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实验曾表明多抗甲素(PAA)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国产新药PAA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机制,作者应用~3H—TLR参入法研究PAA对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LP)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PHA刺激的LP反应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100μg.ml~(-1)PAA对23例正常人和22例食道癌患者LP反应有直接剌激作用在促细胞有丝分裂剂PHA作用下,PAA促进正常人和食道癌LP反应的浓度分别为100—1000μg.ml~(-1)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单细胞细胞毒试验及形态学观察,研究PAA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与靶细胞在体外结合迅速,15分钟,2及4小时无明显差异。食道癌患者PBL与靶细胞结合迟缓,各时间点的结合率(B%)明显低于正常人。食道癌患者PBL的杀伤率(K%)明显低于正常人。经PAA预处理后能增强食道癌患者PBL明显低下的B%和K%,也可增强正常人PBL的K%,但对正常人PBL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多抗甲素对人外周血 (PBL)NK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食道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多抗甲素不论与正常人还是食道癌患者PBL共孵时,都能明显增强NK细胞活性,分别上升12.39±4.5%和19.66±5.4%。对食道癌患者NK细胞活性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正常人,并能使其NK细胞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浓度为100μg/5×10~6 cel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反应的作用,并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进行比较. 方法缓解期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16例,对照组健康成人13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CG-PSN(1、10、100、1000 μg/ml)、TB-PPD(10 μg/ml)、尘螨抗原(DerP, 10 μg/ml)体外培养4 d,不加刺激剂者为阴性对照.收集培养上清,ELISA检测IFN-γ、IL-5浓度的变化. 结果 PSN(1~100 μg/ml)刺激正常人PBMC分泌IFN-γ水平均高于哮喘患者(P<0.05).BCG-PSN(10 μg/ml)可以刺激哮喘患者PBMC分泌IFN-γ(358.7 pg/ml,范围0~2433.0 pg/ml),但显著低于同等浓度的TB-PPD刺激作用(13 036 pg/ml,范围600.5~35 100.0 pg/ml,P<0.01).PSN刺激PBMC分泌IFN-γ呈浓度依赖性,当浓度达到100 μg/ml时,与低浓度相比刺激作用显著增强(P<0.01),与TB-PPD的刺激作用类似.DerP刺激哮喘患者PBMC分泌IL-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BCG-PSN刺激PBMC分泌IL-5的作用较弱,显著低于TB-PPD和DerP的刺激作用. 结论 BCG-PSN具有一定的TH1刺激作用,但低于TB-PPD的刺激作用,有待对BCG-PSN组分进一步优化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成都利华药厂生产的外周血(PBL)NK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食道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多抗甲素不论与正常人还是食道癌患者PBL共孵时,都能明显增强MK细胞活性,分别上升12.39±4.5%和19.66±5.4%。对食道癌患者NK细胞活性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正常人,并能使其NK细胞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浓度为100u/5×10~6cell/ml,孵育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郑氏植物蛋白 (Zheng’splant protein ,ZPP)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及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3 H TdR掺入法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 )的增殖反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ZPP对T淋巴细胞CD3+ 、CD4 + 和CD8+ 抗原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ZPP对乳腺癌及其前期病变患者PBL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SI分别为3.0 0± 1.4 5和 2 .5 3± 0 .80 ) ,明显高于对正常对照组和乳管上皮轻度增生患者PBL的刺激指数 (SI分别为 1.0 6± 0 .17和1.18± 0 .19) (P <0 .0 1)。而PHA对各组PBL的增殖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经ZPP刺激后的PBL中CD3+ 、CD4 + 和CD8+ 细胞均发生增殖反应 ,其中CD4 + 和CD8+ 者更为明显。结论 :ZPP可选择性刺激乳腺癌及其前期病变患者的PBL中T细胞发生增殖反应 ,此作用有可能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CRF患者红细胞促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红细胞 (RBC)促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增殖能力 ,了解CRF患者RBC免疫调控功能状况。方法 :CRF患者 (检测组 )和正常人 (对照组 )的RBC为效应细胞 ,正常人淋巴细胞为靶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 ,检测红细胞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 :健康人RBC促PBL增殖的作用明显 ,其增殖率为5 7 3%± 10 2 % ,而CRF患者RBC促PBL增殖作用较健康人明显低下 ,增殖率为 32 7%± 7 8% (P <0 0 0 1) ,透析后有较明显的改善 ,增殖率为 4 0 6 %± 11 6 % ,但仍低于健康人。结论 :CRF患者红细胞免疫调控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8.
