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结肠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并有B超、双重造影和CT扫描检查资料完整的病例,回顾分析B超、双重造影和CT等表现。结果:B超检查的7例中,3例表现为均匀性回声增强实质性肿块,2例为不规则形混合回声块影;结肠双重造影有4例显示腔内充盈缺损并管腔狭窄,2例粘膜破坏,2例显示多病灶跳跃性病变;CT扫描中5例显示出病变,2例增强扫描后,见轻度强化。上述各项检查无1例诊断本病。结论:本病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应以双重造影为主,B超和CT扫描为辅,如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完全有可能提高其诊断率,但最后确诊仍需经结肠镜活俭或手术后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十二指肠球部充盈缺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共12例患者,均进行钡餐造影检查,其中6例进行CT检查。结果:分别对12例球部充盈缺损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球部异物2例;淋巴瘤2例;腺瘤4例;低分化腺癌、类癌、胃窦癌脱入球部、胃息肉脱入球部各1例。钡餐造影显示了12个病变;CT检查的6例中,显示5个病变,其中1个漏诊因病变小于10mm。结论:十二指肠球部充盈缺损少见,钡餐造影对发现球部病变的大小、形态及腔内结构有重要作用,CT在病灶的性质病灶周围情况,腔内外侵犯的程度及远处转移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及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将33例结肠镜直视下活检、19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43例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照。结果:诊断符合率内窥镜为90.9%,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为84.2%,螺旋CT扫描癌肿检出率为44.2%,淋巴转移符合率28.2%,肝脏转移诊断符合率87.5%,原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诊断符合率66.7%。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及预防结肠癌最有效的方法,对不能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人,可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进行诊断;螺旋CT检查能发现和显示病变,确定病变的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是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胃和结肠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镜成像技术在胃和结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 例螺旋CT 扫描的容积数据运用Navigator 软件进行仿真内镜成像,并与纤维内镜及X 线钡剂检查进行对照。正常7 例,病变12 例,其中进展期胃癌7 例,早期胃癌1 例,胃底球形静脉曲张1 例,结肠癌2 例,结肠腺瘤1 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纤维内镜证实。结果 CT仿真内镜能清楚显示胃、结肠正常结构、粘膜皱襞异常、管腔狭窄、肿块及溃疡,准确对胃癌进行分型。结论 仿真内镜可获得类似纤维内镜的检查效果,可作为胃和结肠纤维内镜及X线钡剂检查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子宫肌瘤的CT特证,讨论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的CT征象,对横断面上显示病变大小、位置与宫腔关系及病变的强化进行评价。结果:38例中除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外,CT都确诊为子宫肌瘤,其CT诊断准确率为973%。其中浆膜下型10例,壁间型18例,粘膜下型2例,混合型8例。全部病例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肌瘤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的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较大的肌瘤可有低密度坏死灶。钙化灶3例,占79%。增强扫描肌瘤与正常肌层相差5~10HU。结论:CT在显示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与宫腔关系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B超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56岁。4年前查体行肝脏B超,发现肝内弥漫性回声明显不均,回声光点粗大,似有网状不规则增强回声,酷似肝硬化的超声显示,门静脉扩张,肝脏不肿大。病人既往体健,无肝脏疾患和酗酒史。超声诊断: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建议行CT检查。CT扫描:肝表面...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劲动脉体瘤的超声、CT、MRI、血管造影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9例颈本瘤中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血管造影证实,其中2例为双侧。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及其形态,颈动脉体瘤的B超超声特点为中等低实质回声,大于3.0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级观察欠清,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内网状血管,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  相似文献   

