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较小早产儿成活率的逐步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e,ROP)的发生率亦逐渐增多,ROP已成为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约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1]。深入研究ROP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非常迫切,虽然ROP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但近年来国内外对ROP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使我们对ROP的发生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一、ROP发病的基本因素1.早产大量研究显示,ROP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儿视网膜发育未成熟,与早产儿视网膜结构直接相关。正常足月儿视网膜血管发育非常完善,完全血管化。而早产儿视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2006年10~12月本院NICU126例住院的早产儿共252眼,在生后4周或矫正胎龄达32~34周时,采用RetCam数字视网膜照像机进行眼底数字照像。结果7眼出现ROP改变,发生率为2.7%;其中1期病变4眼,2期病变1眼,3期附加病变(+plus病变)2眼,未发现4期和5期病变,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RetCam数字视网膜照像机可早期、快速、安全有效的诊断ROP,对RO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合理氧疗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虽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cothy of premature,ROP)的发病机制还有争议,但公认的高危因素主要与低出生体质量、低胎龄、机械通气及高浓度氧吸入等有关,因此预防早产及减少高浓度氧的吸入是预防ROP的重要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传统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评估早产儿早期大脑发育成熟度的形态学要点及宏观形态学发育落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两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早产儿的传统MRI图像,根据MRI扫描时间对应的校正胎龄进行分组。利用传统MRI图像的大脑成熟度评分系统(TMS),比较校正胎龄34~41周内大脑发育成熟情况,以及TMS评分与头围评估间的差异;并且通过定量评估脑白质弥漫性高信号(DEHSI),分析DEHSI得分在34~41周内的变化趋势;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低TMS评分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校正胎龄34~41周早产儿图像120例。34~35周组TMS评分为8.3±0.7,36~37周组为9.6±1.0,38~39周组为11.6±1.4,40~41周组为13.6±1.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卷曲、迁移带得分在各组间均有差异;而38~39周组与40~41周组胚芽基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7比3.3±0.8,P>0.05),34~35周组与36~37周组髓鞘化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4比2.6±0.5,P>0.05)。各组DEHS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HSI得分与胎龄无明显相关性(r=0.077,P=0.440)。以各胎龄段内正常早产儿TMS分值为依据设定达标线。本研究120例早产儿中共68例达标,达标率56.7%。达标组与未达标组头围Z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内生长迟缓(IUGR)和脑损伤是低TMS评分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704、12.736,P<0.05)。结论利用传统MRI图像评估大脑宏观发育成熟度时,应尽量缩小评估胎龄的范围。强调4项指标综合评估,亦需注意各评估指标在不同评估时间窗内的敏感度差异。DEHSI不可作为早期宏观发育形态学成熟度的评估指标。IUGR和脑损伤是早产儿早期大脑发育成熟度落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来,随着围生医学的进展,早产低体重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导致ROP公认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体重、早产和氧疗。在ROP的发病机制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它是众多血管因子相互作用和调节的结果,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以及一氧化氮等。本文主要综述近年国外对 ROP发病机制中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吸氧为本病的主要高危因素,国内外众多关于ROP发病因素的报道已证实,早产儿诸多发育的缺陷是导致ROP的基础的结论是没有争议的,其中吸氧与ROP的关系仍是临床上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对吸氧与ROP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综述,以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丁国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65-67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e,ROP)是一种未成熟或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视网膜增殖性病变,主要是由于未成熟儿视网膜发育不完善,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视网膜缺血,造成新生血管形成,导致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并斜视、弱视、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变性 相似文献
8.
