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瘤囊内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栓塞术抗凝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青 《护理学杂志》2002,17(6):422-423
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技术是目前颅内动脉瘤首选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但术中、术后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为 4 6 % [1] 。因此术中、术后有效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我科 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施行动脉瘤GDC栓塞 4 5例 ,术中、术后均给予抗凝治疗 ,疗效满意。其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 5例中 ,男 18例、女 2 7例 ,年龄 2 6~ 73岁 ,平均 5 3 0岁。其中后交通动脉瘤 2 0例 ,前交通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行MicroPlex弹簧圈系统(MCS)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及术中瘤体破裂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分析行MCS栓塞术的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例患者术中发生瘤体破裂),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23例,后交通动脉17例,大脑前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9例,左颈内动脉1例。结果术中瘤体破裂4例,仍继续施行MCS栓塞术,其中3例获得治愈,1例因术后并发脑梗塞死亡。治愈63例,均获随访,平均6(3~24)月,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健康宣教,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对减少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孤立性髂动脉瘤19例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solitary iliac aneurysms,SIA)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8年1月23年间19例SI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例,年龄39~77岁,平均(62±7)岁.19例患者中16例行择期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行腔内修复术,1例破裂性SIA急诊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破裂性SIA未手术即死亡.结果 19例患者共有30个SIA,其中25个(83.3%)位于髂总动脉,4个(13.3%)位于髂内动脉,1个(3.3%)髂外动脉瘤.11例(57.9%)患者具有多发性动脉瘤,其中9例(47.4%)为双侧髂动脉瘤,另2例合并其他部位的动脉瘤.2例(10.5%)合并动脉闭塞性疾病.2例破裂SIA,1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无效死亡.开腹手术的17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盆腔脏器缺血等并发症;1例腔内修复术治疗后无内漏等并发症.术后移植血管通畅,无新发动脉瘤形成早期诊断和治疗SIA非常重要,应通过CTA等方法明确诊断及有否合并多发性动脉瘤或动脉闭塞性疾病.SIA的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应长期随访,注意有否吻合口动脉瘤或新生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侧后交通动脉优势的共颈后交通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侧后交通动脉优势的共颈后交通动脉瘤患者,7例患者行动脉瘤夹闭,10例患者行动脉瘤栓塞术。结果所有患者同侧后交通动脉均保留,术后无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脑缺血事件发生;术后夹闭组3例患者瘤颈有较明显残留,随访发现,有1例患者有残留部分增大趋势;栓塞组仅1例患者瘤颈有部分残留,随访残留部分无增大趋势。结论对于治疗同侧后交通动脉优势的共颈后交通动脉瘤的患者,支架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技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检查手段、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预后。结果在56例患者61个动脉瘤中,直接手术夹闭57个,行载瘤动脉孤立术2例(均为眼动脉瘤),行动脉瘤包裹术2例(眼动脉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本组治愈40例(71.4%),轻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7.1%)。结论三维DSA使动脉瘤的诊断更加准确;动脉瘤确诊后应尽早手术,翼点入路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后脑水肿和脑血管痉挛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TAE,分析假性动脉瘤DSA表现及栓塞情况。结果 13例SAP患者共并发15个假性动脉瘤,包括感染性假性动脉瘤13个、腐蚀性假性动脉瘤2个。6个(6/15,40.00%)假性动脉瘤的责任动脉为脾动脉,5个(5/15,33.33%)为肠系膜上动脉,2个(2/15,13.33%)为胃十二指肠动脉,1个(1/15,6.67%)为肠系膜下动脉,1个(1/15,6.67%)为胃网膜右动脉(1/15,6.67%)。TAE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3.33%(14/15)。1例(1个假性动脉瘤)TAE术后出现脾脓肿,经穿刺引流及抗感染好转。感染性假性动脉瘤患者死亡率为45.45%(5/11),腐蚀性假性动脉瘤无死亡患者。TAE术后复发出血率为15.38%(2/13)。结论 TAE是治疗SAP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多继发于胰腺癌术后、急性胰腺炎、肝脏移植术后及腹腔感染性病变等,由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发生率高,可导致致命性大出血,因此需要给予积极治疗 [1].近年介入微创技术已逐步成为治疗这类病变的首选方法.我院采用被覆膜支架置人术成功救治1例肝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60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共65个动脉瘤,观察术后即刻及随访动脉瘤栓塞程度,评估术后并发症、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中2例(2/60,3.33%)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4/60,6.67%)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即刻栓塞程度为RaymondⅠ级50个(50/65,76.92%)、Ⅱ级12个(12/65,18.46%)、Ⅲ级3个(3/65,4.62%)。术后1个月内3例(3/60,5.00%)动脉瘤再出血,2例致死;1例(1/60,1.67%)死于肺栓塞;4例(4/60,6.67%)并发脑梗死。1例术后6个月瘤颈复发,1例术后25个月出现无症状性血管闭塞;末次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43个(43/51,84.31%)RaymondⅠ级、8个(8/51,15.69%)Ⅱ级。