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即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主要损害神经根(尤其前根多见)、神经节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伴或不伴有感觉障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对GBS进行辅助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GB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针极肌电图(EMG)检测两次(入院时为第一次和1个月后为第二次),第一次共检测266条运动神经(四肢及面部),168条感觉神经,84次F波,141块肌肉(四肢及面部)的EMG,1个月后复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入院时和1个月后EMG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改变的关系.结果:首次检测上、下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者占所检运动神经的71%,M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59%,运动神经波幅降低者占37%,S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所检感觉神经的54%,F波异常者占90%,EMG为神经原性损害者占所检肌肉的35%.第二次复查神经电生理完全恢复正常者占74%.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其病理改变以脱髓鞘损伤为主,部分合并有轴索损伤,在病程早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就可以有阳性发现,但后期其恢复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恢复,特别是合并有轴索损伤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早期(1~7d)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探讨其对GB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69例GBS患者的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发病7d之内和大于7d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特点。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异常率为55%,发病7d内为45%,发病7d后为55%;F波异常率为77%,发病7d内为52%,发病7d后为48%,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为52%,发病7d内及7d后均为50%;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异常率为64%,发病7d内为52%,发病7d后为48%;上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异常同时伴有腓肠神经SNAP正常者占39%,发病7d内占44%,发病7d后为56%。结论:GBS患者早期(7d之内)即可出现神经传导速度、F波、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的改变,以F波更为明显,因此神经电生理检查在GBS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由免疫介导,进展迅速,以运动症状为主的脱髓鞘性并可继发轴索改变的多发性神经病。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其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即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起病的四肢对称性无力,可导致延髓和呼吸肌麻痹。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组织中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与巨噬细胞以及神经纤维脱髓鞘,  相似文献   

5.
吉兰-巴雷综合征40例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神经系统由体液和细胞共同介导的单相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范围广泛而弥散,主要侵犯脊神经根、脊神经和颅神经,有时也累及脊膜、脊髓及脑部。神经电生理检查为其重要的诊断手段。本文报告我院自2003年7~12月就诊住院的40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关于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比较局限,本文将较全面的评价患者的预后因素,旨在助于确定是否需要加强免疫治疗,从而改善预后。现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后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6例复发性GBS患者分别在复发急性期、初发急性期、缓解期(急性发作治疗后半年或以上)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等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GBS患者复发期神经电生理异常率稍高于初发期,但二者除在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有差异外(P〈0.05),其余无统计学差异;而复发期、初发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复发性GBS患者复发朗神经电生理符合经典GBS特点,缓解期基本正常;但每次发作并非原有疾病简单的重复发作。  相似文献   

8.
MEP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GBS患者进行磁刺激MEP检测,分别刺激皮层、CV6—7、T12、L4—5、Erb点、肘部及胭窝以测定中枢及周围神经传导时间,并以2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结果:GBS患者中枢及周围神经传导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MEP异常率为85%。结论:GBS患者磁刺激MEP检测时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传导时间延长,MEP阳性率高。MEP对GBS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吉兰 巴雷综合征 (GBS)中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AIDP)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 (CIDP)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 :对 38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及F波检测。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及末端潜伏期(Lat)和波幅 (Amp) ;测定F波最短潜伏期、出现率。对比CIDP组与AIDP组患者的电生理改变特点。结果 :CIDP与AIDP中EMG去神经电位出现率分别为 81%和 5 0 % ,运动单位电位 (MUP)多相波分别为 6 9%和 37% ,大力收缩时募集相呈单纯或单混相分别为 73%和 31% ;MCV减慢分别为 6 9%和 5 4% ,Lat延长分别 5 7%和 32 % ,Amp下降或引不出分别为 5 5 %和 40 % ;SCV减慢分别为 5 7%和 19% ,Lat延长为 42 %和 19% ,Amp下降或引不出为 43%和 10 % ,上述参数在两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CIDP与AIDP两组EMG均表现有广泛性周围性神经源性损害的电生理特征。CIDP组EMG、MCV、SCV等参数异常改变均较AIDP显著 ,且表现为运动与感觉同时受累。AIDP患者F波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MCV异常发生率 ,F波与MCV同时检测在吉兰 巴雷综合征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神经电生理分型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与GBS神经电生理分型有关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99例经临床确诊的GBS患者,将其分为三型:脱髓鞘型、轴索损害型和难以分型,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GBS神经电生理分型相关的临床预测因素。结果:轴索损害型50例,占51%;脱髓鞘型患者39例,占39%;无法分型10例,占10%。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电生理分型为轴索型的,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史者是没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的4.7倍,高峰期肢体肌力≤3级者是高峰期肢体肌力>3级者的6.2倍。结论:患者前驱感染史、球麻痹症状及呼吸肌麻痹等可能是区别GBS神经电生理不同亚型的相关临床特征。轴索损害型高峰期功能障碍较脱髓鞘型更重,而且是应该及早作好机械通气准备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云南大理地区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3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神经电生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及电生理表现分为经典GBS型,即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AIDP)和其他亚型。结果:云南大理地区GBS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前驱感染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史最常见,临床首发症状以四肢对称性无力最常见。