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uT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分析,并作神经传导和肌电图(EMG)检测.结果:25例患者尺神经感觉传导波形消失9例,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及波幅降低16例,异常率为100%;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测肘下-肘上波幅降低25例,速度减慢18例,异常率为100%;尺神经支配肌共检测75块肌肉,可见失神经电位59块,异常率为7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uTS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灶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3例MMN患者进行神经传导和常规肌电图(EMG)检查,采用微移(inching)技术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结果:全部患者均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临床上以单肢无力为首发症状,随病情发展,受累部位增加。常规神经传导检查可见所有明显萎缩肌肉的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13例患者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EMG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原性损害。采用微移技术共测定出CB25处和拟诊CB6处。在3条临床及EMG测定均正常的神经发现5处CB,其余26处CB或拟诊CB均发生于轻度至中度无力的肌肉所对应的20条神经。结论:MMN是一种以远端神经受累为主的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MMN起重要作用,CB是MMN的主要神经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T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56例(56肢)CuTS患者(患者组)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组)相关的电生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肘上-肘下段为37.29±9.57 m/s,动作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41.49±9.52 m/s,感觉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其间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1)。患者组共有3例未引出运动诱发的动作电位波形。有8例未引出感觉诱发的动作电位波形。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为诊断CuTS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尺神经受损部位及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即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主要损害神经根(尤其前根多见)、神经节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伴或不伴有感觉障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对GBS进行辅助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40例GBS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uTS)早期尺神经损伤患者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Cu TS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常规MCV、SCV检测,如尺神经发现异常随即加做尺神经节段检查和尺神经肘部节段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CuTS患者患侧手与健侧手对照比较发现均存在尺神经损伤,为进一步对尺神经损伤定位,加做尺神经MCV节段及尺神经MCV肘部节段寸进法检测,发现肘段潜伏期差延长,尤以肘下3cm至肘上2cm节段潜伏期差延长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CuTS患者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伤。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影响CuTS患者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采用跨肘上、肘下分段刺激尺神经可获得更高的尺神经损伤阳性率,能早期发现尺神经沟局部的异常传导,使CuTS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2.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及病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将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作为判断标准之一,则周围神经受累的患者可占糖尿病患者的47%~91%.其形成与持续多年的血糖控制不佳有关,并且随着年龄与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而导致DPN发病率进一步升高.DPN的早期诊断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及进一步治疗,而神经电生理检查是其中的关键,同时对DPN病理变化发展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诊断及治疗思路的扩展.本文就DPN的神经电生理以及病理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地区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入选的21例MND患者进行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检测(NCS),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在21例患者中,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异常率为55.2%,主要表现为M波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正常率为98.85%。静息时发现纤颤电位18例(85.71%),正锐波16例(76.19%),束颤电位6例(28.57%),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18例(85.71%),平均波幅增高10例(47.62%),大力收缩时表现为单纯相9例(42.86%)。其中上下肢肌肉的异常率为71.08%,胸锁乳突肌的异常率为92.31%,胸椎旁肌的异常率为33.33%。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MND的诊断非常重要,其中EMG检测是MND诊断的重要手段。EMG呈广泛性的运动神经元损害是MND的特征性改变,束颤电位在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胸锁乳突肌阳性率高,可作为检查延髓节段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首选肌肉。  相似文献   

8.
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30例患者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以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在3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者为9例,单侧病变者2l例,共有39病变.30例CTS患者中39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均延长和感觉传导速度均减慢,30条正中神经感觉诱发波幅降低,37条正巾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2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29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患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47例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各55条分别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其结果与正常参考值作比较;对拇短展肌和某些病例的掌长肌作针极肌电图(EMG),观察失神经电位以作鉴别诊断。结果:本组正中神经肘-腕MCV有6条未引出动作电位,41条正常,8条减慢,平均MCV较正常参考值减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异常率为96%,平均DML较正常参考值延长,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尺神经肘-腕MCV均在正常范围,其DML异常率为2%,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SCV异常率为98%;尺神经SCV异常率为2%;47例共55块拇短展肌EMG有49%见失神经电位。结论:结合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可对CTS作出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8例临床确诊ALS、6例临床拟诊ALS、4例临床可能ALS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下肢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远端神经传导测定,包括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以及运动末梢潜伏期(DML)进行测定并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确诊ALS的神经电生理测定各值异常均高于拟诊ALS和可能ALS(P<0.05),拟诊ALS和可能ALS组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ALS组EMG异常率85%,MEP异常率72.4%,神经传导异常主要表现为CMAP降低36.2%,SCV基本正常,F波出波率下降33.3%,F波振幅增高26.3%,H波振幅增高26.3%。