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高龄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患病临床特点.方法 229例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60岁)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测定其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229例患者中高龄组(≥80岁)126例,其中发现代谢综合征44例(34.92%);非高龄组(60~79岁)103例,其中发现代谢综合征18例(17.48%).代谢性疾病合并高血压病者较单独高血压病者的发病率升高.结论 高龄老人代谢综合征发生率较非高龄老人高,其主要原因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及肥胖的高发率有关;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DVT)的临床特点和转归,为预防和诊治老年LDV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诊断为LDVT的老年患者180例,将其分为非高龄组(60~<80岁)和高龄组(≥80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两组LDVT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血栓和疾病的转归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中男81例,女99例,中位年龄77岁,其中非高年龄者76例,高年龄者104例。与非高龄组相比,高龄组吸烟比例较低(20.2%比34.2%),合并肺炎、营养不良及肾功能异常比例较高(70.2%比46.1%,45.2%比22.4%,32.7%比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血栓分布以左侧多见(40.0%),血栓分型以周围型为主(84.4%),其中肌间静脉101例(56.1%);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中央型、股静脉血栓比例较高(14.4%比1.3%,9.6%比1.3%),肌间静脉血栓比例较低(48.1%比67.1%),...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校正QT离散度(QTcd)对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检查98例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左室肥厚组68例,其中17例(25%)出现Lown2b级以上室性早搏,其中QTcd≥60ms者16例(94.1%);非左室肥厚组30例,其中4例(13.3%)出现Lown2b级以上室性早搏(P>0.05),其中QTcd≥60ms者3例(75%);两组中QTcd>60ms者Lown2b级以上室性早搏发生率明显高于QTcd<60ms者。结论高血压病人QTcd延长,其室性早搏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3年内收治的AMI643例中30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194例老年(≥60岁)组与108例非老年组之间比较,其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67.0%,73.1%)和出血及并发症率(7.7%,5.65%)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所有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比不溶栓者的病死率(7.0%,14.7%)、中度度以上心力衰竭发生率(17.5%,30.5%)等明显减低(P&;lt;0.01);高龄(≥80岁)AMI29例中,8例溶栓者比不溶栓者的病死率低16.1%中度以上心力衰竭低32.1%。结论 AMI溶栓治疗在不同年龄组均安全,有效,而高龄患者得益更大。  相似文献   

5.
王华 《中外医疗》2010,29(14):82-83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影响。方法我院2005~2007年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2例,其中伴有代谢综合征者(MS组)56例,不伴有代谢综合征者(非MS组)56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2年内发生心肌栓死及死亡情况。结果非MS组心绞痛发作与心绞痛持续时间较MS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2组BraunWald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2年其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例数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与UA关系密切,是UA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利 《海南医学》2014,(12):1803-1804
目的:研究高龄男性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因素,为防治高龄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体检的大于60岁的高龄男性,经彩色多普勒提示为脂肪肝,最终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115例为观察组,体检者中彩色多普勒未发现脂肪肝的高龄男性129例为对照组。研究对比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同时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自变量,相关危险因素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脂和肥胖的比例均较对照组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与NAFLD的OR值分别为2.942、1.993和2.013,且P<0.05,说明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与NAFLD呈正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每一指标均为高龄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肥胖、高脂血症和高血糖者应加以注意,以预防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高龄(≥80岁)冠心病患者病变特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1例患者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CI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3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PCI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0岁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及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均明显多于60~79岁组及45~59岁组(P<0.05);(2)冠脉造影提示在冠脉累及左主干者、多支、钙化闭塞性病变病变方面,≥80岁组患者中均明显多于60~79岁组及45~59岁组(P<0.05);(3)≥80岁组行PCI的成功率为94.2%,与60~79岁组(96.0%)及45~59岁组(98.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80岁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11.7%,明显多于60~79岁组(2.0%)及45~59岁组(2.0%)(P<0.05).结论:超高龄冠心病患者各种心源性、非心源性合并症均多于低龄患者,且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行PCI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但并发症多为可逆性.  相似文献   

8.
