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黑变病30例临床与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结肠镜检出的30例结肠黑变病,分析其临床与内镜检查特点.结果 30例中21例便秘,26例有服用蒽醌类泻药史,伴发结直肠息肉12例,伴发结肠癌2例.结论 便秘与滥用蒽醌类泻药为结肠黑变病的主要病因,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结肠癌伴发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谢立群  任万英  吴凤云  李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3):219-220,235,F0004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003—2006年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结肠黑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结肠黑变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年龄66.8岁,临床表现以便秘为主。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有棕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呈颗粒状、网状或虎皮状。病理检查示,黏膜固有层间质中有吞噬棕褐色色素的巨噬细胞。【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可能与结肠腺瘤有关。治疗应针对便秘原因,尽量使用促动力药、非蒽醌类泻剂或微生态制剂。对经常服用蒽醌类泻药的患者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注意发现黑变病,同时警惕是否有癌变或息肉的存在。对已经确诊为黑变病的患者,定期的肠镜随访是非常必要的。对有息肉、肿瘤表现者,应及早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24例临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4例结肠黑变病(MC),对其病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通过电子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进行MC的诊断。结果 24例MC中以便秘及服用蒽醌类泻药者居多,也有结肠息肉、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论 结肠黑变病与便秘、服用泻药及年龄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其与肿瘤、炎症性肠病之间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及研究。  相似文献   

