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优化细菌内毒素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实验模型的条件。方法采用Hank’s液灌洗小鼠腹腔,收集腹腔留
居巨噬细胞,利用铜绿假单胞菌脂多糖(LPS)作为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以Griess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NO的浓度,考
察细胞浓度、LPS浓度、LPS刺激时长、培养液体积等因素对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优化实验条件,并用已知药物验证模型的
可靠性。结果本实验条件下,细胞浓度对NO的产生具有关键性影响,最适浓度为6×10
6个细胞/ml,96孔板中每孔100μl;LPS
浓度<1μg/ml时,NO的产生随L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01),LPS浓度>1μg/ml时,NO的增加的幅度明显下降,当LPS
浓度为10μg/ml时,NO产生达到峰值;NO的产生随LPS刺激时间的延长,其含量相应增加,24与48h之间的增加幅度大于
48h与72h之间的增加幅度(P<0.05);培养上清中NO的含量与培养液的体积有一定关系,100μl时的NO含量最高。阿司
匹林(1mmol/L)、地塞米松(10μmol/L)、环孢霉素A(10μmol/L)均能明显抑制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P<0.001)。
结论巨噬细胞浓度、LPS浓度、LPS刺激时长是建立内毒素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实验模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推
荐方案为:巨噬细胞浓度5×10
6个细胞/ml,100μl/孔;LPS浓度10μg/ml;LPS刺激时长24h或48h;培养液体积100~200μl。
  相似文献   

2.
汤晓东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388-1390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条件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上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方法检测在正常浓度葡萄糖5.6mmol/L和高浓度葡萄糖30.0mol/L作用(24h、48h、72h)RPE细胞增生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两种浓度葡萄糖作用人RPE细胞表面CD44的表达强度。结果:在高浓度葡萄糖30.0mol/L的作用下,人RPE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较正常浓度葡萄糖5.6mmol/L下24h、48h、72h的抑制率分别为11.40%、6.20%、5.36%。正常浓度葡萄糖培养下的人RPE细胞表面只有极少量CD44的表达,30.0mmol/L葡萄糖培养下的RPE细胞表面CD44的表达量为40.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的增殖,高糖可诱导人RPE细胞表面的CD44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3.
白头翁体外对TNF、IL-1、IL-6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白头翁对抑制脂多糖(LPS)刺激肝枯否氏细胞(K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 1)和白细胞介素6(IL 6)的影响。方法:大鼠KC培养24h后,加入24孔板内(细胞终浓度为1×106 个/ml)静置4h。分4组:空白对照组:KC培养液 RPMI1640。LPS组:KS培养液 LPS(终浓度为20μg/ml) RPMI1640。白头翁Ⅰ组:KC培养液 LPS(终浓度为20μg/ml) 白头翁(终浓度为100μg/ml)。置37℃、5 %CO2 孵育箱中培养2、4、6、8、12、24h后取上清液,分别测定TNF、IL 1、IL 6的活性。结果:白头翁能明显抑制LPS刺激肝KC分泌TNF、IL 1和IL 6,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并与药物浓度有关。结论:白头翁可能通过抑制LPS刺激肝KC分泌TNF、IL 1和IL 6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前列腺素E受体(EP1)在HCC细胞和人肝细胞中的表达,分析PGE2及EP1激动剂ONO-DI-004对HCC增殖和移行的相关性,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PGE2或ONO-DI-004刺激的HCC的抑制作用及对HCC细胞周期、凋亡、PGE2、EP1和Bcl-2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EGCG抗HCC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HepG2细胞设置组别为:对照组、PGE2(0、4、40、400、4 000、40 000 nmol/L)组、EGCG(12.5、25、50、100μg/ml)组、PGE2(4、40、400、4 000)+EGCG(100μg/ml)组、ONO-DI-004(4、40、400、4 000nmol/L)组、ONO-DI-004+EGCG(100μg/ml)组、ONO-8711(210 nmol/L,1、5、10μmol/L)组。MTT法检测HepG2的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epG2的移行;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HepG2中EP1、Gq和Bcl-2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CC患者血清PGE2及HepG2产生PG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与正常志愿者血清中的PGE2水平比较,HCC患者的血浆中PGE2的水平呈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EGCG(12.5、25、50、100μg/ml)显著降低HepG2中PGE2和VEGF水平。EP1在肝癌细胞株MHCC-97L和HepG2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人肝细胞株L02中的表达。EGCG(100μg/ml)能显著抑制EP1受体以及ONO-DI-004诱导的Bcl-2的表达(P<0.01)。观察EGCG(12.5、25、50、100μg/ml)作用于HepG2后对细胞的增殖作用,100μg/mlEGCG对HepG2作用24 h后可显著抑制HepG2的生长(P<0.01),细胞的平均抑制率为41%。24 h的药物浓度与抑制率具有相关性(r=0.8,P=0.02)。