黄建霞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6,38(3):205-206,215
目的探索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代谢综合征(MS)患病特点。方法收集80例青春期PCOS患者MS患病率与肥胖、年龄、胰岛素抵抗和ApoB/ApoA1比值的关系。结果青春期PCOS患者MS患病率为12.50%,其中非肥胖患者MS和前代谢综合征阶段(pre-MS)患病率分别为0.00%和7.55%,低于肥胖患者的37.04%和33.33%;两组pre-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5岁组MS患病率为6.67%,低于16~19岁组的13.85%(P<0.05);pre-MS患病率为20.00%,高于16~19岁组的15.38%。胰岛素抵抗型患者的MS和pre-MS患病率分别为33.33%和33.33%,高于非胰岛素抵抗型患者的6.45%和11.29%(P<0.05),ApoB/ApoA1≥0.6的患者MS和pre-MS患病率分别为33.33%和16.67%,高于ApoB/ApoA1<0.6的患者6.45%和16.13%(P<0.05)。结论青春期PCOS患者的MS患病率以肥胖、胰岛素抵抗型、ApoB/ApoA1≥0.6者较高,其中13~15岁人群pre-MS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罗征祥心血管中心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冠脉造影术确诊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62例入选,其中,中青年组(<60岁)44例,老年组(60~75岁)82例和高龄组(≥75岁)36例,比较三组患者在危险因素组成、ACS类型、血脂水平及心肌标志物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病(中青年组48.4%,老年组69.4%,高龄组61.5%)、血脂异常(中青年组73.4%,老年组56.9%,高龄组38.5%)的发病率在三组人群中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44和0.006),其中高血压病以老年组发病率(69.4%)最高,而血脂异常以中青年组(73.4%)最高;而三组人群间TG水平[中青年组(1.90±0.74)mmol/L,老年组(0.76±0.91)mmol/L,高龄组1.38±0.49)m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1),以中青年组最高;三组人群在ACS类型组成及心肌标志物水平等两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ACS患者有其不同临床特点,其中以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方面显著,提示早期干预高血脂、高血压有降低ACS发生率可能,同时提示在他汀治疗时代,TG水平升高引起的心血管剩留风险亦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412例行冠脉介入诊疗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t〉75岁,n=183)和非高龄组(60~75岁,n=229)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CIN的发生率并观察水化治疗的效果。评价高龄老年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其CIN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25.2%VS10.5%;P〈0.05)。两组CIN患者术后1、3d血清肌酐水平(Scr)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d恢复到基础水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组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用量等。结论高龄老年患者CIN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和年龄、危险因素比例增加有关,应在术前慎重评价其危险因素并给予充分的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杜业泉 《中外医疗》2011,30(11):79-79
目的观察年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方法 106例近期接受全身麻醉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后1d接受了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结果 106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高龄老人39例(≥70岁,高龄组),87例60~69岁者为对照组。高龄组术后3d时的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回忆、语言等因子分和MMSE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高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表现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高龄胃癌患者(≥70岁)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医院2009-09/2012-09年间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49例高龄胃癌患者(≥70岁)及83例低龄胃癌患者(〈7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点,术后近期恢复情况、并发症及远期生存质量。结果高龄组贲门胃底癌、胃窦癌发生率分别为41.1%、28.3%;低龄组发生率分别为25.3%、44.6%,高龄组贲门胃底癌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术中输血率为18.4%,低龄组为8.4%,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6.3%,低龄组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高龄组患者发生不适症状6例(12.2%),低龄组患者发生不适症状9例(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高龄胃癌患者的应用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4.
郭春华 《中外医疗》2014,(33):104-105
目的:分析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高龄高血压病患者104例,按照患者不同病情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研究组52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昼、夜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nSBP及nMBP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24 hSBP及24 hDBP血压参数均略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构成比率为55.78%(2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08%(12/52)(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较明显,监测其24 h动态血压有利于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pSS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肺功能、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结果,对其中ILD患者和非ILD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治疗前后HRCT变化。结果:247例pSS患者中发生ILD 41例(16.6%)。其中6例(14.6%)发生于pSS诊断之前,27例(65.9%)发生于pSS诊断10年之内,8例(19.5%)发生于pSS诊断10年之后。ILD与非ILD患者年龄、性别和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IgG、IgA、IgM表达水平及抗U1 RNP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抗SSA、SSB抗体阳性率和补体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D组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减低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常见HRCT检查异常类型为肺纹理紊乱(25例,60.9%)、磨玻璃样改变(13例,31.7%)、网格状阴影(6例,14.6%)等。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龄(年龄≥60岁)为pSS-I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经治疗后,41例pSS-ILD患者中34例临床症状缓解,5例无改善,1例病情进展,1例合并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结论:高龄(≥60岁)是pSS-ILD发生的高危因素,肺功能检查和肺HRCT有助于早期发现PSS-ILD,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现状及代谢综合征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8月至2004年12月对长期在我院卫干门诊就诊的患者,测定其血糖、HS-CRP、血脂、血压、身高和体重等.结果505例患者中发现代谢综合征123例,发生率为24.36%.其六旬组发现10例,发生率为12.50%,七旬组59例发生率为23.89%,高龄组54例发生率为30.33%,P<0.01.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检测HS-CRP浓度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次调查,该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原因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肥胖的高发率有关.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HS-CRP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预测指标,通过检测HS-CRP水平,对易感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有助于防治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9 月首都医科大学玄武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的KOA 炎患者390 例,按有无合并代谢综合征(MS)分为 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 组)239 例,膝骨关节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合并MS 组)151 例,比较两组临床资 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MS 组BMI、腰围、舒张压(DBP)及 收缩压(SBP)均较非MS 组升高(P <0.05)。合并MS 组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的人数均 高于非MS 组(P <0.05);合并MS 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Kellgren- Lawtence(K-L)分级评分均高于非MS 组(P <0.05)。合并MS 组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G)、血清 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较非MS 组升高(P <0.05)。 结论 膝骨关节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危险因素多,代谢紊乱程度严重及关节病情严重,应给予有效的干预 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非瓣膜病高龄房颤(≥80岁)患者的抗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瓣膜病高龄(≥80岁)心房颤动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华法林组和阿斯匹林组,华法林组密切监测PT-INR达1.6~2.5。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华法林血栓发生率3.33%,阿斯匹林组血栓发生率2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病例中不良反应85%为出血,无一例严重出血,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非瓣膜病高龄(≥80岁)房颤患者血栓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75岁的高龄超早期脑梗死(发病后6h以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75岁的高龄组29例,〈75岁的非高龄组31例,予以rt-PA0.9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巴曲酶注射液治疗。采用CSS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3d、7d及14d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治疗后30d及90d随访观察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结果高龄及非高龄rt-PA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并发症不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结论 rt-PA治疗高龄的超早期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谭小强 《右江医学》1999,27(3):127-128
将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9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高龄组(年龄>75岁)51例,非高龄组(年龄<75岁)68例。通过临床观察和无创性心功能检查,结果发现高龄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时有其独特的特点,表现为初发症状多不典型,并发症明显增多,心功能受损较重,病死率高。与非高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