新生鼠吸入高氧视网膜血管发育与血管生成素2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鼠吸入高氧致视网膜病过程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及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80只新生Sprague-Dawiey大鼠(SD大鼠)分为高氧实验组和正常氧对照组,将其40只在生后24 h内置于(75±2)%氧环境中饲养7 d,然后返回室内空气饲养,以建立高氧模型;另40只在空气中饲养作为同龄对照组.两组各自在生后4 d(postnatal day 4 d4)、d 7、d 10、d 14和d 20等不同时间点处死,取左眼球用ADP酶(Adenosine diphosphate)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视网膜血管发育状况;取右眼通过常规HE染色以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计数突破内界膜且与其有联系的内皮细胞核数,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视网膜ang-2的表达.结果 SD鼠视网膜血管出生后开始发育,d 20基本成熟;新生鼠吸高氧后从d 10开始出现新生血管,于d 14新生血管增生达到高峰;d 14实验鼠突破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分别为30.821与1.107个,P<0.001;d 7实验鼠ang-2表达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及实验组d 10、d 14时间点,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82.106 62±6.302 40与115.448 33±9.373 10、124.425 95±10.572 09、117.685 20±10.578 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d 10实验鼠ang-2表达达高峰,高表达持续至d 14.结论 高氧可导致视网膜发育晚期出现大量新生血管,高氧并抑制ang-2的表达;新生血管形成与ang-2表达的变化相一致,提示吸入高氧的新生鼠的ang-2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发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和外院转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诊断为ROP的75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本院出生组239例,外院转运组516例。收集2组患儿的胎龄、体质量、性别、ROP病变程度及手术治疗等资料。结果外院转运组ROP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290.64±392.87)g]低于本院出生组[(1586.21±512.7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院转运组ROP早产儿诊断胎龄[(35.53±2.81)周]高于本院出生组[(34.51±2.1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院转运组严重ROP[如病变Ⅰ区、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AP-ROP)、合并Plus病变]所占比例高于本院出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外院转运组ROP早产儿行激光光凝术、玻璃体注药术、二者联合术、补激光术治疗所占比例均高于本院出生组[60.1%(310/516例)比20.9%(50/239例);10.9%(56/516例)比2.5%(6/239例);8.1%(42/516例)比1.7%(4/239例);4.5%(23/516例)比1.3%(3/23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外院转运ROP早产儿出生体质量较低,ROP病变较重,手术干预率高。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ROP筛查水平,及时诊断和高效转运可有效防止ROP进一步恶化,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文静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6):322-324
80年代以来,随着围生医学的进展,早产低体重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导致ROP公认的危险因素有低出生体重、早产和氧疗。在ROP的发病机制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它是众多血管因子相互作用和调节的结果,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以及一氧化氮等。本文主要综述近年国外对ROP发病机制中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围产儿死亡最常见的因素,为提高早产儿的管理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 率,新生儿学组经过2年多的讨论,于2004年10月第七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海口)通过本指南,供各单位参 考。本指南就早产儿出生时处理,呼吸管理,脑损伤的防治,感染的防治,保持血糖稳定,营养支持,消化问题的处 理,液体平衡,动脉导管开放,贫血的防治,黄疸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防治,听力筛查,护理,出院后的随访等 15个问题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早产儿维生素E的二种异构体α 生育酚和γ 生育酚的血清浓度,探讨早产儿体内维 生素E的水平。方法 选取早产儿、正常足月儿各16例,采用库仑阵列电化学法检测血清中维生素E水平。结果 与正常足月儿对比,早产儿血清α 生育酚浓度(217±120ng/mLvs411±284ng/mL)和γ 生育酚浓度(889±460 ng/mLvs2177±1031ng/m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早产儿体内维生素E储藏量相 对较少,容易发生维生素E缺乏。早产儿出生后应及时补充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氧疗监护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不同输氧方式、不同氧流量、不同环境的吸入氧浓度值,从而取得适合早产儿氧疗的吸入氧浓度值及氧疗方式.方法 采取专人统一条件应用双鼻导管、头罩(普通型、法斯特头罩)、氧帐在不同暖箱中,采取不同氧流量进行氧浓度的监测,并进行氧浓度值的比较,以选择何种氧疗方式更适合于早产儿.结果 双鼻导管吸氧在0.5 L/min、1 L/min、2 L/min普通法氧浓度均>95%,改良法氧浓度均>60%并随氧流量增加而升高,但两种方法吸氧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罩吸氧3~5 L/min流量的氧浓度均<50%,在3种暖箱中氧浓度无明显差异;氧帐吸氧中各氧流量的氧浓度均<30%,在3种暖箱中氧浓度无明显差异;法斯特头罩吸氧的氧浓度与所标记值基本相符.结论 流量<5 L/min头罩氧帐和法斯特头罩用于早产儿氧疗比较安全,而双鼻导管吸氧不适合早产儿氧疗. 相似文献
14.
母乳喂养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水平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健康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临床对于健康早产儿是否需要常规补给维生素E。方法:38例母乳喂养的健康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n=20)和对照组(n=18),干预组早产儿于出生当天第1次采血后每天给予维生素E 50 mg肌肉注射,连续3 d;对照组不给予维生素E。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组早产儿出生后0,10,30 d的血清维生素E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维生素E水平,干预组1.64±0.68 mg/dL;对照组1.76±0.74 mg/d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早产儿在生后10 d时血清维生素E均呈升高趋势,干预组2.54±1.23 mg/d l,对照组2.64±1.13 mg/dL,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后30 d时,干预组血清维生素E仍维持原增高水平,而对照组血清维生素E呈下降趋势,干预组2.77±1.56 mg/dL,对照组为2.37±1.0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两组早产儿血清维生素E均高于0.5 mg/dL(范围0.59~6.45 mg/dL)。结论:母乳喂养健康早产儿生后30 d内血清维生素E与用维生素E干预组比较无显著差别,且两组早产儿都无维生素E缺乏发生。故认为对于母乳喂养早产儿无需常规补给维生素E。[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6):503-505] 相似文献
15.