云芝丹参的体外促增殖试验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云芝丹参的体外促增殖试验及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观察其对机体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分析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云芝丹参对PHA刺激后的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作用及服用云芝丹参胶囊后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sIL-2R的浓度.结果 体外实验,中低浓度的云芝丹参药液(6.25~200 μg/mL)对健康成人PBMC有促增殖作用,高浓度(400 μg/mL)时则产生抑制作用;而临床试验中,乳腺癌患者血浆sIL-2R浓度、CD8 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而B淋巴细胞数量及百分率、CD4 /CD8 比值和Th细胞的百分率都明显升高.结论 云芝丹参胶囊对正常人及乳腺癌患者都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在体外培养下细胞凋亡指标Caspase 3和AnnexinV/PI的变化 ,使用AnnexinV联合PI染色和FITC标记的ActiveCaspase 3抗体染色 ,流式细胞术检测 4 4例SLE患者和 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 4 8h后淋巴细胞 (PBL )凋亡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作用下 ,活动期SLE患者PBL凋亡率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 <0 0 1) ,而静止期则无明显差别 (P >0 0 5 )。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与淋巴细胞Caspase 3和AnnexinV/PI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5 )。活动期SLE患者PBL凋亡较正常人显著增高。淋巴细胞凋亡与SLE疾病活动指数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表明SLE存在体内凋亡或凋亡相关性免疫机制失调  相似文献   

10.
经ConA诱导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出现一种具抑制功能的T细胞,可主动抑制正常人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这种抑制细胞对丝裂霉素处理敏感。在不用丝裂霉素处理情况下,本实验室ConA诱导抑制细胞测定的最适条件为诱导相ConA剂量30μg/ml;效应相20μg/ml;培养时间诱导相为72小时,效应相为96小时;反应细胞与抑制细胞或对照细胞之比为等比组合。在此条件下18例正常人抑制百分比为78.95%±13.48%。我们的实验证明,在最适条件下该方法是稳定和可重复的。  相似文献   

11.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化学发光测定的最佳实验条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化学发光(CL)测定系统中的PBL、Luminol及ConA浓度进行分析比较,并探讨了新生牛血清(NCS)、牛血清白蛋白(BSA)、细胞保存温度与时间等对淋巴细胞化学发光(Ly-CL)的影响。结果表明,Ly-CL测定的最优实验条件为:(1)测定系统含1.0ml PBL悬液(1.4×10°/ml)、0.2ml Lumionl溶液(7×10~(-4)M)及0.2ml ConA溶液(700μg/ml);(2)分离的PBL悬于0.1%BSA-无酚红Hanks液中,4℃冰浴保存,2小时内完成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体外诱导T细胞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免疫无能,以期预防免疫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中的作用,为防治AS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分别加入LPS、LDL、ox-LDL等刺激48 h,与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ox-LDL组的MLR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TLA4Ig,以MTY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MLR中T细胞活化和T细胞凋亡.ELISPOT检测MLR中T细胞分泌IL-2、IFN-γ和IL-4的情况.