EGCG对HepG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PGE2(4μmol/L)和ONO-DI-004(400 nmol/L)刺激后,HepG2移行较对照组明显增加,EGCG和ONO-8711均能显著抑制HepG2移行,且给予EGCG(100μg/ml)后可显著降低PGE2和ONO-DI-004刺激的HepG2的移行(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HepG2经ONO-DI-004(400 nmol/L)、PGE2(4μmol/L)、EGCG(100μg/ml)、EGCG(100μg/ml)+ONO-DI-004(400 nmol/L)以及EGCG(100μg/mL)+PGE2(4μmol/L)作用24 h,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36±2.51)%,EGCG(100μg/ml)处理组的凋亡率为(16.8±1.73)%,EGCG(100μg/ml)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ONO-DI-004(400 nmol/L)处理组的凋亡率为(0.6±1.86)%,EGCG(100μg/ml)+ONO-DI-004(400 nmol/L)处理组的凋亡率为(12.25±2.64)%,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GCG(100μg/ml)可显著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对PGE2、ONO-DI-004刺激的HepG2细胞也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结论①HCC患者血清中PGE2表达异常升高,提示PGE2在HCC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②HCC细胞株中EP1表达较正常肝细胞异常升高,PGE2可能通过EP1发挥促HCC作用;③EGCG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由PGE2和ONO-DI-004刺激引起的HepG2的增殖和转移,抑制HCC异常增殖、移行、细胞周期,诱导凋亡是EGCG的重要作用;④EGCG抑制HepG2产生VEGF和PGE2,降低EP1及ONO-DI-004刺激的Bcl-2的表达,但对Gq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降低PGE2和VEGF水平、下调EP1和Bcl-2的表达是EGCG抑制HCC增殖和移行、诱导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验证油酸转化生成9,10-二羟基硬脂酸(DHSA)途径。方法将HepG2细胞消化传代接种于24孔培养板,24h贴壁后分别加入含50μmol/L和100μmol/L油酸的无血清MEM培养液,培养24h和48h后测定细胞裂解液及上清液中DHSA和油酸(OA)的含量。结果添加50μmol/L和100μmol/L油酸培养24h后,HepG2细胞裂解液中DHSA浓度分别为(3.29±0.38)ng/ml和(6.33±1.99)ng/ml,无油酸对照组为(2.08±0.61)ng/ml;OA含量分别为(645.07±142.81)ng/ml和(1341.6±349.69)ng/ml,对照组为(359.68±12.06)ng/ml;上清液中DHSA和OA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48h后,油酸组细胞裂解液中OA含量仍高于对照组,DHSA含量仅100μmol/L油酸组高于其他组;细胞上清液中OA含量仅100μmol/L油酸组高于对照组,DHSA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油酸可在HepG2细胞内代谢生成DHSA。  相似文献   

6.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5d的乳鼠心肌细胞,用含1%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4h,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在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不同浓度AGEs(50、100μg/ml)对心肌细胞刺激12、24、48h后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凋亡小体/凋亡细胞核分布的影响。结果:AGEs对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分布无明显影响;在正常培养液培养时,心肌细胞的凋亡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24、48h与12h相比,凋亡小体/凋亡细胞核分别增加了0.55、1.23倍、AGEs可以明显增加心肌细胞的凋亡程度,并随着刺激时间、刺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0、100μg/ml AGEs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小体/凋亡细胞核12、24、48h分别增加了0.74和1.21、1.15和1.78、0.83和1.19倍。结论:AGEs对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分布无影响,但可以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7.
宋凤艳 《吉林医学》2013,34(10):1808-180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作用下ECA109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的变化,确定ECA109细胞对DMSO的耐受剂量。方法:按照一定浓度梯度(V/V)将DMSO加入培养液,干预后的24 h、48 h和72 h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AO/EB染色前后细胞的形态特征,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显色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和计算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结果:DMSO浓度为8 ml/L时,24 h内ECA109细胞生长正常,形态完整,活力与对照组无差别,浓度提高到10 ml/L时,24 h时细胞生存率可下降10%,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生存率进一步降低;24 h的IC50值约为17.34 ml/L,48h和72 h对应的IC50值分别为13.7 ml/L和11.24 ml/L。结论:对ECA109细胞而言,24 h内的应用终浓度应低于10 ml/L,干预时间如需延长,DMSO的应用剂量应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8.
