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力 《海南医学》2007,18(10):130-132
目的 研究小鼠肝癌冷冻治疗后,体内免疫状况的变化,为冷冻免疫的临床应用提供免疫学理论依据.方法 将腹腔内接种肝癌细胞的Ba1bs小鼠随机分为冷冻治疗组,手术切除组,比较各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其周围静脉血中TNFα和IL-2浓度.结果 小鼠接种肝癌细胞后第15天即全部可见肿瘤生长,平均直径0.75cm,两组小鼠分别于手术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取血检测TNFα及IL-2浓度,可见冷冻组指标均呈递增趋势,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手术组其免疫指标无明显增高,且冷冻组肿瘤明显有缩小或坏死.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肝细胞癌经冷冻治疗术后其免疫功能增强,存在着显著的冷冻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原发性肝癌3种亚型的外科诊治结果,探讨混合型肝癌的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从1996年1月~2007年12月,对该院手术治疗的15例混合型肝癌、132例肝细胞癌及44例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从血液学指标(肝炎病毒感染状态、肝功能及血AFP水平)、治疗方法(手术和辅助治疗)、病理学资料(合并肝硬化、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随访3组患者,计算其术后1-、3-和5-年生存时间.结果 除2例术前获得诊断外,其余13例混合型肝癌为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根治性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7例,与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相似(P>0.05).混合型肝癌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合并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比肝细胞癌常见(P<0.05);与胆管细胞癌相似;乙肝及丙肝病毒感染状态、合并肝硬化、血AFP水平等方面与肝细胞癌相似(P>0.05);与胆管细胞癌不同.术后1、3和5年生存率比较混合型肝癌差于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P<0.05).结论 混合型肝癌的术前诊断率低,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术后生存率较其他两型为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胖合并肝细胞癌中Wnt5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方法 6周龄C57BL/6J小鼠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至14周龄(共8周),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将Hepa1-6肝癌细胞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接种于体质量正常小鼠和肥胖小鼠,18周龄时处死小鼠,眼眶取血分析相关血清学指标,麻醉下取肝组织后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和肝细胞癌定植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Wnt5a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18周龄时,高脂饲料喂养的肥胖小鼠肝脏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接种肝癌细胞、体质量正常和肥胖小鼠肝组织中均查见肿瘤细胞团,在接种肝癌细胞的肥胖小鼠中可见肝组织灶状坏死。不同处理组小鼠血清总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胆固醇和甲胎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Wnt5a相对表达量为正常肝组织>肥胖小鼠肝组织>接种肝癌细胞后的体质量正常小鼠肝组织>接种肝癌细胞后的肥胖小鼠肝组织( P<0.05);β-catenin的相对表达量为接种肝癌细胞后的肥胖小鼠肝组织>肥胖小鼠肝组织和接种肝癌细胞后的体质量正常小鼠肝组织>正常肝组织( P<0.05)。结论 在肥胖小鼠中Wnt5a的表达下调,β-catenin异常蓄积,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形成和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益气消癍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模型IL-2、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为探讨中药疗效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法腹腔注射APS(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建立ITP小鼠模型,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维血宁组、益气消癍汤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脾脏、外周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及血清IL-2、IL-6、TGF-β1的水平。结果:治疗后,各组均能提高ITP小鼠模型体重,而泼尼松组、益气消癍汤组体重上升优于维血宁组,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均能缩小ITP小鼠模型脾脏,有显著性差异;益气消癍汤组、泼尼松组缩小脾脏明显,优于维血宁组。各药组均能提高血小板计数,有显著性差异;益气消癍汤组、泼尼松组提高血小板效果更好,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均能降低ITP小鼠模型骨髓巨核细胞,有显著性差异;益气消癍汤组、强的松组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用药后,各组ITP小鼠模型IL-2、IL-6、TGF-β1水平均降低,泼尼松组、维血宁组、益气消癍汤效果相当。结论:益气消癍汤对ITP模型小鼠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干细胞癌变的可能性。方法取孕14d的小鼠胚胎肝细胞作为肝干细胞移植到雌性小鼠肝脏,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6个月后取肝癌结节做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分析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SRY)、AFP、胎盘型谷胱苷肽转移酶(GST-P)或角蛋白19的表达,以研究肝癌的细胞来源和特征。结果6个月后诱导多发性肝癌结节。实验组17.1%的肝细胞癌结节SRY染色阳性,胆管细胞癌结节SRY染色均为阴性。肝细胞癌结节表达AFP和GST-P,而不表达角蛋白19。胆管细胞癌结节不表达AFP和GST-P,而表达角蛋白19。结论移植的肝干细胞转变为肝癌,并且保持了胚胎肝干细胞未成熟的特征,仍表达GST-P和AFP。提示在诱导肝癌过程中移植的肝干细胞有直接癌变形成肝细胞癌潜能。  相似文献   

6.
