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出现的变化规律;探讨骨峰值年龄;分析各部位BMD下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 选择居住在重庆市10年以上的门诊和查体人群1320人(除外患骨代谢疾病的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L2-4)、股骨近端(Neck、Ward’s、Troch)骨密度,男女分别按5岁一个年龄段,共14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男女各部位骨峰值均出现在25~29岁年龄段。②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45~55岁,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55~59岁。男性峰值年龄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 重庆市男女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中老年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变化早于股骨近端;男性骨密度在峰值年龄后逐渐均匀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武汉地区成年人腰椎骨密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成年人腰椎骨密度数据分布特征 ,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正常参考值。方法 应用美国NorlandXR 2 6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武汉地区 618名成年人的腰椎 (L2~ 4)骨密度进行检测 ,全部数据经SPSS10 .0统计软件处理后生成地区性骨密度分布模型。结果 腰椎骨密度值不论男性和女性 ,均在 30岁左右达峰值 ,以后随年龄增长 ,骨密度值逐渐降低。 5 0岁以前 ,男性与女性的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5 0岁以后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且在 60~ 65岁期间出现第 2峰 ,随后很快下降。结论 武汉地区成年人腰椎骨密度值分布基本符合亚洲人骨密度分布特征 ,但各年龄段骨密度均值均偏低 ,故该地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必须稍作修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男性腰椎骨密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分析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状况,为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记录1410名健康男性(年龄20-79岁)第1-4腰椎骨密度T值平均值,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别计算各年龄段的骨密度T值、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并采用SPSS 16.0软件比较各年龄段间的差异性。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T值峰值出现在20-〈30岁,峰值为(0.0983±0.6863),随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50岁以后下降明显,70-79岁年龄段有反弹趋势,60岁以后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腰椎骨密度逐渐下降,尤其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定量测量(QCT)广州地区中老年患者腰1~腰5椎体骨密度差异及其一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年龄36—85岁患者140例,男75名、女65名,按10岁1个年龄段分组,应用东芝64层螺旋CT配套体模及应用软件进行腰椎骨密度定量测量,比较腰1~腰5椎体骨密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及其差异。结果中老年患者腰1-腰5椎体骨密度定量值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而56~65岁年龄段骨量下降明显加速(P〈0.01)。女性骨密度值峰值高于男性,而随年龄增长其值下降比较迅速,46—55岁以后骨密度明显低于男性。结论本研究探索了广州地区中老年人腰椎骨质密度的变化特征,其在QCT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诊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长林  侯平  文勇 《包头医学》2013,37(4):220-221
目的:了解广元市正常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出现的变化规律;分析各部位BMD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选择居住在广元市常住女性人群540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L1~4)、股骨近端(Neek、Ward’s、Troth)骨密度,年龄20~90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女各部位骨峰值均出现在25-30岁年龄段。②女性腰椎前后位(L1~4)、Ward’s、Troch区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45~60岁。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51~60岁。结论:广元市女性骨峰值年龄在20~30岁:中老年女性腰椎前后位L1-4、Ward’s、Troch区骨密度变化早于股骨近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 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 法对527 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对受检者BM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性进行分析?男女各按10 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各组BMD平均值变化规律?结果: 腰椎BMD与年龄(r=-0.531,P < 0.01)?体重(r=-0.098,P < 0.05)?BMI(r=-0.142,P < 0.01)呈负相关;但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年龄是BMD值的影响因素(r=-1.836,P < 0.001),而体重(P > 0.05)和BMI(P > 0.05)不是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男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21~30岁年龄组,峰值为(186.50 ± 23.96)mg/cm3;女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组,峰值为(194.77 ± 31.77)mg/cm3?女性在40岁后腰椎骨质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50岁以后,骨密度平均值小于男性?结论:腰椎BMD值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40岁后(绝经后)骨质流失明显增加,需要监测腰椎骨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也需要重视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872例长沙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测定,为了解和研究长沙地区人群的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状况,建立长沙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分析仪(DEXA)对长沙地区20~85岁的健康人群1331人BMD检测.男性624人,女性707人,按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骨密度峰值在20~29岁,而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年龄段,然后随着年龄段的增高BMD逐渐下降,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的骨量呈迅速下降趋势(P<0.01);且骨质疏松发生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 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增加,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故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应及早入手.  相似文献   

8.
