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波干燥丹参药材及其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波干燥方式、微波功率、切片厚度、药材载样量等因素对药材水分含量的影响,探讨微波干燥丹参药材水分含量变化和失水特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微波干燥丹参药材,并利用外观物理性状质量评定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干燥的质量进行评价,并与常规干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的阴干、晒干和热风干燥等干燥方式相比,微波干燥丹参药材外皮颜色鲜亮红艳,断面呈淡黄色,质硬,参味浓,且干燥时间短、效率高,有效成分丢失少。结论采用控温微波干燥方式干燥丹参药材,速度快,效率高,物理外观质量明显提高;可有效减少丹参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药材干燥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丹参的微波提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用微波提取丹参优化工艺。[方法]以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丹参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与传统工艺比较。[结果]丹参以6倍量95%乙醇、微波功率320W提取30min,药渣再以12倍量水,320W微波提取两次对丹参酮ⅡA,丹参素和原儿茶醛三种指标成分的提取量,相当于或优于现行法的提取量。[结论]用微波提取丹参酮ⅡA较易,而对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相对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丹参总酚酸的微波真空干燥工艺。方法:以丹参总酚酸中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设计法,考察了微波真空干燥前浸膏密度、微波功率、干燥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最佳工艺经过验证,确定其工艺参数为:将浸膏浓缩至密度为1.29 g·m L-1的稠膏,微波功率为585 W,干燥22分钟;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结果实测平均值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表明该模型较可靠。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具有干燥时间短、耗能低、特别适合热敏性成分的干燥等优点,值得在中药物料的干燥工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鲁中山区野生丹参遍布沟梁 ,邑人常采而食之。将之用于治病 ,亦见效果。现举 2例报告。真心痛韩某 ,男 ,5 5岁 ,教师。 1 998年 1 2月 5日急症就诊 ,诉胸痛闷 ,如锤如刺 ,呼吸困难 ,不能平卧。血压 2 7/1 6k Pa,心率 96次 /min。结合心电图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经住院治疗 1个月后好转出院。两年后某秋日笔者偶遇之 ,见其甚为壮实 ,可以从事田间劳动。心异之 ,问其何法保健 ,答说未作其它治疗 ,仅每日取鲜丹参二两煎服 ,两年来未曾间断。心悸孙某 ,女 ,40岁 ,农民。因心肌炎反复发作于1 997年~ 1 999年间曾 3次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使干燥过程中丹参根有效物质含量损失降到最低,比较原料前期不同干燥处理,得出一个最优工艺。方法:采用四种不同的干燥处理方法对丹参根进行一个外形和目标物含量测定的实验。结果:丹参根原料经过不同方式的前处理,以隐丹参酮的含量为考量标准,60℃烘干处理的丹参材料隐丹参酮的含量最高,为丹参最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鲜切甘肃丹参饮片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鲜切饮片工艺的可行性,完善饮片操作规程。方法:以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成分含量为指标,考察了直接鲜切饮片、水洗鲜切饮片和水蒸鲜切饮片对质量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是晾晒至6~7成干货时,抢水洗后,切薄片,阴干或低温烘干。结论:加工方式对饮片质量影响较大,采用鲜切饮片,可最大化保证其质量;鲜切饮片是产地适宜的加工方法,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鲜丹参叶外擦治疗扁平疣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 1 999年 8月~ 2 0 0 1年 8月用新鲜丹参叶外擦治疗扁平疣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 0例 ,女 1 6例 ;年龄 1 5~ 35岁 ;病程 3个月~ 3年 ;皮损扁圆 ,小如针尖 ,个别的如豌豆大 ,颜色同正常皮肤或褐色 ,分布于面部或手背与前臂部 ,其中有 1例皮损排列成一条直线 ,称为 Koebner氏现象。治疗方法及效果每次采摘新鲜丹参叶数片 ,用清水洗净后 ,用力外擦皮损处 ,直到扁平疣与其周围皮肤明显发红 ,并有灼痛 ,使丹参叶汁渗入疣体内。擦完后 1 h内勿用水冲洗。每天早晚擦 1次。2 6例患者的疣体全部消失 …  相似文献   

8.
