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即刻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血糖正常)51例和观察组(高血糖)57例.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动脉血氧分压及心律失常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75.44%,显著高于对照组56.86%;STR<50%发生率57.89%,明显高于对照组35.29%(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段持续抬高,心肌灌注不良,使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AMI患者80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血糖≥8mmol/L者为SHG组,血糖〈8mmol/L者为非SHG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SHG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分别为35%、38%、19%和31%,均显著高于非SHG组(13%、17%、2%和11%)(均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52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早期血糖情况分A组(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72mmol/L)、B组(中度升高,72~111mmol/L)、C组(重度升高,>111mmol/L),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采用Wagner法计算心电图QRS积分。对各组梗死范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的增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增加、病死率的升高,预后凶险。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发展和预后较敏感、简便、直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患者依那普利对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T)患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T)患者自主神经力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48例AMT和48例OMT患者均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和安慰剂组,以24小时R—R间期的标准差(SDNN)代表HRV时域指标,以高频段面积(HF)代表迷走神经活性,低频段面积(LF)代表交感神经活性,并计算LF/HF值。结果提示依那普利可显著改善AMT病人HRV指标,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那普利具有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活动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使LF/HF之比趋向于正常,提示该药具有稳定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培垛普利对急性心肌硬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法给药。治疗前后用心电图机和数字化24h Holter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结果 培哚普利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参数,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结论 培哚普利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改善自主神经失衡。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9例非糖尿病(DM)的AMI患者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分Ⅰ组:空腹血糖≤6.1 mmol/L、Ⅱ组:6.1 mmol/L<空腹血糖≤7.8mmol/L、Ⅲ组:空腹血糖>7.8mmol/L,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观察3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99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33例,发生率为33.3%,应激性高血糖组(Ⅲ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体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Ⅰ、Ⅱ组)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应激性高血糖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正常血糖脑梗死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发病4周后临床转归;记录两组患者发病4周后临床事件发生。结果观察组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事件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安慰剂对照 ,双盲法给药。治疗前后用心电图机和数字化 2 4hHolter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和频域参数。结果 培哚普利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参数 ,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 ,LF/HF明显降低。结论 培哚普利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 ,改善自主神经失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因股骨干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41例及无高血糖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 高血糖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为(11.5±1.3)周,无高血糖组为(9.5±1.1)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21,P=0.032).结论 血糖水平与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骨折愈合相关,术前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可能比无高血糖患者的要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血糖水平不同分为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和对照组(血糖正常),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9.77±2.14)mmol/L,高于对照组的(4.12±0.5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30.11±1.32)分低于对照组的(36.77±2.47)分, Barthel指数(42.12±2.33)分高于对照组的(31.02±1.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2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信号,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液中不同含量膳食纤维对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将90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双盲分成百普力组,佳维体组以及伊力佳组(n=30),分别于1、2、3、4、5、6、7 d测量和记录各组别患者空腹血糖、管饲肠内营养液后2h餐后血糖以及治疗期间每天胰岛素用量,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别、时间等因素以及组别×时间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用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时间测量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用量不存在组间差异且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不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含量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液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律海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40(6):605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蓟县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72例因AMI行PCI的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病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的患者共128例。共分为三组。糖尿病患者40例,为A组。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39例,为B组。非糖尿病无应激性高血糖患者49例,为C组。随访1年。比较三组基线资料(包括DTB Door To Balloo时间、入院GRACE评分)、冠脉病变、SYNTAXⅡ评分及出院GRACE评分、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发生率。结果基线特征显示A组与C组相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组相比、B与C组相比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GRACE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B组及C组,A组、B组入院时随机血糖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冠脉单支病变显著多于A组及B组。A组及B组冠脉三支病变显著多于C组。A与B组相比、A与C组相比、B与C组比较,SYNTAXⅡ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院GRACE评分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组相比,1年后全因死亡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因心力衰竭入院明显多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三支病变更常见。SYNTAXⅡ评分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重于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重于非糖尿病无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年随访显示糖尿病患者因心力衰竭入院的风险更高,全因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3,(10)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突发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和梗死激发全身应激性反应,其中应激性高血糖(SHG)是常见的反应之一,并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1]。糖尿病增加冠心病近期和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92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57例、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76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59例。比较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院内感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院内感染、SIR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胰岛素强化治疗组SIRS、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控制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将目标血糖控制在6.1~8.1mmol/L间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应激性血糖升高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127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基本临床资料,检测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空腹血糖>7.0 mmol/L划分为有应激性高血糖组(n=65)和<7.0 mmol/L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n=62)两组,平均随访30 d,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院内病死率的发生率.结果 伴有应激性血糖增高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更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多支冠脉病变及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及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更高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水平分为Ⅰ组(应激性高血糖组)30例,Ⅱ组(无应激性高血糖组)28例,并对两组患者的LVEF及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死亡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组的LVEF明显低于Ⅱ组,Ⅰ组的CK—MB酶峰水平明显高于Ⅱ组.I组CK—MB达峰值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发生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死亡的心脏事件均明显多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临床观察发现,脑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与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急性期血糖高而不予控制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