末次随访,49例(49/57,85.96%)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8例(8/57,14.04%)为3~4分。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前循环动脉瘤治疗的相关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显微外科治疗Ⅰ~Ⅳ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71例(共17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以及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治疗经验.结果 Ⅰ~Ⅳ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71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67例,前交通动脉瘤56例,大脑中动脉瘤3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0例,眼动脉瘤6例,多发动脉瘤3例.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夹闭,术后GOS评分预后分级Ⅰ级3例,Ⅲ级6例,Ⅳ级14例,Ⅴ级148例.结论 良好的显露及显微外科技术是成功夹闭动脉瘤的关键;术中预判、动脉瘤夹合理的选择、载瘤动脉的正确阻断是值得重视的影响手术成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急诊行脑血管3D-CTA检查,在24小时内行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0个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6个,颈内后交通动脉瘤8个,大脑中动脉瘤6个,未破裂动脉瘤中颈内后交通动脉瘤1个,脉络膜前动脉瘤1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直接夹闭破裂动脉瘤和2个未破裂动脉瘤。术后GOS分级5分8例,4分2例,3分3例,2分4例,1分3例。结论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并发颅内血肿病情发展迅速,3D-CTA应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超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夹闭动脉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福爱乐医用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1年9月~2004年12月,我们在术中应用福爱乐医用胶59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96例,女303例,年龄8~72岁,平均42岁。脑动脉瘤瘤蒂夹闭加加固术240例(其中颈内动脉瘤123例,前交通动脉瘤68例,大脑中动脉瘤34例,大脑前动脉瘤5例,后循环动脉瘤10例),垂体腺瘤切除加鞍底修补术205例,外伤性颅底骨折脑膜修补术34例,肿瘤切除术脑膜修补83例(其中天幕上肿瘤术后脑膜修补52例,天幕下肿瘤切除术脑膜修补3l例),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25例,脊髓肿瘤切除硬脊膜修补术9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脑脊液耳漏修补术3例。2.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RA)对颅内动脉瘤诊治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DSA检查相比的优势。方法回顾资料完整的38例40枚颅内动脉瘤患者。分析全脑血管常规DSA造影及病变血管或病变疑似血管3D-RA检查和三维重建图像。分别观察记录常规DSA及3D-RA对颅内动脉瘤提供的诊断信息。24例采用手术开颅银夹夹闭动脉瘤治疗,14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38例40枚颅内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6枚,后交通动脉瘤13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5枚,颈内动脉瘤3枚,椎基底动脉瘤2枚,小脑后下动脉瘤1枚;其中小型动脉瘤(动脉瘤体直径小于5mm)12枚,中型动脉瘤(动脉瘤体直径6~10mm)20枚,大型动脉瘤(动脉瘤体直径16~25mm)6枚,巨型动脉瘤(动脉瘤体直径大于25mm)2枚;动脉瘤呈囊袋状23枚,呈哑铃形12枚,不规则形4枚,梭形1枚;颅内动脉瘤单发36例,多发2例。常规DSA诊断动脉瘤37枚,占92.5%(37/40),3D-RA诊断动脉瘤40枚,占100%(40/40)。经与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比较,本组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92.5%,特异性100%,准确率96%。3D-R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准确率100%。结论3D-RA能较常规DSA更好的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瘤颈部及载瘤动脉与动脉瘤的关系、动脉瘤囊腔有无重要分支发出等等。  相似文献   

13.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41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41例的临床资料,均经翼点入路施行直接夹闭动脉瘤.分析术前诊断、手术显微镜下动脉瘤显露技巧,术中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术后随访到37例(失访4例),随访期3个月~3年.37例动脉瘤无复发或再出血.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前交通动脉瘤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8例接受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患者。其中6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18~25 mm,选择合适口径的髂动脉分支支架完成传统EVAR;9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25 mm,选择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髂总动脉直径较大侧或合并髂内动脉瘤样变侧进行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术;3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25 mm,选择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三明治技术单侧髂内动重建。结果腔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0±35)min,出血量(100±40)ml。术中无即刻Ⅰ型内漏出现。1例双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治疗患者术后发生臀肌缺血症状;3例三明治技术单侧髂内动重建患者中,1例髂内动脉Ⅱ型内漏发生,1例髂内动脉闭塞。术后随访3~32个月,平均10.3个月,无动脉瘤破裂,髂动脉直径无明显扩张。结论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患者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方法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重建髂内动脉与否术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腘动脉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25例腘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13 ~72岁,平均(56±16)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18例,外伤6例,腘动脉陷迫综合征1例.