8.
巨大腔外型胃平滑肌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大腔外型胃平滑肌瘤临床少见,对其CT特征认识不足或检查方法不当常易误诊。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CT误诊4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4例患者(男2例,女2例),年龄53~78岁,上腹肿物至手术时期半月~3年。全部病例均有上腹不适、隐痛,但无呕血及黑便。体检:上腹部包块1例,左上腹包块3例。4例术前均行CT平扫,其中1例增强扫描,1例上消化道造影,2例B超检查。2 结果2-1 CT表现 4例病变均位于中上腹部,长径11~17cm。1例位于胃小弯侧,肝左叶及胃有弧形压迹;2例位于胃大弯侧,胃、脾、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肠脂肪瘤的结肠钡剂造影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脂肪瘤的结肠钡剂造影及CT表现,3例作普通钡剂灌肠,5例作结肠双对比造影,3例作腹部CT扫描,结果:本组8例均为结肠黏膜下脂肪瘤。影像学表现:结肠钡剂造影可见边界清晰的肠腔内充盈缺损,双对比相示向肠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肠黏膜无破坏,局部肠壁柔软,加压时病灶容易变形,并发肠套叠很多见;CT扫描见肠腔内异常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CT值一般在-80Hu~-120Hu;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并发肠套时可见肠套叠征象。结论:结肠钡剂双对比造影和腹部CT扫描对结肠脂肪瘤可以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5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根据CT表现分为三种类型:1)肝内型;2)肝外型;3)混合型。肝内型具有特征性CT表现为扩张呈囊状的胆管将门静脉分支包绕,在增强CT或胆道造影CT均可显示出“中心圆点。征象。肝外型囊壁见突出腔内结节时为癌变征象。CT对本病的显示准确率达100%。对照其它影像检查方法,作者认为:超声对本病也有重要诊断价值;X线胆道造影诊断价值不大;ERCP和PTC为痛苦性检查方法,提  相似文献   

1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B超对典型RAL诊断符合率为100%(7/7),不典型RAL诊断率为17%(1/6);并对不典型RAL的仍进行分析,与手术病理对照,B超典型和非典型成像原理及CT征像的形成原理,并提出静脉造影检查无特异性表现,B超和CT为本病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多层探测器螺旋CT的广泛应用,已使胃肠道等空腔脏器的CT检查成为可能。目的:通过结肠充气CT结肠造影扫描,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对结肠病变检出的有效性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方法:38例患者导泻后经肛门注入适量空气,行多层螺旋CT扫描,再经工作站对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多平面重组的冠、矢状面图像、表面重建、透明重建、仿真内窥镜和管腔展开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上述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肠病变的性质、位置、大小和肠外表现,并与电子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和结论:除1例为家族性息肉病外,其余37例患者共检出17枚息肉、20个结肠肿块和5例结肠炎性病变。对3种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多平面重组分别为82%、100%和100%;仿真内窥镜分别为100%、100%和80%;表面重建分别为41%,90%和40%;透明重建分别为47%、90%和40%。管腔展开技术对所检病变的显示率达100%。二维图像可对结肠病变准确定位并精确测量大小,在显示结肠病变肠外表现方面的优势明显,仿真内窥镜的敏感性较高,管腔展开技术又进一步避免了检查盲区,表面重建和透明重建在显示结肠全景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结肠造影(MSCTC)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疑有结肠病变患者,检查前清洁肠道,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充盈肠管,使用低张剂后,分别行螺旋CT标准剂量和低剂量增强扫描。分析大肠病变的MSCTC表现,评价不同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及X线辐射剂量。结果:所有受试者成功完成MSCTC检查。以160mAs为参照,30mAs为低剂量扫描的MSCTC图像清楚显示:结直肠癌12例,淋巴瘤3例,结肠息肉6例,克隆病2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阑尾炎5例,其余5例正常。其图像质量虽略差于参照图像,但不影响病变的诊断。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质量在低剂量扫描时几乎不受影响,且X线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MSCTC简便易行,30mAs低剂量CT扫描配合阴性甘露醇水对比剂的应用,全方位多维显示大肠病变,且X线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可完全满足结肠病变的筛查及诊断。  相似文献   

