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EEG的改变。结果:本组103例中EEG正常3例(2.9%),异常100例(97.1%),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部分出现阵发性尖(棘)波或尖(棘)慢波。结论:EEG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诊断及判断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EEG的动态监测对判断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临床病情转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抽动症(TS)患儿的脑电图(EEG)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对34例TS患儿的长程动态脑电图(EEG )资料进行分析。结果:EEG异常11例,异常率为32%,其中7例为节律慢化、慢波增多等非特异性改变,5例为典型或非典型的癫?样放电。结论:部分 T S患儿EEG可出现异常,且EEG的异常率与病程有一定的关系。EEG可作为TS早期筛查及评判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EG监测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干脑炎的早期对病情的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90例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EEG监测及头颅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中并发脑炎(进展组)21例患儿中,13例在临床出现脑炎征象前EEG检查即已发现有异常,异常率达61.9%,而病程中未并发脑炎者(非进展组)中EEG仅9.31%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对脑电异常的手足口病患儿作头颅MRI检查仅发现3例有信号异常,阳性率仅为13%。对2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包括入院时即发现有脑炎者8例))作EEG监测,并追踪其病情转归,发现死亡组EEG异常程度更明显,EEG为平坦波或低电压者预后尤差(P〈0.05)。结论:EEG检查能反映脑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EEG监测有助于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早期发现。EEG出现平坦波或低电压者预后差,连续多次EEG追踪监测对疾病转归预测可能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EEG改变及演变。结果:45例患儿中,男31例,女14例,5岁以下43例。病程4d内初检,42例患儿EEG异常,异常率为93%,EEG异常呈弥漫性改变。复查EEG显示,随着临床好转,EEG趋于好转,但与临床不完全平行。结论:EEG检查是反映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敏感指标,在本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评估及随访中均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酒精是一种神经物质麻醉剂,长期大量饮酒可产生对酒精形成躯体依赖,一旦断酒即可出现与慢性酒精中毒相类似的躯体和精神症状,如失眠、震颤、幻觉、定向力障碍及癫痫发作等,近年来病人数呈增多趋势。现将1998年6月至2008年5月十年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326例的脑电图(EE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盛产白果,每年因食用白果中毒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对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21例白果中毒患儿的脑电图(EEG)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14岁,其中3~6岁7例;7~10岁9例;11~14岁5例。均在食用过量熟白果后1~12h发病,其中,一次性食用白果15~30颗7例,31~50颗10例,50颗以上4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电图(EEG)的动态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类脑卒中共96例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1~12 d)监测EEG加以比较,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48 h内行颅脑CT扫描检查,首次颅脑CT扫描无异常发现者在发病后5 d以内复查CT,部分患者行颅脑MRI检查. 结果: 三类脑卒中患者急性期EEG均有异常,其EEG异常与意识状态、病灶部位和范围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4 d内的EEG主要表现为弥散性慢波,5 d后慢波逐渐变得局限;幕上脑出血患者的EEG表现为弥散性慢波背景上与病灶部位有关的局灶异常,脑干出血患者的EEG可表现为α昏迷,小脑出血患者的EEG多无明显异常;脑梗死患者的EEG多为病侧局灶慢波异常.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EEG异常变化与病变性质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依据EEG改变可以帮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电图(EEG )检查对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出院6个月后对EEG异常的50例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结果:51例中50例为异常EEG ,异常率为98%,其中轻度异常17例(33%),中度异常26例(51%),重度异常7例(14%)。规范化抗病毒治疗至少3周,出院半年时随访,17例原EEG轻度异常者中预后差者5例(29%),26例中度异常者中预后差者18例(69%),7例重度异常者预后均差(100%)。3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趋势检验,3组的预后差率与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EG对病毒性脑炎的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 EEG异常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检查在新生儿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772例,其中男474例,女298例,平均胎龄(37±3)周,出生时体重(3±0.92)kg,采用EEG描记不同疾病新生儿的脑电活动。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感染、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出血的EEG异常率分别为59.2%、35.5%、24.4%、66.7%和33.3%。结论:EEG检查能较全面、动态地评价新生儿脑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亚临床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可以经多种途径传播,是以发热和手足皮疹、口腔粘膜疱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为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一周左右痊愈。