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小嬿  蔡晓萍  严红 《广西医学》2002,24(6):810-813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88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随机分为氯沙坦组(A组n=42)口服氯沙坦50-100mg,每日一次,培朵普利组(B组n=46);口服培哚普利4-8mg,每日一次,持续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血脂、血尿酸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压有效率和降压幅度比较无显性差异(有效率P>0.05,收缩压下降幅度P>0.05,舒张压下降幅度P>0.05);②氯沙坦和培哚普利能同样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各时点及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SBP、DBP、和血压负荷。③两降低的谷/峰比满意,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 T/P比分别为68.3%和79.7%,培哚普利分别为68.4%和79.8%;④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P<0.01),而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血脂与血尿酸值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⑤培哚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6.5%,氯沙坦组无一例出现咳嗽反应。结论:氯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具有同样的降压效果,氯沙坦的主要优点是咳嗽发生率低,能明显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2.
比索洛尔和培哚普利治疗清晨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和培哚普利对清晨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比索洛尔组(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40例,培哚普利组(服用培哚普利)32例,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均完成动态血压监测、心率及生化值变化。结果两药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和较好控制清晨高血压,它们的降压谷/峰比值都超过65%,但对照组清晨6~10时平均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实验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培哚普利均为安全有效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比索洛尔控制清晨高血压的疗效优于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3.
徐杰  李佩哲 《中原医刊》2006,33(16):76-7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与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根据1999年WHO标准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分为A组(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联用)和B组(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结果两组药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疗效(P<0.05),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组降压较快,用药初始阶段降压幅度大,而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组降压缓慢,持续时间长,血压下降较平稳。结论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或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均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联合方案,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更佳,更能实现老年性高血压平稳降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对3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培哚普利治疗,剂量为2-6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主要大中型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ν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血压从治疗前24.2/14.3kPa降至18.5/10.5kPa(P<0.05),各脑动脉的PI和RI治疗后均叫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ν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平稳有效,并对脑血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钾、胱抑素及尿酸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以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组,n=30)或培哚普利+氢氯噻嗪(氢氯噻嗪组,n=30)进行降压治疗,观察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24 h动态血压及血钾、血清胱抑素和血尿酸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氨氯地平组和氢氯噻嗪组血压指标均有降低(氢氯噻嗪组dDBP除外),且前者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氨氯地平组血压达标率高于氢氯噻嗪组(90.0%vs.76.7%,P<0.05);2组药物降压谷峰比值均大于50%,氨氯地平组收缩压降压谷峰比(SBPT/P)大于氢氯噻嗪组(P<0.05),舒张压降压谷峰比(DBPT/P)略大于氢氯噻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压平滑指数均有提高(P<0.05),且氨氯地平组高于氢氯噻嗪组(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胱抑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氢氯噻嗪组亦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钾、尿酸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但前者降压效果优于后者。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在提高血压平滑指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平稳降压、肾脏保护等方面作用更强,可能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高血压胰岛素抗性和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用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40例 ,剂量每日 4mg ,疗程 2 0周 ,观察患者血压、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胰岛素 /葡萄糖比值和左心室重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平均血压从 180 /10 8mmHg降至 142 /79.5mmHg。血清胰岛素水平、血胰岛素 /葡萄糖比值和左心室重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提示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高血压胰岛素抗性和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60例,口服培哚普利加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组患者60例,口服培哚普利,观察并随访3个月,分别在治疗1个月、3个月末测量患者血压、降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下降,治疗组患者的降压达标率在1个月、3个月末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培哚普利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杜红坤 《右江医学》2007,35(4):376-37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90~109 mmHg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培哚普利4 mg、氢氯噻嗪12.5 mg,每日一次,观察8周后血压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分别为21.38±9.33 mmHg和18.63±8.42 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血压(P<0.01),降压总有效率为93.33%(28/30),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可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黄仕洲  刘明 《热带医学杂志》2006,6(2):174-175,182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伊贝沙坦、两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方法EH伴有LVH患者112例随机分成A组(培哚普利4mg/d37例)、B组(伊贝沙坦150mg/d,38例)和C组(培哚普利4mg/d37例,加伊贝沙坦150mg/d)。治疗3周时若血压≥160/95mmHg(1mmHg=0.133kPa),则培哚普利和伊贝沙坦剂量分别增加至8mg/d和300mg/d。总疗程共6个月,治疗前后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①3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显著降低LVMI(P<0.0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两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培哚普利、伊贝沙坦均能逆转EH患者LVH,培哚普利和伊贝沙坦联合用药疗效更为显著,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每组64例,A组给予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B组给予培哚普利和氢氯噻嗪;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均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动态血压(动态收缩压及动态舒张压),以测量值变异系数(CV)作为BPV的指标。 