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藤黄酸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备藤黄酸的衍生物,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半合成方法制备了藤黄酸甲酯、乙酯和氯代物,用MS,UV,IR,1D和2D NMR光谱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藤黄酸甲酯(2),6-甲氧基藤黄酸甲酯(3),藤黄酸乙酯(4),33-氯化转位藤黄酸(33-chlorogambogellic acid,5),33,37-二氯转位藤黄酸(33,37-dichloro-gam-bogellic acid,6)。结果和结论:藤黄酸乙酯,33-氯化转位藤黄酸和33,37-二氯转位藤黄酸为新化合物,初步的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5和6比藤黄酸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中药藤黄中总藤黄酸的提取分离方法,对藤黄酸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回流法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考察实验,研究不同因素对总藤黄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再将总藤黄酸粗品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藤黄酸,并进行表征;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考察藤黄酸对两种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总藤黄酸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料液比为1∶6(g/m L),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80℃,提取率约为57.0%。通过表征确定纯化后所得是藤黄酸。且藤黄酸对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正交试验优选的总藤黄酸提取工艺简便、稳定、可行,藤黄酸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大黄酸为原料,利用其羧基通过不同的连接臂与呋咱氮氧化合物偶联,得到7个NO供体型大黄酸衍生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采用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Bel-740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骨肉瘤细胞U2OS,耐药细胞Bel-7402/5-FU及正常肝细胞LO2的体外抗细胞...  相似文献   

4.
藤黄酸及其类似物抗肿瘤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藤黄酸及其类似物的抗肿瘤定量构效关系。方法:选取18个藤黄酸类似物,进行体外抑制人肝细胞性肝癌(SMMC-7721)的试验。采用经典二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以IC50为活性参数,对所选化合物的疏水性参数、电性参数、立体参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获得了这些化合物分子力学结构参数与生物活性之间的QSAR方程。结论:通过对所得QSAR方程进行分析,可为通过化学修饰获得具有更好抗肿瘤活性的藤黄酸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Baker-Venkataraman重排法,以2,4,6-三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羟基保护、酰化、重排、成环、脱保护5步反应全合成白杨素。以白杨素为骨架,再利用7位羟基的活性,在C-7位引入水溶性基团——烷胺基,设计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21种白杨素系列衍生物8a-8u,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S确证。采用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HCT-116(人体结肠癌细胞系),HeLa(人体宫颈癌细胞系),DU-145(人体前列腺癌细胞系),SGC-7901(人体胃癌细胞系)和HEK-293(人胚肾细胞系)的抗肿瘤活性。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7-(2-哌嗪乙氧基)-5-羟基-2-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8o)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在罗丹宁衍生物WL-276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的罗丹宁衍生物,并对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测定。以氨基酸为原料,经环合和缩合反应,合成了化合物Ⅱ1-4,然后分别与硫化氢供体ADT-OH偶联得到化合物Ⅲ1-4,共合成了8个目标化合物,其中4个未见报道,其结构均经1H NMR、IR和HR-MS确证。然后用MTT法筛选其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化合物Ⅱ1,3,4和Ⅲ1-4对HepG2肿瘤细胞和DU145肿瘤细胞的增殖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化合物Ⅲ的活性比Ⅱ强;化合物Ⅲ2,4对HepG2细胞和化合物Ⅲ1,2,4对DU145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7.
以抗肿瘤天然产物鬼臼毒素为原料,对其C环修饰,经叠氮化、还原、加成、消除得到4β-异硫氰酸酯-4-脱氧鬼臼毒素,再与各种酰肼反应得到氨基硫脲衍生物,最后经环化得到一系列4β-(1,3,4-GFDA2二唑-2-氨基)-鬼臼毒素衍生物。前期研究表明当衍生物的R基团是甲基时,其对于HepG2细胞和HeLa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高于鬼臼毒素,对正常细胞株L929和Vero的细胞毒性则低于依托泊苷、鬼臼毒素和氟尿嘧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R基团为直链烷基或环烷取代基的衍生物,以期发现抗肿瘤活性更好、选择性较高、细胞毒性更低的化合物。利用MTT法,对于6种肿瘤细胞系Du-145、HeLa、A549、K562、K562/adr、HepG2测试合成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6a,6b,6d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9.
