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莹  操轩 《临床内科杂志》2020,37(2):132-133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诱发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1]。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DCM-CHF)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强心和利尿对症支持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临床疗效不一[2]。我们采用间断性血液透析法(IHD)与持续缓慢低效透析法(SLED)对DCM-CHF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心血管亚专科之一,诊疗流程、药物及器械不断创新。2022年4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衰学会(ACC/AHA/HFSA)在2013美国心衰管理指南[1]和2017美国心衰管理指南更新[2]的基础上,发布了2022年心衰管理指南[3](简称“新指南”)。新指南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心衰预防到诊治与管理,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围绕心衰的治疗对新指南及其重要更新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上心衰发生的常见类型。虽然心梗诊疗手段的进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且一些研究报道心梗后心衰的发生率有所减少[1],但是心梗后心衰的发生与患者的预后联系紧密,往往导致预后不良[2]。因此,有必要对心梗后心衰的发生机制及诊治进展加以阐述。心梗后心衰发生机制一、心室重构心梗后心肌和细胞外基质(ECM)发生适应不  相似文献   

4.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表现,各种病因均可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其中冠心病是心衰的主要病因。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有了大幅的下降。然而,心衰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却不断升高,给患者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2]。此外,心衰患者的预后也不甚理想。北京阜外医院心衰中心对2009~2013年1440例住院心衰患者中期随访582d后发现,心衰患者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成为心力衰竭(心衰)最重要的发病原因[1]。我国调查了1980~2000年上海市12家医院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共2178例,病因分析发现,心衰的首要病因已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6.8%)转变为冠心病(55.7%)。冠心病心衰患者与不合并心衰的患者相比,临床合并症多,再次心肌梗死(心梗)的发生率高,病死率也更高[2]。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比,生存时间短,药物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发病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生命,而且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目前,减少心衰患者再住院率成为很多研究的目标[1]。同时,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同样重要[2]。心衰病因可以概括为原发性心肌损害及心脏负荷过重[3]。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GDMT)是心衰治疗的基石,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4]。多数心衰患者虽然经过了长期的药物治疗,但心功能改善欠  相似文献   

7.
<正>心力衰竭(心衰)导致的心房间质纤维化改变及交感神经的激活可以促使心房颤动(房颤)发作,房颤导致的心房收缩功能障碍,也可以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全[1]。持续性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更为常见,容易引起血栓性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抗凝治疗在其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了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对慢性重度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心衰)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唯一呈增长趋势的疾病, 全球范围内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医疗负担, 对医疗保健系统产生重大影响[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成年人群心衰患病率为1%~2%, 而 70 岁以上人群中可达10% 以上, 全球范围内有近2200万心衰患者[2]。我国人口基数大, 成年心衰患者约有890万, 患病率特点北方高于南方, 男性多于女性, 城市高于农村[3]。为改善症状和提高生存率, 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类药物是早期心衰的首选内科治疗手段。由于现有药物靶点并未逆转心肌重构, 仍有10%心衰患者进展到终末期, 表现为生活质量差、反复住院和死亡率高的特点[4]。如发展为急性心衰、慢性心衰失代偿期或合并心原性休克, 住院死亡率可高达50%[5]。心脏移植是心衰患者治疗的"金标准", 但如合并肿瘤、肥胖、高龄、肾功能不全或肺动脉高压, 每年有移植适应证患者是实际接受移植的3倍。由于供体来源的受限, 候选移植心衰患者等待期间死亡率可达21.7%[6]。心室辅助装置(...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老年人心衰的发生率日益升高。65岁以上人口中每千人心衰发病数达到10例,而且住院心衰患者中有约80%年龄>65岁[1]。为此,笔者回顾了长海医院近5年老年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此对老年心衰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多病因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临床老年心衰的防治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自1999-2004年间长海医院确诊为心衰的住院患者,年龄≥60岁,均符合有关心衰的诊断和分级标准,其病因诊断及多病因排序均以出院诊断为依据。共入选532例,男311例(58%),女221例(42%);平均…  相似文献   