14.
海绵肾影像诊断(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海绵肾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例海绵肾的B超、X线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表现。结果:本组4例全部做过B超检查,其中2例做了X线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B超表现为肾髓质锥体部集合小管的小囊样扩张和/或囊腔内的强回声光点。X线平片,仅见双肾实质内呈簇状排列的致密微结石影,如绽开的礼花样。静脉尿路造影片见肾锥体内呈扇形、密丛状或葡萄串状扩张的集合小管。结论:B超、X线平片、静脉尿路造影对海绵肾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B超简便易行,可作首选,当B超疑有海绵肾时,应做X线平片和静脉尿路造影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充气造影MS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结合应用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结肠充气状态下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记录扫描的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对诊断结果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0mAs 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与50mAs MSCT平扫结合150mAs MSCT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相同;结肠充气状态下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结肠壁、结肠带、腔外间隙的显示清晰度优良,能满足对肠道疾病的观察和诊断;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结肠结构的三维图像几乎没有影响,但在肝脏及结肠肿块的显示、周围软组织浸润程度、腹膜后淋巴结分辨率、图像的三维重建成像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平扫与常规剂量增强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既降低患者所受辐射量,又符合诊断要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在静脉输入胆道造影剂Biliscopin后,42个病人进行了上腹部螺旋CT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胆道系统正常、正常变异及部分病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结果与两天之内进行的ERCP进行比较。结果: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准确地诊断胆道系统所有的正常、正常变异及所有的胆道梗阻、胆道结石,但在胆道结石的定量诊断方面有2(2/6)个病人的结石数量被低估;一个病人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仅诊断出胆总管结石而未能诊断出胆囊癌,但轴位图象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胆囊癌。模拟内窥镜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病变。结论: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性的胆道系统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介绍一种检查肝脏占位病变新的检查方法———经皮穿刺脾脏门静脉造影CT(CTPSP)。方法:用CT定位确定穿刺点,用20G套管针穿刺脾脏,注射30%Angiografin,每秒1ml,注药20秒后开始CT扫描,用连续动态法,造影剂总量60~80ml;结果:23例行CTPSP检查,21例显影良好,14例均清楚地显示肝内占位病变,病灶最小5mm。2例因造影剂注入胸膜腔,肝内没有造影剂充填。注药局部有胀痛感;结论:CTPSP是显示肝内占位病变的一种敏感方法。CTPSP与CTAP相比,CTPSP不用经股动脉插管;无需使用X光机和导管;可减少造影剂用量。  相似文献   

18.
CT、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本语文通过对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MRI和CT的对照观察,以进一步研究MRI、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了MRI和CT检查及对照。结果:30例患者MRI检查,T2W/TSE及T2WI/IR水压抑扫描发现病灶254个,CT扫描实现病灶254个,CT扫描发现病灶37个。敏感性为MRI的14%。MRI对微小的病变,早期的病变及颅底、颅顶部的病变的显示均较  相似文献   

19.
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X线钡剂造影表现、B超及CT的特征。方法 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26例行钡餐造影检查,11例行钡灌肠检查,25例行B超检查,17例行CT扫描。结果 8例腔内型钡餐造影见肠腔内肿物。黏膜展平呈弧形,管腔增宽,管壁不整,3例有小溃疡龛影。7例腔外型X线钡剂造影可见肠道受压移位改变,局部肠壁不整,13例腔内外型钡餐造影表现为腔内充缺,黏膜紊乱,管腔狭窄,6例有溃疡穿孔。B超22例发现腹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部回声不均,10例肿物内有肠气反射。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12例,4例肿物内见有造影剂渗入。结论 X线钡剂造影仍是小肠平滑肌肉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B超、CT亦为重要的补充检查,特别是对于腔外型和腔内外型病变,恰当地结合应用可以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介绍了种检查肝脏占位病变新的检查方法-经皮穿刺脾脏门静脉造影CT(CTPSP)。方法:用CT定位确定穿刺点,用20G套管针穿刺脾脏,注射30%Angiogrfin,每秒1ml,注药20秒后开始CT扫描,用连续动态法,造影剂总量60~80ml;结果;23例行CTPSP检查,21例显影良好,14例均清楚地显示肝内占位病变,病灶最小5mm,2例因造影剂注入胸膜腔,肝内没有造影剂充填,注药局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