结果 服药8周后A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CV)、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均显著性低于B组(均P<0.05),但服药8周后2组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显著低于B组(均P<0.05)。服药8周后2组相比,A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B组,而内皮素水平显著低于B组(均P<0.05)。 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和氢氯噻嗪联合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但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联合降压治疗不同给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60),A组清晨顿服氨氯地平5 mg+培哚普利4 mg;B组清晨服培哚普利4 mg,晚上服用氨氯地平5 mg;C组清晨服用氨氯地平5 mg,晚上服用培哚普利4 mg,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24h血压情况、异常血压晨峰率及晨峰程度、血压变异性。结果:联合降压治疗3个月后各组24 h平均血压、异常血压晨峰率及晨峰程度、血压变异性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B、C两组异常血压晨峰率及程度、血压变异性均较A组更为显著。结论:日夜分服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给药方案可更平稳有效降压,从而保护靶器官损害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炎症因子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门诊选取初发高血压患者100例,排除继发性可能后,服药前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压、细胞因子及脉搏波速度,给予培哚普利4mg,1次/d,3周后动态血压选取平均血压SBP≥130mmHg或DBP≥80mmHg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4mg+氢氯噻嗪12.5mg,1次/d;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8mg,1次/d。随访12周,再次测定两组的血压、炎症因子及脉搏波速度。结果两组血压及其它项目入选时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组服药随访12周后两组血压均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4mg与8mg组分别为[SBP(135.2±5.5)mmHgVS(134.7±6.3)mmHg,P〉0.05;DBP(83.4±7.5)mmHgvs(82.8±6.5)mmHg,P〉0.05],脉搏波速度、IL-6两组均有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mg与8mg组分别为[PWV(12.2±2.4)m/sVS(9.1±2.7)m/s,P〈0.05);IL-6(167.4±21.3)pg/LVS(122.7±18.9)pg/L,P〈0.05],IL-10两组均有上升,4mg与8mg组分别为(130.6±23.6)pg/LVS(148.5±19.9)pg/L,P〈0.05。结论培哚普利除有效控制血压外,能进一步改善中央弹力动脉的顺应性,改善高血压时的炎症因子失衡,呈剂量依赖,且改善作用不依赖于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彭发坤 《当代医学》2007,(2):109-110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雅施达)对老年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近6年门诊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服用培哚普利(雅施达),4mg/次,1次/晨,共8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的坐位舒张压.结果 Ⅰ-Ⅱ级高血压病人显示两组的血压在治疗后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而在Ⅰ~Ⅱ级两组间的血压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培哚普利治疗老年Ⅰ~Ⅱ级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而且安全.对于Ⅲ级以上高血压的疗效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彭发坤 《当代医学》2007,(3):109-110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雅施达)对老年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近6年门诊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服用培哚普利(雅施达),4mg/次,1次/晨,共8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的坐位舒张压.结果 Ⅰ-Ⅱ级高血压病人显示两组的血压在治疗后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而在Ⅰ~Ⅱ级两组间的血压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培哚普利治疗老年Ⅰ~Ⅱ级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而且安全.对于Ⅲ级以上高血压的疗效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和非老年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方法:同时用培哚普利对47例老年(年龄≥60岁)高血压病和45例非老年(年龄<60岁)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组平行对照治疗。结果:培哚普利对两组高血压病降压作用明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谷/峰比值均>65%,SBP和DBP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分别为89.4%和91.1%,且老年患者每日的用药量仅为非老年组的50%(4mg)。结论:培哚普利是一种强效降压药物,降压作用稳定,副作用少、作用时间长、对左室轻度肥厚有逆转作用,特别适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用阿托伐他汀钙对社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方法95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服用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试验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10 mg,每日1次。25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压特别是收缩压明显下降,这种变化在试验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比单用培哚普利可以进一步降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以及不同剂量的培哚普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从2010年5月到2012年6月就诊的患有高血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4mg的培哚普利,研究组使用8mg的培哚普利进行治疗,患者均连续治疗2、6、12周后,对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血脂、患者心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血压治疗有效率为82%(41/50),研究组有效率为90%(45/50).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心率平均为81BPM,研究组平均心率为77BPM,两组患者结果值对比差异有意义,而两组患者血脂中TG、TC、HDL-C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在治疗高血压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还表明高剂量的培哚普利(8mg)治疗量相对于小剂量(4mg)的治疗量来说具有更高的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贝尼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未治疗或者未经正规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和培哚普利组各4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ABI、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IMT均有所下降(P〈0.01)、ABI有所上升(P〈0.01)。治疗后血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贝尼地平组IMT低于培哚普利组(P〈0.05),ABI高于培哚普利组(P〈0.05)。结论贝尼地平与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两者的降压效果无差异。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贝尼地平较培哚普利能更好地逆转大动脉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好地预防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对3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 者,予培哚普利治疗,剂量为2~6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主要大 中型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υ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血压从治疗前24.2/14.3 kPa降至 18.5/10.5kPa(P<0.05),各脑动脉的PI和RI治疗后均叫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υ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结 论 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平稳有效,并对脑血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百普乐(培哚普利2mg 吲达帕胺0.625mg)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予以口服百普乐1~2片/d,每天上午测血压,连续观察12周。结果60例病人12周疗程结束时,血压平均下降34.7/18.2mmHg,总有效率95.0%,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百普乐具有很好的临床降压效果,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