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胸部外伤152例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传平  陈广明 《现代医学》2003,31(3):198-199
目的 探讨严重胸部创伤的诊断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152例严重胸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挫伤的治疗方法。结果 全组治愈139例,治愈率91.4%;死亡13例,死亡率8.6%。早期治疗肺挫伤及应用呼吸机可减少ARDS的发生。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的治疗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加强呼吸道管理、治疗肺挫伤、防治ARDS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严重胸部创伤,病情凶险,危及生命.其中致肺挫伤,可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增加死亡率.本文报道1994年1月至1998年1月收胸部创伤肺挫伤致ARDS病人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潘云萍 《浙江医学》2008,30(1):77-78
交通事故或建筑工地高处坠落常导致胸部创伤,其中肺挫伤是常见的类型,由此引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起病急,进展快,是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对收治的创伤性ARDS患者在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4、TNF-α和IL-6在胸部钝性创伤所致肺挫伤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CD44、TNF-α、IL-6水平在胸部钝性创伤所致肺挫伤患者(病例组,n=45)和同期健康人群(对照组,n=45)的表达水平.分析CD44、TNF-α和IL-6与病例组肺挫伤严重(轻度、中度、高度)及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肺挫伤后继发ARDS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外周血CD44、TNF-α、IL-6及三者联合对肺挫伤后继发ARDS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44、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CD44、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肺挫伤中呈依次上升趋势(P<0.05);CD44、TNF-α和IL-6表达水平在肺挫伤继发ARDS高于非ARDS(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多发伤及外周血CD44、TNF-α、IL-6表达水平是肺挫伤后继发ARDS的危险因素(P<0.05);当CD44>3.17 ng/mL时预测肺挫伤后继发ARDS的敏感度为57.1%,特异性为94.7%;当TNF-α>26.31ng/L时,敏感度为71.4%,特异性为73.7%;当IL-6>41.25ng/L时,敏感度为71.4%,特异性为92.1%;三者联合的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89.4%.结论:胸部钝性创伤所致肺挫伤患者外周血CD44、TNF-α和IL-6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且与肺挫伤严重程度和继发ARDS相关,三者联合可作为预测继发ARDS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钝性胸部创伤中,肺挫伤是最常见的肺实质损伤,发生率占胸部闭合伤的12%~55%。最易诱发的严重并发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也是导致此类患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见于休克、胸部创伤,尤其是肺挫伤,但我们注意到颅脑损伤也与ARDS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001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继发ARDS患者23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挫伤(AIS)患者伤情因素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并提出临床对策。方法 把252例肺挫伤患者分成ARDS组和非ARDS组,分析两组的伤情因素,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肺挫伤及其合并伤的损伤严重程度、范围及休克与ARDS关系密切;其中颅脑外伤作为常见合并伤在ARDS组发生率最高。结论 肺挫伤患者常合并多发伤、休克,易并发ARDS;临床上依据其伤情特点早诊断早预防、正确处理合并伤及休克才能降低ARD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严重的胸部外伤常合并肺挫伤,轻度肺挫伤经过合理的治疗、病情很快好转,而严重的肺挫伤合并ARDS的死亡率高达40%~70%,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3年10月共收治9例重度肺挫伤合并ARDS的患者,就早期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肺挫伤伴其它部位损伤病人治疗过程中摄入大量晶体液发展成ARDS造成严重后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56肺挫伤,伴其他部位伤42例病人。结果 多发伤42例中,有8例由于输液中摄入大量晶体液出现ARDS,5例死亡。结论 对肺挫伤伴其他部位损伤的病人,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限制晶体液,防止肺挫伤发展成ARDS。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挫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挫伤是临床上肺损伤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为胸部钝性伤,表现为肺组织由于创伤而出现水肿、出血,无裂伤改变。肺挫伤发生率占闭合性胸外伤的12%~55%,肺挫伤发生后,病情复杂,死亡率可达10%~20%,常因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或其他部位损伤而早期容易被忽视,如果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率可达到14%~4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挫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年来收治的79例肺挫伤患者。结果76例治愈,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ARDS,1例死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结论X线及CT检查可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有效信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痛、合理应用呼吸机、激素和抗生素等是治疗肺挫伤的有效方法,可降低AR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冉鹏 《重庆医学》2008,37(16):1798-1799