10.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标准抗心衰治疗后,患者死亡率仍然很高[1]。在此情况下,沙库巴曲缬沙坦给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药物投入临床使用,由于缺少用药经验,临床医生难免对其持有疑问,本文针对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对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引起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即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认识,已成为基础及中西医临床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单纯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室充盈异常和充盈压升高而导致肺循环瘀血的临床综合征[2]。可发生于冠心病(CHD)、高血压性心脏病及部分心肌病中。目前已知由其所致的心衰约占全部心衰的20%~30%[3]。常发生于心衰早期,收缩性心衰(SHF)之前,治疗亦有别于SHF。因此,如何及早辨认和治疗LVDD,防止其转化为DHF,已成为中西医共同关注研…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1]。欧美指南一致推荐协作管理模式用于心力衰竭(心衰)的管理和监测,首先是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对心衰患者进行教育[2]。但传统的健康教育往往只着眼于心衰方面的知识,忽视了诱发因素、原发疾病、合并疾病等相关知识,导致效果不佳。个案分析法指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工业化国家,心衰绝大多数发生在老年人群。在我国,心衰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有一项研究表明,我国35~44、45~54、55~64和65~74岁年龄组的心衰患病率分别为0.4%、1.0%、1.3%和1.3%[1]。上海一项对住院患者的研究显示,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由1980年的51.5岁上升至2000年的68.8岁[2]。因此,可以预料,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我国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将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与…  相似文献   

14.
脑钠肽(BNP)又称B型钠尿肽,是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导致室壁张力增高时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血浆BNP升高往往反映心室功能减退及预后不良,BNP的升高与心力衰竭(心衰)程度呈正相关。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些慢性重度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可不升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BNP水平正常的重度心衰患者临床特性,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LVEF与脑白质病变(WML)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238例,根据有无心衰分为心衰组120例和非心衰组118例。在心衰组中,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各40例。对侧脑室旁WML(PVWML)及深部WML(DWML)进行Fazekas量表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DWM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心衰组比较,心衰组患者高血压(61.7%vs 52.5%)、年龄[(75.39±7.12)岁vs(70.75±7.58)岁]、PVWML评分[(1.53±0.90)分vs(0.91±0.90)分]、中重度WML(44.2%vs 27.1%)比例明显升高,LVEF[(44.76±11.05)%vs(61.72±4.20)%]与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20.73±4.52)%vs(31.49±2.98)%]明显降低(P<0.05,P<0.01)。HFrEF、HFmrEF、HFpEF患...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全球心力衰竭人数多达6400万,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估计有890万心衰患者[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衰人数不断增多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2]。据统计,全世界心衰患病率为1%~2%,70岁以上患者占10%以上[3]。对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过程,从最初的“水钠潴留”到“血流动力学异常”,再到“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随着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不断探索,心衰的新理论和诊疗手段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7.
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患病率为0.9%,其中多见于65~85岁之间的老年患者,其发病率高、预后差,年病死率为40%[1]。心衰病人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兴奋,导致多汗症,造成患者精神紧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导致心衰患者水电解质失衡[2]。笔者运用五倍子粉调和后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对67例老年慢性心衰引起的多汗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领域2种新的流行病。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77%,经标准人口构成标准化后为0.61%;而心衰在我国的患病率达0.9%[1]。据估算,目前我国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超过264万例。对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的治疗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细胞游离DNA(cf-DNA)是通过细胞死亡或主动转运从细胞中产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DNA。其主要有游离核DNA(cf-nDNA)和游离线粒体DNA(cf-mtDNA)2种类型[1]。cf-DNA水平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病死率独立预测因子[2]。cf-DNA与心肌细胞损伤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肌病[3-4]。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表现,虽然目前cf-DNA在心衰中的研究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20.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绝大多数心脏疾病的共同归宿,即使给予最佳的药物治疗,仍有相当数量患者的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通过对心房和心室的同步顺序起搏,使心脏收缩同步化,从而进一步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缓解患者症状[1]。国外多个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都已证实CRT在心衰治疗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