结果 ox-LDL组MTT中的刺激指数(SI)明显高于LDL组(DC:T-1:5,1.6717±0.3152 vs 1.4250±0.2874,P<0.05;DC:T=1:10,1.5458±0.2748 vs 1.3352士0.2991,P<0.05);应用CTLA4Ig后,SI较未应用时明显降低(CTLA4Ig 1.25 Ixg/ml,0.96±0.30 vs 1.64±0.33,P<0.01;CTLA4Ig0.62μg/ml,1.12±0.33 vs 1.64±0.33,P<0.05;CTLA4Ig 0.31μg/ml,1.29±0.28vs 1.64±0.33,P<0.05);CTLA4Ig可明显减少T细胞CD25的表达(CTLA4Ig 1.25μg/ml,11.26士0.58 vs 14.25±1.02,P<0.05;CTLA4Ig 10μg/ml,8.42±0.45,P<0.01),增加T细胞的凋亡(CTLA4Ig 1.25μg/ml,12.54±3.69 vs 6.09±2.24,P<0.05;CTLA4Ig 10μg/ml,26.87±5.06 vs 6.09±2.24,P<0.01).ELISPOT表明,CTLA4Ig可减少IL-2(CTLA4Ig 1.25μg/ml,386±42 vs 534±54,P<0.05;CTLA4Ig 10μg/ml,230±27 vs 534±54,P<0.01)和IFN-γ(CTLA4Ig 1.25μg/ml,445±48 v8672±46,P<0.05;CTLA4Ig 10μg/ml,193±39 vs 672±46,P<0.01)的ELISPOT计数,增加IL-4的ELISPOT计数(CTLA4Ig 1.25μg/ml,401±32 vs 332±41,P<0.05;CTLA4Ig 10μg/ml,453±57 vs332±41,P<0.05).结论 CTLA4Ig可在体外诱导T细胞对ox-LDL的免疫无能;CTLA4Ig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诱导T细胞凋亡和促进TH1/TH2免疫偏移等机制,诱导T细胞免疫无能.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浓度神经髓鞘组织、神经髓鞘蛋白及其合成多肽作为抗原对多发性硬化 (MS )和正常人的淋巴细胞诱发增殖反应的量效关系。用HLA DR15亚型MS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培养并检测对不同浓度的人神经髓鞘、脱脂神经髓鞘、蛋白脂蛋白 (PLP )、碱性髓鞘蛋白 (MBP )、PLP178 191和MBP87 10 6多肽 6种抗原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性。结果发现神经髓鞘或脱脂神经髓鞘作为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佳浓度为 5 0~ 15 0 μg/ml,PLP或MBP最佳浓度为 2 5~ 10 0 μg/ml,多肽最佳浓度为 2 0~ 5 0 μg/ml。神经髓鞘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大于单一蛋白分子 ,后者又大于多肽。MS的T细胞对神经髓鞘类抗原有特异性异常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表达和纯化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rSEC3),并初步探讨rSEC3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将转化有pET-32a(+)-SEC3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MTT法检测0.1、0.5、1、5、10、50、100μg/ml的rSEC3促进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及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人食管癌细胞(KYSE细胞)的作用。结果: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与空白对照相比,0.1~100μg/ml的rSEC3对PBMC均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5),1μg/ml时促增殖作用最强(t=113.851,P=0.000),和100μg/ml PHA作用相似(t=0.693,P=0.527)。以Hela细胞为靶细胞,培养48小时后,与空白对照相比,0.5、1、5μg/ml的rSEC3能显著增强PBMC对Hela细胞杀伤作用(P<0.05),抑瘤率分别为(70.44±9.27)%、(93.65±8.05)%、(103.40±6.65)%;以KYSE细胞为靶细胞,与空白对照相比,3个浓度的rSEC3也都有抑瘤作用(P<0.05),抑瘤率分别为(28.10±2.72)%、(46.62±4.17)%、(19.35±3.05)%。结论:rSEC3蛋白具有良好促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活性,并能够增强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褪黑素 (melatonin ,Mel)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和HUT78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 3- (4,5 ) -双甲基 - 2 -噻唑 - (2 ,5 ) -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Mel分别与人淋巴细胞和HUT78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1 单纯应用Mel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无促进增殖作用 ,而与PHA联合培养淋巴细胞则具有促进其增殖作用 ,且在 10 -9- 10 -5mol/L时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2 单纯应用Mel已经能有效促进HUT78细胞株的增殖 ,其作用浓度在 10 -9- 10 -5mol/L时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相似文献   

16.
