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免疫表型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6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患者外周血30项免疫表型的变化,并与8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HSK基因型与溃疡型CD8,HLA-DP,HLA-DR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正常人,基质型CD10也高于正常人。HSK基质型与溃疡型CD9,CD45RA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溃疡型HLA-ABC也低于正常人,其他抗原表达和阳性细胞两组无差异,此结果提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HLADR和CD45Ro抗原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患者皮损细胞上的表达。方法:ACD患者18例,正常对照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ACD皮损单一核细胞以T细胞为多,角朊细胞(KC)在ACD中可异常表达HLADR,且在表皮损害严重部位有HLADR+KC数增多,HLADR+KC数与对应真皮中HLADR+T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1)HLADR+KC数增多伴有表皮炎症反应程度的加重,(2)活化T细胞可刺激KC表达HLADR。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免疫调节疗法对苯中毒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采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T)SMU3(抗CD3)和SMU8(抗CD8)治疗8例苯中毒所致AA,基本治愈4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3例。治疗前CD+4/CD+8比例倒置,淋巴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增高;治疗后CD+4/CD+8比例及HLADR抗原表达恢复正常。无血清病及血细胞减少等严重毒副作用。证明苯中毒所致AA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McAbT免疫调节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于青  徐琴君 《上海医学》1998,21(12):686-687
目的:探讨HLA-DR抗原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当和肾移植排斥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E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肾功能正常10例、慢性排斥而无CMV感染8例、CMV活动性感染6例,对照组6例4组的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排斥组和活动性感染组HLA-DRCD8+细胞表达明显增高,4组CD4+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且HCMV感染组CD4+/CD8+比率倒置。结论:CD8+在  相似文献   

5.
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了几种受体激动剂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对IFNγ诱导HLADR抗原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10-12,10-10mol/LNA具有促进作用;10-6,10-4mol/LNA呈现抑制作用。相应α受体阻断剂10-5mol/L酚妥拉明(phentolamine)可以完全阻断其促进作用,而对抑制作用的阻断则不明显。②10-10~10-4mol/L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对IFNγ诱导HLADR抗原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ISO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且这种作用可被10-5mol/L普洛萘尔(propranolol)完全或部分阻断。③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10-11~10-3mol/L对IFNγ诱导HLADR抗原表达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神经递质对免疫细胞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AA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及APAAP法对38例初治AA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的G-CSF、IL-6、TNFα、IFNα及IL-8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及HLA-DR表达。结果:AA患者外周血CD4减低,CD8增高,CD4/CD8减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AA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G-CSF与CD4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呈负相关,TNFα与CD8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及HLA-DR呈负相关,证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CD8细胞可以抑制造血,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因子紊乱最终引发AA。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HLA-DR和CD45Ro抗原法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CD)患皮损细胞上的表达。方法:ACD患18例,正常对照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ACD皮损单一核细胞以T细胞为多,角朊细胞(KC)在ACD中可异常表达HLA-DR,且在表皮损害严重部位有HLA-DR,KC数增多,HLA-DR,KC数与对应对真皮中HLA-DR^+T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1)HLA-DR^+KC数增多伴有  相似文献   

8.
采用斑点杂交法测定了49例生长激素(GH)及泌乳素(PRL)分泌过多文件患者和15名正常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CD2、CD4和cD8mRNA的表达水平。发现GH分泌过多患者CD2rnRNA的表达较正常人有显著升高,PRL分泌过多患者CD4和CD8mRNA的比值较正常人显著降低。提示GH及PRL分泌过多对患者免疫细胞的激活和免疫应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elularadhesionmolecules,CAMs)在炎症角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炎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18只炎症角膜、3只正常角膜和2只圆锥角膜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leukocyteantigenDR,HLADR)、CD11a、CD11b、CD18、CD2和CD20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正常角膜中,ICAM1主要表达于角膜缘血管内皮细胞,基质细胞、角膜内皮细胞中仅有微弱表达或不表达。炎症角膜中,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表达增强,尤其在炎症细胞浸润处最为显著;原不表达ICAM1的上皮细胞亦出现异常表达;ICAM1和HLADR常共同表达于同一部位,炎症明显组角膜ICAM1和HLAD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炎症轻微组;炎症浸润细胞中表达LFA1(CD11a/CD18)的细胞较表达Mac1(CD11b/CD18)的细胞多;浸润淋巴细胞以T(CD2)淋巴细胞为主;属非炎症性病变的圆锥角膜中I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肾癌与HL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一重要的遗传标志,一般被用来从遗传角度研究疾病的病因。作者通过研究和分析抗原及基因的频率与正常人及膀胱癌、肾癌患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膀胱癌患者的HLA-DR10出现的频率高于对照组,肾癌患者组的HLA-A3,DR8的频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中药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用OKT单克隆抗体检测了112例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52例。结果表明:中药治疗组治愈率866%,总有效率9833%;西药对照组治愈率7115%,总有效率90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周血T细胞亚群:治疗前两组患者辅助性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抑制性T细胞(P<001);中药治疗组辅助性T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较治疗前虽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1)。认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服中药后,机体内辅助性T细胞比值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2.
Dong B  Zhang J  Liang P  Yu X  Su L  Yu D  Ji X  Yu G  Yin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393-39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MCT)治疗肝癌前后影响患者局部免疫状态的因素。方法:78例经肝穿刺活检诊断的肝癌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PMCT治疗,于治疗前,后取肿瘤区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部T淋巴细胞(CD3+),自然杀伤细胞(CD56+),巨噬细胞(CD68+)浸润程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临床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结果:PMCT治疗前患者肿瘤组织内3种免疫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浸润程度与外周血甲胎蛋白(AFP)水平呈负相关(CD3+:r=-0.075,P=0.049,CD56 :r=-0.062,P=0.041;CD68^ ;r=-0.007,P=0.035),与癌结节大小呈负相关(CD3^ :r=-0.074,P=0.051;CD56^ :r=-0.100,P=0.12,CD68^ :r=-0.109,P=0.038);与患者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分化程度,癌结节数目均无相关性,治疗后治疗区组织3种免疫细胞的浸润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强(P<0.01),并与治疗前免疫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CD3^ :r=0.256,P=0.005,CD56^ :r=0.257,P=0.002,CD68^ :r=0.275,P=0.001)。肿瘤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高处免疫细胞浸润少,细胞凝固坏死,PCNA表达阴性但细胞结构尚可见处,免疫细胞浸润程度较高;肿瘤细胞坏死呈无结构处无免疫细胞浸润。结论:肝癌PMCT治疗前,后患者局部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分别受血AFP水平和肿瘤存活程度的影响。PMCT原位完全灭活肿瘤是治疗后局部免疫细胞浸润增加的前提,治疗前调整患者基础免疫状态至较好水平,对提高治疗后局部免疫应答有益。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方法检测了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旨在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功能,其结果为各患者的CD3^+、CD4^+、CD3^+和CD4^+/CD4^+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与正常人相比较,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杀伤性T淋巴细胞(Tc)参与了肝损害。  相似文献   