目的 总结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37例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33例,死亡4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地应用机械通气是成功救治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严重肺挫伤患者血浆vWF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严重肺挫伤患者血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受伤后不同时点的含量,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及对病情变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3例严重肺挫伤患者根据ALI/ARDS诊断标准分成ALI/ARDS组(A组)和非ALI/ARDS组(B组)两组,并引入对照组(C组),使用ELISA法分别检测伤后24h内、第3天、第5天、第7天时的血浆vWF水平,观察其动态规律,并比较各组的临床结果。结果严重肺挫伤ALI/ARDS组血浆vWF含量呈动态变化,发病后即升高,且各时段逐渐升高;严重肺挫伤非ALI/ARDS组血浆vWF含量亦呈动态变化,发病后先升高后降低;严重肺挫伤ALI/ARDS组后期死亡率明显增加。结论严重肺挫伤血浆vWF含量呈动态变化,动态血浆vWF水平可以作为严重肺挫伤后ARDS的预测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挫伤的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 对 82例肺挫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 77例 ,死亡 5例 ,4例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 ,病死率 6 1 %。结论 X线与CT检查在肺挫伤诊断方面各有其优点 ,应追踪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 ,重视老年人肺挫伤 ,早期防治ARDS是改善肺挫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连枷胸合并肺挫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造成胸壁软化、反常呼吸称为连枷胸。连枷胸常合并有肺挫伤.而且又是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治疗中预防ARDS是治疗的关键。我院2000-2004年共收治了31例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肋骨骨折并肺挫伤治疗中阻止肺挫伤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8年8月收治的81例多发肋骨骨折并严重肺挫伤。结果:81例中,治愈81例(100%),早期有10例向ARDS发展被阻断后无进展。无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止痛、抗休克、积极治疗合并伤,合理应用激素和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是治疗肺挫伤的重要方法。及时处理合并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早期截断ARDS的发生发展途径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赵东明  唐江龙 《西部医学》2012,24(1):38-39,4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肺挫伤的特点,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肺挫伤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和综合治疗。结果 8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治愈67例(81.7%),15例需应用机械通气,死亡9例,死亡率11%。结论高原地区肺挫伤患者承受原发性低氧、低气压和继发性肺创伤的双重打击,高原肺水肿(HAPE)和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可同时存在。低氧血症出现早,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5—01月/2012—12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7例进展至ARDS的患者作为ARDS组,53例未进展至ARD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临床资料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筛选出后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ARDS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2%vs.3.8%,χ2=4.871,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107,OR=1.113)、损伤严重度记分法(injuryseverityscore,ISS)评分(β=1.352,OR=3.865)、APACHEⅡ评分(β=1.254,OR=3.504)、胃食管反流(β=1.145,OR=3.142)、脓毒症(β=1.017,OR=2.765)、DIC(β=3.505,OR=33.281)是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进展至ARDS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创伤程度严重的颅脑外伤合并肺挫伤患者应尽早进行积极的治疗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要预防胃食管反流、脓毒症、DIC的发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挫伤的救治方法和疗救。方法:对我院1993年10月~2003年10月间救治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肺挫伤合并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休克的治疗方法。结果:全组治愈24例,治愈率为92.3%,死亡2例,死亡率为7.7%。机械通气与控制晶体液入量可治愈肺挫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减少ARDS的发生。结论:治疗老年人肺挫伤应及早机械通气,防治ARDS,控制晶体液入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致肺挫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病因素,提高肺挫伤的治疗水平。方法 把影响肺挫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因素分为:外呼吸因素,肺实质损伤,继发性病理因素影响。分析它们的特点,用于指导治疗252例肺挫伤患者并总结经验。结果 本资料ARDS发生率11.11%,死亡率6.35%,均较文献报道低。结论导致肺挫伤患者肺功能障碍病因复杂,合理应用病因分类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