佛山地区504例正常女性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慧萍 《海南医学》2007,18(3):133-133,98
目的 了解本地区成年女性人群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QD4500A双能X线骨密度仪同时测量504例成年女性人群腰椎(L2~L4前后位)、非优势(左)股骨近端各部位(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BMD值,按5岁一个年龄组分13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佛山地区成年女性腰椎及股骨大转子区域骨峰含量出现在30~岁组,而股骨颈骨峰含量出现在25~岁组,Ward's三角部位骨峰含量出现在20~岁组,达到峰值骨量后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成年女性在达到峰值骨量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部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结论 成年女性体BMD值随年龄而变化,不同部位的骨骼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峰值水平也不同.各部位BMD值出现下降的年龄不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不同,对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女性人群,预防、诊断骨质疏松应以测量不同部位的BMD值作为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9.
张妙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5-16,19
目的对余杭地区健康人群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健康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收集余杭地区的健康人1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如果研究对象的峰值骨密度下降的数值超过2.5SD则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结果30~35岁年龄段的女性、年龄在35岁左右的男性骨密度出现峰值;年龄大于55岁的女性具有非常显著的下降值,并且与男性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比较,女性明显具有更高的发病率。结论女性55岁以前,男性65岁以前,应该加强学习骨质疏松方面的相关知识,此年龄段后,为了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要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变化情况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汉族人员共1 269人(年龄20~80岁),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腰椎及左髋部进行骨密度测量,按性别及年龄段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一共有12组,并进行基本体征测量以及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1)个旧市男女性峰值骨量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2)男女性骨密度丢失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女性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丢失阶段;(3)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低于女性各组,其中7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50岁后骨密度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员骨密度的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拟通过对从事高强度训练8年以上的我国男女运动员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值的测定和分析,获得我国运动员BMD的有关资料。方法(1)对象:11-60岁有8年以上运动员中的身体健康的市级专业运动员或教练员,其中男性79名,女性83名,以普通健康人群(每周运动量〈3小时)作为对照进行BMD比较。(2)方法:所有入选对象,需通过地评方式完成一份包括个中及医疗史的问卷。采用单光吸  相似文献   

12.
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测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测量男性腰椎、股骨颈骨密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4例20~74岁成年男性的腰椎和股骨颈行定量CT骨密度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成年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峰值年龄为20~24岁,35岁以后股骨颈骨密度下降速率大于腰椎,二者累积丢失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男性股骨颈的骨密度的测量值较腰椎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西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素敏  李晓娟  薛健  贾瑛  李文献  于红  张亚靖 《医学争鸣》2002,23(12):1115-1117
目的:获得正常人骨密度(BMD)参数,明确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骨峰值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为骨质疏松症的群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er公司生产的DPX-IQ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度仪(DXA),随机对陕西地区20-89岁的受试者2524人进行腰椎(L2-4)及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BMD测定。结果:骨峰值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较女性早10a,骨峰值平均在20-39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在任何年龄都是女性的骨量小于男性;BMD的变化与年龄增长关系密切,女性存在着与年龄因素和绝经期因素有关的骨量丢失;松质骨(腰椎和股骨上端各部位)从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骨量逐渐丢失,股骨上部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结论:不同部位松质骨骨量丢失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股骨Ward's三角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臂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指标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OP)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96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和25例绝经后健康女性对照者的前臂BMD、骨矿含量(BMC),并收集、测定其年龄、BMI、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血清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水平等骨代谢指标,分析BMD与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RA组前臂BMD及BM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组骨代谢指标PINP为(79.01±44.72)μg/L,β-CTX为(0.51±0.35)μg/L;对照组PINP为(96.74±50.92)μg/L,β-CTX为(0.37±0.26)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RA组β-CTX与BMD、BMC呈负相关(r=-0.259,P=0.011;r=-0.300,P=0.003);年龄与BMD、BMC呈负相关(r=-0.706,P<0.001;r=-0.743,P<0.001);DAS28与BMD、BMC呈负相关(r=-0.400,P<0.001;r=-0.330,P=0.001);PINP与BMD、BMC呈正相关(r=0.308,P=0.020;r=0.244,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CTX为发生OP的危险因素(OR=0.450,95%CI=0.606~0.921,P=0.006;OR=1.008,95%CI=1.002~1.016,P=0.031);PINP为发生OP的保护性因素(OR=1.060,95%CI=1.005~1.118,P=0.003)。