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雷丸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始载于《本经》,曰:“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现代主要用于虫积腹痛,用于治疗绦虫及钩虫病,以驱绦虫为主。笔者在基层工作数年,时有发现一些基层医师用本品治疗绦虫病,入汤剂煎服或者入散剂冲服,是不妥当的用法,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雷丸治疗十余例(虫条)虫患者,效果良好。用雷丸9克,研粉,白水送服,半小时后,再用槟榔50克、木香12克煎汤服下,一次即效。虫体有的整体排出,有的成碎片排出。注意:孕妇及腹痛、发烧者忌用。按:因雷丸为苦寒药,有杀虫积、泄降作用,有小毒,用其毒攻虫。又因药入胃、大肠经,故能清理胃肠虫积,尤其对驱(虫条)虫  相似文献   

3.
《神农本草经》收录虫类药28种,记载水蛭、蛰虫、蛴螬、木虻、蜚虻、蜚虻及鼠妇有治疗"恶血""瘀血""月闭"等作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多种虫类药,创立大黄虫丸、抵当汤(丸)、下瘀血汤、鳖甲煎丸等方治疗"瘀血""癥瘕"。通过查阅古今文献资料,综述了虫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为虫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妊娠服药禁忌歌诀包括40种,经后世医家发展达一百种之多。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种。仅将妊娠禁忌药物分述如下: 禁忌药:凡剧毒药物,药性猛烈,一般不可使用。具体药物,有以下16种:虻虫、斑蟊、水蛭、虻虫、乌头、附子、天雄、野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79年以来,我科对白癜风112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随访资料较为完整的589例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男292例,女297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68岁。皮损分布情况:头面颈部345例,躯干部176例,四肢部56例,手足部12例。治疗方法取蒲黄、灵脂、丹参、红花、桃仁、赤芍、香附子、炒荊芥、枳壳各100g,防风60克,蝉衣40克,柴胡40克,磨细粉过100目筛,炼蜜丸(每丸含生药3.5克)、日二次,次1~2丸,开水冲服,儿童酌减,孕妇忌服。取盐酸氮芥50rag,盐酸苯海拉明150mg,95%酒精加到100ml。外涂皮损日1~2次。  相似文献   

6.
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主要矛盾是瘀血。笔者使用活血化瘀之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效果显著。组方:大黄(庶虫)虫丸由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等组成。研末,蜜为丸,每丸3克。日服2次,每次1丸。方以大黄、黄芩、杏仁清泄湿热,以芍药、  相似文献   

7.
汤剂,由于临证可随证加减,应用灵活变通,既可内服又能外用,是古今医者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中成药,有丸、散、膏、丹、酒剂、茶剂、锭剂,近年来发展为糖浆剂、片剂、冲剂。这些药剂针对性强,不易随证加减,但便于服用、携带。临床医者,在实践中根据病情需要,结合汤剂与中成药二者之长,常将内服中成药在汤剂中应用,其应用方式各有妙谛,现予简略归纳。一、包煎入药:将中成药用纱布或特殊的包裹物(如荷叶之类)包扎后,与饮片同煎而成的汤剂,一般以丸、散剂入汤剂为多。丸、散包煎入汤剂,多  相似文献   

8.
龟头湿疹是由杜克莱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属祖国医学“臊疳”范畴。笔者临床用自拟全虫方治疗,收效满意,介绍如下。方药:全虫10克,防风15克,地肤子30克,龙胆草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前2煎内服,后1煎外洗,3~5次,连用7日。忌辛辣。忌同房。病案举例例1:张某某,29岁,男,干部。1986年8月来诊。龟头部出现红斑,有丘疹样疹块,散在,略痒,涩痛,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转诊我科。经查诊  相似文献   

9.
一般常以槐角入丸或入汤剂治疗痔病下血,为改革剂型,我们采用单味槐角,经炮制后代茶饮治疗痔病下血,方法简单,疗效尚好,现介绍如下: 制作方法:将干槐角掰成小段,加入适量红糖水拌匀闷透,置铁锅中加细砂炒至老黄酥脆,去砂后将槐角置通风处备用。用法:每日4~6克,每日1~2次,用开水浸泡,代茶频饮。适应症:适用于内、外痔,混合痔的大便秘结时反复出血,兼见肛门坠胀、灼热疼痛、瘙痒及肛裂所致的出血。一般饮用3~5天后出血可止,大便渐转濡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用(庶虫)虫散治疗急性腰扭伤55例,收效好,现介绍如下: 处方:(庶虫)虫若干个,研为细未,备用。用法:取(庶虫)虫术1.5克,用红花酒或白酒5钱至1两送服,一日一次。一般3至5次痊愈。注意:1.每次用量不宜超过1.5克;2.孕妇忌用。例1.战士罗×,在军事演习中,不慎腰扭伤,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经局部封闭,理疗,贴膏药及服跌打丸治疗七天,疼痛未解,行动仍困难。即用(庶虫)虫散治疗5次痊愈。例2.营干余×,因跳木马中不慎发生腰部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疼痛、行走艰难,下肢麻木不能动。即用上药治疗。两日后,痛止、肿消,痊愈归营。  相似文献   