黄勇  窦科 《医学争鸣》2002,23(12):1103-1105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应运地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β-连环蛋白半定量检测。结果:有49例(78%)原发性肝细胞癌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低分化癌的β-连环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P<0.05)。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FP高表达肝癌组高于AFP低表达组(P<0.05)。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β=连环蛋白阳性表达患者2a生存率(11%)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32%,P<0.05)。结论:β-连环蛋白表达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AFP水平呈正相关,β-连环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研究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肝细胞肝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对其血清HMGB1及AFP的水平进行测定,另取同期收治的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和接受体检的正常人各50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比较3组患者两项指标检测结果 之间的差异.同时观察不同TNM分期肝细胞肝癌组患者HMGB1和AFP的检测结果 ,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受检者的血清HMGB1/AFP水平比较,均有肝细胞肝癌组患者显著高于肝脏良性病变组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情况,且每两组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分期的增加,其HMGB1和AFP水平均不断升高,各组患者之间的检测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MGB1和AFP的检测结果 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5).结论 肝细胞肝癌患者的HMGB1水平有著升高的表现,且随着病情进展,检测水平也不断升高,其有望成为诊断肝细胞肝癌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法建立ITP模型,设立正常组(C)、模型组(M)、醋酸泼尼松组(DC)、血美安组(X)、紫癜水提组(S)和紫癜工艺组(G),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1、TPO、和TGF-β1的含量.结果 M组、X组和S组小鼠血清IL-11和TGF-β1含量明显高于C组,DC组和G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高于C组;DC组、X组、S组和G组小鼠血清IL-11含量明显低于M组;G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高于M组;X组和S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较M组有下降趋势;G组小鼠血清IL-11含量明显低于S组,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高于S组.M组小鼠血清TPO含量较C组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其它各组小鼠血清TPO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紫癜方治疗ITP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变血清中IL-11和TGF-β1的含量而发挥的,两种制备方法的紫癜方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伤后大鼠进行远红外线干预,探讨远红外线干预对创面愈合影响的免疫及细胞因子等机制.方法 选择SPF级8周龄30只健康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健康安静组(A)、受伤+安静组(B)、受伤+红外+安静组(C)3个组.采用付氏改良造模方法,在动物造模治疗后第3、10、17天进行断尾取血,离心取血清,ELISA法测IL-1β、TNF-α、TGF-β1.结果 在造模后,受伤大鼠的IL-1β和TNF-α含量均明显上升,其中C组大鼠的IL-1β和TNF-α含量升高相对较小,与B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C组的TGF-β1则相对较高,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远红外线干预能改善受伤后大鼠免疫应激能力,减少创面持续的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免疫反应变化与TGF-β1变化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血清白介素-6(IL-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3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30例肝良性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患者血清IL-6水平(25.99±18.57 ng/L)及AFP水平(441.40±351.75μg/L)明显高于肝良性病组IL-6(9.09±7.44 ng/L)及AFP水平(86.86±58.64μg/L)和正常对照组IL-6(1.43±1.00 ng/L)及AFP水平(7.92±4.8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81%,而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98%。二者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则分别为90%,82%。结论:血清IL-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检测中敏感性明显高于AFP。若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阳性检出率,有助于防止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肝癌模型并研究CpG寡核苷酸(ODN)对C57BL/6小鼠肝癌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用HE染色鉴定C57BL/6小鼠肝癌模型。肝癌模型建立后,分别用PBS及CpG寡核苷酸处理C57BL/6小鼠肝癌模型,并用FCM检测小鼠脾脏CD3-FITC、CD4-FITC、CD8-FITC、NK1.1-FITC的组成,ELISA法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成功建立C57BL/6小鼠肝癌模型,ODN处理组的肝癌细胞裂解物中CD3-FITC、CD4-FITC、CD8-FITC、NK1.1-FITC的体外杀伤活性以及荷瘤小鼠血清中IFN-γ、IL-4水平均显著高于PBS组。结论 CpG ODN能够提高小鼠对肝癌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35-38+42+封三
