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是一种以颞颌关节疼痛及开口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我们自1992年以来,门诊收治了41例患有本病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41例病人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8~25岁24例,26~35岁17例;病程最  相似文献   

2.
任贤云  杨凤英 《云南医药》1994,15(4):289-290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误诊2例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650032)任贤云,杨凤英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jointdysfunctinSyndromeTMJD),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在533例颞颌关节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牙合治疗是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修复组织创伤,调整形态与功能的不协调,消除潜在的的激惹因素。方法通过对97例因缺牙引起牙合功能紊乱而导致的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取正确的黯调整,牙台重建等方式修复缺牙,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调牙合建立上下牙弓正常的正中关系,消除早接触和牙台干扰。对垂直距离降低者增加颌间距离,创造一个使张力减少、消除异常肌活动的生理环境。对于有较多牙缺失,颌间关系不稳定的患者建议先行义齿修复,稳定牙台关系后才应进行颞颌关节紊乱的上下颌间关系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波与超短波联合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本院门诊治疗的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波与超短波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80.9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张口受限、弹响、绞锁、关节静止疼痛及关节应力疼痛方面改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和超短波联合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精神因素、缺牙、过度磨损、长期单侧咀嚼或长期咀嚼食物过猛以及寒冷刺激,不良姿势等原因引起。当其构成的关节肌肉和神经功能失调时就会产生下颌运动异常,关节区疼痛,弹响或杂音等一系列症状,即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居多,大部分患者为单侧发病,有的逐渐累及双侧,多属功能紊乱,但也可出现结构紊乱或器质性破坏。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治疗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 通过对16例儿童及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J)患者的治疗,初步体会到:少年儿童TMDJ患者的致病因素明确,多由简单的错殆所致,如个别牙错(he)、内倾性深覆(he)等。经简单的正畸治疗后,全部病例矫正了主要错(he),TMDJ的关节症状完全消失或逐渐缓解,经一年后加访,均未复发。因此及时防治简单的错(he)畸形,不仅有利于发育和美观,更有利于咀嚼器官的发育。使口颌系统从异常功能状态恢复到平衡、协调的正常功能状态,防止难治性TMDJ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10.
王细霞 《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177-177,180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常见多发病,是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一组病症总称。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疼痛、颞颌关节弹响、开口运动异常。该病症状复杂,部分病例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严重者影响语言和咀嚼功能,故引起国内外口腔学界的广泛重视。该病治疗方法很多,但大多效果不理想。我科采用五官超短波并电脑中频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效果显著,具有显效快、疗效巩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疗效。方法:选择TMD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可明显缓解TMD的各种症状,尤其是在改善下颌运动和缓解肌肉疼痛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正畸治疗内倾型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病的效果。方法:对10例内倾型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病患者,采用平面导板、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治,并通过临床检查及头影测量分析,评判其效果。结果:10例患者治愈7例,好转3例。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前后代表髁突位置的值平均改变1.49mm,B点位置平均前移3.02mm,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畸治疗内倾型深覆伴颞下颌关节病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李建民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815-1816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间1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以女性为多,占62%,男性占38%;21~30岁发病率最高,病因以牙[牙合]及牙舍功能异常为主占56%。临床分型:咀嚼肌紊乱疾病类45例,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类29例,炎性疾病类20例,骨关节病类6例。结论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及关节异常负荷,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莹  谢碧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24-126
目的观察下关穴围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6月入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推拿整复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关穴围刺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评价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评分。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ROM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VAS、ROM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关穴围刺配合推拿整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潘树矿  方梅 《淮海医药》2014,(4):321-322
目的:调查蚌埠地区高三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TMD)发病情况,分析引发疾病的有关原因。方法2011-2013高考体检中,连续三年对蚌埠地区4650名高三学生进行颞下颌关节体检。结果男生患病率为19.79%,女生患病率26.49%,女生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精神紧张、不良习惯者TMD患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TMD在高三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及不良习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全麻下行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对6例全麻下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全部手法复位成功,未见手术及麻醉并发症。结论:对陈旧性或无后牙且牙槽骨萎缩细小、咀嚼肌较发达等特殊情况的颞下颌关节脱位,采用全麻下手法复位,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病人的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并探讨心理因素与TMD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门诊且经RCD/TMD双轴诊断确诊为TMD病人35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上述三家医院就诊且确诊无TMD的正常人群299例设为对照组,使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进行问卷调查,对量表数据进行整理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OHIP-14得分分别为(12.68±8.47)和(6.48±6.71)分.观察组14个条目得分均较对照组高,其中除条目2"味觉变差"、条目12"难以完成日常的工作"分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2项条目分数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病人按RCD/TMD轴Ⅰ诊断分类,其中筋膜痛病人得分(13.23±9.06)分,筋膜痛伴张口受限病人得分(14.00±7.90)分,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病人得分(10.88±7.33)分,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病人得分(14.42±8.43)分,不可复关节盘移位不伴开口受限病人得分(15.42±8.66)分,关节痛病人得分(14.91±7.33)分,骨关节炎病人得分(17.78±9.36)分,骨关节病病人得分(6.59±9.78)分.结论 TMD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存在影响,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应激状态下髁突软骨细胞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探讨应激对颞下颌关节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建立应激动物模型,运用RT-PCR技术检测对照组、应激组与药物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CGRPmRNA表达。结果在第10天时应激组CGRPmRNA表达最高。药物对照组CGRPmRNA的表达也有升高。第20天时应激组CGRPmRNA与第10天时相比显著降低(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对照组水平接近对照组(P>0.05)。30 d时应激组和药物对照组CGRP水平回落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应激可能在TMD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颌平面导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原则,选择面下1/3短的颞下颌关节病的患者113例;其中治疗组58例行平面导板联合局部理疗;对照组55例仅行局部理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有5例痊愈,对照组没有1例痊愈;2个月后治疗组有25例痊愈,对照组有10例痊愈;3个月后治疗组有30例痊愈,对照组有10例痊愈。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颌平面导板能有效地治疗低角度的颞下颌关节病。  相似文献   

20.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synovial tissue, joint dysfunction, and damage. 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 (EETs) are endogenous anti-inflammatory compounds, which are quickly converted by the 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sEH) enzyme into a less active form with decreased biological effects. The inhibition of the sEH enzyme has been used as a strategy to lower nociception and inflammation.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peripheral treatment with the sEH enzyme inhibitor 1- trifluoromethoxyphenyl-3-(1-propionylpiperidin-4-yl) urea (TPPU) could prevent the hypernocicep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albumin-induced arthritis model in rats’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After the induction of experimental arthritis, animals were assessed for nociceptive behavior test, leukocyte infiltration counts and histologic analysis, ELISA to quantify several cytokines and Western blotting. The peripheral pretreatment with TPPU inhibited the arthritis-induced TMJ hypernociception and leukocyte migration. Moreover, the local concentration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were diminished by TPPU, while th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nterleukin-10 was up-regulated in the TMJ tissue. Finally, TPPU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rotein expression of iNOS, while did not alter the expression of MRC1.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peripheral administration of TPPU reduces hypernocicep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TMJ experimental arthr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