U73122和SQ22536对豚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bFG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磷脂酶C抑制剂U73122和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Q22536对豚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豚鼠RPE细胞,传2代后用于实验。用含U73122及SQ22536浓度均为1×10-5mol/L的两种培养液培养RPE细胞,设含有单纯溶质的培养液作为对照。分别于实验2、4、6、8、16、24、48 h收集培养液,ELISA法检测bFGF的含量。结果:ELISA结果显示:加入1×10-5mol/L U73122后,实验组bFGF的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在2、4、6、8、16h减少(P〈0.05),24、48 h变化无统计意义(P〉0.05);而SQ22536组与对照组相比RPE细胞bFGF的分泌量在各时间点均有减少(P〈0.05)。结论:U73122和SQ22536对RPE细胞bFGF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提示RPE细胞内可能是通过磷脂酶C信号途径和腺苷酸环化酶信号途径共同调控bFGF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组PC12细胞分成两组:实验一组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0.005、0.025、0.05、0.1、0.25、0.5、1.0、2.0μmol/L)17-AAG培养液;实验二组分别加入150μg/L VEGF(VEGF组)、0.1μmol/L17-AAG(17-AAG组)、0.1μmol/L17-AAG+150μg/L VEGF(17-AAG+VEGF组)培养液。另设DMSO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rights-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VEGF-165蛋白的表达。结果 17-AAG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PC12细胞增殖(P〈0.05);24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μmol/L。0.1μmol/L 17-AAG作用于PC12细胞6、12、24、48 h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0.1μmol/L 17-AAG作用于PC12细胞6、12、24、48 h,VEGF-165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各时点VEGF-165蛋白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90抑制剂17-AAG能抑制PC1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VEGF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杜霄  许超  涂彧  周菊英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9):3716-3723
背景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放疗所致的正常器官的辐射损伤难以避免,精胺是具有极高生物活性的一种多胺类物质,研究证明外源性精胺具有一定的活性氧清除剂作用,而心脏作为常见的辐射损伤器官,外源性精胺对辐射损伤的心肌细胞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精胺对辐射所致氧化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取对数生长期的H9c2心肌细胞加入精胺,分为100 μmol/L组、200 μmol/L组、400 μmol/L组,空白对照组为加等量不含药物的培养液,采用CCK8溶液计算各组细胞培养12、24、48 h的存活率。根据前期筛选结果将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DMEM培养基)、单纯辐射组(单纯X线照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及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各组用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X线照射后继续培养0、12、24、48 h,计算细胞凋亡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拍摄各组细胞照射后状态,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MDA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SOD活性。结果 100 μmol/L组、200 μmol/L组、400 μmol/L组24 h细胞存活率高于12、48 h(P<0.05)。处理时间12 h: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高于100 μmol/L组、200 μmol/L组及400 μmol/L组(P<0.05);100 μmol/L组、20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高于400 μmol/L组(P<0.05)。处理时间24 h: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高于100 μmol/L组、400 μmol/L组(P<0.05);10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低于200 μmol/L组,高于400 μmol/L组(P<0.05);200 μmol/L细胞存活率高于400 μmol/L组(P<0.05)。处理时间48 h:空白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高于100 μmol/L组、200 μmol/L组及400 μmol/L组(P<0.05);10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低于200 μmol/L组,高于400 μmol/L组(P<0.05);20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高于400 μmol/L组(P<0.05)。处理时间0 h: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纯辐射组(P<0.05);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凋亡率低于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P<0.05)。处理时间为12、24、48 h细胞凋亡情况同处理时间为0 h。空白对照组0 h细胞凋亡率低于12、48 h(P<0.05),12 h细胞凋亡率低于24 h(P<0.05),24 h细胞凋亡率低于48 h(P<0.05)。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24 h细胞凋亡率低于0 h、12 h和48 h(P<0.05),12 h细胞凋亡率低于0、48 h(P<0.05),24 h细胞凋亡率低于48 h(P<0.05)。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24 h细胞凋亡率低于0、48 h(P<0.05),12 h细胞凋亡率低于0、48 h(P<0.05)。单纯辐射组0 h细胞凋亡率低于12、24、48 h(P<0.05);12 h细胞凋亡率低于24、48 h(P<0.05);24 h细胞凋亡率比48 h低(P<0.05)。处理时间为12 h时:空白对照组与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单纯辐射组SOD活性、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辐射组比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细胞及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高,比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细胞MDA水平低(P<0.05);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比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低、MDA水平高(P<0.05)。