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阳江市中医医院上报的61例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统计的61例ADR个案中,涉及9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品种为红花注射液(32.79%);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5.90%和54.10%;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占60.66%,平均年龄为(61.72±21.84)岁;用药后30 min内发生ADR占47.06%;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4.09%),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严重的ADR报告共有3例,占4.92%。结论:应加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尽可能的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ADR发生时间、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11%和51.89%;年龄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57.55%;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最多,占58.7%;涉及4个类别19种中药注射剂,以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占66.98%),又以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例数最多,有27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3.67%),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106例ADR患者经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全部好转或痊愈,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护,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9年上报的34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反应史、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46例报告中,怀疑药品涉及14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最多,占33.53%,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90%;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6.27%。结论:医院应积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评价工作,特别要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加强临床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在某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某院2014-2016年使用中药制剂的582例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疾病种类、用药类型、用药品种、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等。结果:582例患者共涉及25个科室、350种疾病,主要涉及血管、心脏、脑、肺、肝、乳腺、肾等多个系统器官;使用中药剂型最多的是注射剂(52.92%),其次是冲剂(17.53%)和片剂(16.64%);ADR发生率最高的剂型为注射剂,占3.45%;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ADR最常见的表现为全身性损害(33.33%),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发热、静脉炎、胃肠道反应等。结论:住院患者使用中药制剂品种较多,用药基本合理,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定西市中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定西市2012年中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ADR),按年龄、性别、药物剂型、不良反应症状、涉及器官等类别考察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分析其特点。结果:388例中药ADR涉及53种中药制剂,占全年ADR报告的25.03%,在小于10岁的患者中,男性ADR(70.45%)明显多于女性(29.55%);11~50岁患者中,女性ADR(57.92%)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42.18%),51岁以上患者中ADR无明显性别差异;按剂型考察,注射剂最多(67.78%),按给药途径考察,静脉滴注最多(83.76%);ADR伤害涉及的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多(43.04%);ADR居前的分别为清开灵注射液19.59%,双黄连注射液18.81%,生脉注射液6.76%等。结论: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差异、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ADR监测和合理使用中药制剂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方法:针对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上报的44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的基本临床资料,对中药注射剂的种类、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患者的用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年龄相关联,与性别无关联,年龄61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44份ADR报告中主要的药物种类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和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分别占18.18%和13.64%;ADR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系统分布最多,占59.10%;44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选择的药物种类、医生及患者的自身因素息息相关,分别占70.45%(31例)、6.81%(3例)及22.72%(10例)。结论:中药注射剂ADR涉及的药物种类及涉及的系统、器官较多。它的发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药制剂导致发生的613例严重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613例中药制剂致严重ADR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型、ADR发生时间以及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45岁以上的患者有387例,占63.1%;共包含60种中药制剂品种,前3位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以及双黄连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严重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的前三种为呼吸系统、全身性系统以及皮肤及附件;314例好转,294例治愈,3例有后遗症,2例未好转。结论:中药制剂导致发生的不良反应具有普遍性特点,为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加强注射剂ADR监测,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评价工作,有效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刍议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收集到的42例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例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频率最高,占30.16%;因联合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为其主要原因。结论:临床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适应症及用法、用量规定用药,应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避免不合理用药,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西安市第八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八医院2013-2019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47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ADR的类型、中药注射剂种类、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ADR报告中,男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7至2009年收集到的70例中药制剂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91.63%);其中心脑血管用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占中药制剂的60%)。结论:应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对其监测的意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ADR监测和合理用药。方法对46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引起严重ADR的前两类药品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受累最为多见;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引起的病例多于单一用药;小于12岁患者居多,占总数的54%。结论重视儿童用药安全性监控,加强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ADR监测和合理用药。方法对46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引起严重ADR的前两类药品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受累最为多见;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引起的病例多于单一用药;小于12岁患者居多,占总数的54%。结论重视儿童用药安全性监控,加强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6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8—2021年上报的6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5例ADR中,男33例,女32例,10岁以下患者和50~59岁患者发生率最高;65例ADR共涉及10个品种,主要药物种类是热毒宁注射液18例和注射用血栓通(冻干)14例;65例ADR发生时间多数集中在用药后30 min内;65例ADR共累及9个系统,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65例ADR中有17例不合理用药,主要是稀释比例不合理8例,占47.06%。结论: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加强中药注射剂医嘱审核和点评,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上报工作,加强对特殊人群和易于发生ADR中药注射剂品种的用药监测,减少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市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1年收集到的15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其主要临床表现、所累及的器官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上报的153例中药制剂ADR中,以≤10岁和≥60岁年龄段患者的发生率最高,各有33例(各占21.57%);注射用双黄连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42例(占27.4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占92.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43次(占53.56%)。结论:应重视并加强中药制剂ADR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尽量避免或减少中药制剂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及药物剂型分布、药物类别构成、ADR发生时间、涉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类型及转归、联合用药、ADR因果关系评价项目进行统计及分析我院2014—2015年共8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8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男38例(44.19%),女48例(55.81%),女性略高于男性;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52.3%);注射剂引起的有43例(50%);以活血祛瘀剂的发生率最高(40.7%);1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30 min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不良反应程度主要为一般和新的一般。结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药师应发挥药学监护作用,加强对ADR的监测、报告、分析和预警,以促进临床中成药的使用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致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中药注射剂在老年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3096例中药注射剂致老年人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致老年人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31.4%;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老年人ADR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35%,其次是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25%,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占13.3%;活血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老年人ADR例次最多,占46.8%,其次是清热类注射剂占23.3%和补益类注射剂占14.9%;刺五加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10.3%.因此,对老年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2011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12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例ADR共涉及26个品种,中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42.68%);注射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3.7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0.97%);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54.47%).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141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静脉给药较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占94.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52.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2.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提高ADR监测工作的质量,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孙凤娟 《北京中医药》2012,31(6):464-46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2008年6月-2010年11月上报的280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名称、给药方式、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心脑血管及呼吸道感染性的中药静脉注射剂发生ADR几率高;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涉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以全身性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应加强中药质量再评价,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后严密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童人群中的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32例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儿童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23.7%;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儿童ADR以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42.3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占31.99%,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占8.88%;清热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儿童ADR例次数最多,占88.84%,其中又以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29.51%。结论:对儿童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