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日,来自北京10家大型医院的负责人与青海省卫生厅主要负责人在西宁签订了北京/青海医疗卫生技术帮扶协议。北京10家医院将各有侧重地开展扶贫助残项目。包括组织医学专家团赴该省开展以学术讲座、新技术推广、带教手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苗明 《中国医院》2008,12(4):50-51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政府组织医疗扶贫工作为契机,在履行卫生部“百万医师下乡”活动的过程中,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承担医疗扶贫任务的同时,扩展扶贫内涵,还将重点内容放在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和干预治疗工作上,把医疗扶贫工作与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医疗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有效地促进当地医院工作的全面提升的同时,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时代与科学的发展对从医者综合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 ,是摆在医学院校面前的难题。汕大医学院开展医疗扶贫行动实践几年来 ,特别是组织了“汕港医学生暑假医疗扶贫体验”专项活动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获得广东省团委颁发的多个奖项 ,同时对加强医学生医德修养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提高了人文社科知识水平 ,理解医学模式转换的必要性等也收到明显效果。开展医疗扶贫行动 ,拓宽了对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新途径。一、我院医疗扶贫行动基本概况1998年 ,我院在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的倡议和资助下…  相似文献   

4.
助残扶贫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让更多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套针对残疾人的医疗救助机制,确定救助对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拓宽资金渠道、救助方式的多样化、建立多元化残疾人康复经费保障机制等,以降低残疾人因病致贫的风险,使医疗救助确实能落实到实处,解决残疾人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健康扶贫的多项工作中,医疗救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权益的重要手段,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减轻了他们医疗费用的负担。但是医疗救助在健康扶贫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资金支出压力大、制度衔接不够紧密、高度保障引发道德风险等,因此,需要完善医疗救助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相关制度,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到健康扶贫工作中,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医疗扶贫实践是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医疗界存在许多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现象,而作为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又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进《医学伦理学》教育刻不容缓。汕头大学医学院的同学通过参加医疗扶贫实践活动,受到了生动而直接的医德教育,这证明了医疗扶贫实践活动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7.
黄燕 《中国乡村医生》2007,23(12):17-17
近日,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扶贫工程公益表彰大会上获悉,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扶贫工程近年开展的公益项目受益农民已达三千多万人。  相似文献   

8.
由陕西省政协医卫体委员会和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共同发起,在全省开展的“医疗扶贫扶助话动”日前启动。从今年8月到明年8月一年时间里,该活动组织专家对省内市级定点联系医院进行医疗技术扶持,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复明工程15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是一项带有扶贫性质的政治性医疗任务,是现阶段贫困地区防盲工作的重点。随着白内障复明工程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患者重见光明。2007年7月由我县政府与县残联共同组织,并有多家企业先后拿出几十万资金无偿资助,通过财政投入一点、社会募集一点、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一点、医院优惠一点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高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在起到积极诊疗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技术本身的缺陷、使用者资质的欠缺以及技术的不合理使用产生了费用攀升、资源浪费、医疗安全隐患和社会伦理不适应等一系列消极作用。医疗技术准人在国外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展,但这项工作在我国起步晚,基础薄弱,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同时,由于医疗技术具有专业性强、项目繁杂、更新快的特点而相对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药品器械的准人和管理来说,是最难于管理、最需要规范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医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学教育面对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社会卫生保健需求,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但目前医学生还存在着医学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欠缺、知识结构欠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思维缺少创造性及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与社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为此如何进行医学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医学素质的概念及如何使医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必须从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城市贫困人口健康保障与医疗救助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闫菊娥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5):64-64,F003
通过对城市贫困人口在卫生服务方面存在问题分析,提出满足城市贫困人口卫生服务需要的医疗救助应对机制,探讨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的对策、措施,以改善城市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提高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医保政策对某些重大疾病提高报销比例、采取限价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但对于生活困难的家庭而言其自付费用方面仍不能负担,往往导致患者延误或者放弃治疗。通过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重大疾病医保与社会公益基金相结合为基础,采取医保按政策报销,基金会资助患者自付费用的方式,力求探索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全免费治疗模式,为今后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基金发展的有效结合提出建议。研究认为,将国家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与社会公益基金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两者的优势性发挥,并能互补缺陷,最终受惠的是普通百姓和贫困家庭患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年人口的养老、安老问题突显出来。社区养老是注重老年人情感需求的人性化养老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本文在分析老年人身体状况及健康需求的基础上,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强调了医务社会工作在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基于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在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中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如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不足、缺少社工专业人才、欠缺社工制度与规范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提高全社会对社工的认识、加大培训力度、发挥社会团体力量、争取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重要环节,两者衔接对缓解城镇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有重要现实意义。结合两制度衔接现状,探讨两个制度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当前两个制度衔接存在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在读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家庭因素与社会适应能力间的相关性,为今后培养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医务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疆某医学院校三个年级的210名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家庭环境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 201名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平均值17.00±11.12分,社会适应能力表现为一般。不同性别、年级及是否工作过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来源、离家年限及父亲/母亲学历不同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级、母亲学历、家庭来源、离家年数及是否工作过影响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 从家庭环境角度出发,应对于社会适应能力欠佳的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特征性的干预教育,以期不断提高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医学传播对医学发展具有正价值,然而频繁出现的医药企业违规违纪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其社会责任的思考.医学的社会性是医学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基础,医学目的 规定着医学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医学传播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应从加强行业自律、制定相关准则等方面对医学传播过程进行伦理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正处在十字路口。总体来说,20多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这集中体现在医疗费用的超常快速增长、医疗费用负担不公平、低收入人群医疗可及性普遍下降、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幅度有限等。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就是接受医疗服务的群体满意度,“看病难、看病贵”体现的是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极度不满。“看病难、看病贵”是医疗领域中爆发的最为严峻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根植于医疗领域,但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医疗领域内部和其外部。医疗行业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公众的健康满足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之一。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因此,笔者从分析问题的根源入手,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晓艳  姬平 《中国病案》2011,12(1):24-25
目的提高医学死亡证明书填写质量和上报的时效性,使其成为生命统计中死亡人口根本死因分析的重要来源和医疗机构诊治水平的重要衡量依据。方法总结某院三年1850人"医学死亡证明书"上报和填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员培训,再次明确并优化了死因直报流程,加强了直报前的审核和监管,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死因直报工作连续成为东城区先进单位和北京市先进单位。结论 "医学死亡证明书"是医疗文书的一部分,领导重视,专人负责,流程明确和加强质控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R W Evans  C R Blagg  F A Bryan 《JAMA》1981,245(5):487-491
Before 1973, selection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s (ESRD) for treatment was necessary because of inadequate medic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based partly on social worth rather than medical suitability. In 1973 ESRD patients became eligible for Medicare benefits, eliminating the financial barrier to treatment. Using data from two national survey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1967 and 1978, two social and demographic profiles of patients illustrate the effect of extension of Medicare benefits on composition of the dialysis patient population.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problems of patient selection have been resolved, and ESRD patients now have equal access to medical care. Nevertheless, there is growing pressure for cost efficiency for the ESRD program in the tightening economic climate. This may lead again to some form of restriction for future access to dialysis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