最近3年来HFMD发病较多,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神经原性肺水肿、肺出血及呼吸循环衰竭等,病情进展迅速,易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互联网络成瘾(IAD)青少年的脑电信号特点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描记符合诊断标准的38例IAD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的脑电图(EEG),进行目测阅图和功率谱组间对比分析,并对异常程度与IAD时间做组内相关性分析.结果:EEG目测阅图结果显示,IAD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变部位主要是额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D组EEG异常程度与IAD时间无明显关联性(P>0.05).EEG相对功率值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AD组双侧额、颞区慢波(δ、θ波)功率增高.结论:IAD青少年EEG结果提示额、颞区脑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抑制程度与IAD的时间不相关;推测大脑额、颞区兴奋性降低是导致IAD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结构性病变与视频脑电图(V—EEG)表现的关系。方法:对73例影像学检查确认为脑结构性病变患儿进行V—EEG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皮层损害患儿组EEG异常率高于颅内囊肿及血管畸形组,其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有抽搐病史的结构性脑损伤患儿EEG异常率高于无抽搐病史的患儿,其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大脑皮层的结构性损害及有抽搐病史患儿的EEG异常率及痫波检出率均高。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围产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影响新生儿的健康以至危及生命,脑电图(EEG)可反映发病时脑功能障碍的改变。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对住院的96例HIE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的EEG检查,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晕厥病人行脑电图(EEG)检查,为临床医生提供癫(痫)与晕厥的重要诊断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300例晕厥者中27例(痫)样放电的EE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晕厥中误诊的27例患者的EEG显示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异常放电检出率为9%,因晕厥来就诊的人群中有些存在(痫)样放电.对这部分病人的病史进行回顾并追踪确定为癫(痫).结论:癫(痫)的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惊厥,也有不典型的表现如晕厥样的发作,EEG检查可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癫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患者的脑电图(EEG)除了可以检出痫样波外,其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EEG检查在原发性癫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宇航  何星 《医学信息》2008,21(9):1682-1683
目的 利培酮对脑电图影响.方法 服用利培酮60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8周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 利培酮脑电图表现为轻、中度异常,异常率为36.7%.结论 利培酮对脑电图影响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和脑电图、心电图改变,评价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已确诊的96例HFMD住院患儿,检测激酸激酶(CK)、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 H)、谷草转氨酶(AST)、肌钙蛋白Ⅰ(TnI);同时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脑电图分析。对心肌酶异常及心电图,脑电图异常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HFMD组CK、CKMB、LD H、AST、TPI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FMD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部分HFMD患儿可存在心肌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对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进行心肌酶谱和脑电图、心电图的观察,以便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脑电图(EEG)的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儿,个体差异则更大。因此目前还没有任何计算方法能够定量地给出不同年龄EEG的正常范围。本文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就诊,首次EEG被判为"轻度异常"的150例且能配合检查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儿"轻度异常EEG"的判断及与脑功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右利手,反复性发作性失音1年余.2010年10月20日晨起床后突然出现失音,表现为发音困难,说话时音调很低,呈耳语,为反复性、无规律性发作.每日发作数次,有时数日、甚至数十日发作一次,每次发作时最短持续数分钟,最长达10 h.发作期间无意识障碍,短暂发作后即恢复正常说话,有时伴头晕、头昏等症状.每次发作前无先兆症状及诱因,当地以急性喉炎给抗生素治疗无效.2011年2月12日在我院五官科经查直接、间接喉镜和听力均无异常,诊断为癔病性失音,予口服多虑平、暗示疗法结合针灸等治疗仍无效果.3月21日又邀请神经内科会诊,查体:内科及神经系统无异常,既往体健,无阳性家族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V)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慢性点燃大鼠行为及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PTZ致癎组(B组)、RV干预组(C组),每组20只。B组和C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建立慢性癫癎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行为、脑电图及海马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腹腔注射RV可明显抑制大鼠的癎样放电,延长发作潜伏期、缩短发作时间,与PTZ致痂组相比重型发作率降低(P〈0.05);同时在病理学上还能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论:RV可明显抑制PTZ诱导的大鼠癫癎发作,对致癎海马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