4.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指结肠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主要认为与便秘及滥用泻药有关,尤其是蒽醌类泻药,其他病因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结肠黑变病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 ( MC)病因、好发年龄及与结肠癌关系。方法 :对 7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 67例患者有口服泻药史 ,口服蒽醌类泻药 6年以上1例 ,3~ 6年 30例 ,3年以下 1 6例 ;该病女性病例占 62 .9%,60岁以下病例占 63.9%,2例伴发结肠癌。结论 :长期大剂量口服蒽醌类泻药是 MC发生的主要原因 ;MC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 ;MC易伴发结肠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忻州市人民医院结肠镜检查108例老年人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结果内镜检查均显示结肠不同程度、不同部位黑变病特征,其中全结肠20例,占18.5%,横结肠及右半结肠27例,占25.0%,左半结肠50例,占46.3%,直肠者11例,占10.2%。合并结肠息肉者15例,占13.9%,合并肠癌者4例,占3.7%。入组病例中有98例有便秘及服用蒽醌类药物史,占90.7%。结论老年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黑变病及随访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随着结肠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MC的检出率明显增高,诸多学者研究认为MC与服用泻药尤其是蒽醌类泻药有关,而且常伴发结肠息肉、结肠癌。结合我院3年来确诊为MC的31例患者病因分析、随访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病因,分析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和病理确诊为MC的17例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有便秘症状者16例,服泻药15例,病变累及全结肠9例,合并腺瘤性息肉3例,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合并直肠癌1例。结论MC主要与便秘和长期服泻药有关;年龄与MC发病密切相关;有恶变倾向,临床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的镜下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6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资料.结果:56倒病例镜下表现为:黏膜色素沉着,病变范围不等.病理检查见结肠黏膜固有层含色素颗粒的单核吞噬细胞沉积;6例伴发息肉,2例合并直肠癌,1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绪论: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性疾病,可能与便秘,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它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瘸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病因极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C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以左半结肠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有便秘史及大量服用大黄苏打片、果导番泻叶、麻仁丸等泻药史。结论MC的发生除与变秘后长期服用大剂量蒽醌类泻药有关,且易伴发结肠癌和息肉,临床上应鼓励中老年人多吃蔬菜及含纤维类食物,避免便秘发生,少用或不用泻药,以降低MC的发生,一旦发生MC应定期随访追踪。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疗效,并与福松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30例诊断为结肠黑变病的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福松组,分别给予中药和福松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结肠镜疗效。结果:中药与福松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肠镜下表现,但中药通过灵活加减,还可有效缓解其它伴随症状。结论:中药在治疗因服用蒽醌类泻药导致的结肠黑变病领域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肠黑变病患者78例.结果 本组诊断MCⅠ度28例,MCⅡ度43例,MCⅢ度7例.并发结直肠息肉19例,并发溃疡性结肠炎3例,并发痔疮8例.结论 结肠黑变病除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外,可能与结肠癌、结肠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关,应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76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发病的性别差异、合并便秘情况、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6例结肠黑变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中青年男性MC发病率低于老年男性,中青年女性MC发病率高于老年女性;便秘患者占86.84%,合并结肠息肉率26。32%。确诊前64例(84.21%)均长期或间断口服泻剂,12例(15.79%)未服用过泻剂。结肠镜可见结肠黏膜有黑褐色或棕褐色色素沉着。病理可见黏膜固有层巨噬细胞浸润,胞质内色素沉着。经治疗,部分MC可以逆转。结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长期服用泻剂和结肠息肉有关。治疗上应主要去除引起便秘的因素,使用促动力药、非蒽醌类泻剂。对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的患者应定期结肠镜检查。对确诊的黑变病患者,应定期随访。结肠息肉和肿瘤应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周旭军 《吉林医学》2014,(16):64-65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患者的性别、年龄特点、初步病因、发病特征以及与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MC确诊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是否合并便秘、泻药使用情况和种类等,同时收集MC患者性别、年龄、黑变部位、合并结肠息肉、癌变等资料,并进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根据130例患者的病理学统计以及检查结果,统计显示便秘患者MC病变程度与服用泻药时间有显著相关性,同时,MC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关联紧密。结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和长期服用泻药密切相关;MC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特点,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同时女性MC患者多于男性,MC息肉检出率高于非MC患者,但是MC并未增加结肠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 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目前的研究多认为MC与服用泻药尤其是蒽醌类泻药有关[1~5],且MC常伴发结肠癌,结肠息肉.在此结合本院近5年来确诊为MC的资料完整的37例病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关航  贾秋红  陆兆炯 《海南医学》2005,16(3):53-53,36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相关致病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本组32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0例,60岁以上22例,60岁以下10例,29例有口服果导、番泻叶、大黄苏打、牛黄解毒片、排毒养颜胶囊等蒽醌类泻药史,以上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检查。结果 结肠镜显示肠粘膜呈棕色,黑褐色的色素沉着,色素可呈颗粒状,呈现虎斑样或呈条纹状类似于槟榔切面或呈弥漫性均匀分布。其中累及全结肠10例,累及降、横、升结肠17例,累及降、横结肠2例,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3例。单纯MC24例,MC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5例,MC合并结肠癌3例。病理组织学均为肠粘膜固有膜内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分布的巨噬细胞,胞浆内充满黑色颗粒。结论 结肠黑变病发生率有逐渐升高趋势,多发生于老年人便秘或长期滥用蒽醌类药物者。32例MC中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5例,合并结肠癌3例,表明MC与息肉、肿瘤的发生存在某种内在关系。因此,应对便秘及经常服用蒽醌类泻药的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在发现MC的同时,须警惕息肉和肿瘤的存在,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17.
3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病因及其与结肠息肉及结肠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32例MC的临床资料及肠镜下特征,分析其与蒽醌类药物、便秘、年龄等的关系。结果:MC的发生除与长期服用大剂量蒽醌类药物有关外,还与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等有关,且MC易伴发结肠癌或息肉,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结论:临床对于便秘患者特别是老年便秘患者,应针对病因及时治疗,尽量减少服用蒽醌类药物,以降低MC所致结肠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1]。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及长期便秘和服用泻药的患者,主要认为与滥用泻药有关,尤其是蒽醌类泻药,其他病因少见报道[2~4]。我院2003年4月至2007年4  相似文献   

19.
王伟  邵伟  周燕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2):164-164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病因、内镜特征与发病率上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大肠黑便病患者的内镜检查资料。结果4825例常规大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大肠黑变病63例,其中病理证实45例。结论大肠黑变病主要由慢性便秘长期口服葸醌类泻剂引起,病变肠断多集中于近端结肠,偶累及全结肠。  相似文献   

20.
结肠黑变病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病因及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关系。方法:对5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MC以便秘患者多见(86.54%),平均年龄52.12岁,50岁以上占73.08%。女性占90.38%,平均年龄49.43岁。合并结肠息肉几率23.08%,合并结肠癌0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与细胞凋亡有关,衰老、蒽醌类药物是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结肠肿瘤关系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