSP7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和3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SPT0在各型慢性胃炎黏膜组织均有表达,Hp感染使其表达量明显增强。测定HSP70可反映Hp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和Fas配体(FasL)蛋白表达在胃癌(GC)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上海浦东新区南汇中心医院诊断的胃部病变169例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8例、肠化生(IM)37例、异型增生(Dy)38例和胃癌(GC)41例.分别检测胃黏膜组织中H.pylori感染和FasL的蛋白表达,分析H.pylori感染和FasL的蛋白在GC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结果 H.pylori感染率和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高,Dy组及GC组H.pylori感染率比CSG组明显升高(65.8%和75.6% vs 16.0%)(P<0.05);IM组、Dy组及GC组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比CSG组明显升高(64.9%、78.9%和92.7% vs 28.0%)(P<0.05) ;GC组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比CAG组及IM组明显升高(92.7%vs 60.7%;92.7% vs 64.9%)(P<0.05).除CSG外,H.pylori感染与CAG、IM、Dy和GC胃黏膜组织中的FasL蛋白表达具有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asL蛋白表达和H.pylori感染对评估胃黏膜癌前病变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G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胃癌前期病变(PLGC)的逆转作用。方法将200例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00例)和胃复春对照组(100例),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结果、幽门螺旋杆菌(Hp)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CAG、Im、Dys)结果、Hp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308~9.072,P〈0.05)。结论中药复方是逆转PLGC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微细形态的改变来判断Hp感染,以探讨放大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Olympus GIFQ-240电子放大内镜,选取200例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患者行变焦放大观察病变部位胃黏膜的微细结构。结果放大内镜诊断Hp感染与病理组织学及快速尿素酶检测无统计学差异;将放大内镜下集合静脉观察大体分三型,R型与I型或D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两型存在Hp感染;胃小凹分为五型,A型胃小凹为正常胃黏膜,x^2检验证实,C型小凹对应黏膜的Hp感染率高于B型(P〈0.01),其余各型间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E存在Hp感染。结论电子放大内镜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血清三叶因子3(TFF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内镜检查及活检的患者326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125例,上皮内瘤变组33例,肠型胃癌组6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对照组)102例。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TFF3浓度。截点的选择用ROC曲线获得并得到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判断血清TFF3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结果 CAG组、肠型胃癌组血清TFF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血清TFF3诊断CAG及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分别0.725±0.029,0.548±0.038。根据ROC曲线得到诊断CAG的血清TFF3最佳临界值为28.10 ng/ml,其诊断的灵敏度为66.4%,特异度为74.1%。结论血清TFF3是筛选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指标,但尚需进一步进行大宗病例、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P HT)病人胃黏膜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 eli n)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PHT病人(PHT组)及1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胃黏膜Ghrelin的表达。结果 P HT组病人胃黏膜内Ghrelin的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V2=3.928,P〈0.05)。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 HG)组病人胃黏膜内Ghr eli n的阳性表达率与无P HG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P HG重型组病人胃黏膜中Ghrelin的阳性表达率与P HG轻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P HT病人胃黏膜中Ghrelin的分泌减少,推测Ghrelin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I表达的关系,探讨Hp致癌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标本选取自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胃镜活检病例,胃癌病例61例,同病例癌旁黏膜同时取材,胃炎病例31例。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Hp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碱基切除修复基因AP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为52.5%(32/61);正常黏膜组Hp感染率为54.8%(17/31),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APE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7%(48/61),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的37.7%(23/61)(P〈0.05)及正常黏膜组的32.3%(10/31)(P〈0.05),但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APE1蛋白在粘液癌、低分化腺癌及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APE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分别为62.5%(20/32)和96.6%(28/29),感染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d0.05)。【结论】胃癌和胃炎均有较高的Hp感染率。胃癌细胞的APE1蛋白表达呈上调状态,但其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p感染可抑制APE1蛋白的表达,检测胃黏膜中APE1蛋白的表达,将有助于胃癌的预警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在不同胃部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36例非萎缩性胃炎、39例胃溃疡、31例萎缩性胃炎及42例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非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血清PGⅠ水平及PGR值逐渐降低,以胃癌组降低最为明显,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患者(P0.05),以PGⅠ〈70μg/L+PGⅠ/PGⅡ(PGR)〈3.0为判断界值,其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85.8%。结论:血清PG水平变化可较好反映胃黏膜的功能和组织学状况,对各种胃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并可作为监测胃部疾病发生恶变初筛指标,对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和早期治疗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及其化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的变化.方法 选择北京友谊医院418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用免疫放射法测定了其血清胃泌素17(G-17)、血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即PGR.其中,279例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比较化疗前后血清PGⅠ、PGR及G-17水平.同时纳入100例正常对照者和10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观察血清PGⅠ、PGR及G-17水平.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R、G-17值分别为149.76±57.45 μg/L、10.11±2.30、29.56±12.03 pg/ml,萎缩性胃炎组为115.72±40.87 μg/L、7.09±2.02、37.62±15.05 pg/ml,胃癌组为76.75±20.88 μg/L、3.90±1.81、54.59±18.77 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R降低,G-17水平升高(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进一步明显降低,G-17水平显著升高(P〈0.01).②早期胃癌组PGⅠ、PGR、G-17分别为80.11±21.18 μg/L、4.39±2.95、48.11±16.99 pg/ml,进展期胃癌组PGⅠ、PGR、G-17分别为59.74±11.78 μg/L、2.79±0.99、58.88±19.0 pg/ml,与早期胃癌组相比,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降低,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③进展期胃癌组化疗前 PGⅠ、PGR、G-17分别为59.74±11.78 μg/L、2.79±0.99、58.88±19.02 pg/ml,化疗后病情出现进展组分别为26.23±17.73 μg/L、1.09±0.49、76.89±32.19 pg/ml,患者在化疗后病情出现进展时PGⅠ、PGR进一步降低,G-17升高(P〈0.05).④以上各组PGⅡ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化疗后PGⅠ水平下降提示应行进一步胃镜检查.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测定PGⅠ、G-17水平可起到监测患者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