结论:EMG对ALS患者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EMG是ALS诊断的重要依据;MEP对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有诊断价值,但特异性不高;F波、H波对ALS患者上下神经元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神经传导测定用于ALS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对16例CIDP的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H反射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64条运动神经、48条感觉神经及96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缓慢进行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6.25%,MCV减慢占60.46%,F波异常占95.83%,H反射异常率占75%,SCV减慢占77.08%,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占39.58%.结论 CIDP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多灶性脱髓鞘为主伴有不同数量的轴索退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ID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CTS)神经电生理的敏感检查方法.方法: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CTS,正中神经末端运动神经动作电位(MNAP)潜伏期正常的20例(23侧腕)患者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22侧腕),采用逆向法测定环指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结果:CTS组逆向法测定环指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潜伏期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逆向法与顺向法测定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环指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潜伏期差值是早期诊断CTS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在肘管综合征(CuTS)诊断中的作用及微移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汤晓芙推荐的CuTS电生理诊断标准.总结29例CuTS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资料,与标准对照组电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29例CuTS患者中,尺神经运动神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较对照组标准均减慢;末端潜伏期(DML)延长;跨肘段MCV明显减慢;跨肘段MCV与肘-腕段减慢差值为(20.6±12.90)m/s,明显大于对照组标准(>10 m/s);微移技术潜伏期(Lat)差值为O.72 ms,大于对照组相应值的O.6 ms标准;跨肘段每隔1 cm两点间(尺神经发生嵌压处)的动作电位波幅差为64.3%,远大于对照组相应值的20%标准;尺神经嵌压于肘下段者16例,占55%;嵌压于肘上段者11例,占38%;尺神经跨肘段内嵌压发生2处以上者18例,占总病例的62%.肌电图检测患肢第1骨间肌、小指外展肌静息时出现自发电位较多,此两处同时出现自发电位者19例.8例合并腕管综合征.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CuTS诊断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起到早期诊断作用,而且其中的微移技术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针极肌电图(EMG)检测两次(入院时为第一次和1个月后为第二次),第一次共检测266条运动神经(四肢及面部),168条感觉神经,84次F波,141块肌肉(四肢及面部)的EMG,1个月后复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入院时和1个月后EMG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改变的关系.结果:首次检测上、下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者占所检运动神经的71%,M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59%,运动神经波幅降低者占37%,S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所检感觉神经的54%,F波异常者占90%,EMG为神经原性损害者占所检肌肉的35%.第二次复查神经电生理完全恢复正常者占74%.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其病理改变以脱髓鞘损伤为主,部分合并有轴索损伤,在病程早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就可以有阳性发现,但后期其恢复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恢复,特别是合并有轴索损伤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和 F波检测。结果:四肢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电位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感觉神经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肌电图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原性损害;F波检测可见不同程度的出现率降低,潜伏期延长。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敏感地评价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周围神经受损程度,为临床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术治疗中老年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CT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患者在给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肌电图(EMG)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结果: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77%,对照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指标变化:两组正中神经感觉电位(腕-拇指、腕-中指、腕-环指)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腕-中指)波幅(Amp)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改变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EMG定位给予定量电刺激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早期CTS临床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移技术(inching)在腕管综合征(C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41例CTS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者,均进行微移技术、常规法及比较法的神经传导检测,比较三者对诊断CT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微移技术检测显示CTS组在腕下2cm至腕下3cm节段的正中神经潜伏期差值显著长于对照组,并且检测的敏感性最高(92.7%),明显高于常规法及比较法(除外正中/尺神经环指-腕末端感觉潜伏期差),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0%,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微移技术检测是一个敏感、安全、简便、实用的方法,对CTS的诊断、定位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肿瘤临床上罕见,完整的病史、体检及诊断性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与电生理检查等对其诊断非常有用。股神经肉瘤的神经电生理表现鲜有报道。我们对一例股神经肉瘤的患者行神经电生理诊断及术中肌电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与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神经电生理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3例ALS及28例CSM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结果:在神经电图检查中,ALS组除12例运动神经动作电位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正常;CSM组病例中,既有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也有动作电位降低及末梢潜伏期延长。肌电图(EMG)检查结果显示:ALS组异常率高于CSM组(P〈0.05),且ALS组胸锁乳突肌及胫前肌异常率均显著高于CSM组(P〈0.01),但胫前肌异常的4例CSM均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结论:对于临床拟诊为CSM患者有必要常规加作胸锁乳突肌EMG,这不仅有助于CSM与ALS的鉴别诊断,对于指导两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别对20例SCD患者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磁运动诱发电位(mMEP)及肌电图(EMG)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SCD组NCV 75%患者异常,其中下肢MCV异常率为85%,SCV异常率为95%;SEP异常率为75%,下肢异常率为100%,上肢异常率为33%;m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明显长于对照组,异常率为100%;EMG神经原性损害占75%.结论:神经电生理测定对SC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病变所累及部位定位的了解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