远红外、微波、热风干燥陈皮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远红外、微波、热风干燥的陈皮质量,选择干燥陈皮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模拟生产试验方法,以陈皮药材和饮片的性状以及挥发油、水分、橙皮甙含量为指标,比较不同干燥方法的效果。结果:微波与热风干燥使饮片挥发油成分损失较大;不同干燥方式对橙皮甙影响不显著。结论:远红外干燥陈皮质量最好,为最佳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9.
微波提取丹参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进行丹参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为提取丹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使用均匀设计法对丹参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与传统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微波法提取丹参素、原儿茶醛与丹参酮的量均超过传统回流法,节省时间显著。结论表明微波法提取丹参,既充分利用了中药材资源又节省了能源。本实验研究为进行中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归微波干燥灭菌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当归微波干燥灭菌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其因素进行筛选,以当归菌落总数、阿魏酸含量以及最终含水量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当归最佳微波干燥灭菌工艺参数为当归含水量15%、微波功率12 kw、微波转速1030 r·s~(-1)、载样量10 kg·m~(-2)。结论:通过优化当归微波干燥灭菌的工艺,可降低当归有效成分阿魏酸的损失,也可以达到有效灭菌的目的,有利用提高和改善产品的品质,为甘肃及全国当归的加工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丹参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本文通过对大田丹参开花习性、花粉形态、花粉活力、传粉方式等生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观察 ,弄清楚了丹参开花动态特性及其传粉方式 ,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质量管理 (GAP)建立丹参规范化栽培(S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丹参花期定株定点观察其小花、整个花序开放时间 ,及小花花序开放时间对结实率的影响。取新鲜花粉粒用 0 .5 % TTC染色观察各个时期花粉活力 ;在花期对田间丹参分 10点、13点、17点三个时间点进行人工授粉 ,统计结实率 ;大田套袋计数自交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结果 丹参的花粉活力在 80 %以上 ,授粉时间对丹参的结实率影响不大 ;丹参的自然杂交结实率为 75 .4 % ,自交结实率为 4 6 .16 % ,表明丹参为常异花授粉植物。结论 这些规律的研究 ,为丹参规范化栽培及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HPLC同时测定丹参水溶性3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丹参水提物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参酚酸B的含量。方法ODS Hypersil(4.6mm×250mm,5μm)色谱柱,1%醋酸溶液和甲醇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1nm,流速1.0mL·min-1。结果丹参水提物中的杂质对3组成分的测定无干扰,3组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丹参素5.2~26.0mg·L-1;原儿茶醛2.6~13.0mg·L-1;丹参酚酸B 9.0~45.0mg·L-1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均符合有关规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作为控制丹参内在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栽植密度对丹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不同的栽植密度对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及丹参产量的影响 ,为丹参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实验设计分 7个不同的密度处理 ,株行距分别为 :2 0 cm× 2 0 cm ,2 0 cm× 2 5 cm ,2 5 cm× 2 5cm ,2 5 cm× 30 cm ,2 5 cm× 35 cm ,30 cm× 35 cm ,30 cm× 2 5 cm ,每个处理为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共 2 1个实验小区。收获期记录丹参存苗数 ,采样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丹参素、丹参酮 A 的含量 ,统计每小区的丹参产量及每株单产。结果 丹参的产量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以 2 0 cm× 2 5 cm的栽植密度为最佳 ,根产量以鲜重计可达 16 31kg/亩 ,丹参素含量可达 2 .15 % ,丹参酮 A 含量可达 0 .4 2 %。结论 在进行丹参规范化栽培时可选择株行距为 2 0 cm× 2 5 cm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产丹参适宜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肥力条件.方法 在四川丹参主产区,定点测定窝子丹参及其优级品产量,并同时采集0~30 cm和30~50 cm的土壤,采用水合热法、H2SO4-HClO4-H2O2消化,20%NaCl浸提-碱解蒸馏法,测定川丹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氮含量,t检验法.