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调压式分流管在小儿脑积水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方法]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不同类型脑积水病例21例.依据患者脑积水病因、病程、年龄、影像学特点、术中测压结果等做为调压阀开放压力初始值的设定依据,术后根据CT复查结果和患者症状进行调整.[结果]术后调压1~6次,平均3.5次.脑积水症状改善18例(85.7%),无显著变化1例(4.8%).术后硬膜下积液1例(4.8%),分流管腹腔端梗阻1例(4.8%).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可减少分流过度或不足等并发症,特别适合小儿脑积水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脑外伤后脑积水诊治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脑外伤后脑积水的诊治经验。方法:统计本院5年来收治脑外伤后脑积水患者28例,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型脑积水3例,以梗阻性脑积水为主,慢性型脑积水25例,以交通性脑积水为主,均依据头颅CT确诊。全部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26例显效,2例失败。结论:脑外伤后脑积水是脑外伤后可诊治的并发症之一,掌握特征,依据头颅CT影像行V-P分流术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负压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及脑室穿刺测压、CT脑池造影等检查, 测量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与脑室内压力, 根据不同情况行脑室外低位引流及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等治疗, 观察患者转归。结果经测量5例患者脊髓蛛网膜下腔压力与脑室内压力不相等, 且脑室内压力为负。脑池造影显示5例病例均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阻。1例患者经脑室外低位负压引流后症状好转, 3例患者进一步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临床症状好转, 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未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阻的情况下, 侧脑室、蛛网膜下腔压力不等, 当脑组织压或蛛网膜下腔压力下降时, 侧脑室与蛛网膜下腔产生压力梯度, 在压力梯度作用下脑室扩张, 脑室内压下降甚至为负压, 这可能是负压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CT脑池造影为该疾病的诊断及明确其机制提供有力证据, 脑室外低位引流及三脑室底造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53-755
选取74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中期组各37例;早期组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同期进行,对照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2w再行颅骨修补术。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估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并了解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组预后优良率为94.59%,显著高于中期组的78.38%(P0.05);早期组术后恢复GOS良好率为59.46%,显著高于中期组的35.14%(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中期组的27.03%(P0.05)。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更好,并发症少,对患者恢复程度、预后发展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颅骨修补术同期行分流术对脑外伤后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脑外伤后脑积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并于术后2~3个月后施以颅骨修补术,观察组同期行颅骨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手术疗效、预后情况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总优良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GO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颅骨修补术同期行分流术可有效改善脑外伤后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6.
脑室内出血(Intravent ricular Hemorrhage,IVH)是指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其发病急,症状、体征重。早期部分血肿可堵塞室间孔、导水管、四脑室出口而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而多数在发病后1周左右由于广泛蛛网膜下腔粘连及蛛网膜颗粒堵塞,引起不同程度的交通性脑积水,甚至迁延成慢性脑积水。脑室引流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传统有效方法,如长时间引流,发生脑室感染几率将明显增加。但若早期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又易发生分流管堵塞。  相似文献   

7.