体外沙利度胺对正常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沙利度胺对正常人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方法培养经不同浓度沙利胺处理过的正常人和MM患者骨髓GM-CFU、E-CFU、MK-CFU的形成,用ELISA法检测祖细胞悬液IFN-γ、TNF-α水平。结果:当沙利度胺浓度≥200μg/ml或≥100μg/ml时分别对正常人或MM患者GM-CFU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当沙利度胺浓度≥300μg/ml或≥150μg/ml时分别对正常人或MM患者MK-CFU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10-400μg/ml浓度的沙利度胺对正常人和MM患者的E-CFU的形成均无影响;沙利度胺≥100μg/ml或≥200μg/ml时分别使MM患者和正常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分泌的INF-γ水平增高,沙利度胺浓度≥300μg/ml时MM患者TNF-α水平减少。结论:不同浓度的沙利度胺对正常人和MM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的造血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沙利度胺增加正常人或MM患者的造血祖功能IFN-γ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白芍总甙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芍总甙(TGP)对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诱生溶血素(IgM)抗体和刀豆素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反应均呈现低浓度(<0.4μg/ml)促进和高浓度(>0.4μg/ml)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TGP(5mg/kg,ip)可明显促进辐照加输注受训胸腺细胞体内诱导抗原特异性Th细胞。以上结果提示,TGP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明显的浓度与机能依赖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PPAR-γ在LDL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敏  刘晓城  周文祥  张俊 《中国微循环》2006,10(2):111-114,125
目的探讨PPAR-γ在LDL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硬化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浓度的LDL刺激系膜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LDL对MMP-2、TIMP-2、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LDL对MMP-2、TIMP-2、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以浓度为3.125~100μg/ml的LDL刺激系膜细胞,可促进系膜细胞的增殖,在LDL3.125~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系膜细胞的增殖和LDL的浓度呈正相关(r=0.865,P<0.05);以浓度为12.5~100μg/ml的LDL刺激系膜细胞,可下调MMP-2/TI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以浓度为6.25~100μg/ml的LDL刺激系膜细胞,可下调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在LDL诱导下,PPAR-γ的下调促进了系膜细胞的增殖和系膜基质的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经过夜贴壁后获得单核细胞,体外采用多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获得了分化与功能相对成熟的树突状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紫草素对DC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采用CCK-8法观察紫草素对树突状细胞促淋巴细胞增殖以及ELISA法检测其对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3的干预作用。结果 TNF-α25 ng/ml刺激树突状细胞,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表达升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100μg/ml紫草素可抑制CD80及CD86的表达,50μg/ml紫草素可抑制CD86的表达;100μg/ml紫草素和50μg/ml紫草素均可抑制树突状细胞促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100μg/ml紫草素和50μg/ml紫草素均可抑制LPS和INF-γ联合诱导的树突状细胞IL-23的分泌。结论紫草素具有一定的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及抑制其分泌IL-23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泌乳素(Prolactin,PRL)对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研究PRL在葡萄膜炎自身免疫中的作用。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葡萄膜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PRL的水平;分离获得葡萄膜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S抗原及不同浓度PRL进行培养,108小时后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CD3^+CD25^+细胞的百分数;培养96小时后加入^3H-胸腺嘧啶核苷,12小时后测定每分钟脉冲数;观察在S抗原的刺激下,不同浓度的PRL对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结果:葡萄膜炎患者血清PRL水平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意义(t=1.963,P=0.051)。葡萄膜炎患者对S抗原呈阳性反应时,12.5-1000μg/L的PRL有促进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与活化的趋势,在200μg/L的浓度时促进作用最显著(活化t=2.736,P=0.012;增殖t=2.547,P=0.036),1000μg/L时趋势下降。葡萄膜炎患者对S抗原呈阴性反应时,则没有上述作用。结论:在小样本研究中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PRL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中等浓度的PRL(200μg/L)能同S-Ag发挥共刺激作用,促进葡萄膜炎患者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与活化,过高浓度(1000μg/L)则失去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