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估50岁以上教职工的血脂、血糖水平,做好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对广东某高校446名50岁以上教职工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岁以上教职工TC异常检出率为66.36%,TG异常检出率为40.13%,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为31.84%。女性血脂水平、空腹血糖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趋势。结论50岁以上教职工的血脂、血糖异常检出率较高,高校应重视高血脂、高血糖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孙丽萍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57-1658
目的了解天津市红桥区60岁以上社区居民血糖、血脂异常情况和不同年龄段的变化特点。方法对4 745例6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的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进行报告和比较分析。结果 GLU异常检出率32.1%,TC异常检出率28.0%,TG异常检出率36.6%。结论 GLU异常检出率在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和TC女性异常检出率和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和TC异常检出率和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40岁以上教职工高血压的患病和血脂、血糖的异常情况,以指导教职工进行日常的自我保健,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方法]检测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糖(FPG),分析不同性别人群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4.63%和33.8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0,P<0.001)TG异常检出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3.34%和14.71%,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HDL-C、LDL-C和FPG的异常检出率,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异常检出率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分别为30.48%和15.11%;TG异常检出率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分别为34.29%和20.86%,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教职工的高血压患病率、TG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教职工;TC和TG异常检出率高血压人群高于非高血压人群;TC、HDL-C、LDL-C和FPG的异常检出率,男性与女性教职工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肥胖程度对中老年教职工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大学中老年教职工肥胖及肥胖程度对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的影响,为高校教职工老年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桂林电子工业学院40岁及40岁以上参加健康体检的475名教职工测量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S)、空腹血脂(TC、TG、HDL-C)、血压(SBP/DBP),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肥胖检出率为42.74%,其中男性为47.24%,女性为37.56%,男女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53,P<0.05);(2)FBS,TC,TG,SBP,DBP平均值随肥胖程度加重而增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即体重正常组<肥胖前期组<Ⅰ度肥胖组<Ⅱ度肥胖组,HDL-C则相反;(3)BMI与FBS,TC,TG,SBP,DBP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中老年教职工是肥胖症的高发人群;肥胖前期已出现DBP显著升高,随着肥胖程度加重,血压越高,糖、脂类代谢紊乱也越重,因此对中老年教职工超重者进行干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甘露  魏崴 《中国校医》2012,26(4):301-302
目的调查北京东城区中小学在职教职工空腹血糖、血脂现状。方法 2010年在职教师体检中对5599名教师血糖、血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进行检查。结果 (1)男性平均血糖、三酰甘油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男女2组的血糖、血脂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尤其是40岁以后年龄组血糖、血脂异常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3)50岁以上女性教职工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同年龄组男性。结论本研究表明东城区2010年中小学教职工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平均水平较高,特别是40岁以上教职工的血糖、血脂增高较为明显,50岁以上女教职工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应积极开展教职工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控制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了解高校在职教职工的血脂血糖水平,为疾病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1571名在职教职工健康检查的血脂血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职高校教职工甘油三酯(TG)异常率为24.06%,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45.0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率为1.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率为15.72%,空腹血糖(FPG)异常率为6.87%.TG、TC、LDL-C和FPOT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TG、FPG水平行政管理人员高于教学科研人员(x2值分别为9.84和20.04,均P<0.01).结论 应加强对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脂症和糖尿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布特征。方法对某高校891名教职工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TG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DL-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60岁以后血脂异常比59岁以前有所下降。男性TG升高检出率为28.1%,女性为20.9%,男性高于女性(χ2=4.07,p<0.05);男性TC升高检出率为5.1%,女性为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结论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的状况应引起高度关注,该人群是心血管病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兴区农村居民血糖、血脂水平情况.方法:整群抽取1092名35~89岁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及进行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血脂总胆固醇(TC)检测并按性别、年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农村居民GLU、TG、T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1.34%、35.99%,和9.52%;均值分别为5.68、1.65和4.74 mmol/L;男女比较,检出率和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比较均值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不同年龄组比较仅血糖均值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女性不同年龄组比较仅血糖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大兴区农村居民随着年龄增长血糖、血脂平均水平和异常检出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女性更加明显.因此,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珠海市1980名中青年警察血脂进行检测,比较不同血脂水平间高血压、糖调节受损检出率的差别,分析血脂与血压、血糖异常的聚集性。方法对1980名中青年警察的血脂进行分类,对不同血脂水平合并高血压、糖调节受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在合适范围的检出率为47.1%,高血压、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分别为8.4%和3.6%。TG升高人群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合适范围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正常者合并糖调节受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5%和4.2%;血清TG升高者合并糖调节受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6.5%和8.8%;血清TC升高者合并糖调节受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7%和16.1%;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合并糖调节受损、高血压检出率为4.7%和18.7%。结论警察群体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糖调节受损有显著的聚集性,防治血脂异常应兼顾相关因素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1980名中青年警察血脂与高血压、糖调节受损聚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珠海市1980名中青年警察血脂进行检测,比较不同血脂水平间高血压、糖调节受损检出率的差别,分析血脂与血压、血糖异常的聚集性.