目的 研究龙葵碱对荷肝癌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介导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肝癌H22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并设对照组、龙葵碱组、TGF-β1抑制剂组和龙葵碱联合TGF-β1抑制剂组。14 d处理称取各组小鼠移植瘤质量,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IL-2、IL-10、TGF-β1等免疫性抑制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CD4+、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Foxp3+免疫荧光强度。结果 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龙葵碱组、TGF-β1抑制剂组和联合组的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瘤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龙葵碱组、TGF-β1抑制剂组、联合组3组小鼠外周血中免疫性抑制细胞因子IL-2、IL-10、TGF-β1均有明显降低(P0.05);龙葵碱组、TGF-β1抑制剂组、联合组三组CD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4+CD25+Treg的比例则明显下降(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龙葵碱组、TGF-β1抑制剂组、联合组3组荷瘤小鼠Treg细胞中Foxp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葵碱可能通过降低荷瘤小鼠Treg细胞含量来改善免疫逃逸,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4和甲胎蛋白(AFP)在小鼠胎肝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方法:获取小鼠孕10.5 d、孕13.5 d、孕15.5 d、孕17.5 d、出生后0.5 d的肝组织,半定量RT-PCR检测GATA4和AFP mRNA的表达,并以成鼠肝、正常肝细胞株和肝癌细胞株作为对照.将小鼠GATA4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正常肝细胞并鉴定,将多柔比星作用肝癌细胞,然后均进行以下指标监测:半定量RT-PCR法检测GATA4、AFP和胎蛋白转录因子(FTF)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GATA4和AFP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AFP的含量.结果:随着胎肝细胞分化的不断成熟,GATA4和AFP的表达逐渐下降,至出生后0.5 d已降至成肝水平.GATA4、FTF和AFP在正常肝细胞不表达,而在肝癌细胞高表达;正常肝细胞转染GATA4后,FTF和AFP表达显著增高,其细胞上清液AFP含量亦明显增高.多柔比星作用肝癌细胞后,6 h内GATA4的表达首先降低;随着时间延长(≥12 h),FTF和AFP表达逐渐降低,细胞上清液AFP含量亦逐渐降低,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GATA4在胎肝组织和肝癌细胞中高表达并可能对AFP也有一定的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癌患者血清TGF—α、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TGF-α、AF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35例、肝硬化患者28例、肝细胞癌患者60例和肝转移癌患者2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检测其血清TGF-α、AF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细胞癌各期则明显升高。Ⅱ期与正常 对照组及肝硬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期与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细胞癌Ⅱ期和Ⅲ期的TGF-α阳性率达83.3%,而肝转移癌组显著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TGF-α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肝癌的1项辅助性指标,AFP的测定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及肝癌流行病调查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mad7和IL-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6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mad7转录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比Smad7表达与患者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计数、组织病理分化、TNM分期、是否存在包膜、门静脉系统侵犯、血清甲胎蛋白(AFP)浓度以及血清HBs Ag阳性率的关系。术前采用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IL-6表达水平,与36位健康体检者血清IL-6水平对比。结果肝癌组织中Smad7转录水平低于对应癌旁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中Smad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肝硬化组织(P<0.05)。肝癌组织Smad7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在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分化、TNM分期、门静脉系统侵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血清中IL-6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存在Smad7和IL-6的异常表达,Smad7和IL-6可能是评估患者病情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癌痛平胶囊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别观察癌痛平胶囊对HAC肝癌小鼠的抗癌作用及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①无菌条件下于KM雌性小鼠右腋下接种HAC肝癌细胞 ,随机分为 4组 ,每日灌胃给药 ,连续 8日。