处理时间为24 h时:空白对照组与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单纯辐射组SOD活性、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辐射组比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及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低,比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MDA水平高(P<0.05);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比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低、MDA水平高(P<0.05)。处理时间为48 h时:空白对照组与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单纯辐射组SOD活性、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辐射组比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低、MDA水平高(P<0.05);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比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细胞SOD活性低、MDA水平高(P<0.05)。给予X线照射24 h后,空白对照组H9c2心肌细胞形态呈长梭形,细胞核形态完整,染色均匀;辐射+200 μmol/L精胺组、辐射+100 μmol/L精胺组、单纯辐射组的H9c2心肌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细胞形态变圆、细胞核碎裂、染色不均匀等,其中200 μmol/L精胺组的细胞形态最接近空白对照组细胞,变化程度较轻。结论 精胺对辐射导致的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与浓度及时间有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高浓度精胺的保护能力更强,各浓度精胺处理24 h时的细胞保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苏拉明(suramin)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aPE)DNA合成的影响,为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苏拉明加入培养的人RPE细胞,分别于48h、96h后用氚-标脱氧胸苷(tritium—labelled thymidine deoxyri-bose,^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抑制率;以300mg/L苏拉明作用于RPE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lowe,cytometry,FCM)分析RPE细胞周期。结果 苏拉明在100~400mg/L范围内对培养的人RPE细胞DNA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FCM显示苏拉明将RPE细胞阻抑于G2/M期。结论 苏拉明能抑制RPE细胞DNA合成,可作为防治PVR的药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影响及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对凝血酶诱导的HUVE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比色法观察灯盏花素作用48h后对HUVEC增殖的影响,用培养细胞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来评价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17.50、35.00、70.00mg/L)对凝血酶诱导HUVEC分泌MMP-2表达的情况。结果灯盏花素在浓度≤78.13mg/L时,对HUVEC的增殖无影响(P〉0.05),而在浓度为156.25、312.50、625.00、1250.00mg/L时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1),其作用的IC50为226.90mg/L;与凝血酶组相比,灯盏花素各浓度组均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HUVEC分泌MMP-2(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高浓度灯盏花素对体外培养HUVEC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灯盏花素能以浓度依赖性的形式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体外培养的HUVEC分泌MMP-2的表达;可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硬化斑块、防治斑块破裂和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产生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洪雷  惠延年  王雨生 《医学争鸣》2001,22(17):1543-1545
目的 比较两种介导物多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及一种具有专利的脂类混合物(FuGENE6)的基因转移效率。方法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并以携带β-半乳糖苷酶报道基因的多阳离子脂质体和脂类混合物转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以X-gal染色系统检测。结果 分别以多阳离子脂质体及脂类混合物转移6h和表达48h后,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阳性表达比例为47%和6%。结论 在体外能够由第二代多阳离子脂质体有效地将外源基因转移至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脂类混合物仅获得较低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DV(F48E9和La Sota株)体外感染人类大肠癌细胞导致细胞死亡的方式。方法:实验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类大肠癌细胞。首先采用MTT法测定NDV对人类大肠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当细胞铺满30%培养瓶时,向细胞中加入10、20和40倍稀释的新城疫病毒,37℃感染1小时,继续培养24和48小时后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AO-EB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从形态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判断细胞死亡方式。结果:MTT法表明NDV可体外杀伤人类大肠癌细胞,且强毒株F48E9的杀伤活性强于弱毒株La Sota。细胞感染病毒后24小时即可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变化:通过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可见细胞融合及多核巨细胞,AO-EB荧光染色可见橙黄色荧光聚集于核膜边缘,透射电镜表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典型DNA ladder。上述变化在细胞感染病毒48小时后更加明显。