冬凌草甲素芳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冬凌草甲素进行结构改造,合成其芳胺衍生物,并初步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冬凌草甲素分别与4种芳胺发生迈克尔反应,所获产物采用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结构,以冬凌草甲素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产物对K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4个冬凌草甲素的芳胺类衍生物,初步药理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对KB细胞株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白桦酸(BA)为先导物,将BA的28-位-COOH通过不同的连接基团与硝酸酯或呋咱氮氧化物等NO供体偶联,合成了11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MS及1H NMR确证;采用MTT法测定了所有目标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多数呋咱氮氧化物类BA衍生物对肝癌HepG2细胞及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天然产物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将查耳酮通过酯化反应拼接到熊果酸衍生物得到10个熊果酸衍生物-查耳酮缀合物,其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加以确认。初步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这些缀合物对CNE2、KB、MCF-7、A549和HepG2细胞均有抑制活性。特别是对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强于熊果酸和临床上应用的药物他莫昔芬,其中化合物11e(IC50=4.7 μmol/L)的抗乳腺癌活性最强,是他莫昔芬(IC50=15.2 μmol/L)的近3倍;同时,这些缀合物对正常的MCF-10A和VERO细胞没有毒性,安全性较他莫昔芬高。  相似文献   

12.
以丁香醛(1)为原料,通过乙酰化保护羟基、醛基还原、氯代、与三苯基膦反应合成膦叶立德中间体(5),并在此基础上通过Wittig反应、脱乙酰基和双键还原反应,合成杓唇石斛素(moscatilin,MST)及其12个类似物(MST-1~MST-12),结构经1HNMR、13CNMR和ESI-MS表征.采用细菌脂多糖诱导小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五环三萜类新型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发现新型降血糖药物。方法:以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和抑制兔肌肉糖原磷酸化酶活性的测试。结果:共合成15个熊果酸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显示:熊果酸(IC50=9μmol/L)是一个中等强度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大部分合成衍生物都显示出一定的抑制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结论:抑制肝糖原降解是熊果酸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之一,对熊果酸C-28位的结构改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2-羟基查耳酮类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方法: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过4步反应得到13个5-哌啶基甲基-4-乙氧基-2-羟基-查耳酮类化合物。用MTT法检测13个目标化合物对对数生长期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人白血病细胞株L1210、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等4种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以研究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合成了13个化合物,结构均经过H-NMR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这一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该合成路线反应温和、操作简便、对环境友好,目标化合物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偶联法尼基硫代水杨酸(FTS)的羧基与羟基肉桂酸的酚羟基,设计合成了16个新型FTS/羟基肉桂酸偶联物(7a~7p),并对其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6种人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增殖活性,其中,化合物7b表现出最佳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对所测肿瘤细胞的IC50为5.51~9.25 μmol/L,优于FTS和索拉非尼的活性。并且,化合物7b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对正常细胞损伤较小。此外,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化合物7b可以浓度依赖性地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抗肿瘤药物藤黄酸(G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GA-NLC),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其理化性质,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验证。采用CCK-8法测定GA-NLC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GA-NLC粒径分布在20 nm左右,Zeta电位为-(5.86±0.64)mV、包封率为(99.46±0.23)%。DSC结果表明GA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于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通过乳化-固化法制备出的GA-NLC,粒径较小、分布均匀,包封率高,与GA溶液相比,GA-NLC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分子,以苯并呋喃为基础,在分子中引入N-杂环片段进行优势结构重组。以水杨醛与2-溴-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取代、缩合反应后,与N-杂环化合物反应,合成10个新型N-杂环取代的苯并呋喃衍生物(2a~2j),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采用MTT法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HeLa,A549和H1975)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a2f2j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