末次给药后次日 ,测定小鼠体重、白细胞数以及小鼠肿瘤、脾脏和胸腺重量 ,用光镜检查肿瘤组织 ,并用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并计算肿瘤坏死的程度。②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随机分为 5组 ,并分别给药 ,用噻唑蓝还原法 (MTT法 )测定SMMC 772 1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癌痛平Ⅰ、Ⅱ组均能减轻HAC肝癌小鼠的癌重 ,其抑癌率分别达到 6 4 .0 %和 5 2 .3% ;癌痛平能提高HAC肝癌小鼠癌组织的坏死程度 ,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癌痛平Ⅲ组能减少SMMC- 772 1细胞线粒体MTT代谢产物吸收度值 (A值 )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癌痛平能明显减轻HAC肝癌小鼠的癌重 ,提高HAC肝癌小鼠癌组织的坏死程度。体外实验亦显示癌痛平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细胞增殖反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表明癌痛平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LK1基因在肝癌和相关慢性肝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寻找新的肝癌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肝组织(Norma)l、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癌周肝硬化(PC)和肝细胞癌(HCC)共95例标本中AFP和DLK1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癌周肝硬化、肝细胞癌组织共45例标本中DLK1 mRNA和AFP mRNA的表达.结果 AFP蛋白和DLK1蛋白在正常肝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均不表达,在癌周肝硬化组阳性表达率为27.9%和23.3%,在肝癌组为46.7%和51.1%,肝癌组AFP蛋白阴性病例中仍有22.73%的DLK1蛋白阳性表达.肝癌组与癌周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周肝硬化组AFP蛋白表达与DLK1蛋白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AFP mRNA和DLK1 mRNA阳性表达率在癌周肝硬化组为23.3%和41.9%,在肝癌组为40%和31.1%.DLK1 mRNA阳性表达率在癌周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联合检测DLK1蛋白可提高肝癌的检出率,DLK1蛋白可作为肝癌诊断候选标志物;癌周肝硬不同于不伴癌的肝硬化而具有癌前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联合免疫磁珠分类与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收集肝细胞癌(45例)、肝硬化(16例)、肝炎(20例)患者及健康人(18例)的外周血,以CD15和Ber-EP4免疫磁珠富集血液中的癌细胞,用巢式RT-PCR检测其外周血甲胎蛋白(AFP)mRNA水平。结果 AFPmRNA在肝细胞癌、肝硬化和肝炎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2.1%.43.8%和25.0%,肝细胞癌组与肝硬化组和肝炎组比较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联合免疫磁珠分类与巢式RT-PCR法可提高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IL-1β表达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3月龄C57BL/6小鼠,设立对照组。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i,LPS)建立脓毒症模型,设立脓毒症组和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处理组,6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IL-1β蛋白表达,24 h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脏功能。取对照组C57BL/6小鼠,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设立对照组、LPS处理组和黄芪多糖低、中、高浓度(1、10、100 mg/L)+LPS处理组。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ro-IL-1β及IL-1β蛋白。结果脓毒症小鼠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减退(P0.05),黄芪多糖处理组较未处理的脓毒症小鼠心脏功能明显改善(P0.05)。脓毒症组外周血IL-1β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黄芪多糖处理组的脓毒症小鼠IL-1β明显降低(P0.05);LPS或联合三磷酸腺苷(ATP)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LPS组(LPS 1 ng/mL)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Pro-IL-1β及IL-1β蛋白明显增加(P0.05),而黄芪多糖处理组较LPS组相比,Pro-IL-1β及IL-1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IL-1β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改善脓毒症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损毁新生小白鼠弓状核后是否会引起血浆ghrelin水平的变化。方法取第12周正常对照小鼠和谷氨酸单钠(MSG)处理的小鼠,内眦取血,酶联免疫分析(EIA)法测血浆ghrelin水平;小鼠弓状核冷冻切片,甲酚紫染色观察尼氏体变化;取小鼠胃体黏膜组织,Westen blot检测proghrel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SG处理组小鼠下丘脑弓状核尼氏体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小鼠(t=5.21,P<0.01)。两组小鼠血浆ghrelin水平在禁食前后均有明显变化,但两组小鼠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禁食前相比,禁食48 h后两组小鼠胃体黏膜组织中pro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禁食前后两组小鼠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下丘脑弓状核对MSG处理的小白鼠血浆ghrelin水平的调控并不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