本组症状主要为腘窝部搏动性肿物、患肢疼痛、急慢性远端缺血、患肢肿胀等.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7例行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4例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行动脉瘤结扎术,1例行动脉瘤切除、对端吻合术.23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1例患者术后第45天发生吻合口血栓形成,导致远端缺血坏死行膝上截肢术.术后21例(84%)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5±0.5)年,1例双侧腘动脉瘤术后4年又发现右锁骨下动脉瘤,手术成功切除.另2例保守治疗.结论 腘动脉瘤可发生破裂或肢体远端缺血,积极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并需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术(3D-CTA)在破裂脑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6月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了3D-CTA检查、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符合率;并对47例患者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经DSA检查共发现51处动脉瘤,其中破裂出血47个,4个未破裂;3D-CTA检查共计发现动脉瘤48个,其中对大脑中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瘤、A1~A3段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的检出率与DSA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均达到100%;漏诊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床突段动脉瘤各1个,与DSA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74%、93.33%、66.67%;3D-CTA诊断动脉瘤的结果与DSA的结果整体符合率为94.12%;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进行动脉瘤栓塞效果评价,其中达到0级标准43个、达到1级标准8个;出现脑梗死2例,术中破裂出血2例;术后28 d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mRS分级情况良好,术后28 d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2.34%、85.11%。结论:3D-CTA在破裂脑动脉瘤诊断中与DSA具有极高的符合率,因其具有检测时间短、无创等优势,在临床指导动脉瘤诊断及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前交通动脉瘤患者62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瘤颈。结果显微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62例,术后GOS评定:恢复良好50例(80.6%),轻度残废8例(12.9%),重度残疾2例(3.2%),死亡2例(3.2%)。38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患者术中SSEPs变化4例,MEPs变化5例,EEG变化2例,术中监测无变化或虽有变化但干预后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良好。术后复查,36例恢复良好,偏瘫2例。术后4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CT示脑组织挫伤或脑梗死灶。结论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管敬东 《护理学杂志》2007,22(24):62-64
对1例全胃切除术并发胃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加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栓塞术,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术后27d痊愈出院.提出对胃十二指肠术后感染症状明显患者加强吻合口瘘护理可减少炎性假性动脉瘤发生的诱因;及时观察破裂大出血征象,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把握治疗时机及观察术后有无继发性出血和伤口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的19例20对颅内镜像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32~75岁,平均56岁.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1例(其中1例伴发双侧脉络膜前动脉瘤),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双侧床突旁动脉瘤3例,双侧胼周-胼缘动脉瘤1例.根据出血部位、Hunt-Hess临床分级、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等制定手术策略.结果 一期同时夹闭两侧动脉瘤4例,二期分次夹闭两侧动脉瘤3例,手术夹闭联合介入栓塞动脉瘤2例,只处理一侧动脉瘤10例.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OS)5分者15例(15/19),4分(轻残)4例(4/19).术后随访3~ 50个月,平均18.6个月.2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随访3个月1例恢复,1例未好转.10例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动脉瘤直径均小于5 mm且形态规则,为未破裂动脉瘤.9例一期或二期处理双侧镜像动脉瘤的患者随访时无动脉瘤残颈或复发.结论 颅内镜像动脉瘤是多发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应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对侧未破裂动脉瘤可以采取观察、一期同时处理或二期延期处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周围动脉瘤外科治疗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动脉瘤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策略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12月接受外科治疗的35例周围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25~81岁,平均(56±14)岁.胭动脉瘤11例,股动脉瘤15例,颈动脉瘤4例,锁骨下动脉瘤5例,分别采用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结果 外科手术24例,重建动脉23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6.7%(4.24).腔内治疗11例,其中应用支架血管10例,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1例获得随访,4例失访;随访时间7个月~8年,平均41个月.外科重建血管移植物5年累计通畅率为61%,支架血管5年累计通畅率为48%.2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例发生脑梗死.结论 外科手术仍是周围动脉瘤的经典治疗方法,对于高危或瘤体解剖困难的患者,选择腔内治疗可能会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率,但远期效果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