方法 对1980名中青年警察的血脂进行分类,对不同血脂水平合并高血压、糖调节受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在合适范围的检出率为47.1%,高血压、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分别为8.4%和3.6%.TG升高人群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合适范围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正常者合并糖调节受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5%和4.2%;血清TG升高者合并糖调节受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6.5%和8.8%;血清TC升高者合并糖调节受损、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7%和16.1%;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合并糖调节受损、高血压检出率为4.7%和18.7%.结论 警察群体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糖调节受损有显著的聚集性,防治血脂异常应兼顾相关因素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人群血脂、血糖、体质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农村社区人群血压异常与血脂、血糖、体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苏南农村社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162人。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37.8%,血脂异常率为37.3%,高血糖率为3.2%,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5.8%;高血压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显著上升;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率均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增长:超重及肥胖者的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而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者:高血压患者的高血糖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中,合并代谢异常率以35~40岁最高,50.7%的人至少合并一种代谢异常.女性合并脂代谢异常、超重及肥胖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男性有常吃肥肉.女性有高血压家族史及常吃肥肉。结论血脂、血糖、体质指数和血压密切相关,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校青年教职工高血压人群的血脂、血糖、血尿酸等代谢状况及脂肪肝发病情况,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某高校教职工青年原发性高血压100例作为观察组,分层随机抽取男女比例相同的非高血压青年教职工10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间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异常及脂肪肝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异常检出率及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尿酸异常检出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异常检出率分别高达70.0%、55.0%,脂肪肝检出率为40.0%;不同性别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血尿酸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高校青年教职工高血压人群普遍存在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男女性检出率相当,脂肪肝检出率亦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3.
商丘市高校教师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和血尿酸(UA)水平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对3828名高校教师进行空腹血清中TG、TC、GLU和UA等指标检测。结果TG、TC、GLU和uA水平总趋势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P〈0.05),30岁一年龄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30岁以下年龄组(P〈0.05);高血糖、高血脂检出率在50岁以上年龄组出现显著增高,与50岁以下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在40岁以上年龄组与40岁以下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TG、TC、GLU和UA水平及异常检出率总趋势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安排饮食,对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疾病、糖尿病和痛风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国新  郭宁晓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43-2845
目的监测分析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方法选择419例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血糖监测,并与同期528名健康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0岁以下组TG、TC水平均显著高于60岁以上组;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指标同时异常率达15.51%;空腹血糖水平与TC、TG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LDL-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并伴随血脂代谢紊乱,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除控制血糖外,更应重视对血脂异常的治疗,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分布特征。方法对某高校891名教职工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TG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DL-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60岁以后血脂异常比59岁以前有所下降。男性TG升高检出率为28.1%,女性为20.9%,男性高于女性(χ^2=4.07,p〈0.05);男性TC升高检出率为5.1%,女性为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结论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的状况应引起高度关注,该人群是心血管病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16.
男性甘油三酯水平与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项甘油三酯(TG)增高与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健康体检的男性20-69岁人群中筛选出体质指数、总胆固醇(TC)和空腹血糖(GLU)均正常且无糖尿病。肾病病史者25376例,分为TG水平正常、临界、高组,分别统计血压正常与高血压的人数。结果TG增高对男性高血压检出率的影响,表现为以年龄为阶梯的递进过程;各年龄组随TG水平增高,高血压的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排除胆固醇、血糖及体重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后,男性TG水平和血压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青壮年人中TG增高对舒张压的影响大于收缩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和异常状况.方法 对重庆市某社区1 382名60岁以上老年人空腹外周静脉血的血清TC、TG、HDL-C、LDL-C和GLU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HDL-C水平随之升高,GLU水平随之下降;女性血脂4项指标值均高于男性,血糖无性别间差异;60~70岁组的GLU、70~80岁组的TC、TG、HDL-C和LDL-C以及80岁以上组的TC、HDL-C和LDL-C的均值都为女性高于男性;血脂血糖异常检出率中女性的TG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对老年人进行定期血糖、血脂检查,宣传教育如何有效改善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等来预防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痰方(二陈汤)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成年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和化痰组各10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高脂组和化痰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周,化痰组第11周起给予二陈汤灌胃4周。在第14周末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TT),1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并比较各组血脂TC、TG的含量及第14周各组大鼠OGTT结果和ITT结果。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血清中的TC和TG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高脂组比较,化痰组大鼠血清中的TG含量明显降低(P〈0.01),TC有所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化痰组空腹血糖与正常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负荷后,高脂组的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化痰组除了糖负荷后120 min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外(P〈0.01),其余时间点与正常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胰岛素后,化痰组各时间点血糖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高脂组,30 min时高脂组血糖降低18%,而化痰组大鼠降低26%。结论:二陈汤能够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脂的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与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15岁及以上居民1064人进行高血压及相关因素调查,测量血压、计算体质指数、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尿酸(URIC)等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TC、TG、FPG、URIC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80%,6,45.37%,54.29%和56.60%)明显高于正常TC、TG、FPG、URIC(分别为31.40%,30.27%。32.46%和31.85%)人群;高血压人群中肥胖、高TC、TG、FPG、URIC血症发生率随血压分级程度而升高。结论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