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9):1323-1324
我院自 1994 - 0 5~ 2 0 0 2 - 10共实施侧脑室 -腹腔分流术 (V-P分流 )治疗各类脑积水 73例 ,其中手术失败需手术修正 16例 ,为了提高分流成功率 ,现将失败原因及预防措施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 16例 ,手术修正 19次 ,其中 3例均行 2次修正术。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16~ 6 8岁 ,平均年龄 36 .7岁。病因 :外伤性脑积水 6例 ,高血压脑出血 2例 ,脑膜炎后 3例 ,先天性脑积水 2例 ,脑肿瘤 3例。交通性脑积水 11例 ,梗阻性脑积水 5例。1.2 方法 全部病例首次行 V- P分流 ,脑室端穿刺点为侧脑室三角区 ,腹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造瘘 (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指征和效果预测。方法 根据病因 ,将病例分为四组 :肿瘤组 2 1例 ,中脑导水管梗阻 18例 ,囊肿组 11例 ,颅内出血及感染组 8例。采用多因素统计方法研究 5 8例梗阻性脑积水致病原因、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发现在ETV手术效果预测中的作用。结果 Kaplan Meier分析显示ETV术后一年总有效率为 0 75~ 0 8。中脑导水管梗阻、肿瘤和囊肿手术有效率分别为 0 89、0 84和 0 82 ,颅内出血及感染仅为 0 5 0 (P =0 0 4 75 )。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术后2周内早期临床症状改善 (SigofLogLR <0 0 0 0 1)和磁共振电影相差成像显示造瘘口通畅 (SigofLogLR =0 0 0 0 2 )均为手术成功的预后指标。ETV术后 2周内侧脑室体积变化并无预测作用 (P =0 0 7)。结论 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要求适当选择适应证。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和磁共振电影相差呈像检查对预测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脑积水3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31例患者中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28例,侧脑室外引流2例,非手术治疗1例。术后按Salmon标准评定:3级(基本恢复正常)8例,2级(明显好转)13例,1级(轻度改变)4例,0级(无变化)2例,-2级(死亡)4例。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是脑外伤后可诊治的并发症之一,掌握其特征,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手术治疗,是改善创伤性脑积水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胸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艾 《新医学》2001,32(7):393-394
胸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引直 胸膜炎是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类胸膜疾病的统称.根据病因不同,胸膜炎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根据病理变化,胸膜炎可分为纤维蛋白性(干性)和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性);各种胸膜炎性病变几乎均有不同 程度的胸腔积液,若积液量多,未被及时抽吸引流或久不吸收,大量纤维蛋白沉着、纤维化后形成胸膜粘连、增厚,甚至钙化.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脑积水有急性、慢性两种,伤后数小时至二周之内发生着均为急性脑积水,多因血块直接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或因蛛网膜被红细胞阻塞所致。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者显著,临床上比较常见。伤后3周乃至半年甚至1年后发病者为慢性脑积水,这类病原菌病人常有蛛网膜增厚纤维性变,室管膜破坏及脑室周围脱髓鞘等病理改变,常以脑脊液吸收障碍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常规组采用开腹脑室腹腔分流术,研究组在腹腔镜下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的iNPH分级评分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常规组,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iNPH分级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脑积水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在颅内过多蓄积,其部位常发生脑室内,也可累及蛛网膜下腔。伤后3周至1年发病者为慢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脑积水病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08例脑积水病人行VPS,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恢复良好80例,中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10例,死亡8例;53例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VPS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脑室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但都可因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使病情加重。选取2004—2006年我科收治的部分脑室出血患者(发病后查头颅CT可见Ⅲ、Ⅳ脑室积血,脑室轻一中度扩张)17例,进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根据病情腰穿次数不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8例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根据出血2周后CT检查有无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25例)和非脑积水组(183例),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动脉瘤位置、脑室积血、急性脑积水等方面的差异。结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脑室积血、急性脑积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15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采用脑室镜手术治疗,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 min;术中出血20~80 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3~5 d,平均4 d;无近期并发症发生.认为脑室镜手术具有损伤小、安全、可靠、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是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脑脊液外引流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患者临床资料,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的患者为观察组(n=22),行单纯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或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的患者为对照组(n=39),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室积血Graeb评分改善程度和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出血部位、发病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发病时GCS评分、有无急性脑积水、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程度Graeb评分等因素,分析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发病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室积血Graeb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发病时GCS评分、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Graeb评分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有影响(P<0.01或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高Graeb评分是影响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联合腰大池置管术可显著改善脑室积血Graeb评分,脑脊液外引流1周时脑室积血高Graeb评分是预测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非交通性脑积水是指因脑脊液循环通道阻塞,引起脑室系统不能充分与蛛网膜下隙相通,蛛网膜过多地潴留于脑室系统而造成颅内高压,并产生头痛、呕吐、视网膜水肿等一系列相关临床表现[1].随着内镜技术引入神经外科,第三脑室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triculosfomy,ETV)已成为非交通性脑积水的首选手术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对脑组织干扰少、符合微侵袭神经外科原则、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我科对135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ETV),现对术后体温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脑积水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将84例动脉瘤性SAH术后发生脑积水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观察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措施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措施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动脉瘤性SAH术后脑积水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