14.
对66例消化性溃疡外周血、部分组织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幽门螺旋菌(HP)进行了同步检测。结果表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4/CD_8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溃疡活动组和HP阳性组降低得更为明显。溃疡边缘组织中CD_3、CD_4显色细胞较非溃疡部位明显增加。提示消化性溃疡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可能与溃疡病活动及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老鹳草滴眼液治疗实验性家兔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老鹳草滴眼液治疗兔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疗效。兔双眼角膜接种单纯疱疹I型病毒后,给予老鹳草滴眼液滴眼治疗,观察角膜病变,并作光镜检查角膜组织病理改变。老鹳草治疗组角膜溃疡范围较溶剂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病理形态学表明老鹳草滴眼液具有减轻角膜病理损害,保护易感细胞的作用。老鹳草滴眼液治疗兔实验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Liu Z  Huan H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517-519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因子B7介导的免疫反应在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和IgA肾病间质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药物性间质性肾炎,IgA肾病伴肾小管间质损伤(IgAN)患者和正常人肾组织中协同刺激因子B7-1和B7-2,HLA-DR抗原以及CD4+和CD8+细胞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间质性肾炎患者肾间质CD4+和CD8+细胞浸润明显增加,表达B7-1和B7-2的细胞显著增多,同时伴肾小管上皮细胞HLA-DR和B7-1表达的增加。IgAN患者肾间质中CD4+和CD8+细胞较正常人增多,表达B7-1的细胞无明显差异。肾小管上B7-1的表达有所增加,但HLA-DR的表达不增加。结论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和IgAN患者肾小管及间质免疫损伤的表现形式及发生机理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滕晋  王丹 《西部医学》2014,26(10):1316-13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APAAP法检测4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老年患者(观察组)和同期30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细胞百分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HP根除治疗后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有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正常组类似.结论 HP感染的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紊乱,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相关性.根除HP可以促进HP阳性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CD3+CD16+CD56+自然杀伤T细胞(NKT)在外周血中的表达与移植肾免疫状态的关系,以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不同的血药浓度下NKT细胞的水平。 方法 将92例肾移植患者根据CNI血药浓度水平及有无排斥反应分为3组:正常血药浓度的无排斥组(A组,58例)、低血药浓度的无排斥组(B组,8例)、排斥组(C组,26例),1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D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自然杀伤(NK)和CD3+CD16+CD56+NKT细胞及人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水平。结果 A、B、C、D组CD3+CD16+CD56+NKT细胞的百分数分别是(4.29±2.57)%、(4.31±2.08)%、(1.23±1.06)%、(3.98±2.26)%。A、B组与D组比较,NKT细胞百分数、NK细胞百分数及CD4+/CD8+无差异,HLA抗体阳性比率无显著升高;C组NKT细胞的百分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NK细胞、CD4+/CD8+均显著高于D组(P<0.05),HLA抗体阳性比率显著升高。结论 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时NKT细胞低表达,出现HLA抗体;无排斥反应时NKT细胞表达正常,不受低血药浓度的影响。CD3+CD16+CD56+NKT细胞在抑制移植肾免疫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健脾清热化瘀方对胃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及IL-8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健脾清热化瘀方对胃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及IL-8的影响。方法:将胃溃疡脾虚瘀热证患者50例,采用单盲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健脾清热化瘀方,对照组服用雷尼替丁,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T细胞亚群以及血清IL-8的浓度、溃疡灶周围黏膜组织IL-8的含量。结果:健脾清热化瘀方治疗后能使患者的CD3 、CD4 、CD8 恢复正常,而雷尼替丁组不能使CD4 、CD4 /CD8 比值恢复正常;两组治疗后血清IL-8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别,两组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治疗后治疗组对病灶周围黏膜组织IL-8含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方能有效提高胃溃疡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有效地抑制溃疡及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