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朱珊教授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临证经验;朱珊教授认为应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辨病机;治疗上以健脾为主;倡导内外合治。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内外合治甲亢的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方林 《光明中医》2007,22(8):9-10
在陈大舜教授辨病论治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运用中医药内外合治甲亢的思路.其一,辨证论治存在"无证可辨"或辨证依据不足、证型缺乏客观统一标准、缺少病种特异性和对病的针对性及有时疗效不佳的缺陷;其二,中医学自古以来就很重视辨病论治;其三,针对甲状腺的解剖特点及甲亢的发病特点,以辨病论治之法,采用内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病理生理基础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外合治对实验性甲亢大鼠垂体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用优甲乐灌服造成大鼠甲亢模型,观察甲亢方内服和甲亢平膏外贴相结合对大鼠垂体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内外合治可明显改善甲亢大鼠垂体病理改变。结论:内外合治能改善甲亢大鼠垂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中药单味颗粒内外合治细菌性阴道病。方法:根据四诊合参、辨证与辩病相结合的原则,将细菌性阴道病分为脾虚湿盛、湿热下注、肝肾阴虚3种主要证型。分别辨证予以中药口服为主,配合中药擦洗阴道、阴道纳药等方法,内外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进行治疗。结果:总治愈率91.67%,总有效率98.33%。结论:中药单味颗粒内外合治细菌性阴道病,一是有效预防阴道内环境再度破坏;二是调整阴道内的阴阳平衡;三是避免阴道塞入西药栓剂后引起灼热的副作用,是一种患者乐于接受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历代僚医药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归纳,系统总结了僚医治则.主要为调平四塔五蕴、分塔辨治、调平寒热、未病先防、先解后治、急缓分治,或急缓同治、补抑并用、动静结合、通利三盘、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外合治、上病治上、下病治下、上病治下.下病治上.上下合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左右分治、公母病分治、递进治疗、多法综合应用.本文是傣医治则研究(一)的续文,继续阐述傣医的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内外合治、上病治上、下病治下、上病治下,下病治上,上下合治、左右分治、公母病分治等治射.文中从僚医药的角度,运用僚医药理论及大量傣医方剂在临床的应用阐述、说明了上述治则.  相似文献   

6.
从肝治肺是根据肝肺之间的生理病理相关性,通过调治肝脏来达到治疗肺病的方法。从肝治肺治法的实现离不开肝肺与气血运行的相关性。女性肺癌的病因病机与肝肺两脏息息相关,故可从肝治肺。基于气血运行与肝肺生理病理相关性,论述女性肺癌的病因病机及从肝治肺治疗女性肺癌的理论与临床实践,为女性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根据肝与肺的生理、病理关系,结合临证体会,对久咳之病,用疏肝理气、清肝泻火、调肝治淤法治疗,屡收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内服中药消癣合剂,外用中药痛消散敷贴局部。结果: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80例,全部有效。结论: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疗效显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内服中药消癖合剂,外用中药痛消散敷贴局部.结果: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80例,全部有效.结论: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疗效显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阴阳与乳房的生理和病理关系 ,运用中医病因病机、内病外治、针灸学说 ,对乳腺增生病辨证遣方、用药 ,采用“三合消核法”即内服三合内消丸、外敷三合脐贴散 ,配合三合针刺法治疗各型乳腺增生病 6 0 0例。结果治愈 5 4 5例 ,显效 43例 ,无效 1 2例 ,治愈率为 90 .83 %,总有效率 98%。结论本法具有疏肝解郁 ,散结止痛 ,活血化瘀 ,调摄冲任等功效 ,并有简便易行 ,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从《黄帝内经》关于肠澼病因病机以及预后判断的论述中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认为肠澼的病因病机总为阴阳失和,邪气中阴。五脏病皆可致肠澼发生,因五脏脏气受损,而致中气消亡,其里内伤,久病则湿热蒸腐败坏血络而生肠澼之证。关于肠澼的预后可根据身体发热与否及脉象来判断。  相似文献   

12.
路老临证时无论内伤、外感,均终始顾养后天之本。路老总结自己70年的行医历程,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此学术思想来自于临床,同时以此为理论指导临证,治疗临床常见疾病甚至是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别,西医主要责之于肺和气管,然中医认为外邪袭肺,人体阴阳气血、五脏六腑功能失去协调平衡,均可致咳。名中医叶一萍,善于挖掘古人之学术思想,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治疗,文章就其治脏腑咳验案四则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分为中药联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复发比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室检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38例,好转15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治愈27例,好转14例,未愈19例,总有效率6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及外敷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形寒寒饮伤肺"理论,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核心病机"寒饮伏肺",中医辨证治疗应"不远温",制定了内外合治的特色诊疗方案并验证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选用内外合治诊疗方案,对照组选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93.42%,对照组有效率为87.8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改善肺功能(FEV1、FEV1占预计值%、FEV1/FVC)、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外合治诊疗方案,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候及肺功能等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皮肤病学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丹丹  张毅 《天津中医药》2006,23(4):303-305
中医在皮肤病的特色体现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简、便、廉、验,其优势体现在对疾病认识方法上的整体观念、辨证观念、局部整体统一观念。治疗优势体现在外病内治,外用药物的理论与实践,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原因不明的疾病等病种的治疗优势,中医外治方法多样性、药物剂型多样性的用药优势等。  相似文献   

17.
孙丹萍  冯继明 《新中医》2021,53(4):95-97
目的:观察甲愈一号方离子导入治疗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良性单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共60例.采用甲愈一号方外敷颈部,通过离子导入的方法治疗患者,疗程为2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甲状腺结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甲状腺结节直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8.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发病与传播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与人体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本文从“环境隐喻”的立场出发,对外感病发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外界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容易被人们感受,而对于古代无法观察人体的内环境,作者借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祸起萧墙”的故事,对人体内环境为何与外感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作以阐释,并通过人参败毒散、达原饮等方证的案例式说明,揭示清理人体内外环境而达治疗外感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论中风病因病机理论及其层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风病因病机相关文献为基础,将现有理论按照病因(外因、内因、基础病因)、病机(基本病机、分期病机、分病病机、证候病机)进行层级划分,探讨其理论内涵,明确其各自在中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下一步治法层级的整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形成系统性、逻辑性的中医中风"因机证治"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湿邪致病大鼠IL-2、IL-8水平变化探讨湿邪致病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内湿组、外湿组、内外湿组及疲劳组5组,分别造模20天后,采用放射免疫(RLA)方法检测其IL-2、IL-8水平。结果:全组比较,IL-2和IL-8水平在各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3.102,P=0.028;F=2.657,P=0.049)。两两比较,外湿组和内外湿组的IL-2水平都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5,P=0.028),外湿组的IL-2水平比内湿组明显升高(P=0.015);外湿组的IL-8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内湿组、内外湿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6,P=0.004,P=0.034)。结论:外湿组的IL-2和IL-8水平比内湿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提示湿邪致病初期外湿与机体的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密切有关,此阶段机体可能对外在湿邪较内在湿邪的刺激更为敏感,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