NICU中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估NICU中住院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及体重增长状况,以期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从我院NICU出院的61名早产儿,计算不同时段的体重增长速度;计算恢复至出生体重的平均时间,达到推荐摄入标准(RDIs)的平均时间并对出生体重<1500 g组和1500-2000 g组进行比较,比较出生及出院时体重百分位数及积分。结果61名早产儿平均体重增长速度生后第1周为-4.5 g/d,第2周为6.3 g/d,整个住院期间为18.5 g/d。56名早产儿出现了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为10.8d;达到RDIs的时间为18.4 d,<1500 g组所需时间较长。61名早产儿中,出生时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的占49.2%,而出院时达到78.7%,明显增加;出院时体重百分位数积分(1.74±0.79分)较出生时(2.25±0.85分)有明显降低。结论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出院后有必要续贯治疗,继续强化营养,以实现追赶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早产儿在校正胎龄40周时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9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各入选20例,于校正胎龄40周时分别测定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与同期产科分娩、胎龄39~40周健康对照组(分别入选剖宫产组30例和阴道分娩组20例)生后5~7天时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相比较。结果机械通气组吸气时间(TI,s)、呼气时间(TE,s)较阴道分娩组和非机械通气组明显延长[TI:(0.68±0.17)比(0.52±0.06)、(0.53±0.11),TE:(0.72±0.15)比(0.59±0.13)、(0.57±0.09),P<0.05],呼吸频率(RR,次/min)明显降低[(44.4±7.7)比(56.2±10.8)、(56.1±9.5),P<0.05)];两个早产儿组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容积(VPEF,ml)、达峰时间(TPEF,s)均低于阴道分娩组[TPEF/TE:(21.8±5.8)、(25.4±11.2)比(35.4±8.8),VPEF/VE:(24.4±2.9)、(26.8±8.1)比(33.8±7.3),VPEF:(5.5±1.2)、(6.0±1.1)比(6.7±1.2),TPEF:(0.15±0.10)、(0.14±0.04)比(0.20±0.05),P<0.05];剖宫产组平均吸气流速(MIF,ml/s)、平均呼气流速(MEF,ml/s)较阴道分娩组明显减低[MIF:(35.7±5.1)比(40.1±4.0),MEF:(31.8±6.7)比(36.4±7.0)P<0.05];各组TPEF/TE与VPEF/VE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剖宫产组0.990,阴道分娩组0.992,机械通气组0.933,非机械通气组0.990,P均<0.05。结论在校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接近正常同胎龄足月儿,气道发育比足月儿慢,出生早期行机械通气早产儿可能存在肺组织的代偿能力受限和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不协调。 相似文献
17.
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8例胎龄27~32周、体重900~15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生后2h内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不用固尔苏,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发生NRDS的比例、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比例、开始上机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及胸片改变的严重程度。结果 (1)预防组发生NRDS的比例、需要呼吸机治疗的例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少,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发生NRDS的患儿胸片改变预防组比对照组程度轻。结论 早产儿生后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以降低NRDS发生率及减轻发病程度,固尔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胎龄27~32周、体重900~15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生后2h内气管内滴入固尔苏,对照组不用固尔苏,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发生NRDS的比例、需要呼吸机治疗的比例、开始上机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及胸片改变的严重程度。结果(1)预防组发生NRDS的比例、需要呼吸机治疗的例数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少,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发生NRDS的患儿胸片改变预防组比对照组程度轻。结论早产儿生后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以降低NRDS发生率及减轻发病程度,固尔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病例资料,选择生后24 h内入院、住院时间>48 h、除外产前细菌感染史的病例,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将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等13项因素视为可疑危险因素,应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8例早产儿,感染组259例,非感染组3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开奶日龄>5天、机械通气、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置管、住院时间>2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8项因素与医院感染相关;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OR=1.731,95%CI 1.054~2.875)、出生体重<1500 g(OR=1.843,95%CI1.052~3.286)及住院时间大于2周(OR=6.445,95%CI 3.883~10.694)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住院时间越长,越易发生医院感染;预防早产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为加强产前保健,从根本上减少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血中胃动素水平对其胃肠道营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生后血中胃动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胃肠道营养的影响。方法 对72例早产儿应用放射免疫法监测其生后 12h内开奶前及第 3、7天空腹血中胃动素浓度 ;并以 1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1)早产儿组生后开奶前及第 3、7天空腹血中胃动素浓度分别为198 65± 5 8 42ng/L、2 48 83± 5 6 0 0ng/L、3 76 77± 13 9 46ng/L ,明显低于足月对照组的 3 0 0 3 3± 67 15ng/L、3 3 4 2 6± 83 81ng/L、5 10 64± 179 85ng/L(P <0 0 0 1及P <0 0 1) ;但随胎龄、日龄、奶量增加而升高 ,呈正相关 ;第 7天时已超过足月对照组生后开奶前水平。 (2 )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生后空腹血中胃动素浓度均较喂养正常组低 ,尤以生后第 3天为显著 (P <0 0 5 ) ;(3 )早期喂养能改善早产儿胃动素水平和胃肠道动力 ,提高肠道喂养的耐受性。结论 早产儿消化道机能能适应胃肠道营养 ,早期喂养 (含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 )可刺激其胃肠道出现迅速的适应性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