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广泛凝血系统激活,导致弥散性微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微血栓形成,造成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综合征。本文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发病因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5):399-400
<正>韩英杰,张霞,张文秀(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000)1诊断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②晚期产后出血;③失血性贫血;④KT综合征;⑤盆腔静脉出血:盆腔静脉瘤破裂?2诊断依据及分析2.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大量出血病史,且凝血功能检查PT、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两次不凝。结合患者盆腔大量出血病史,均支持该诊断。  相似文献   

3.
肝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产科DIC治疗中使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个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复杂中间病理过程。其特征是血液凝血酶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起循环内广泛血栓形成,因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使血液从高凝状态转化为低凝状态,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出血,随之发生更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坏死。为阻止上述病理过程的发展,除治疗原发病外.在早期投予肝素治疗,以抑制凝血酶的产生,抑制血  相似文献   

4.
作者结合最近1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经验,对DIC的一般治疗作了讨论。一、DIC的诊断: 患有可能引起DIC的妇产科并发病,如发生全身出血倾向及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碍时,即应考虑有DIC的可能,并需迅速作下述的化验检查。 1.血沉:是一种重要而简单的检查,DIC时由于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沉常减慢。 2.出血时间:DIC多延长。 3.全血凝固时间和血栓弹力图(TEG):重症患者全血凝固时间延长甚至不凝或虽有凝血块也很脆弱,较快地出现全部或部分溶解,表明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TEG实验有助于全面了解凝血和纤溶的过程。 4.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亢进时,纤维蛋白(原)经纤溶酶作用使FDP显  相似文献   

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病理过程或综合病征,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其特点为在某些发病因素的作用下,微循环中广泛地和弥散地发生微血栓,导致血小板的减少,Ⅴ和Ⅷ等凝血因子的消耗,纤维蛋白原减少,甚而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临床上常表现出四大症状,包括:休克(其程度与出血量明显不成比例),出血(皮肤,粘膜、创面,便血,尿血,呕血),栓塞(脑、肺、肾、肠),微血管性溶血(红细胞被破坏,出现盔形或星形细胞,黄疸)。DIC的诱发病因很多,机制也不完全相同,但  相似文献   

6.
产科急性DIC22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ssem inated intravascu lar coag-u lation,D 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骤,病情复杂且凶险,是引起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我们根据其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在救治中重视了纤维蛋白原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7.
羊水栓塞是分娩时骤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羊水栓塞的主要组成部分,亦是应用肝素治疗的基础;但是,对使用肝素的时间尚无统一看法。本文作者为此对200只体重150~200g的妊娠晚期初孕家鼠进行了研究。采用10名健康产妇的羊水混合物。在混合物注入鼠体前,先用0.14mol的氯化钠溶液将其稀释,使羊水能将等量再钙化血浆的凝结时间缩短一半;将羊水注入经乙醚麻醉后的鼠颈静脉内,此后过半分钟、15分钟、1、6、13、及18小时取血样以测定其再钙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含量、鱼精蛋白副凝试验、乙醇胶凝试验,出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使用肝素的剂量取决于栓塞时渗入机体的羊水  相似文献   

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DIC造成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和红细胞破坏,并加重肺动脉高压,也是AFE出血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DIC,有助于AFE的诊断。减少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抗凝治疗可阻断DIC的进一步发展。肝素应在DIC高凝期或低凝期早期使用,同时需补充凝血因子,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密切相关 ,妊高征并发DIC约占妇产科DIC的 2 6 3 4% [1] ,是妊高征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 ,其病理生理过程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高凝状态下继发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和血小板损耗等有关[2 ] 。本研究应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 ,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 ,旨在探讨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产科住院孕妇 13 0例。妊高征组 60例 ,其中轻度妊高征 18例、中…  相似文献   

10.
止血功能包括血管壁、血小板、凝血与抗凝血的作用,后者又包括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各部分功能平衡,保证血管内的血液呈流态;血管损伤时血栓形成以止血。正常妊娠中晚期,由于产后止血的需要,大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增加,同时纤溶活性降低,处于生理性的高凝状态。子痫前期、子痫患者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抗凝血酶Ⅲ消耗,使机体处于明显的血栓倾向,此种更高水平的高凝状态可导致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胎儿生长受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血管内凝血与抗凝这一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凝血功能障碍的认识为产科临床处理出血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产科出血已不再单纯着眼于生殖道,而应结合凝血功能状态及临床情况全面考虑。我们从本院收治的病因不同的产科凝血功能异常产妇中,选择了5例,简述其临床经过及处理并加以讨论。临床资料例1.苏×,24岁。住院号233020,1985年4月22日因初孕,妊娠26周,胎死宫内一周入院。检查:宫底平脐,无胎动及胎心音,双下肢有片状出血斑。血红蛋白11.5g%。纤维蛋白原160mg%,血小板8.5万/mm~3,凝血酶原时间13.5秒(正常对照12.5秒),  相似文献   