结论:NDV可通过凋亡方式诱导人类大肠癌细胞死亡,且强毒株F48E9的杀伤活性高于弱毒株La Sot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黄连口服液对人类体外不同靶器官细胞的毒性及特点。方法:应用人类多器官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双黄连口服液分别作用24、48、72 h后,对WI-38、HepG2、HEK293、SH-SY5Y和HCF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处理24、48、72 h后,各种细胞的增殖率有随着剂量的降低而升高的趋势、且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该药除在72 h后的1/32浓度对HEK293细胞无影响外,在所有时点的各浓度均抑制该细胞的增殖。处理24 h后,1/4~1(原液)浓度的双黄连口服液抑制WI-38细胞,1/8~1(原液)浓度的该药抑制HepG2、SH-SY5Y和HCF细胞增殖;48 h后,1/16~1(原液)浓度抑制WI-38、HepG2、SH-SY5Y和HCF细胞;72 h后,1/2~1(原液)浓度的双黄连口服液抑制WI-38细胞,所有浓度的该药均抑制HepG2、SH-SY5Y和HCF细胞。结论:双黄连口服液对WI-38、HepG2、HEK293、SH-SY5Y和HCF细胞可能均有毒作用,其可能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肾细胞>肝细胞>神经、心肌细胞>肺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细胞泌乳素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来源于行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前妇女的肌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10%胎牛血清或双丁酰环磷腺苷(db-cAMP)作用24,48,72,96 h后测定上清液中泌乳素(PRL)的浓度.再在上述培养液中加入GnRHa(buserelin 10-5M)后,同样的时段测定PRL浓度.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法测定GnRHa作用后的GnRH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胎牛血清和db-cAMP可刺激PRL的产生,db-cAMP的刺激作用更强,并且PRL量随db-cAMP作用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作用96 hGnRHa对对照组(不含胎牛血清)和10%胎牛血清组PRL产生有明显抑制,但db-cAMP对PRL的刺激作用不会被GnRHa所抑制.GnRHa在48 h对GnRH受体mRNA表达有轻微下调.结论GnRHa对子宫肌瘤细胞PRL的产生有直接抑制作用.由于GnRHa无法抑制db-cAMP对PRL的刺激作用,其抑制作用位点可能位于蛋白激酶A途径环磷酸腺苷位点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麦、喘可治注射液对人类体外不同器官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期发现其潜在的毒性和靶器官.方法:应用人类多器官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参麦、喘可治注射液分别作用24、48、72 h后,对WI-38、HepG2、HEK293、SH-SY5Y和HCF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参麦和喘可治注射液分别处理24、48、72 h后,两种药物的高剂量均抑制所有细胞的增殖;在两种药物处理后的各时点各种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均随剂量的降低而升高、并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处理48、72 h后,次低~高剂量的参麦注射液均抑制WI-38细胞增殖,中剂量2组~高剂量组中的该药则对HEK293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中剂量1组~高剂量组中的该药可抑制HepG2和SH-SY5Y这两种细胞的增殖.喘可治注射液处理72 h后,次低~高剂量均抑制WI-38细胞增殖.结论:多器官细胞共培养模型发现两种药物对人胚肺均可能具有潜在的毒性,参麦注射液可能还对人胚肾有潜在的毒性;较大剂量的参麦注射液可能具有肝脏和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8.
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猪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为研究RPE细胞的功能及治疗有关眼底疾病提供细胞来源。方法:采用胰酶2次消化法分离猪RPE细胞,15%DMEM培养液培养,每天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作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细胞的细胞周期。以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细胞的来源。结果:离体培养细胞初期呈圆形,富含黑色素,12~24h贴壁呈圆形、梭形及不规则形。传代后细胞渐趋透明。免疫组化证实RPE细胞均为鼠抗人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周期分析提示体外培养的RPE细胞保持正常的繁殖能力。结论:培养的细胞可作为体外猪RPE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 cell, MSC)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HC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取50%覆盖率的MSC培养皿,换上新鲜的DMEM/F-12培养基,待其培养至100%的覆盖率后收集培养基备用,即为MSC条件培养基。用新鲜DMEM/F-12培养基加上等量的MSC条件培养基的混合培养基培养HepG2人类肝癌细胞株24、48和72h,使用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Hoechest33342和PI双染色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以测定HepG2细胞的凋亡、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黏附实验测定HepG2细胞侵袭能力以及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 混合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24h后,对其生长和凋亡及侵袭黏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培养延长到48h和72h后,HepG2细胞的活性、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和黏附能力都受到显著的抑制,这些变化伴随着细胞分裂相关因子Ki-67、PCNA和组蛋白H3磷酸化水平下调,以及细胞凋亡执行者caspase-3的激活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抑制。 结论 体外间接共培养实验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肝脏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使用束缚方法使大鼠产生应激,一部分实验取大鼠应激3h、6h,12h和18h的淋巴结提取物,与刀豆素A(ConA)同时加入到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浓度比为1:160和1:640,另一部分实验取大鼠应激3h、6h、12h、18h和解除束缚后,12h、24h,48h,72h,96h的血清,与ConA同时加入到正常大鼠肠纱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浓度比为1:16和1:64,孵育68h后用噻唑蓝(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