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
茵陈蒿汤、柏叶汤案茵陈蒿汤方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症并治》和《伤寒论》中,是治疗湿热蕴里发为黄疸的方剂,药有茵陈、炒栀子、大黄三味;柏叶汤方出《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症并治》中,用以治疗“吐血不止者”。药有柏叶、干姜、艾叶、马通汁。患者,40岁,2005年2月25日初诊。平素月经正常,此次月经按期来潮,量少,色紫红,有血块已持续3个月未净,经期腰明显,腹痛。平时带下量多,色淡黄,稍有异味,纳欠佳,寐不安,小便疼痛,大便秘结。生育史:2-0-0-2,两侧输卵管已结扎。舌稍红,苔薄白,脉细。诊断:崩漏。辨证:湿热蕴结型。治法:… 相似文献
3.
4.
李红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94
1 旋覆代赭汤证 [例一]程某某,女,54岁.于2006年8月20日初诊.食道癌切除术后一年半.术后曾放疗.于1周前头沉闷,心烦,频频嗳气,恶心欲呕,吐涎沫,纳呆,胃脘痞满,消瘦乏力,大便量少不通畅,三、四日一行,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弱,证属痰气交阻之噫气. 相似文献
5.
6.
8.
10.
11.
<正>经方以药少而精、效专力宏著称。笔者每感于《伤寒论》义理幽微,验诸临床,又叹服其功效显著,实不愧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笔者遵仲景之法,临床多以经方为治,颇有心得。尤在治疗外感发热时,以仲景之方,常收桴鼓之效。兹记录3则经方治疗外感发热之验案,一以彰显经方临证之效用,二以阐明伤寒辨证之特色,三以解析方药剂量之权重。1麻黄汤与桂枝汤案应某,男,8岁。初诊日期:2012年11月2日。 相似文献
12.
腹满,是指以腹部胀满,或伴有腹部疼痛的一种病证。通过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条文的分析与探讨,结合导师袁红霞教授在临床运用经方治疗腹满之验案,概括出临床论治腹满运用经方的巧妙之处。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中脉诊内容是三阴三阳六经病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习脉法对于深入理解仲景原文、鉴别诊断病证、判定病机转归与预后、把握方证和确立方治、拓展方规等,皆至关重要。现笔者结合自身学习体会,试阐述仲景脉法及其在经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 六经病的脉证应用要略
1.1太阳病本病提纲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条)。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主症为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经》云:“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临证所见,太阳病独脉为寸部脉浮,尤以左寸浮明显。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东汉张仲景经方药物剂量,认为目前对东汉衡量量值有不同认识,有的依据古代货币和嘉量核算,有的依据出土传世衡器核算,有的依据标准衡器铜权核算。由于考证对象不同,结论也不同。参照古代文献记载,依据水比重确定衡量量值,佐证东汉标准衡器量值1斤约合今250克。东汉经方药物剂量当按此量值折算。 相似文献
18.
刘喜明老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治学严谨,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对杂病及疑难病的诊治独具匠心,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得其教诲,受益匪浅。现择选刘师运用经典方辨治咳嗽验案4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不仅在中医肾脏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治方面多有建树,且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现从黄老治疗内科杂病之验案中择取4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