12.
产科领域的凝血障碍是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许多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其特点是在某些发病因素作用下,在微循环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继而又激活纤溶系统,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许多产科并发症引起的大出血均与DIC有关。本文仅就治疗抢救时有关补充凝血因子的问题简述如下。一、补充凝血因子时应考虑的问题 1.产科DIC的特点。发病急,变化快。一旦去除病因可迅速好转或治愈,所以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方  相似文献   

13.
止血功能包括血管壁、血小板、凝血与抗凝血的作用,后者又包括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各部分功能平衡,保证血管内的血液呈流态;血管损伤时血栓形成以止血。正常妊娠中晚期,由于产后止血的需要,大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增加,同时纤溶活性降低,处于生理性的高凝状态。子疒间前期、子疒间患者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抗凝血酶Ⅲ消耗,使机体处于明显的血栓倾向,此种更高水平的高凝状态可导致子疒间前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胎儿生长受限。1子疒间前期、子疒间并发止血功能异常的特点1.1血小板…  相似文献   

14.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syndrome,DIC)是在多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血液凝固性极度亢进,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循环和脏器功能障碍以及出血的一组病理过程。产科意外是最早发现且表现典型的DIC疾病之一。早在1772年Heweon报道分娩中可出现一过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1892年Schmorl报道妊娠中毒症伴凝血纤溶异常而有脏器微血栓形成,1901年De Lee报道胎  相似文献   

1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中一个严重复杂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很多,其中以产科并发症(羊水栓寒、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流血及产后感染等)引起者最常见。病情急骤、发展迅速。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内纤维蛋白的沉积、微血栓形成,组织局灶性出血及梗死性坏死。由于DIC对肾脏损伤严重,可引起肾微血管阻塞,肾小管缺血、缺氧,甚至肾皮质急性坏死,因此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  相似文献   

16.
心脏是维持血液循环,保证组织供血、供氧和机体正常代澍的重要器官.血液在血管内呈流动状态,依赖于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凝血功能亢进,抗凝血功能减弱,则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基本过程是血小板粘着、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等血液凝固的过程,而血小板的粘着、聚集是  相似文献   

1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 ,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高征时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性收缩 ,组织缺血缺氧 ,可导致身体主要器官和脏器的损害和衰竭 ,并可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增加了母婴病死率。故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尤为重要。1 妊高征与 DIC的关系DIC是指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 ,微循环发生广泛的血小板凝集和纤维蛋白沉积或血液凝固 ,使微循环内广泛而散在地发生微循环血栓形成 ,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被消耗 ,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从而引起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妊高征特别是重度妊…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在产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建华教授 妊娠妇女随孕周增加,其高凝状况逐渐递增。这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浓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增加,变形能力降低,血液中促凝物质增加(如肝素酶)等因素有关,但仍然定义为生理性高凝。少数妇女妊娠期间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系统出现异常,发生病理性高凝,即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继续发展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许多病因所引起的一组严重出血综合征,其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者最常见。由于基础疾病不同和病情的发展缓急不一,DIC的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三类。广泛性自发性出血是DIC最突出的症状,继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栓塞或微血管性溶血。DIC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临床症状和体征不一定都同时出现,而且导致DIC的基础疾病不同,因而增加了临床上及时诊断的难度,往往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正确判断。目前认为有助于DIC诊断的生物化学检查,主要着重于出血倾向方面,即消耗性凝血障碍和继发性纤溶两大类。 1 反映凝血活性和消耗性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检查 1.1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离体后易受外界温度、酸碱度、容器表面性质等的影响而变形或破坏,血小板具有  相似文献   

20.
羊水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起病急,病情险,死亡率高。据统计发病率为1/8000~1/80000妊娠,一旦发生有25~50%在1小时内死亡。总死亡率>86%。本病病例少,且病情经过急,往往不能充分检查出来而病人即已死亡。其主要的病理表现为(1)肺动脉高压及肺水肿,急性右心衰竭及循环衰竭。(2)过敏性休克。(3)全身低氧血症。(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