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S基因结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否 ,将其HBsAg阳性母亲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 ,经PCR扩增HBV前S/S基因 2 848- 835位核苷酸序列 ,克隆、测序 ,比较 2组基因结构的差异。结果 全部HBV株序列都属于C基因亚型、adr亚型 ,宫内感染组中母婴序列的相似性达 99.2 %~ 1 0 0 .0 %。 2组患者在前S1区、前S2区和S区均有各自的突变位点 ,S区“a”决定簇表位几乎没有突变发生。非宫内感染组中nt2 90 9、nt399、nt2 93和nt483突变出现较多 ,而在宫内感染组尤其是新生儿的序列中出现较少。而且非宫内感染组前S2区 (P <0 .0 5)、S区 (P <0 .0 1 )和前S/S区 (P <0 .0 5)突变率也高于宫内感染组。结论 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的HBV前S/S基因异质性较低 ,提示前S/S区突变率低的HBV株可能容易引起新生儿的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血清HBV-DNA及HBVM的相关性分析,并探讨HBsAg与HBV-DNA之间的关系,HBsAg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及HBV-DNA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7月医院接受诊治的乙型肝炎195例患者HBsAg均为阳性,其中HBV-DNA应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HBVM(包括前S1抗原、HBeAg、HBeAb、HBcAb、HBsAg、HBsAb)应用ELISA法检测,选取健康体检者96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195例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中HBV-DNA的阳性率最高为75.90%,其次为前S1抗原的阳性率51.28%、HBeAg的阳性率28.21%;前S1抗原与HBsAg、HBV-DNA与HBsAg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DNA与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sAg;HBV-DNA与前S1抗原两种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V-DNA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96例健康者其检测结果表明前S1抗原亦均为阴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血清HBV-DNA及HBeAg三者在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为HBV感染的监测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S2抗原、抗体与其它HBV标志物以及单纯转氨酶(ALT)增高的关系,取96份乙肝患者血清,96份慢性肝炎LAT增高患者血清,彩用ELISA法检测前S1S2抗原、抗体。前S1S2抗原与HBVDNA、HBeAg、HBsAg呈正相关,符合率833%、786%、562%,是HBV感染的标志。前S1S2抗体与HBVDNA、HBeAg、HBsAg呈负相关,与HBsAb呈正相关,符合率为75%,是HBV清除的标志。在ALT增高慢性肝炎中前S1S2抗原、抗体检出率42%、31%,提示前S1S2抗原、抗体系统是HBV的重要标志物,可做为“二对半”的补充实验。  相似文献   

4.
李晓斐  杨奎真  任清波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33-1534
目的 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与荧光PCR法检测HBV前S2抗原抗体、HBVM及HBVDNA含量.结果 HBeAg(+)与HBeAg(-)组HBV前S2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0.9%和31.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BsAg(+)与HBsAg(-)组HBV前S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8%和65.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S2抗原与HBVDNA的复制和含量关系密切;S2抗原在急慢性乙肝中的阴转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HBV前S2抗原与HBeAg及HBVDNA可同时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标志,前S2抗体可作为HBV被清除和病情好转的指标之一,前S2抗原持续阳性则与乙肝慢性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为了判断乙肝病毒在体内的传染性及复制性,临床根据HBeAg( )或抗-HBe( ),来作判断,至于传染性及复制程度,要通过HBV-DNA定量来确诊.针对这一现状,目前我院开展乙肝前S1抗原合并乙肝三系检测来判断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乙肝五项常规模式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 600例孕妇血清标本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 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 HBsAg...  相似文献   

7.
