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未发以扶正为主 ,已发以祛邪为主”的原则 ,在发作期以自拟息肺平喘汤加减治疗 ,缓解期以参苓白术散培土生金治疗哮喘 32例 ,总有效率 93 7%。提示 :自拟息肺平喘汤具有宣肺散邪、化痰降浊之功 ,故对哮喘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痰、瘀、虚”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对于支气管哮喘,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均将其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该病总归邪实证虚之证,发时以邪实为主,未发时以正虚为主;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辨别其主次。通过探讨哮喘与痰、瘀、虚的相关性,提出治疗哮喘发作期当以祛痰化瘀、缓解期当以益气扶正为法则,做到标本兼治,举病案一则以证之,为临床治疗哮喘提供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汪受传教授认为,风痰内伏是小儿哮喘的内在夙根,并提出哮喘分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三期论治,以消风化痰为治疗大法。发作期祛风涤痰,攻邪治肺;迁延期标本兼治,消风扶正;缓解期补益固本,调肺脾肾,临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作者整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汪受传教授治疗门诊哮喘发作期患儿134例,所有病例均有效验,汪受传教授在儿童哮喘发作期以祛风涤痰、攻邪治肺为大法,擅用经方,总以麻黄为君药,平喘效佳。同时,汪教授提出儿童哮喘当分发作期、迁延期、缓解期三期论治,发作期重在泻肺平喘治标、迁延期虚实兼顾扶正祛邪、缓解期宜补益肺脾肾气阴阳以固其本。  相似文献   

5.
汪受传认为,伏风内潜、外风引发、瘀热伤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机关键,清热消风、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始终。小儿过敏性紫癜可分为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和慢性迁延期三期治疗,急性发作期根据患儿风、热、湿邪的偏重程度分别予以祛风清热、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法;临床缓解期以益气养阴、活血散瘀为主;慢性迁延期以扶正气为主,以御外风、抑伏风防其再发。  相似文献   