11.
处方:益母草30克,黄芪、当归各20克,党参15克,川芎、红花各12克。每日水煎服1剂,连续服用,尿液每周检验1次,连检3次皆阴性者,可用汤剂或改用丸、散剂,维持用药2~6个月,以巩固疗效。尿少肿甚者酌加苡仁、车前子各15克,猪苓、赤小豆、泽泻各12克,大腹皮10克;  相似文献   

12.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根,同属植物秀丽假人参(竹节三七)、峨嵋三七及羽叶三七的根,功用同人参三七相同,另有山漆、金不换、血参、参三七、田三七、田七等别称。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入肝胃大肠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7.5~15g;研末,2.5~5g;外用: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禁忌:孕妇忌服。  相似文献   

13.
细辛的毒性与临床用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有"细辛不过钱"之说。经查阅古今有关细辛毒性与用量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认为细辛常规用量可以确定为:入丸散剂,0.5~1g;入汤剂,5~15g。煎煮时间宜20min。  相似文献   

14.
<正>张仲景《金匮要略》首开"瘀血"证名,首创用虫类药治疗瘀血病证,如土鳖虫、水蛭、虻虫、蜣螂、蛴螬、鼠妇等,散在于抵当汤、抵当丸、鳖甲煎丸、大黄(?)虫丸、下瘀血汤等活血化瘀方剂中,主要用治蓄血证,瘀血内闭的经闭、腹痛、癥积、疟母,寒气凝结肝脉之阴狐疝气等,以达破血逐瘀、活血通经止痛、消积化癥、破结通利除疝等多重治疗目的,显示了虫类药独特的功效和应用,现探析如下。1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雌虫的干燥体,又名(?)虫、土元。药性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具  相似文献   

15.
干漆     
<正>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肝、脾经。功效:破瘀血,消积,杀虫。应用:治妇女经闭,症瘕,瘀血,虫积。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2~4.5 g,内服宜炒或煅后用;外用:烧烟熏。使用注意:孕妇及体虚无瘀者均宜慎服。  相似文献   

16.
钟萌 《天津中医药》2006,23(6):518-519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中成药共564种,孕妇禁忌药133种,患者证候禁忌64种,使用方法禁忌12种,占总数37%。现归纳如下。1妊娠用药禁忌1.1孕妇禁忌七厘散、九气拈痛丸、九分散、大黄虫丸、小金丸、小活络丸、马钱子散、开胸顺气丸、木瓜丸、木香槟榔丸、化回生片、心通口服液、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 ,其特点为多突然发生 ,呈集簇性水疱 ,排列成带状 ,沿一侧神经分布区出现 ,疼痛明显。一般治以清肝火 ,利湿热 ,多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虽疱疹能较快消退 ,但患处疼痛仍不能迅速缓解。笔者用中药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较好。治疗方法 :汤剂以龙胆泻肝汤为主 ,药用龙胆草、当归各 1 5~ 2 0 g,车前子 (布包 )、滑石各 1 5 g,栀子、苦参各 1 2 g,生地 1 5~ 30 g,柴胡 1 0 g,生甘草、通草各 6g。水煎服 ,日 1剂 ,早晚饭后分服。散剂用全蝎 6~ 9g,蜈蚣 2~ 6条 ,日 1剂 ,研末随汤剂冲服。…  相似文献   

18.
余多年来,运用控涎丹治疗湿痰流注,多获良效。药物组成:红大戟(泡透去骨晒干)、甘遂(甘草水浸,再以面糊包煨)、白芥子(炒)各等分。用法宜忌: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成人每服1~3克,儿童酌减,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体虚者慎用,孕妇忌服。脓肿已成者,用之无效。  相似文献   

19.
<正>组成: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功效:固表止汗,益气御风。主治:表虚自汗,畏风易感冒:预防因气虚所导致的多种疾病。用法:散剂,一次6克;片剂,一次6片:大審丸,一次1丸:颗粒剂,一次1~2袋。温开水送服,一日2~3次。说明:服药期间,避风寒,并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品。出处: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相似文献   

20.
白及性味苦涩 ,微寒 ,具补肺、止血、生肌消肿、敛疮之功 ,主治肺伤咳血 ,金疮出血、烫火灼伤、溃疡疼痛、痹疽肿毒等症。临床研究表明 :白及对肺结核、肺结核咳血 ,百日咳支气管扩张 ,矽肺 ,胃 ,十二指溃疡出血 ,烧伤及外科疮伤等均有较好疗效。关于白及的服用方法 ,目前临床多以入汤剂煎服为主 ,少数入丸、散剂。笔者根据白及的理化性质和前人临床运用经验 ,认为白及入汤煎服欠妥 ,而以入散剂吞服或冲服为宜 ,论述如下 :1 白及入汤剂煎服的弊端1 .1 白及含有大量粘液质 ,据载其含量高达 5 7%~ 6 0 %。当入汤煎煮时 ,白及粘液质将使煎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