结果 首次报道了紫色土适宜丹参高产的肥力指标、函数模型以及丹参土壤的肥力对比研究结果,适宜于丹参高产的肥力指标为OM 10~20 g·kg-1,全氮1.0~1.5 g·kg-1,速效氮200~500μg·g-1,C/N比率61~71.丹参土壤耕作层A的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N(g·kg-1)=0.054 7 OM(g·kg-1) 0.050 3(n=15,r=0.771 91),OM4.59~45.52 g-kg-1).结论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与丹参色泽、规格等级和产量有关,土壤供氮力低是丹参产量提高的突出问题.研究证明土壤协调适中的C/N比率,较高的有机质、全氮贮量以及供氮力强是丹参高产的重要营养条件之一.GAP栽培丹参采用科学增施有机肥和氮肥,为丹参优质高产奠定了良好的营养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完善白花丹参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其分根繁殖技术。方法以一年生白花丹参根段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根段长度、不同栽植时期、不同根段部位、不同生根粉浓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各处理结果表明,以根段长6~8cm、3月10日栽种、生根粉浓度150ppm的处理产量较高,根不同部位对白花丹参根性状的影响较复杂。结论根段处理成6~8cm,用根下部根条进行繁殖可获得根直径较大丹参根,用中部根条可收获较长丹参根,用上部根条进行繁殖可获得较高根重,在3月10日前后进行栽种,最迟不能迟于3月下旬,种前以150ppm生根粉浓度浸泡1/3根段30分钟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丹参种子不同采收部位和采收时间对种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温水、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钙溶液浸种等前处理方法对提高种子发芽率的作用。研究表明:主果穗的种子质量总体上好于侧果穗,果穗中下部的种子质量好于果穗上部,果穗上1/2~2/3果壳枯黄时进行采收才能收获的较多优质的种子。温水、高锰酸钾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浸种处理对提高丹参种子发芽率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最佳处理时间略有不同。因此,为提高收获丹参种子的质量,应尽可能在果壳半数以上至三分之二果壳枯黄时采收主果穗种子,并对果穗上端的种子进行去除。为提高陈化种子发芽率以温水浸种24 h或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6 h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7.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的积累规律,旨在为丹参的规范化种植、适时采收、药用部位的扩展、药材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时期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丹参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均含有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这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3种有效成分在根、茎、叶中呈现不同的积累规律;就同一部位而言,同一种有效成分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总体上白花丹参各药用成分含量大于紫花丹参.结论 丹参根、茎、叶、花序中均含有较高的总丹参酮、总酚酸和总黄酮,在不同生长时期,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可在药用成分含量较高时期分别采收.  相似文献   

18.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he total polyphenolic acids fraction (PAF)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in th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ats model with an oral dose of 187 mg/kg for 28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F induc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fasting blood insulin (FINS),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and an obvious increase in 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ISI) in diabetic rats induced by a high fat diet and a low dose of streptozocin (STZ).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AF has antidiabetic potential in vivo.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丹参种子的超干贮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清琴  王磊  陈娟  慕小倩 《中草药》2010,41(5):825-829
目的确定丹参种子的最适超干方法和不同贮藏时间内的最适超干水分,并探索耐藏机制。方法用硅胶常温干燥法和恒温鼓风箱50℃干燥法将丹参种子干燥到不同的含水量后进行贮藏,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等指标确定最适超干方法及超干水分;通过测定可溶性糖的量和MDA量来探索种子耐藏性。结果采用硅胶脱水比用烘箱更安全;超干丹参种子在贮藏初期耐藏性优势明显,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超干种子相对于对照的耐藏性优势下降;常温密封贮藏丹参种子的最适含水量约为7.5%;种子耐藏性与种子中可溶性糖量密切相关。结论丹参种子可以采用超干贮藏方法来保存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