6.
方家选教授认为哮喘病发生与患者宗气亏虚关系密切,治疗哮喘应在辨清发作期与缓解期、虚实寒热的基础上,补益宗气与祛邪利气并举。发作期治疗当以祛邪利气为主,兼补宗气;缓解期治疗当以补益宗气为主,兼以化痰平喘。在寒热虚实辨证的基础上,将哮喘病急性发作期分为寒性哮喘、热性哮喘、外寒内热及肾不纳气4个基本证型,缓解期分为宗气亏虚、元气亏虚2个基本证型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以喘息、气促、胸闷、咳嗽为主症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治疗上历来主张“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为急”.但笔者通过相关理论及临床研究发现[1],“肾虚质”是哮喘患者的基本体质,在哮喘缓解期或急性发作期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肾虚”,故在治疗上主张祛邪与补肾兼施,并用于指导临床针灸治疗取穴,往往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就哮喘“肾虚质”及其对针灸治疗哮喘时取穴思路的指导意义做一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儿童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患,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明·戴元礼在《秘传证治要诀·卷六哮喘》中指出因有“宿根”,一般认为哮喘系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元代的朱丹溪就提出过“未发以扶正气为主”的缓解期治疗原则,后世基本以此为准则,不少医家认为,治疗哮喘其难不在止哮而在防哮,治哮必防哮,因此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尤其重要.现笔者对近10年儿童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林琳 《新中医》2004,36(11):7-8
周仲瑛教授认为,宿痰是哮喘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也是根本病因,并提出脏腑阴阳失调,肺脾肾对津液运化失常,为第二病因之说。哮喘病以发作期、缓解期为分治大纲,并重视整体观在治疗中的应用,发作期当虚实兼顾,不可拘泥于攻邪;缓解期在扶正培本时,参以化痰降气之品,清除内伏之顽痰,以冀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补养脾肺治疗小儿痰湿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哮喘,发作期以“寒”、“热”,缓解期以“肺”、“脾”、“肾”虚论治较多。笔者经过1年临床观察,认为其发作期除“寒”、“热”外,痰湿哮喘也很多见,临床以“痰湿”贯穿于发作期和缓解期,其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笔者针对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及痰湿哮喘的发病机理,以“补养脾肺法”为治疗原则,临床辨证施治。治疗痰湿哮喘,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支气管哮喘,即中医哮病(以下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哮症病因主要是内有宿根,复感外邪;先天不足,脾肾阳虚。随着对哮喘研究的深入,近代对该病的诊断、治疗都有一定进展。以下仅就近年来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现状与进展作简要综述。中医认为哮喘始发于肺,波及于脾,影响于肾。哮喘患者体质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所以对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期治疗,应先辨寒热,以祛邪为主,如疏散风寒,豁痰平喘等;缓解期治疗宜审察虚实,以扶正固本为主,如以健脾益气,补肾纳气等治之;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润肺化瘀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以宣肺止咳,平喘化痰,清热润肺、化瘀;慢性迁延期是邪实正虚并存,治宜扶正祛邪兼顾;缓解期以虚为主,治宜扶正固本;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结果]治疗50例,基本治愈39例,好转8例,无效3例。[结论]麻杏石甘汤有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钟一棠将慢性支气管炎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指出:急性发作期多为新邪引动宿痰,缓解期虚证居多,多兼余邪,治疗宜重在不虚,兼去余邪。若肺阴虚宜养阴润肺,肺肾阳虚,宜温补肺肾,纳气平喘。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发病有寒邪与寒体两端,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发作期当祛风化痰、降逆通窍,缓解期以扶正为主,兼清余邪;补益肺脾肾及通鼻窍贯穿治疗全程;结合鼻部检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难治性疾病之一,病程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刘建秋教授认为治疗支气管哮喘,除发作期的祛邪治疗外,更应重视缓解期的扶正治本,并指出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其治疗,从根本上即为调控患者体质的偏颇,因人而异,从本而治,以减少或预防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6.
魏鹏草  苗青 《新中医》2011,(2):173-174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治疗多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法,但也有迁延日久仍须攻邪、通下治疗者。经方组方精简,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现举笔者临床应用经方双解法治疗哮喘验案2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 ,缓解期治疗在根治上显得尤为重要。中医通过辩证论治进行个体化治疗 ,有其优势和特长 ,体会如下。朱丹溪的“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为哮喘的根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哮喘病机主要为正虚邪伏。正虚指肺、脾、肾三脏不足 ,邪伏指痰饮留伏。正气内虚 ,痰饮久伏 ,再遇诱因 ,一触即发 ,反复不已。哮喘缓解期要针对病机 ,扶脾补肾 ,培土生金 ,调其脏腑功能 ,补其脏腑正气 ,使哮喘少发、轻发 ,最后达到根治目的。一般情况下 ,患者的肺脾肾虚不可能单独存在 ,因此治疗时要实行个体化辩证 ,认真…  相似文献   

18.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防治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环节就是持续期和缓解期治疗。“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先”,因此非发作期应以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消除伏痰夙根为则。其中,肺是哮喘的核心病位,而历代医家多从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肾阳虚辨治持续期和缓解期,鲜少提及肺阳。然吾师宋桂华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及理论研究,提出在哮喘发病中肺阳虚一证多见,且创制经验方“参芪青龙汤加减”,基于肺阳虚理论从持续期和缓解期论治儿童哮喘,持续期以散寒化饮为主,兼以温补肺阳,理气化痰;缓解期以温阳固本、温肺固表为主,兼以散寒化痰祛瘀,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分期据症加减,主次不同,各有侧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总结慢性肾盂肾炎的辨治经验。并分析了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因病机,提出了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先,缓解期应扶正祛邪兼顾,迁延期应以扶正为主。  相似文献   

20.
孙轶秋教授临证强调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互为因果。正虚以肺、脾、肾三脏为主;病机关键是风、痰、热。治疗上主要采用分期论治,发作期祛风清热,化痰止咳;炎症持续期益气祛风化痰,标本兼治;临床缓解期益气养阴,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