前S1区是HBV与肝细胞膜的直接结合位点,前S1抗原在HBV侵入肝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目前尚未对HBV前S1抗原受体达成共识,因此有必要更深入地研究HBV前S1抗原及其相应受体的结构与功能,从而进一步阐明HBV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是用于判断乙肝病人免疫反应状态的重要方法。乙肝病毒定量检测是衡量HBV感染复制水平有价值的标准。两者共同反映了病毒的复制的特征。近年来对HBV外膜的研究日趋深入,HBV外膜蛋白即HBsAg,分为S基因、前S1区段和前S2区段。经研究发现前S蛋白(PreS)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长期以来,临床通过HBV标志物和HBV—DNA指标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随着对乙肝病毒研究的深入,乙型肝炎前S1抗原的检测已成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疗效观察指标。乙型肝炎前S1抗原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组成成分之一——大分子蛋白N末端,有108或10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表面抗原不仅存在完整的病毒颗粒中,也是组成球状空壳颗粒和棒状颗粒的病毒颗粒的主要成分(后二者不含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6,(6):788-791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HCC)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HBV前S/S基因突变与HCC发病关系的研究认为,前S/S突变尤其是前S缺失突变与HCC发病密切相关。前S缺失突变可通过改变细胞表位与HLA分子的结合能力,导致T/B细胞表位免疫原性改变,从而逃逸宿主的免疫监视,产生免疫逃避或免疫耐受,由此增加发展为HCC的风险。笔者对前S/S基因突变和表位变异与HCC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丁国祥  王芝  王利  董力  张燕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753-4755
[目的]探讨采用微粒子荧光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乙肝病毒(CHB)感染者血清标志与pre-S1、HBV-DNA、血清ALT、AST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美国微粒子免疫荧光分析法(MEIA),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前S1抗原。同时用酶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结果]435例CHB感染者preS1、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9%和70.3%,两种方法符合率为95%(P﹥0.05)。在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中preS1、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8.2%、95.8%、53.4%、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pre-S1与HBV-DNA及HBeAg高度相关,pre-S1是一项重要的反映CHB感染和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发生病毒变异(YMDD)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对发现的59例HBV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3~6个月,定期观察肝功能和病毒指标。[结果]59例HBV发生YMDD变异的肝炎患者中,55例使用过拉米夫定,1例使用阿德福维酯,3例未使用过任何抗病毒药物;出现病毒变异的患者中病情稳定6例,变异后病情变化者53例,经个体化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HBV发生变异主要与使用拉米夫定有关,但存在自然变异,因此使用拉米夫定一定要掌握适应症,在抗病毒治疗前应检测变异株,指导选择抗病毒药物,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4.
何姗  庞超  胡南 《现代医院》2005,5(2):11-12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病情转归。方法 以血清HBsAg和抗HAV -IgM均阳性患者 37例作为重叠组 ,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统计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重叠组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5 ) ;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病程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 ,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5.
梁红  胡同平  张文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048-3049,305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阴性而核心抗体筛查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其中核心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re-S1-A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0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标本中单独抗-HBc阳性28例,占9.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HBc两项阳性54例(18.6%);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78例(26.9%);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0例(44.8%)。前S1抗原有2例阳性,占0.7%。HBV-DNA阳性3例,占1.0%。抗-HBc阳性血液中,单独抗-HBc阳性的血液中检出1例HBV DNA及前S1抗原阳性的血液,占单独抗-HBc阳性血液的3.6%。HBeAb、HBcAb同时阳性的血液中检出2例HBV DNA阳性及1例前S1抗原阳性,分别占其2.6%、1.3%。在所有抗-HBc阳性血液中检出3例HBV DNA阳性及2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结论]虽然在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液中HBV-DNA阳性率并不高,但是对于受血者来说,输注这种血液将会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如果在献血者检查中加入抗-HBc和前S1抗原检测,既不用增加太多成本,同时操作比较容易,这样就能筛选出绝大部分的HBV-DNA阳性标本,从而减少输血感染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存在情况及前S1抗原与其它标志物的关系。本文收集了81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81份、尿液63份和唾液67份,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用斑点杂交法测HBV-DNA。结果显示前S1抗原在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5.3%、39.7%和34.3%,与其它指标平行存在,血清中前S1抗原滴度与尿液及唾液中前S1抗原检出率呈正相关。提示前S1抗原可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中检出,与HBeAg、前S2抗原和HBV-DNA良好相关,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肾病(HBV-GN)的载脂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HBV-GN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载脂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BV-GN患者有明显的载脂蛋白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TC、LDL、CHo均升高(P<0.05),载脂蛋白APoB水平[(2.011±0.327)g/L]亦明显高于正常组[(0.163±0.27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GN存在载脂蛋白水平和血脂异常,加重肾脏损害,应给予重视并及时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8.
张俊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16-2118
[目的]了解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台江县疾控中心2003~2005年检测的在校学生共计8260人运用酶联免疫法行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HBsAg阳性率为11.48%,中学生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并有年龄、性别、城乡差异。[结论]该应加强新生中HBV的检测,并采取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经垂直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肝外定位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子宫内传播率与受染子的HBV的肝外定位。方法:选择25名女性HBV携带得与其终止妊娠的胎儿为研究对象,应用HBVS基因与C基因引物,以巢式PCR检测HBV DNA。结果:25名女性携带者的胎儿中10例发生HBV的子宫内传播,传播率为40.0%,受染子代的肝外HBV DNA检出率以白细胞为最高,其次脾脏、肺脏、心脏,此外从肾脏、脐带、皮肤、肌肉等多种组织、器官也可检出,结论:HBV可在肝外多种组织,器官定位,肝外定位可能对病毒的保存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究血清前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意义。[方法]对某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26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中的血清标志物及血清前S1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检测。[结果]HBeAg(+)的322例血清标本中,PreS1Ag(+)的检出率为83.54%(269/322),HBeAg(-)的404例血清标本中,PreS1Ag(+)的检出率为26.48%(107/404)。PreS1Ag与HBV-DNA的符合率为82.92%(602/726)。[结论]PreS1Ag检测可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诊断试验,在临床上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转化、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