通过对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的分析总结,最终诊断经典型GBS(AIDP)16例(25.4%),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15例(23.8%),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MSAN)22例(34.9%),Miller-Fisher综合征(MFS)5例(7.9%),急性感觉神经病(ASN)2例(3.2%),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合并GBS 2例(3.2%),颈-咽-臂型1例(1.6%)。电生理以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降低、F波及H反射异常为主要表现。结论:云南大理地区GBS以AMSAN、AIDP、AMAN为主要类型,其临床及电生理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神经电生理检测对于早期诊断GBS及分型、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5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126条运动神经、89条感觉神经及57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3.2%,MCV减慢占70.6%,F波异常占92.0%,SCV减慢占64.0%,EMG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占68.4%。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SA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病情进展的宿主免疫机制。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SARS感染患者 5 0例和正常对照 2 0例的细胞因子 (IL 2、IL 4、IL 6、IL 10、IFN γ、TNF α)。按照疾病预后分成死亡组和治愈组 ,前瞻性设计分析细胞因子在 2组患者中的异同及对病情发展的影响。结果 治愈组与死亡组患者的细胞因子 (IL 2、IL 4、IL 6、IL 10、IFN γ、TNF α)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愈组和死亡组比较 :治愈组IFN γ高于死亡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死亡组IL 6、IL 10明显高于治愈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ARS病毒感染确实引起机体的免疫系统紊乱。功能受损的程度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反应过强 ,TH1类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相对减弱 ,造成的机体免疫自稳平衡失调可能是SARS患者死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至2007年诊治的93例SAP及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SAP合并ARDS患者在入院时的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胰腺CT严重度指数、发病72 h时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和未合并ARDS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SAP患者的死亡率为21.5%(20/93),其中合并ARDS患者死亡率为35.0%(14/40);而未合并ARDS患者的死亡率为11.3%(6/53)(P〈0.01)。SAP发病72 h以内发生ARDS的患者的死亡率为55.6%(10/18),于SAP发病72 h后发生ARDS的患者的死亡率为18.2%(4/22)(P〈0.05),两者从SAP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分别为(7.3±5.0)d和(15.3±8.4)d,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ARDS的SAP患者在死亡时平均累计有3.5个脏器功能障碍。结论 SAP合并的ARDS发生越早,死亡率越高。密切监测ARDS的高危患者,并在ARDS早期即给予保护性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助于ARDS的救治和降低SAP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s a new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disease has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SARS-CoV). The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aspects of SARS have been described. Moreover, the viral genome of SARS-CoV has been fully sequenced. However, much of the biological behaviour of the virus is not known and data on the tissue and cellular tropism of SARS-CoV are limited. In this study, six fatal cases of SAR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tissue and cellular tropism of SARS-CoV using an in-situ hybridization (ISH) technique. Among all the tissues studied, positive signals were seen in pneumocytes in the lungs and surface enterocytes in the small bowel. Infected pneumocytes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immunofluorescence-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alysis. These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tissue tropism of SARS-CoV, which is distinct from previously identified human coronaviruses, and suggest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novel receptors in this infection. Whereas the lung pathology was dominated by diffuse alveolar damage, the gut was relatively intact.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issue responses to SARS-CoV infection are distinct in different orga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在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5例重症HFRS合并ARDS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岁。在一般治疗、机械通气基础上采用CVVH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检测血气指标(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氧饱和度)、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治疗前后检测肾功能。结果 15例病人存活12例,存活率80%(12/15)。治疗过程中血气指标平稳改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TNF-α、IL-6、IL-10明显下降,肾功能改善明显。结论 CVVHD治疗可通过有效清除异常分泌的细胞因子改善ARDS,对HFRS合并ARD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有创通气治疗、有创-无创通气治疗方案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并发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接受常规有创通气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有创-无创通气治疗者为观察组,每组25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Ph值(Ph)、心率(HR)及收缩压(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7天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改善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首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肺炎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创-无创通气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并发ARDS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可降低通气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3例尸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病变的病理形态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对3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光镜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并与临床表现进行联系。结果 肉眼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双肺的弥漫性出血,镜下为肺泡的急性渗出性、出血性和纤维素性炎症,肺泡毛细血管充血,一些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肺泡壁增厚,单个核细胞浸润,肺泡上皮损伤脱落,肺泡腔内渗出物伴透明膜形成。部分肺泡腔内有纤维素样物质及红细胞,少数肺内支气管动脉内血栓栓塞。淋巴结及脾脏等出血坏死,淋巴细胞衰减。其他实质脏器如肝、心、肾、胰腺等呈非特异性改变,如水样变性,脂肪变性、间质细胞增生等以及3例老年患者此次人院前存在的基础病变。结论 SARS具有其病理形态特点,患者的肺部严重病变及免疫器官的损伤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并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