结论:绝经后女性RA患者较正常绝经后女性更易发生OP,骨代谢指标β-CTX可能为绝经后女性RA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改变与年龄、性别、病程、髋关节病变及急性时相反应物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91例确诊AS患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股骨颈BMD值,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用T值表示。结果:男性AS患者腰椎、股骨颈BMD均低于女性AS患者(P<0.05)。AS合并髋关节病变患者与无髋关节病变患者股骨颈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与腰椎BMD T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患者病程、急性时相反应物与AS患者BMD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AS患者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骨质疏松发生增多。病程、髋关节病变以及急性时相反应物对AS患者BMD改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部位的骨折阈值测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Qiu GX  Chen B  Weng XS  Wang ZY  Sun TS  Zhang BZ  X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113-1116
目的 统计北京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BMD)值,探讨国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阈值。方法 研究组选择50岁以上髋部、肩部、腕部骨折的男女病人共300名,对照组选择50岁以上腰部疾患男女患者共150名,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BMD,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研究组和对照组BMD值进行t检验;以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BMD进行分析得出骨折危险阈值。结果 BMD与年龄呈负相关。研究组L2 4的r值为-0 .267,股骨颈的r值为-0 .284,Ward三角的r值为-0. 368,大粗隆的r值为-0 .314(均P<0 .01);对照组股骨颈的r值为-0 .383,Ward三角的r值为-0 .476,大粗隆的r值为-0 .305(均P<0. 0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男性Ward三角的BMD诊断界定值为0 .732g/cm2,此时敏感度为91 0%,特异度为56 1%,漏诊率为9%,误诊率为43. 9%;女性Ward三角的BMD诊断界定值为0. 577g/cm2,此时敏感度为72. 6%,特异度为64 5%,漏诊率为27 .4%,误诊率为35 .5%。结论 以Ward三角处BMD测定作为男、女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阈值更科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HD9年10月--2010年10月的39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按T值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正常骨量组;并检查患者的生化指标。结果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中骨质疏松组的TC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1)。骨质疏松组的血钙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BMD与FINs、BMI成正相关(P〈0.05)。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TC高的患者易发生OP。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松  王成剑  黄荣曦 《重庆医学》2008,37(11):1200-12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时骨密度变化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糖、胰岛素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78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腰椎2~4及左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同时观察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糖尿病组中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为37例(47.43%),对照组中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为25例(34.72%),糖尿病组骨密度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改变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胰岛β细胞功能、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机体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血糖控制不良时,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2)低体重是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低体重糖尿病组与低体重对照组相比骨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好血糖,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降低骨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徐州地区1572例健康人群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量徐州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BMD),分析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靠性,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E-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徐州地区2005~2008年1572例健康人进行BMD测定,分别做股骨上端及第2~4腰椎椎体测量,并按5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BMD减低2.5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徐州地区女性BMD峰值则在30~35岁,男性在35岁左右,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对于55岁女性和65岁男性,之前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之后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为徐州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